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六十八章 勋贵世家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相较于汉洲东南及西南地区一些城市的宜人气候和舒适环境,位于北方的建业,其实并不是一座非常宜居的城市。

建业城属于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常年炎热高温,没有明显的时令四季之分。一年之中只分为雨季和旱季,旱季为五月至九月,雨季则为十月至次年四月。降水最多的在十二月至次年三月期间,这段时间里,湿度会超过70%,一天下来,整个人都会觉得身上黏黏糊糊。

更为蛋疼的是,在雨季时,常有热带风暴,并伴有雷暴现象,端的是气候恶劣。

正是因为每年都会发生热带风暴,所以,整个城市的建筑大多都建得高大厚重、结实耐用的模样。那种在许多城市常见的简易而单薄的窝棚,或者临时板房建筑很少,因为,它们根本抗不过雨季时的风暴。

建业是齐国最早建立的城市,还曾做过三十五年之久的临时都城,如今,它也是齐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商贸城市。

鉴于建业的重要地位和经济实力,齐国内阁政府直接将其划为直隶府,享受特殊的政治地位。

目前,整个建业府下辖北城区、南城区、黑山(今澳洲帕默斯顿附近)、新淮安(今澳洲帕默斯顿市)、开元(今澳洲汉普蒂杜市)、昌化(今澳洲北部波因特斯图尔特小镇)、永兴(今澳洲北部阿德莱德里弗小镇)、宁水(今澳洲北部戴利里弗小镇)、北宁(今澳洲北部基茨港)等九个区县,人口规模超过八十五万,经济总量占全国18%,妥妥的齐国第一工业重镇。

七月,是建业最凉爽的月份,白天最高气温不会超过30度,在丝丝海风的吹拂下,显得舒爽宜人。这座城市里聚集了整个建业府七成以上的人,市区从北边的狭长岛上,向东北和南部大幅扩张,已经与临近的黑山城和新淮安连成一片,面积超过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

尽管在当初建城时,齐国的开拓者们便着手做了一番颇为前瞻性的城市规划,但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和急剧增多的人口,还是使得整座城市的布局显得有些局促和凌乱。

由于太多的人都心向建业城,所以,这座城市的建筑和人口也比帝国其他任何城市都稠密,人口密度比长安大8倍,比另一座大型城市--大兴大两倍。曾经作为城市居民休憩郊游的许多城市绿地和林地,也被砍伐一空,转而变成为一栋栋厚重的厂房,或者一间间逼仄的住宅楼。

若非了为了城市生活用水和雨季防洪,位于建业城中的那座人工水库——龙水湖的四周说不定也会被建得密不透风,布满大大小小的建筑。

然而,对于建业这样的大型工业城市来说,呼吸新鲜空气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无数工厂、蒸汽船只和烟囱,年复一年地向天空喷出浓浓的烟雾,所有的房屋、住宅、商业大楼和纪念塔(或者佛塔),很快就被染上一层黑斑。

即使,十几年前,建业府规定大企业禁排/少排烟雾条例,要求成千上万根烟囱尽可能地减少排放烟雾,或者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停止生产作业——这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其实是难以实现的,但这也只解决了很少的一部分问题。

许多民众希望,政府能在市区里兴建更多的绿地和公园,而不是修建更多的工厂和仓库。许多医疗卫生学者认为,大大小小的公园和绿地,是可以清洁空气的。

然而,建业城的民政官员显然不想在密集的城市里拆除那些有利于民生和经济发展的工厂,以及一栋栋老旧的住宅区,从而陷入巨大麻烦的拆迁事务当中。于是,数年前,为了应对民众的悠悠之口,缓解城市污染,建业城在郊区建了几处公园,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沐仙湖公园,据悉,建设花费超过八十万元。

沐仙湖公园尽管被一道护栏和壕沟分隔,但仍是一个占地达四千亩的大公园,一个民众聚会休闲的场所,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当然,在这里步行走路的,大多是普通游客,而那些高官显贵和富有阶层,都是在中午时分,骑着名贵的印度马瓦里马走在宽阔的公园草地上,或者在下午乘豪华马车,显示他们明亮而香气袭人的服饰、美貌,或者其闪亮的马靴。

