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零七章 欧陆风云(六)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25年6月28日,凡尔赛宫。

就在齐英战争爆发,使得欧洲局势立时陷入波云诡谲之际,整个凡尔赛宫里面的三万多名官员、侍从以及仆人却正在为一场宏大的皇室婚礼而奔走忙碌着,对这些“无关紧要”的大事都暂时搁置在一边。

是的,今年才满十五岁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即将迎娶自己的王后,并要努力地为这个强大的国家诞下新的继承人,从而蜕变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说起来,路易十五的王后人选极具争议性,差点引起一场法西两国间的战争。因为,早在1721年,路易十五曾与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的女儿、他的堂妹玛丽安娜·维多利亚订婚。然而,十一岁的国王却对这位仅三岁的未婚妻没有什么兴趣,觉得这个只会吵闹啼哭的“小萝莉”太过乏味。

正好,王国新任首相波旁公爵路易四世·亨利·德·波旁也在为法兰西王国的继承人问题而忧心忡忡。他担心,体弱多病的路易十五随时会无嗣而终,那么国王的位置就会落到奥尔良亲王头上,那么他就有可能丢掉好不容易得到的首相位子。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娜·维多利亚毕竟还是个孩子,要等她为法国王室生儿育女那得猴年马月了。

并且,这位未来王后具有的西班牙公主身份以及她与国王的堂兄妹关系都令波旁公爵感到这桩婚姻对自己以及对王室有太多隐忧。波旁公爵希望路易十五能够马上与一位能够生育的成年公主结婚,并且这位公主的娘家还不能太大的势力,不会影响到波旁公爵自己的地位与法兰西的外交政策。

对于波旁公爵来说,要为国王路易十五找一位适合的王后还真不容易,首先这位王后要在生育年龄,因为截止到目前,法国王太子的位子已经悬空了整整10年,多数法国人都为王室的香火凋零感到不安。

其次,政治上这位王后的娘家势力还不能破坏法国的内外的政治环境,在欧洲王室联姻往往伴随着军事联盟与外交上的讨价还价,还会影响到国内的党派之争。宗教上还必须是天主教徒,因为法国国王一直以世间最虔诚天主教国王自居。

最后这位王后最好与法国王室没有血缘关系,法国王室如今的凋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伟大的太阳王路易十四与妻子玛丽亚·特蕾莎王后的近亲婚姻所致。

考虑到上述几个因素,波旁公爵心中的的候选人便被一个个淘汰了。不过,到了二月份,王后的人选突然有了转机。

波旁公爵的情妇向这位烦恼的首相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人选,那便是波兰退位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之女玛丽·莱辛斯卡。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只有两个女儿,长女已经去世,次女玛丽.莱琴什斯卡此时芳龄二十二,正处在最佳的生育年龄。父女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与法国王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位退位国王在法国没有任何势力,国际影响力也很小,拥有的仅仅是个国王的虚衔,换句话说这位未来的王后与国丈完全依附于法国政府。

波旁公爵听完后,立时敏锐地意识到,他已经找到了最佳的王后人选。

于是首相决定当机立断,此事必须从速。首先法国政府以不能及时为王室产子为由,将路易十五原定的未婚妻,已经在法国宫廷里生活数年的西班牙公主玛丽.安娜.维多利亚退回了母国。

对于西班牙王室的抗议与不满,波旁公爵则充耳不闻。接着法国王室便向此时正隐居在法国阿尔萨斯的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赠送聘礼,为国王路易十五向其女儿求婚。

这位没有国家的国王在收到聘礼后一度震惊地无以复加,简直不敢相信,天上掉下来的金蛋——而且还是一枚巨大的金蛋——竟然会幸福地砸到他的头上。于是,对于法国王室的求婚,在第一时间便应允下来。

作为法兰西王后人选的玛丽.莱琴什斯卡在父亲告诉她这个情况后,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与父亲曾经受到法国王室的款待,也曾见过路易十五,在她眼中,这位年轻的法兰西国王是一位富有四海,高不可攀,难以触及的顶级权贵。

法国王室的聘礼一应俱全,全都是最奢华的服装、首饰、珠宝,波旁公爵向斯坦尼斯瓦夫一世许诺,只要婚事敲定,女方就将得到一笔25万利弗尔的财产,作为国丈的自己也能得到一笔2万利弗尔的年金外加一份昂贵的地产。波旁公爵不希望横生枝节,因此希望尽快敲定婚事。

