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六章 按部就班的秦国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33年3月14日,钦州。

钦州府在前明时期,是为钦县,隶属于廉州府,曾经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沿海小县。至靼虏腥臊神州时,孙可望、李定国等大西军余脉自云南起家,在攻占了整个广西后,顺势杀入粤西地区,然后将钦县纳入治下,并经此接收齐国援助的大批军资器械,舟船往来不断,遂使得这座沿海县城逐渐喧嚣热闹起来。

待孙可望夺得整个南方后,齐国所据的安南总督区便通过钦县,将大量工业制成品输入内陆腹地,由此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民生快速发展。

当大秦代明自立时,钦县已经崛起为仅次于广州的南方最大贸易进出口中心,经济繁荣,显示出一派兴旺景象。

于是,乾元四年(1686年),当时摄政的大秦昭圣皇太后遂将钦县升格为钦州直隶府,并在当地单独设立由户部直辖的市舶司,还给予各种优惠贸易政策,与安南、柬埔寨、暹罗以及齐属安南总督区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展开对外贸易。

一时间,钦州港帆影重重,商人云集,满眼的舟楫穿梭在港湾之中,码头堆积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苦力们整日都在忙碌地从货船中装卸货物,客商们不停地来来往往,让港口变得热闹非凡。

钦州城内的街道上也显得异常拥挤繁华,那些挤满人流的商铺外面竖起的彩幡五颜六色,随风摇摆。宽广的街道上开办了各式各样的店铺,有珠宝店、药店、路边小摊、食肆店、旅店等等。

夜幕降临之时,港口矗立的灯塔,光照四射,为夜幕下驶来的商船指明航道,岸边的酒肆食铺里的灯光,映照在海水之中,显得极其绚丽多彩。

不过,近几个月来,安南与齐国隐有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不断有齐国兵船游曳于安南附近海域,甚至会不时直抵钦州湾左近,引发当地局势骤然紧张,搞得钦州府也人心惶惶。

当然,人们并不是担心这场潜在的冲突会波及到大秦,甚至钦州当地,因为,再怎么说,秦齐两国明面上还是非常友好,双方之间的商贸往来也是甚为密切,当不至于为了安南这個大秦藩属而妄动刀兵。

但目前这种局面,却使得钦州进出口贸易大受影响,让诸多商人抱怨不已,无不希望此次安南危机能早日消弭,而不至太过影响贸易进出口,耽误大家赚钱。

钦州知府许弘蕴高坐于宴会大厅上首,一边品着杯中的美酒,听着美丽歌姬动听的吟唱曲调,一边冷眼瞧着对面几个商人窃窃私语,脸上露出很是不屑的表情。

尔等商贾之辈,心中所思所念,难道唯有那阿堵物?

“府台大人……”一名幕僚匆匆赶来,走到近前,附耳低声禀报:“市舶司来报,一支安南使团已至港口。”

“安南使团?”许弘蕴闻言,顿时惊讶不已,“自一个月前,齐国便封锁了安南至我大秦之间的海路,我水师舰船数度前往安南探查详情,均不能成行,始终无法进抵安南沿海之地。这安南使团是如何到的我钦州的?”

“回府台大人,安南使团搭乘的商船悬挂了齐国的旗帜。”

“嗯?”许弘蕴听罢,心中更是疑窦丛生,“难道是……安南与齐国达成和解了?”

“或则……如此吧。”那名幕僚也是不明所以。

按理说,安南密谍刺死了齐国润州总督、珉王殿下,双方此时不应该是剑拔弩张,即将大打出手吗?

对齐国而言,一名皇室亲族被安南人给弄死,那还真有点打脸,不得上去狠狠削它一顿。这会怕不是正在调兵遣将,或者等待本土做出明确指令后,便要向安南发起致命一击,以泄心头之愤。

难道,安南迫于齐国强大的军事压力,已经不得不应允了他们所提出的种种苛刻条件,选择委曲求全、息事宁人?

一个月前,有鉴于安南局势的紧张,广东巡抚衙门已向廉州府、钦州府(两地此时隶属广东)下达了武备整顿的训令,要求地方点检镇所兵员,检查府库,以备不时之需。

同样的,隔壁广西巡抚衙门也发来指令,要求紧靠安南边境的太平府(今广西崇左市)、思明府(治所为今宁明县)、镇安府(治所为今德宝县)提高警戒,整顿军伍,等待朝廷最终决断。