地毯似的草地上到处都是奔跑的孩童,沐仙湖的水面上游弋着水鸟和鸭子,高大树林的丰茂树叶,远处郁郁葱葱的山岭,让人一时间远离喧嚣而充满烟尘的建业城。

李延良与曹舸先是乘坐公共蒸汽机车到了南城区,然后又租了一辆四轮马车,便朝郊外的沐仙湖而来。

早在数年前,沐仙湖及附近的山岭便是建业城中那些达官贵人的别墅区,山清水秀,环境幽静,更是临近昔日的齐王离宫,一般人根本无法接近此处。

“你家该不会是什么高官显贵吧?”李延良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葱郁的林木,碧波荡漾的沐仙湖,以及不时隐现的一栋又一栋奢华别院,顿时有些不淡定了。而且,马车还在不断地沿着山间道路,向上行进。

瞧这架势,估计是越往山上走,那些别墅宅院越高级,那岂不是身份更为贵重?

“我家可没出什么高官。”曹舸笑了笑,说道:“不过是荫蒙祖上之福,置下了不少产业。”

“你家是建国元老?”

“嗯,算是吧。”

“啧啧……”李延良看着笑嘻嘻的曹舸,不由大为惊讶,“想不到,曹兄还是公侯之家。”

在齐国境内,只要提到建国元老,无不充满敬仰和羡慕之情。当年他们随同太祖皇帝登陆汉洲大陆,筚路蓝缕,艰苦开拓,最终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后,这些建国元老均被太祖皇帝赐予显贵爵位。待他们陆续逝去后,最低的都被帝国追封为侯爵,可谓荣耀一生。

而曹舸自承建国元老之后,那么就算历数十年,祖上的爵位不在,没有了昔日的显赫地位,但凭借与皇室的交情和当年太祖皇帝赐予的几家垄断商社的股份,那在我齐国也绝对属于顶级豪门之家。

一念至此,李延良生出几分忐忑,我这平民子弟,如何能攀上人家高门大户?

“延良,无需多想。”曹舸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真诚地说道:“你我论交,只凭军中袍泽之情,无门户高地之别。说实话,我虽有祖上的恩荫,但也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如此,我曹舸方不辱没先祖。假以时日,延良或许也在为我齐国开疆扩土过程中,凭借军功战绩,一举封侯称公,也未为可知。”

“承曹兄吉言。”李延良暗自深吸一口气,笑着说道:“《三国志演义》中,吕布曾言: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借这句话,我与曹兄共勉,此后于帝国开疆扩土中,望我二人皆能建不世之功,封侯拜爵。”

“延良,好气魄。”曹舸赞道:“建功立业,封侯拜爵,伱我兄弟且共勉之!哈哈哈……”

马车行进至山岭半坡处一座位于溪边的大院停了下来,红色的门廊、牌匾上有金色的大字,梁上雕花饱满圆润,门廊正中的两根石柱各雕有一只狮子。

“鲁王府!”

“曹兄是鲁王后裔!”李延良瞪大了眼睛,转头看着一脸笑意的曹舸。

“没错,我先祖便是太祖皇帝敕封的鲁王。”曹舸笑着应道:“不过,我可不是家中嫡系子弟,继承不了这个王爵。”

齐国功勋爵位仿前明模式,但有所不同的是,大部分爵位都不是世袭的,以逐代递减的方式袭承。比如,当年被敕封的数百名建国元老,传承到现今,大部分都自动降为最末等县男,或者被取消了爵位封号。

齐国敕封的爵位称号以及相应的财产权和政治特权只能由爵位领有者本人所拥有,其家属虽为贵族家庭成员,但政治地位接近一般平民。爵号按照相当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传递;若长子早殁,依次由长孙、次子、幼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依序递补。若家族没有继承人,可根据其遗嘱或生前安排,并经皇帝陛下和敕令院批准认可后,由其近亲继承其封号。但在多数情况下是被皇帝收回爵位。

