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章 污染事件

书名: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作者:重庆老Q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1

6月22日,午后时分,一辆标识皇家徽记的马车稳稳地停靠在太仪宫顺承门前。

皇长孙齐泽烜下了马车,将军帽戴在头上,顺手又整理了一番军装,抬头看了一眼巍峨高耸的塔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随即迈步朝宫内走去。

历时十五年,这座太仪宫终于在泰平二十二年(1726年)底正式建成完工。

太仪宫位于长安城玄武区的东南方,占地面积四千二百多亩,背靠灵云山,距离穿城而过的长兴河(今澳洲图文巴市高里河)也不到一公里。夕阳西下,登上宫中最高的摘星楼,俯瞰远处蜿蜒流淌的河水,还有一座座雅致秀丽的官邸庄园,远处山岭大片大片的林地和草地,景色自是美不胜收。

皇宫建筑高大壮观,以高地山坡地理形势为基,传统华夏宫殿和江南园林相嵌合,筑小山,修湖堤,增广厦、水榭,凉亭、楼阁等诸多景观。

宫内小岗松柏苍郁,岗旁湖广百余亩,备有画舫作游湖之用。园中不但建筑雕梁画栋,气势非凡,而且有诸多土堆假山、高岭,其上有为数众多的亭台楼阁、长廊曲榭,临水屹立。

整个太仪宫分为内外两庭院,中央为数座主殿,四周为造型各异诸多辅殿。主殿宏伟壮观,被围绕着墙壁,设有四座宫门,门外挂着大红宫灯。宫殿内有裸石通道,漆红色地面,楠木家具,金色吊灯,以及显得格外华丽的天花板。雕刻,壁画和彩绘为皇宫增添了无限的艺术气息。

不同于最早修建的太初宫,这座宫殿的屋舍阁殿方位皆以南半球地理形式为基,坐南朝北,以充分吸收温润煦暖的阳光。天色晴朗时,在各个殿室巨大的玻璃窗外,太阳的光芒洒在地面上,反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

矗立在中央的几座大理石雕像,让人感到庄严肃穆。高大的树木,纷繁的花卉,隐藏在几座花园中,为这座宫殿带来自然的美感。

宫殿内外,处处洋溢着皇家权威与优雅高贵的气息。

在一名皇家侍从官的引领下,齐泽烜穿过一道道宫门,朝太子监国秉政的光明殿行去。宫殿里气氛沉静,廊壁和殿室的外面雕绘着巨龙翱翔。

紫檀木制成的殿门,隐隐散发着幽香,大殿内雕刻着金玉满堂,显得华丽异常。挂满了布满花纹的锦缎的屏风,让殿内愈发的宁静祥和。房间的地面是由大理石瓷砖组成的,闪耀着晶莹的光芒。

一个身穿淡蓝色锦袍的中年男子人坐一张宽大的书案后,旁边的钧瓷香炉,散发着袅袅青烟,沁人心扉。

分立左右的侍从官见齐泽烜进入殿内,皆微微躬身点头致意。

“父王。”齐泽烜朝太子躬身施礼,“儿臣特来请安问候。”

“嗯。”太子抬起来头来,并将手中的浸渍笔放在笔筒中,面无表情地看着一身海军军服的齐泽烜,“休息两日,想来是恢复过来了吧。”

“是,父王。”齐泽烜恭敬地答道:“儿臣差不多睡了两天时间,总算回过神来,这终于是回到了长安城。”

“此番北上游历南洋诸藩及秦国,可有所收获?”

“儿臣此番游历,自是受惑匪浅。”齐泽烜郑重光地应道:“古人尝言,行千里路,胜读万卷书,此诚不欺也。”

“哦?”太子站起身来,玩味地看着自己的长子,“那你对南洋整体局势如何看呀?”