相较于心急火燎的波旁公爵,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其实比他更着急,也希望这场婚姻能立刻得以实现,以完成与波旁王室的联姻。

比起那个有名无实的波兰国王--当初,他只是被瑞典人拿来当做统治波兰的傀儡,哪有比当法国国王的老丈人更显身份的事!嗯,说不定,在未来某一天,他还能在女婿的支持下,重返华沙,拿回被丢掉的波兰国王的王冠。

于是,这场“两情相悦”的婚姻,以一个极为迅捷的流程开始操办起来,从二月法国王室求婚开始,在短短几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婚礼的筹备工作,包括场地的选定、宾客的邀请、礼服和珠宝的准备,以及婚礼仪式的进行步骤,最后确定了婚礼日期为九月五日,正式举行这场将影响整个欧洲的王室婚礼。

为了彰显法兰西王国的强大,衬托王室的豪奢大气,这场即将到来的婚礼,必然要耗资巨大,将已极为空虚的法国财政,推向无尽的深渊。

波旁公爵这几个月以来,除了忙于操持这场婚礼的准备工作,他最大的精力便是绞尽脑汁地筹集资金。他和财政顾问埃米利亚诺·奥尔蒂斯·迪维尔内正在不断地在创造新的政府职位,以期高价地将其卖出。

什么,伟大的法兰西王国竟然会做出卖爵鬻官这种卑劣行径?

其实,这在绝对专制主义的法国,买卖官员职位,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早在16世纪,法国国王为了增加收入,就将很多职位转变为某种形式上的私人所有物进行出售。

在支付特殊税后,购买者可以将这个职位再次出售或者传给子孙。这种职位被称作可购职位,购买它的人可以获得诸多利益,如威望、法律特权、不太多的一些利息收入、以及领导某项公共事务的合法权利。

可购职位种类繁多,从审判职位、大城市的市长职位,到销售税费的收税员职位,应有尽有。有些职位赋予其拥有者在某些城镇或地区销售某种特定产品的独家专营权。

每当法国财政出现困难时,国王和他宠臣们就会凭空创造出数以百计的新职位,买卖这些职位的“二级市场”因此就会变得极为活跃起来。中间人利用在宫廷的政治关系购买新职位,然后再将他们加价卖出去。

虽然,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新职位本身毫无权力,或者是旧有职位的复制或者分权者,这个体系却为王室和国家财政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让中间人获得大量收益,在法国社会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而庞大的利益集团。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后果,是因为这些职位拥有者的物质财富、政治特权和社会地位,都取决于这些可购职位是否能够被允许持续存在,以及对再次出售这些职位的非法市场的默许。

粗略统计,在1688年至1715年,频繁的战事使得法国的支出激增。在此期间,近七百多个新职位被售出,总价值超过8300万里弗,但只有3300万里弗进了国库。

为了筹办这场耗资巨大的婚礼,波旁公爵成功地说服了年幼的国王路易十五废除大量原有职位,然后再将它们以更高的价格出售。虽然此举为王室带来了更多的收入,但也遭到“社会民众”的恶毒咒骂。

对于众多贵族和官员的诘难,波旁公爵是全然不顾,只要操持好这场婚礼,讨好了国王,而且还增加了国库收入,就算被骂两句,那也算不得什么。为国尽忠,担些骂名,也是无妨的,总不至于让他掉几两肉,不是?

在经济上,波旁公爵虽然继续了奥尔良亲王的“改革开放”政策,但是相对比较保守,他加强了国家的管理与控制力。尽管法国经济大有发展却很不稳定,投机主义盛行,造成供需经常失衡,货币贬值造成物价上涨,城市普通居民生活压力加大。

波旁公爵严厉打击投机行为,但是也阻碍了私人投资积极性。他企图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工人工资与货物基础价格,想法虽好,但手段拙劣,根本不得人心。大贵族出身的波旁公爵并不懂经济学,结果只是造成了法国经济的阻塞。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波旁公爵决定实行新的税制,不仅是第三等级的平民,他还打算覆盖到了第一等级的教士。此举,遭到教士及一些与教会有共同利益的大贵族坚决反对,新税制很快就成了法国政府的主要争议矛盾,让雄心勃勃的波旁公爵焦头烂额。

“公爵阁下,这是齐国为陛下赠送的礼物。”财政顾问迪维尔内脸上带着震惊和意外的神色,将一份齐国公使馆送来的礼单递给波旁公爵,“相较于欧洲其他各国,齐国人送出的礼物堪称大手笔呀!”