某人一旦获得一种爵位,并非固定不变。若新获显赫军功、政绩卓著或受到皇帝特别恩准,可以晋升更高的爵位,但其原有爵位自动废除。

因而,相较于大陆上的秦国,齐国获封爵位的人数是相当少的,甚至还比不上人口仅两百多万的北明。据说,当年太祖皇帝私下曾言,若是在国内搞一大票“吃白饭”的勋贵群体,不利于阶层流动,同时也会产生不可测的社会问题。

但在齐国诸多册封的贵族当中,却有一家世袭的高门,那便是鲁王,不仅贵为最高一等的亲王爵位,而且还是实封。位于汉洲东北方向的太和群岛(今所罗门群岛)中最大岛屿--蓬莱岛(今所罗门瓜达尔卡纳尔岛)便是鲁王封地,享有该岛所有经济专属收益,俨然自成藩国。

当年(1635年),登州元老一众登陆汉洲大陆时,太祖皇帝年纪尚幼,仅负责民政事务的管理,而主持全局的便是鲁王先祖-——曹雄。

八十多年前,辛巳事变(1641年),一些心怀野心的登州元老试图除掉被立为继承人的太祖皇帝,妄图扶持尚在襁褓中的曹雄之子为汉洲未来之主,但阴差阳错,却致使曹雄殒命。事情败露后,太祖皇帝对涉事的登州元老进行了一番清洗,处死及流放数十人,一举稳定了汉洲局势。至此,太祖皇帝方才正式上位主政。

待太祖皇帝立国称王后,敕封曹雄之子为鲁王,世袭罔替,与国同休。汉兴元年(1670年),太祖称帝后,又将鲁王的爵位升至亲王,位列封爵之首,并将刚刚发现未久的蓬莱岛赐给鲁王,作为其实封领地。

不仅如此,鲁王还享受帝国政府每年提供三十万元年金的恩养。而皇室,也会时不时地对鲁王予以大量赏赐,物资和金额往往是数以十万计。

可以说,鲁王在齐国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室,不仅显赫,而且贵重。

不过,鲁王一系却因为其敏感的身份,在国内表现得相当低调,从第一代鲁王到第三代鲁王,几乎未有任何子弟介入齐国的政治、军事等事务当中。甚至,为了以示忠心,连续三代鲁王从未回过蓬莱岛封地,一直居住于长安鲁王府,深居简出,不与任何权贵来往。

齐国立国八十多年,随着实力的日益增强,掌控的领地也是越来越广阔,使得皇室的威望也是渐趋日隆,无人能以撼动。在这种情势下,一些不甘平庸的鲁王旁系子弟也挣脱王府的束缚,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始投身于帝国各项事务当中,积极发挥自己的才智和能力。

据李延良所知,在大兴就有一名鲁王子弟,十几年来一直醉心于医术的研究,尤擅创伤外科,救治了不少伤患,被人称之为妙手仁医“赛华佗”。

“哦,那是我三叔。”曹舸听到李延良提及那位从医的鲁王子弟,笑着回道:“我少时便听及父辈叙说,他从小便让人替他捉回各种鸟兽动物,然后操着一把小刀,将它们一一解刨,仔细研究动物的内脏和骨头。族中的兄弟姐妹都不喜欢到他的院子里,那场面,估计跟延良经历的战场差不多,到处都是血淋淋。别说看着瘆人,就是听闻这些事情,也是头皮一紧呀!”

几名鲁王府的侍从从大门里热情迎了出来,麻利地将曹舸和李延良的行李从马车上取下,簇拥着两人朝府中走去。

“哎,这是什么玩意?”刚刚进入一间大殿,曹舸赫然发现两具人体骨架摆在靠墙的桌案上,一颗阴森森的头骨正对着屋门,两个空洞的眼眶仿佛凝视着他,不由心头一惊。

怎么着,王府遭了凶案!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