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五章 回心转意的奥斯曼人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1735年1月12日,伊斯坦布尔。

在奥斯曼帝国所有的城市中,最庞大、最富裕、最贪婪,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伊斯坦布尔。

城里的王宫托普卡普宫表现出的是将这个四处蔓延的帝国凝聚起来的大一统风范。这座城市恰好位于一个连接点,将大钟形状的亚洲部分与气球形状的欧洲部分相连。

这里的军营驻扎着欧洲地区最为庞大的常备军,著名的耶尼切里军团,他们的生命是专门奉献给战争的。

海湾附近的造船厂见证着奥斯曼帝国将黑海和白海都纳入麾下的野心--当然,这个时间并不是很长,随着欧洲海上力量的崛起,帝国对于控制海洋是愈发力不从心。

正如穿过乡间行进的帝国军队无须借助身边的村庄就可以喂饱自己,伊斯坦布尔仿佛也不需要周围地区的襄助,直接把触手伸向帝国最遥远的各个角落。

这個时期,伊斯坦布尔每天要烤制270吨面包,一个月要宰2万头牛,一年中所宰杀的绵羊和羔羊多达700万只——其中十分之一都被送往宫殿。每年还有超过2000艘船只为这座城市送来食物。

黑海沿岸的王公和仆役为伊斯坦布尔城中提供坚果和水果,巴尔干半岛上的采邑主们为帝国的船队提供木材,保加利亚的牧人为帝国的骑兵养马,各岛的希腊人为素丹陛下碾橄榄,无数的渔夫勤撒网,而从马其顿群山中神圣的奥赫里德湖岸,素丹信使马不停蹄地奔出,带着一桶桶人间罕见的美味鲑鱼。

奥斯曼人自己其实并不怎么做生意,不过,他们收生意人的税,进出口都不例外,而且愿意给任何允诺稳定供货的国家提供优惠贸易政策。

首个享受这种待遇的国家是法国,作为帝国唯一的天主世界的盟友,它被允许享受优惠税率,可以买走有限的一些奥斯曼货物,再进口它选择的任何东西。

后来,英格兰人也得到了这种贸易优惠,紧接着,尼德兰人也成功了。

但是,要论哪个国家在奥斯曼帝国享有的贸易政策最优惠、幅度最大、限制最少,那非齐国莫属。

而且,随着齐国商业势力的日渐侵入,法国人、英格兰人、尼德兰人,乃至忍辱负重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慢慢被挤出了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市场,沦为可有可无的边缘角色。

在城里最负盛名的大巴扎里,四千多家商铺和两千多间工坊,差不多有七成是齐国商人在经营,或者有齐国资本参与其中。

这里有一切你想要的商品:东方秦国的花纹锦缎和精美瓷器、波斯帝国的天鹅绒、安纳托利亚的地毯、印度的披肩和羊绒制品、齐国的细纹棉布、精巧的怀表和座钟,以及各种各样的工业制成品。

奴隶市场位于大巴扎最南面,靠近巴耶济德真神庙。最受推崇的“货物”是奥斯曼帝国北部边境上那些国家的奴隶,包括切尔克西亚人、俄国人、波兰人,甚至还有非洲最远端的黑人女子。

据说,伊斯坦布尔城有两千多个奴隶贩子,他们住在奴隶市场后面的大旅馆,是一群冷酷无情的人。他们鼓励潜在买家对在售奴隶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

你会看到买家们检查奴隶的嘴,以确认有没有缺牙,然后检查大腿和“最私密的部位”。失去童贞会降低一个妙龄女孩的价格。买家可以在付款之前把女奴带回家过夜,理论上是确认她会不会打呼噜吵着主人,但无疑也会籍此评估其他方面的“质量”。

当然,对于批量购买的客户,奴隶贩子们会给予更多的优惠。

去年,随着克里米亚汗国向俄罗斯帝国发起新的一轮入侵,使得奴隶的货源骤然猛增,对伊斯坦布尔奴隶市场造成了剧烈的冲击。

所有的奴隶贩子们都在积极寻找新的客户,仅凭帝国有限的市场,根本消化不了如此多的“商品”。另外,马格里布地区(北非)的巴巴里海盗也在跟他们抢夺客源,不断打折促销,各种优惠,并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不少潜在买家。

在伊斯坦布尔的诸多市场中,有时你可能会看到摊主有些紧张无措。这是因为,他们发现监督官在巡视市场,以确保一切井然有序。监督官的职责是检查商品和试图阻止商人获取超过10%的利润。

但是,后者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商人们有各种办法来回避或者逃脱10%利润的禁令,尤其是那些来自外国的商人,即使被发现违反了这个原则,也能凭借帝国赋予的治外法权,逃过责罚。