“黄金王冠和王后冠各一副、精美宝剑两柄、豪华马车三辆、印度钻石六颗、汉洲珍珠十二颗、象牙制品六十副、东方瓷器一百件、精致丝绸两百匹、顶级东方茶叶三百担,以及齐国皇室礼金……四百万里弗(1里弗约为4.5克白银,即1两白银约等于8.3里弗)!”

波旁公爵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着礼单上的一列列礼品项目,尤其是那笔四百万里弗的礼金,更是让他瞠目结舌。

四百万里弗,那得卖出差不多四十个左右的政府职位才能获得的资金。

要知道,九月份计划中的王室婚礼庆典,预算大概也就是三百万到四百万里弗的样子,而齐国人一下子就随了四百万的礼金,不仅完全可以覆盖整个婚礼资金预算,还能有富余,给国王陛下剩点零花钱。

更不要说,礼单上的那些礼物也是件件价值不菲,估算下来也有近百万里弗。

齐国人还真是慷慨无比,比起那些欧洲君主抠抠索索送的礼物,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齐国公使说了什么吗?”波旁公爵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将礼单放在桌案上,然后轻声问道。

“齐国公使除了代表他们的皇帝向陛下表达最为诚挚的祝福外,并没有说起其他事务?”

“他们有没有提及齐国商品被征收特别税的事?”

“没有。”

“那他们是否说起与英格兰之间的战争?”

“也没有。”迪维尔内摇摇头说道:“他们似乎对我们法兰西王国在这场战争中保持目前的中立政策,非常满意,并无其他奢求。”

“呵呵……”波旁公爵笑了起来,“相较于齐国人的淡然镇定,英格兰人却是充满了惶恐和焦躁。这几个月以来,那位来自英格兰的菲林伯爵千方百计地想觐见国王陛下,就是希望能说服我们法兰西王国在这场战争中站在他们一边。甚至,他们还企图引诱我们一起对抗齐国,将齐国人的势力彻底逐出欧洲。可问题是,英格兰人能给予我们什么呢?”

波旁公爵继任首相以来,便一直奉行大国外交,他并不认为法国与英国能够长期合作,再加上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对法国的背刺和攻击,让他深以为忌。因而,在这些年来疏远了与英国的关系。

至于数年前,跟英格兰一起联合进攻西班牙,无非就是防止那位波旁亲戚在意大利地区坐大,继而威胁法国的东南边境安全。同时,也是对腓力五世觊觎法国王位,做出的一种警告和威慑,让他老老实实地继续做他的西班牙国王。

纵观法国数百年历史,英格兰曾数度站在他们的对立面,经常联合欧洲一些小伙伴对它进行围殴。路易十四去世前,曾忠告后人,一定要小心这个孤悬于大西洋上的岛国,在法兰西王国为实现“天然疆界”、建立欧洲霸权的时候,它会向法国施以最为致命的一击。

如今,称霸印度洋地区的齐国要来教训英格兰,法国自然是乐见其成,最好能将这个岛国予以最为沉重的打击,让它一蹶不振,无法再来威胁法国的西北沿海地区,更不会在未来法国攻略欧洲的时候,时不时跳出来,挥动手中的利剑,刺向法国的后背。

在这场战争当中,法国最好的选择,便是暂时保持中立,静观两国战争的走向,同时窥视欧洲局势的发展,等待一个最好的时机,实现法国最大的利益。

军人出身的波旁公爵在上位后,着意加强了法国的军队建设。摄政时期因为经济萎缩,法国的陆军一度被压缩到三万人的规模,后来因为与西班牙爆发冲突而加强到5万。波旁公爵上台后则将其再一次倍增,恢复到了10万的常备军,在他看来这才符合法兰西王国的地位。

若是,欧洲局势出现剧烈变动,法国不介意出动军队,将十几年前搁置的洛林公国的问题彻底加以解决。

听说,奥地利正在准备发起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那么,法国是不是也可以趁势进入意大利地区呢?

齐国人,不仅慷慨大方,而且还是一根上帝抛出的搅棍,将处于平静的欧洲局势重新搅动起来,说不定就能为他们法国创造出一个绝佳的机会,重新建立欧洲霸权。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