“……”齐泽烜怔了一下,不知道父亲所言及的“南洋整体局势”指向何意,但在父亲眼光逼视下,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南洋,乃是我齐国核心利益之所在,更是我齐国本土之关键防御圈,不容任何有失。由此,当不为外人所染指和觊觎。数年前,我齐国终将荷兰东印度公司逼出南洋,从而实现了该地区为我齐国独属。在可预见的将来,能与我齐国争夺南洋者,唯大陆秦国矣。故而,未雨绸缪也好,提前部署也罢,在尽可能压制秦国崛起的同时,以强大海上力量加以威慑,彻底打消秦国南望之野心。”

“那你对目前正在进行的东北战事又持怎样的看法?”太子对齐泽烜的回答不置可否,又继续问道。

“北明虚击朝鲜,将秦国数万兵力吸引至半岛地区后,随即便联合东丹、渤海两国突袭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地区。仅两个月,便深入辽东境内数百公里,拔除秦国城镇、据点百余座,俘秦国军民十余万。随后,在秦国军队做出反应之前,又迅速退回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西,筑堡挖壕,摆出一副长期坚守的样子。秦国遭此重袭,不说其二十余年移边实地成果毁于一旦,就是想要集结大军反攻北明、东丹和渤海,但囿于漫长的补给线和糟糕的地理环境,都将使得所有军事行动变得困难重重。可以预见,东北战事或许跟此前两次秦明战争一样,会打成漫长的消耗拉锯战。”

“这是明面上都摆着的事情。”太子摇着头说道:“我是问你,面对此番情形,我齐国该如何自处?”

“暂守中立,暗扶北明。”

“如此,不怕激怒秦国吗?”

“秦国在未彻底消除西北边患之前,必不敢与我齐国撕破脸面。……况且,齐秦之间巨大的贸易利益,也会让秦国投鼠忌器,未敢轻动。”

“你倒是充满信心呀!非常笃定秦国的皇帝不会在盛怒之下,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父王,秦国乾元帝年岁已届六十有二,可不是胸无城府的少年人。”

太子闻言,眼角不由跳了几下。

大秦的乾元帝年届六十有二,而我这個齐国的太子却也四十有三了!

可这位秦国的表叔已经做了四十多年的皇帝!

“按照既定程式,你即将入内阁诸部见习,熟谙诸般政务。”太子苦笑一声,瞬间有些意兴阑珊,转身做到书案后,端起一杯清茶,品啄一口,轻声说道:“你准备先到那个部去?”

“儿臣想去外交事务部。”齐泽烜躬身回道。

“你想掺和英格兰和谈?”

“儿臣想了解一下欧洲及世界诸国形势。”

“我本有意让你去户部历练一番,却不想伱倒是对天下局势有如此兴趣。”太子对于齐泽烜的选择无可无不可。

反正,按照大齐皇室继承人培养程序,内阁诸多部务,都要轮着观政见习,也不妨他选择的早早晚晚。

“父王担心正在进行的全国税务稽查?”齐泽烜心中一动。

“你有什么想法?”

“父王,昔年太祖皇帝曾言,治商,先治官。”齐泽烜轻声说道:“有些事情,一旦有官商勾连,必成隐患。”

“你的意思是,我齐国诸多官员胆敢以身犯险,以经营商事为念?”

“观历朝历代,皆严行禁止官员从商,除了防止与民争利外,还有就是为了防止以商养官,以官护商,形成世家大阀。前汉时期,董仲舒曾言‘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是亦受大者不得取小,与天同意者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儿臣对此,深以为然。太祖、太宗时期,国法律令皆严禁官员从事获利性之商事。然,财帛动人心,没有人跟钱过不去,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暗度陈仓的事从古至今都有。国中官员凭借手中之权力,扶持或者暗中怂恿近亲从商者,想来不在少数。若是不加以遏制和处理,长此以往,官商必然结为一体,侵夺民财,并成尾大之势。”

“嗯,还是有些见识。”太子听了,不由对这个长子刮目相看。

昔日懵懂嬉戏的少年,已然长成大人了,对国中政事也能发表出颇有见地之评论。

其实,齐国皇室历九十余年,除了太祖和太宗两位父子关系比较相洽,表现出罕有的慈父孝儿般舔笃之情外,往下几代继承人,却都有些隔代亲,父子关系较为淡漠,祖孙关系反而甚为亲厚。