不法商人一旦被捕,就立刻被推到在地,双脚施以笞刑,之后几天,他将痛苦万分地蹒跚而行。

每周,若是没有其他特别紧急的事务处理,帝国大维齐就会和市场监督官一起巡视,大维齐的众多职务之一就是市场督查官。

“帝国的市场中,若是没有你们齐国商人,可能会萧条得多。我在这里,谨代表素丹陛下和帝国政府,向你们所有的齐国商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帝国大维齐托帕尔·奥斯曼在诸多官员和禁卫军的簇拥下,徜徉在喧闹的市场中。在他的身边,有一位东方面孔的中年人,微胖的脸上带着温润的笑容,亦步亦趋地陪在旁边。

“大维齐,我们齐国商人也由衷地感谢帝国给予的各种贸易优惠政策。”齐国奥斯曼商社大掌柜丘彦杰侧身朝大维齐微微一躬,表情真挚地说道:“这么多年以来,若是帝国没有为我们齐国商人创造出一个公正而有序的经营环境,我们也无法获得现在这般辉煌成就。”

呵,要不是你们奥斯曼足够开放,我们齐国商业势力哪能如此这般轻松地独霸市场?

大维齐托帕尔·奥斯曼点了点头,状若不经意地说道:“近年来,帝国素丹陛下和政府频频收到各国外交使节和诸多商业团体反馈,说是帝国的贸易政策是极为不公平的,在关税、境内流通税、商品消费税以及商品进出口许可方面,给予你们齐国商人太多优惠,是对其他商人的一种不公平行为。”

“哦?”丘彦杰听了,眼珠转了转,然后愤怒地说道:“大维齐,那些商人所言,根本就是毫无任何根据的。众所周知,我们齐国的商品不仅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而且也是价格最便宜的。帝国的市场上正是因为有了大量的齐国商品,才会变得如此繁荣,如此兴盛。而帝国的千万子民也是因为有了大量廉价而优质的齐国商品,才能获得其他国家百姓未能有的生活享受。可以说,齐国商品的存在,为帝国无形中创造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和民生福利,更为帝国贡献了源源不断的税收和财政。”

“呵呵……”大维齐托帕尔·奥斯曼笑了笑,“可正是因为你们齐国的商品不断涌入,导致帝国的金银也在不断地外流,从而造成帝国财政上愈发艰难。丘先生,伱觉得,帝国要是减少齐国商品的进口数量,是不是就可以稍稍改善一下金银外流的现象,继而缓解帝国财政上的问题?”

“……”丘彦杰顿了一下,斟酌了一下自己的语言,“大维齐,若是帝国采取限制齐国商品进口的政策,伤害的不仅仅是我们齐国商人,损失最大的是帝国政府和千万帝国子民。你可以想象一下,若是帝国市场上一旦缺少了物美价廉的齐国商品,那么必然会造成市场物资短缺的状况,帝国的财政税收会持续减少,商品交易量也会不断萎缩,民众因为买不到适宜的商品而心存不满,整个市场会变得极为萧条。这一切,应该是大维齐不愿意看到的吧?”

“真的有这么严重吗?”大维齐托帕尔·奥斯曼莞尔一笑,然后停下脚步,看着这位能量颇大的齐国商人,“要不然,丘先生到埃及走一趟,将你们齐国公使请回伊斯坦布尔,然后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深入探讨,然后再行决定是否对齐国商品实施限制政策。”

“……”丘彦杰听罢,顿时了然,“嗯,正好我过几天要去一趟埃及,届时我会将大维齐的邀请转达给我齐国公使。”

奶奶的,你想要见我齐国公使,非要绕这么一圈,还拿贸易说事。

吓得老子以为你们奥斯曼帝国要彻底转变风向,准备与我们齐国分道扬镳了。

大维齐托帕尔·奥斯曼见对方如此上道,满意地点了点头,便迈步向前,继续巡视市场。

克里米亚汗国对南俄草原的大举入侵,彻底地激怒了俄国人。

再加上乌克兰境内和高加索地区的东正教居民爆发反对奥斯曼帝国的武装暴动,遭到血腥屠杀,更是激起了俄国人的报复心性。

在1734年11月,搞定了波兰王位继承事务后,俄罗斯帝国当即调转方向,开始向奥斯曼帝国和克里米亚汗国发起反击。

1734年12月中旬,俄军将领列昂季耶夫率领2万部队,不顾冬季严寒,以急行军方式突袭了里木汗国北部的彼列科普。

却不料,这座本来为夯土和木料搭建的要塞居然被坚固的砖石水泥所替代,而且城头还部署了二十余门火炮,使得俄军遭遇当头一击,强攻数日不克,反而伤亡五千余,损失惨重,被迫退入俄罗斯境内,等待后续援兵。

通过此战,俄军敏锐地发现,原本只会纵马提刀的鞑靼骑兵,居然装备了大量火器,而且还组建了规模不小的步兵火枪部队,对于防御守城竟也颇有章法。

于是,俄军停止进攻,转而开始利用冬季到来之际,将各地征召的士兵慢慢朝乌克兰和克里米亚方向汇聚,并抓紧时间进行新兵整训和物资补充,等待春季到来,再向奥斯曼和克里米亚汗国发起雷霆一击。

