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八十六章 奥斯曼的期许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父亲,齐国的皇帝同意我们的请求了吗?”赛义德·穆罕默德见父亲切莱比·穆罕默德一脸笑意地下了马车,上前一步,轻轻地将他搀住。

“专使,齐国皇帝怎么说?”奥斯曼帝国驻齐国公使穆斯塔法·阿塔图尔克也是一脸殷切地看着切莱比·穆罕默德。

“齐国皇帝原则上同意对我们奥斯曼帝国实施一揽子援助计划,包括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和低息贷款,以及修筑一条伊斯坦布尔通往瓦拉几亚(今罗马尼亚南部地区)的铁路。”切莱比·穆罕默德笑吟吟地说道:“并且,齐国还有条件地同意与帝国签订一份军事互助合约,以促成两国达成军事联盟的目的。”

“太好了!”赛义德·穆罕默德兴奋的击掌而赞,“若是我们有了齐国强劲的军事援助,那么在面对奥地利和沙俄的威胁下,必然会有足够的底气!”

“齐国有条件与帝国签订一份军事互助合约?”穆斯塔法·阿塔图尔克却从切莱比·穆罕默德话语中听出一丝不同寻常之处,“他们提出了什么条件?”

“在帝国发生战争时期,齐国人不会直接派出作战部队参与战事。但他们愿意为帝国提供更为专业的军事指导,还有海岸防卫、物资和人员的海上运输,以及必要的商船护航。”切莱比·穆罕默德一边迈步朝公使馆里走去,一边轻松地说道:“至于条件,无非就是想获得整个埃及的包税权,以及修筑一条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铁路。同时,齐国也希望在其与欧洲国家发生战争时,可以不经任何授权,允许他们的军队通过埃及,进入地中海,以及在帝国地中海沿岸港口停驻和获得物资补给权力。”

“还有吗?”穆斯塔法·阿塔图尔克皱了皱眉,继续问道。

“他们还希望帝国对财政、税收和军队进行深层次的变革,而不要因为政局变动,使得各项政策再出现反复。齐国人愿意帮助帝国建立一家中央银行,并为帝国币制改革提供积极有效的物资和技术援助。……哦,还有一条,他们希望我们能尊重波斯萨法维帝国的领土完整。嗯,也就是要求我们退出侵占的波斯领土。”

“哦,这些条件好像并不怎么苛刻。我个人认为,素丹陛下和大维齐应该会同意齐国人的条件。”穆斯塔法·阿塔图尔克稍稍松了一口气。

如今,整个埃及的经济和贸易,几乎都被齐国商业资本所渗透和控制,帝国将该地的包税权赋予齐国人,其实意义并不大,无非就是将此前间接收取齐国人的税收,变成直接让齐国人缴纳额定的税收。

至于修一条沟通红海和地中海的铁路,多半是齐国人为了增加其货物过境量,以便更好的拓展商业贸易。当然,这对帝国而言,也有巨大的好处,毕竟贸易量增加了,税收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可以为帝国贡献更多的财富。

而最后一点,齐国若是跟欧洲国家爆发战争,希望能借道埃及投送他们的军队,以及借用帝国于地中海沿岸港口休整和补给,则很有可能会将帝国拖入到一场无谓的战争当中。

结合最近一段时间,齐国与英国之间的紧张关系,穆斯塔法·阿塔图尔克有理由相信,齐国很可能在为即将爆发的齐英战争而做外交和军事准备。

那么,帝国是否愿意为了获得齐国有力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从而得罪英国这个欧洲海上强国呢?这或许只有伊斯坦布尔的素丹陛下和大维齐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近年来,奥斯曼帝国在爱好和平的艾哈迈德三世统治下,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帝国的经济发展。尤其在军事改革方面,素丹充分听取了诸多齐国军官的建议下,对军队的组织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提拔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军事素养的军官,有效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增加政府收入,帝国还加强了对外贸易,鼓励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帝国借鉴齐国和欧洲的商品经济和消费主义的理念,大刀阔斧地在商业上进行改革,除了继续加强与齐国之间的商业合作外,还广泛吸引来自欧洲和亚洲的商人,以制衡渗透力愈发深入的齐国商业资本,誓要将奥斯曼帝国重新打造成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可能是为了削弱齐国的影响力,奥斯曼帝国积极引入了欧洲的文化和科学知识——无他,齐国人只想销售他们的工业制成品,打击帝国本土脆弱的手工业,同时,还非常“小气”地限制各种先进工业技术和科学知识传入——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欧洲化,并开始将自己定位为欧洲的一部分。