万一,为了避免安南遭到齐国的灭国之危,说不定就要动员地方镇兵,向安南边境开进,以示我大秦保护藩属国的决心,迫得对方投鼠忌器,勿要将事情做绝了。

在许弘蕴看来,齐国可以就皇室宗亲遇害一事,向安南发起一场有限的报复性军事打击,但我大秦朝廷的底线是不能灭其国柞,占其全境。

要不然,我大秦的面子可就被齐国扯了下来,然后扔在地上还使劲地踩上几脚。

安南毕竟是认我大秦为宗主,而且土地山水相连(其实已经被谅国隔断的大半),可不能让齐国给这么就灭了。

许弘蕴当即离开了喧闹的宴会堂,返回知府衙门后,换上正式的官服,带着一众属员匆匆赶到码头,迎接安南使团。

秦承明制,宗藩体系管理制度也大多沿袭于前明。凡藩属朝贡国使团入京,礼部、兵部会行文所在省份督抚并给与勘合,督抚接到部文后,须从本省的同知、通判中委派得力人员护送来京。同时督抚还要调遣镇所守备一员沿途派兵护送。

各朝贡使团往来途中,按照不同等级享受驿站待遇,地方官要及时提供口粮、夫役、马匹。因为朝贡使团只有二十人至几十人才能奉旨入京,其他人员则要留守地方,这部分人的吃喝开销同样不能马虎,如有怠慢则按例给予地方官惩处。

但此次安南使团抵达钦州,却不是正常的朝贡行为,其目的应为安南危机之事,向我大秦做出一定的说明和解释。

不过,许弘蕴在接到安南使团后,心中不免疑虑丛生。

因为,这使团也太寒酸了吧!

正使一人,副使二人,随员四人,一共加起来也不过七人。

而且,安南使团还没有携带任何礼物和贡品,连特么的土特产都没有带一件!

要不是勘验了他们的关文和制书,许弘蕴甚至有理由怀疑他们是假冒的使团,准备到我大秦骗吃骗喝来了。

在送使团前往城中驿馆的路上,许弘蕴与正使阮希尧寒暄聊天之际,不断旁敲侧击地打探安南目前是个什么情形。

但对方口风甚严,在交谈过程中,要么佯装没听懂,要么顾左右而言他,绝口不提安南现在的状况。

不过,阮希尧隐隐透露一丝信息,那就是安南已经与齐国达成“和解”了,战争的阴云已然消散,大秦可以就此放下心来了。

至于如何达成“和解”,如何消弭战争,他却是只字不提。但他的脸上却隐然露出几分苦涩和悲凉,让人不由想探究其中一二。

是的,安南的战争已经结束了,而且还是以一个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的速度结束的。

一直到现在,阮希尧作为被“过渡王国政府”临时任命的访秦使,已经乘船来到了大秦,他都还没回过味来。齐国人从发起战争,到国内所有军队全部停止抵抗,继而弃械投降,竟然只用了短短的十天。

我大黎亡国了吗?

好像还没有,专权擅事的郑氏被打倒,威南王郑杠及王府僚臣被押解回南平(今越南金兰市),等待择机送往汉州本土,接受大齐皇帝和内阁政府的审判和惩处。而永庆帝则被齐国人带到了清化,准备以此为都,重新组建朝廷,继续延续大黎国柞。

但安南的大部分国土却面临被诸国瓜分的境地。谅国的边境将向南推进至梂江、太平江一线,占了半个河北膏腴之地;广南国则将他们的北方边境往北扩展至蓝江一线,并允许其向西朝占巴塞、万象等地区扩张。

而梂江和太平江以南,底江以北大片红河三角洲地区则被齐国所占据,据说他们要在这片地区成立一个所谓的红河总督区,直接实施殖民统治。

而我大黎昔日都城——东京,被齐国辟为自由贸易市,允许各国商人不受任何限制地前来该城从事贸易往来。

此番过后,我煌煌大黎王朝虽然还依旧存在,但整个领土却骤然缩水七成,人口也损失了六成以上,彻底沦为一个边缘末流小国。

而且,整个国家的朝政和军事外交,皆需遵从齐国所派驻的顾问团“悉心指导”和“诚挚建议”,妥妥的一个傀儡王国。

哦,对了,以后黎朝皇帝的尊号也被取消,只能称国王,是为大黎王国,接受齐国统一的宗藩管理。

至于派出他们这支访秦使团,自然是为了消除大秦因安南危机而生出的警惧之心,告知大秦皇帝和内阁政府,我安南已然“平安无事”,整个地区亦彻底恢复了“和平”。

尽管,我们大黎王国出现了稍许“政治变故”和“领土改变”,但不会影响大秦的边境安全和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

嗯,生意可以继续做,人员可以继续往来,文化也可以继续交流。

至于以后是不是仍旧延续与大秦的宗藩体系,齐国顾问给出的命令是,暂以“含糊其辞”的方式,向大秦乾元皇帝和礼部虚与为蛇,模糊此间概念,待时机成熟后,便断了双方之间的宗藩关系。

如今,大黎王国已被谅国和齐国彻底隔断了与大秦之间的陆路联系,若是想要再与之接触,唯有海路方能通达。但以齐国海军之强,岂能任由大秦于安南之地勾连互通并施加影响力?