奥斯曼人通过小规模的部队渗透和武装侦查,也逐步探明俄军的基本兵力规模和军事部署。

据悉,俄军高层制定了先南后北,先西后东的战争方略,即先以优势兵力南下击败奥斯曼及其附属克里米亚汗国,还有伏尔加河流域的阿斯特拉罕汗国,然后再回头应对瑞典王国的军事威胁。

待逐步解决了西部欧洲地区的几个敌人后,俄军再调兵前往遥远的西伯利亚地区,收拾东边的鞑靼人。

截止到12月底,俄军已经在第聂伯河地区和顿河地区囤积了超过十二万人的兵力,于伏尔加河流域驻扎了三万部队,无数的军需物资也正在从俄罗斯内陆腹地通过雪橇、马车爬犁等交通工具源源不断地运来。

可以预见,一旦春暖时节,十数万俄军必然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帝国边境和克里米亚汗国杀来,若是不加以认真对待,别说第聂伯河左岸和克里米亚汗国会被俄军攻占,说不定还会让人家杀到摩尔达维亚,进而威胁瓦拉几亚。

有鉴于此,帝国也开始进行国内总动员,勒令各个行省总督和所属公国立即征召部队,并按照帝国总参谋部(1685年,应齐国军事顾问团建议,组建了帝国陆军总参谋部)的命令开往奥俄边境地区。

同时,帝国素丹和大维齐也连续发布喻令,要求各行省总督将本年度税款尽数解往伊斯坦布尔,以备军需所用。

不过,要与俄罗斯这种隐然崛起的军事大国进行一场战争,仅凭帝国那脆弱的财政收入可撑不起这般消耗。而且,作为帝国最大的金主——齐国已经连续四年未曾提供任何经济援助了,每年沉重的债务利息,就早已将帝国压得喘不过气。

这几年,因为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外部战争——当然,帝国内部多如牛毛的反叛和暴动,仍旧牵扯了帝国许多精力和财力——整个帝国财政也能勉强支应,维系着政府正常运转。

但是,这突如其来的奥俄战争,顿时引爆了帝国财政。

没有足额的军饷发放,不要说来自各个地方的西帕希兵团不会听命行事,就连帝国禁卫军耶尼切里军团分分钟都会搞出哗变,调转枪口,对着自己的统帅和上官开枪射击。

咋办呢?

两年前,才刚刚废黜了艾哈迈德三世、抄了上任大维齐达乌德·易卜拉欣帕夏的家,搞了三四百万阿克切,算是肥了诸多权贵和军人的腰包。

可要是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总不能再去抄了几个权贵的家,将急需的军费凑出来吧?

现在,伊斯坦布尔的政局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若是想要寻些抄家灭门的目标,怕是有困难,搞不好就要弄到自己头上,或者打破既有的平衡关系。

那么,唯一的出路,那只有找人借钱了。

法国人是指望不上的,他们只会耍嘴皮子,对帝国从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支持。他们总是想让帝国对外政策变得更为激进点,一边对抗奥地利皇帝,另一边对抗俄罗斯女皇安娜,纯粹是拿我们奥斯曼当枪使。

十几天前,法国公使维伦纽夫在法军于意大利帕莱斯特罗遭遇重大失利后,要求奥斯曼帝国出兵进攻奥地利,从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方向发动攻势,以吸引奥地利人的目光。

面对法国人的要求,大维齐托帕尔·奥斯曼也向对方开出了一个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价码:两国立即结成攻守同盟,各自负有无条件支援对方的军事义务,且这一盟约要由帝国素丹和法国国王本人亲自签署。

奥斯曼帝国的这个要求,相当于让法国这个基督教国家,公开与真神异教徒结盟,这对于法国人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所以,不论是法国公使维伦纽夫,还是凡尔赛宫的路易十五,乃至法王背后的掌权人物--弗勒里枢机主教,全都激烈而固执地反对这个提议。

但在拒绝这一提议的同时,法国人又继续跟奥斯曼政府之间进行有关进攻奥地利人的冗长磋商.

滚蛋吧!

奥斯曼帝国上下认真寻思一番,还是觉得齐国人最靠谱,对帝国的支持绝对是“真心实意”的。此前,每每在帝国陷入危机当中,都是齐国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地将帝国拉出泥潭。

当然,齐国也不乏有利用帝国获取相应的地缘政治或者商业利益的目的,但人家好歹会掏出真金白银来,并且也从未对帝国报以任何敌意。

他们讨要克里特岛不遂后,只是停了经济援助,没有恶语相向,更没有利用他们在地中海和波斯的影响力,对帝国施以军事威胁。

唉,失去了,才知道“真爱”的可贵。

既如此,帝国不妨摆低些姿态,向齐国认个错,讨个好,双方再续前缘和好如初。

我们奥斯曼帝国,真的离不开齐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