在艾哈迈德三世继位前两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挑起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为此,路易十四派遣大使德费里奥尔游说奥斯曼帝国,试图让帝国跟法国结成军事同盟,并催促奥斯曼人在匈牙利地区对哈布斯堡王朝开战,以为法国提供军事上的支援。

但是,帝国并不想卷入这场异教徒之间互相残杀的战争,为法国人火中取栗。包括素丹陛下在内的统治阶层更乐于享受和平之下的欢愉,尤其是随着战局对法国日益不利,帝国更加不情愿参战了。

然而,帝国虽然有幸没有卷入欧洲大战当中,但在摩尔达维亚却与俄国起了冲突。

1709年,沙俄在关键性的波尔塔瓦战役中戏剧性地击败了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随着沙俄在大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其国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状态,开始觊觎奥斯曼帝国。

那个落败的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在败退后,无路可逃,选择到奥斯曼帝国避难。本来,奥斯曼帝国上下对于收容卡尔十二世心存犹疑,害怕此举会得罪沙俄,再度引发两国之间的战争。

不过,在齐国驻伊斯坦布尔公使的极力劝说下,再三强调,敌人的敌人,即为潜在盟友,素丹艾哈迈德三世最终还是同意了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避难请求,并竭力为其回国复位,提供积极的帮助。

于是,蛮横无礼的俄罗斯人开始寻找各种机会侵犯奥斯曼帝国,准备染指黑海地区。在大北方战争后,沙俄便一直在蚕食奥斯曼边境土地,袭扰属国克里米亚汗国,并派遣密探间谍煽动摩尔达维亚的叛乱。未几,沙俄军队竟悍然突袭了该地区,并俘虏了一小队在此避难的瑞典人。

为了保护卡尔十二世,帝国派遣了一支精悍的部队前往宾杰里保护他,并随后与沙俄爆发武装冲突。当素丹和帝国大维齐得知沙俄的战争行为后,愤懑难平,主战派要求立即对沙俄发动进攻。

最终,主战派说服了素丹艾哈迈德三世,并在齐国承诺提供相应军备物资的情况下,对沙俄宣战。1711年,素丹动员了近卫军、新军,以及西帕希八万余人开赴摩尔达维亚,并将沙俄派来的使者托尔斯泰关进了七塔监狱。

5月中旬,在齐国军事参谋团的建议下,帝国军队联合克里米亚汗国骑兵快速渡过多瑙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匆匆赶来的数万沙俄军队包围在普鲁特河畔,沙皇彼得一世亦陷于阵中。

然而,在齐国军事参谋团力主不惜代价都要全歼沙俄军队的情况下,帝国大维齐兼大军主帅达马德·阿里却因不想消耗太多的兵力,竟然应允了沙俄的停战乞和要求。至7月,双方签订《普鲁特和约》,规定把亚速及其附近地区归还奥斯曼帝国,拆除塔干洛格和第聂伯河上的要塞,允许卡尔十二世安全通过俄国回国。

普鲁特河战役虽然没有全歼俄军主力,但绝对是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役,它不仅改变了奥斯曼帝国和沙皇俄国之间的势力对比,也对欧洲的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得奥地利侧目相望。这场战役也展示了奥斯曼帝国军队在经过一番改革调整后,仍旧可以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随后几年,奥斯曼帝国仿佛重新焕发了昔日的荣光,在多个战线上均取得伟大的胜利。1715年,奥斯曼帝国进攻威尼斯,并在三个星期的围攻后拿下了科林斯。接下来,奥斯曼军队先后夺回了包括莫登、科伦和纳瓦里诺在内的被威尼斯人控制的要塞,最终夺回了整个摩里亚和附近的群岛。

不过,在接下来一年,奥斯曼帝国在与哈布斯堡王朝的战争中遭到重创。1716年,奥斯曼军队再次向贝尔格莱德进军,但惨败于欧洲名将欧根亲王手下,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也在战斗中不幸身亡,十余名齐国参谋观察团军官失陷于阵中。并且,欧根亲王还最终攻陷贝尔格莱德,扭转了整个战场局势,使得贝尔格莱德再次落入奥地利人手中。

在该战役之后,奥地利和奥斯曼帝国通过英格兰和荷兰的调解达成和约,确定了双方的领土边界。根据此次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奥斯曼帝国手中的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等领土,并确立了其在南欧的霸主地位。这场战争的结果使得奥斯曼帝国在南欧地区的前途变得晦暗不明,也使得帝国无法再自发地向欧洲扩张,暂时处于战略防御态势。

这种窘境使得奥斯曼帝国内部再次出现剧烈的政治动乱,素丹艾哈迈德三世在对官员和军队将领进行一番清洗后,便深居位于金角湾深处欧罗巴甘泉的萨德阿巴德夏宫,醉心于鸟语花香、树影水波的自然之美。他将国事交由他的大维齐尔达乌德·易卜拉欣帕夏治理,而后者又开启了新的一轮改革。