可以说,在齐国大军攻入东京城之时,大秦已经在事实上失去了安南这个最为重要的藩属国。

——

3月25日,南京,紫禁城。

“糊涂!”

肃穆的武英殿内,乾元帝坐在御案上正在逐一批阅内阁僚臣递来的奏折,时而蹙眉沉思,时而展颜一笑,时而提笔疾书,时而闭目静默无语。

殿内侍候的太监和宫女大气也不敢喘一下,一个个低眉垂目,仿若雕塑。

内侍都监娄恩祥刚刚走到殿门口,便听到乾元帝一声低喝,吓得他浑身一个激灵,犹豫着是不是要这会进去禀报靖安司传来的消息。

“来人,将这份死刑核勘卷宗退回刑部,着其重新评判。”

“是,陛下。”一名内侍躬身上前,将书案上的一份卷宗取过,然后倒退着步出大殿。

“都监……”那名内侍在门口遇到娄恩祥,慌忙再次躬身施礼。

“嘘……”娄恩祥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然后挥了挥手,示意他赶紧去办差。

“外面何人?”殿内传来一声威严的询问。

“陛下,奴婢向你问安。”娄恩祥立即快步进入殿内,然后在乾元帝面前跪倒磕头。

大秦的太监在呈与皇帝的书面奏疏中是可以自称“臣”,与文武官员无异。不过,在私下或较为随意的场合,太监一般会更多地使用“奴婢”这一沿袭前明时期的自称,反映了他们在宫廷中的私属地位和对皇帝的恭敬态度。

“可是有事奏来?”乾元帝将手中的奏疏放在书案上,轻轻地靠在软皮椅子上,然后扭动了几下僵硬的脖颈。

“陛下,靖安司传来了安南的消息。”

“哦?”乾元帝心神一震,立时坐正了身体,“拿来我看!”

“是,陛下。”娄恩祥将一份奏报呈了过去。

乾元帝显见是早就在等待安南的消息,一把便将奏报接了过去,打开封漆,抽出里面的文书。

自从十几天前,收到广州六百里加急后,整个朝堂上下顿时就炸了锅。

齐国的润州总督、珉王殿下竟然被安南密谍刺死于舰船之上,这可是一件极具轰动的消息,必然会引发安南地区的局势变动。说不得,齐国就会起兵征伐安南,以作报复。

乾元帝召集群臣集议此事,就齐国可能会做出的各种过激反应,商讨大秦应采取什么措施加以应对。

安南为我大秦藩属,不论是出于宗主国的义务,还是为了维护大秦的尊严和威势,肯定不会允许齐国籍此机会吞灭该国,尽占其地。

但是,齐国皇室宗亲被安南密谍刺死,人家要是不发飙,狠狠教训一番安南,也实在说不过去。我大秦要是一意阻之,说不定会惹恼齐国,引来两国之间不必要的纷争,甚至不排除爆发武装冲突的可能。

如今,我大秦西北未靖,西南(乌斯藏)也尚且不稳,更兼北明、东丹、渤海于东北地区频频寻衅挑事,使得我大秦主力兵团皆分布于边地,根本无法承担与齐国立时交恶冲突的严重后果。

且不说,我大秦富庶的东南沿海地区,皆在齐国强大的海军威慑之下,稍有不慎,就会被齐国所趁,浮海来袭,荼蘼整个江南。

为今之计,当以武力为持,外交斡旋为先,竭力劝阻齐国勿要大动干戈,对安南施以小惩即可,万万不能灭了其国柞,吞了其领地。

好伐,给我大秦一个面子,适可而止,就让安南割点地、赔点钱、让点利,然后大家继续开开心心地做朋友、做兄弟。

为此,乾元帝下令,从湖南、贵州两地抽调了八千余地方镇兵开赴两广地区,同时命江浙水师派遣二十余艘舰船移驻广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南方的兵力规模,以作威慑之用。

内阁和礼部也数度约见齐国驻南京公使,提出召开一场涉及安南事务的三方外交谈判,最好以和平方式解决该地区的政治危机。

尽管齐国公使以没有获得本土授权为由,婉言拒绝了朝廷的建议,让他们最好是直接联系长安,或者跟安南总督区进行必要的协商和斡旋。但我大秦却是通过这种方法,将自己的立场告知了齐国,并暗示对方,我大秦是要保护安南的,你们动手之前要先掂量掂量,必须充分考虑我们大秦的态度。

如今,小半个月过去了,安南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情形,朝廷上下仍旧是一无所知,都在非常急切地想要获知最新的消息。

没法,齐国海军几乎封锁了整个安南沿海地区,想要直接派人至安南实地打探消息,那是极为困难的。好在,靖安司不辱皇命,获得了急需的情报,由不得陛下这般急切地打开细细研读。

“廖延祯可在宫外候命?”乾元帝看完急报后,眉头紧锁,随即抬头问道。

“回陛下,靖安司指挥使廖延祯正在宫外候命。”

“宣!”

“是,陛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