泰平帝自小便由太祖皇帝带在身边言传身教,直至长大成人后,才沿循皇家惯例,从军、内阁诸部见习、地方历练,最后继承皇位。

太子自然也是这般,在父亲泰平帝成为太子后,经常忙于部务观政和地方历练,他便在皇宫里随着太宗皇帝一起生活,耳濡目染,深受太宗皇帝影响。

齐泽烜作为皇长孙、未来的帝国继承人,从小就接受各种学识教育,平日里甚少与父亲接触,偶尔在检查课业或者生病卧床时,才难的见到父亲一面,关系就显得较为淡漠。

但他却能经常在宫中见到祖父泰平帝,承欢膝下时,尽享祖孙含颐之乐。也就是在进入大兴海军学校开始学习后,减少了在皇宫居住生活的时间,才渐渐与泰平帝接触上少了一点。

至于他的太子父亲,还真的说不上亲近,甚至还有些生疏和……畏惧。

故而,齐泽烜在针对官和商的关系治理问题上发出此番言论,还着实让太子恍惚片刻,不知不觉,这个儿子已有自己的思想,并能发表出一番独立见解了。

“稍后,我会向内阁发去谕令,让外交事务部将你置于对英谈判代表团中。”太子沉吟片刻,沉声说道:“但我要提醒你,外交部诸公皆为老成持重之人,熟谙天下各国大势,对英谈判自有一番对策。你参与其中,务必谨言慎行,且不可自持身份,扰乱外交诸般事务。”

“儿臣记下了。”齐泽烜躬身施礼,郑重地应道:“儿臣于外交事务部观政见习,定当谨慎本分,多听少言,虚心求教。”

“嗯,好生去吧。此间事了,你替我去南屿郡走一趟,看望一下陛下,多陪陪他老人家热闹热闹。”

“儿臣省的。”齐泽烜犹豫了一下,随即问道:“皇爷爷身体可还好?”

“尚好。不过,随侍的太医回电,说陛下经常体虚心慌,精神不济,怕是过往数十年操劳国事太甚。故而,陛下需要静心休养,以安其神。”

齐泽烜闻言,不由松了一口气。

说来也是无语,皇爷爷只比秦国乾元帝大了两三岁,却明显没有人家身体好。

在南京盘桓数月,每次觐见乾元帝,都看着他是龙精虎猛,精力极其旺盛。据说,紫禁城皇宫里还有数位刚刚出生不久的皇子和公主,由不得让人感叹乾元帝的“强悍”。

“殿下,建业府传来急报。”这时,一名侍从官快步进入殿内,将一份文件递给太子,“数百城市居民爆发恶性重症,截止到昨日,已造成死亡四十余,重症者一百二十余人。”

“嗯,可是有人恶意投毒?”太子脸色一变,伸手将那份报告抄在手里。

“建业府报告,可能是饮水水源遭到工厂有毒物质的污染,以致于……”

“内阁怎么说?”

“内阁已派遣十余名医疗卫生专家乘坐下午最快的一班火车赶赴建业。……副总理大臣邓公亦带诸多属员随同前往,准备彻查此次水源污染中毒事件。”

“着令简郡王齐惟浩代表皇室随同前往慰问。另,从皇家基金会立即拨款一万元,抚慰罹难家属。”

“是,殿下。”

“责令内阁,要求国内各府县开始清查境内个城市水源供应问题,但凡有任何污染潜在问题,立即予以处理和改善。”

“是,殿下。”

“着令内阁工部、科学技术部、建设工程部等相关诸部,即刻清查国内各大污染工矿企业排污情况。”

“是,殿下。”

“……”

齐泽烜站在一边,默默地看着父亲有条不紊地处理这起突发地方事件,并举一反三,很快又关注到国内的水源问题和工矿企业的排污情况,不由心生感慨。

作为一个合格的主政者,当真要有触类旁通、无所不知的能力,并能通过一件表象事件,直抓其中关键。

话说,我齐国的工业污染,已然到了不得不认真治理的地步了?

“你且去吧。”太子抬头看了一眼齐泽烜,挥挥手说道:“数日后,便会有诏令与外交事务部,你当提前做好功课,届时勿要辱了皇家的身份。”

“是,儿臣谨记。”齐泽烜再次向父亲躬身施礼后,转身出了大殿。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