奥斯曼帝国在近一百多年来,仿佛进入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轮回。欧洲战场遭遇失利--开启改革--血槽再度充满--向欧洲发起新的一轮战争--遭遇新的挫折——缩回去舔舐伤口,重新开启改革,慢慢回血——满血复活后,继续露出獠牙……

在1660年以后,因为有齐国连续不断的资金借贷,奥斯曼帝国回血的速度要比此前快得多,往往在欧洲战场遭遇重大损失后,不到二十年时间,便重新恢复成一个“精神小伙”,继续向欧洲诸国亮出自己坚实而有力的肌肉。

按道理说,1715年,贝尔格莱德惨败后,奥斯曼帝国虽然没有躺在“重症监护室里”,但起码也是“伤筋动骨一百天”,躲在家里至少要歇个十几二十年,才能将养好伤口,再次应对欧洲国家的挑战。

但奥斯曼人从维也纳获得一条让他们惊恐的消息,那就是奥地利人正在跟俄国人勾勾搭搭,准备签订一份针对他们奥斯曼人的军事同盟互助合约,据悉,波兰立陶宛联邦也有意加入其中,共同对奥斯曼帝国发起进攻。

另外,两年前,波斯萨法维王朝被阿富汗人攻灭,奥斯曼军队在去年(1723年)趁势攻入波斯腹地。而俄国人同样也跑来趁火打劫,攻占了里海西南和南面大片领土。这引起了准备在里海和高加索地区扩张势力的奥斯曼帝国的强烈不安。尽管帝国联合齐国、法国向俄国施压,并且以战争相威胁要求俄国人退出高加索地区,但遭到彼得一世的拒绝。

在这种情况下,奥斯曼帝国突然发现自己将面临俄奥波三国数个方向的军事威胁,形势极为不利。

最初,奥斯曼帝国政府派遣使者出访法国,寻求与其结成军事攻守同盟,共同对抗奥地利人,但遭到路易十五的婉拒。

情急之下,奥斯曼帝国只有掉头转向对它始终如一的“朋友”--齐国,期望获得齐国的大力支援。他们也知道齐国海军虽然比较强大,但陆军却比较袖珍,多半不能指望齐国人派兵来援。

但不要紧,你们齐国只需出钱出物就够了,剩下砍人的活计,我们奥斯曼勇士自己去做即可。

奥斯曼帝国特使切莱比·穆罕默德的在临行前,曾得到大维齐尔殷切嘱咐,除了要尽力获得齐国的军事援助外,还要求他“访问要塞、工厂和齐国文明的各种产物,回来告诉我哪些是可以为我们所用的”。

为此,切莱比·穆罕默德出访时特意带上了最为信重的儿子赛义德,借机增加他的见识,为此后进入帝国中枢做准备。赛义德也是帝国境内最早学习汉语的奥斯曼人之一,他抵达汉洲后,仿佛是见到了一个新世界,无论是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还是社会风貌,都震撼了这个年轻人。他还看到一些女性“享有同男性一样的社会地位,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工作、学习,还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对此表示十分惊讶和赞赏。

在随行的备忘录里,赛义德提出了这样一系列问题:“为什么曾经无比弱小的齐国能变得如此强大?为什么那些实力远不如真神教国家的基督教国家在这个时期却支配了越来越多的土地,甚至还数度击败了曾经战无不胜的奥斯曼大军?”

当然,通过审慎的思考,这名年轻的奥斯曼人也得出了他所认为正确的答案,“所有真神教徒们应该立即从漫不经心的沉睡中醒来,我们必须要睁开眼睛,去观察和了解先进国家的一切,以及我们的欧洲对手,必须要深谋远虑,熟悉齐国人和欧洲人新的行事方法、组织架构、战略战术和军事事务。”

他还强调,帝国要像齐国一样,建立大量的学校,增加帝国臣民的科学知识。作为虔诚的真神教徒,不能让蒙昧遮盖了双眼,要主动去学习地理知识,以拓宽我们的军事和政治视野,研究航海图,以了解和发现新世界。

他甚至还建议帝国应当学习他们的邻居俄罗斯人,因为他们的沙皇彼得一世“从异邦请来了精通各种科学知识的专家,并且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们,重用他们,在他们的建议、推荐和帮助下改造了沙俄的军队”。

我们奥斯曼人向来以严格遵守法律和秩序著称,在这方面远超其他民族。如果我们能够学习新的军事科学和技术,那么,我们的帝国将无人能挡。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