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五章 耗子尾汁

书名: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6

是啊,真不像话。

李牧感觉自己浴血奋战一番,却得不到应有的情绪价值,心都“凉”了。

他仔细打量这位“睡天子”,仿佛透过凡人的躯壳看见另一个世界线的历史。

按照大众评价,朱由检这个皇帝做的并不称职,就像是上天派来故意把大明最后一丝元气也折腾光的疯子。

崇祯朝历经十七年,朱由检登基之初憎恶厂卫,后来疯狂重用太监,给臣子甩黑锅自己不背。

一言不合逮捕臣子处决,催逼臣子出关、出战,微操大小战局,频繁更换内阁首辅,对信任的人百般袒护,对厌恶的人巴不得对方快死……

无数事例证明,朱由检可以驾驭朝堂诸公,说杀谁就杀谁,却是个不懂治国的“疯子”,敌人最喜欢的“猪队友”。

朱由检把忠臣折腾寒心,把武将坑到死无葬身之地。

大明能被小朱折腾十七年才亡简直是个奇迹,也从侧面证明大明这台“破机器”尚存丰厚的底蕴。

要是没有多方交替消耗,它还真不一定十七年就亡。

李牧站在朱由检床榻前,不由得产生我上我也行的自信。

他个人的治国能力有限,但他有着一群时癫时正的游戏玩家,足以管好偌大的天下。

他很想冲着朱由检大吼一声,你给我下来,把你的位子让给我坐坐。

不过他终究没喊出声,而是静静地盯着这个给他火速升官,但又把国家治理得稀碎的大明皇帝。

他心想,今日他打败鞑子,救了朱由检一命,世人都会看见他勤王救驾的“大忠”。下次两人若能再见,便再无大明君臣之礼。

李牧闭眼深吸一口气,立刻换上“大忠臣”的思维模式。

他向大夫询问朱由检的身体状况。

虽然朱由检主仆没有性命之危,但什么时候能醒过来,随军的诸位大夫都拿不准。

李牧心说,自己不可能统帅数万大军在这陪朱由检“休假”睡觉,战后的残局要收拾,辽东的其它失地还要收复。

背嵬军的战略要执行,随后自己也要带队返回豫南,筹备下一步的大事。

他不能允许朱由检,或是其他人败坏“辽东大局”,所以得想法子让皇帝与文臣都离开辽东,至少背嵬军彻底架空辽东之前别来打搅。

低头盯着朱由检的脖颈出神,李牧脑中忽然闪现一个念头。

他扭头环顾周遭一圈文臣武将,厉声质问道,“为何没人阻止陛下亲征犯险?”

武将没什么心理负担,这一仗他们拼死作战,几乎打光部众——出征前的六万大军变成现在的一万士卒,不知道多少勇士为皇帝战死。

他们对得起皇帝,更对得起天下。

文臣们面面相觑,互相对视一眼,自觉理亏与委屈。

尤其是名义总指挥的洪承畴,脑袋都大了。他们表示劝诫过多次,但是朱由检执意不听。

要知道皇帝可是说杀哪个督抚就杀的狠主,麾下统御京营、勇卫营两万兵马嫡系,哪个文官敢死命劝?

就算有认死理的清流往地上一跪,皇帝一句话,就有忠诚派士兵把清流拖开,谁都挡不住皇帝“复辽”的决心。

可李牧才不管这些乱七八糟的理由,借用背嵬军常说的一句话,“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文官们平时最爱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什么三纲五常说的头头是道,怎么真到付诸实践的时候就怕棍子,怕刀子了?

一帮自诩忠臣的酸腐文人连皇帝都拦不住,差点“害死”皇帝,败坏大明江山社稷。

简直无能至极,更不忠诚!

一众督抚道员被斥骂得面如死灰,好似被班主任训斥的低头小学生。

若是寻常一介武夫当面把文官批判一番,不仅要吃板子,还要被去职下狱。

可是贵为蓟辽总督的洪承畴也哑口无言——

眼前年轻的武将不仅救得他们所有人性命,还立下救驾天功。

刚打过血战的李牧沾染血气与暴戾,击败鞑子主力的悍勇气息仿佛化作一头骇人黑龙,掐住在场每个人的喉咙。

于情于理都没人敢出言反驳,只敢把被骂的不悦埋藏心底。

眼见在场大官被自己训得像孙子一般,李牧赶忙追加几句,将士们为皇帝挥洒热血是立了大功的。

“若无诸位勇士血拼到底,只怕本将来了也救不回陛下,我南路大军也将陷入险地,辽东更要得而复失,真可谓牵一发动全身!”李牧冲着诸位宿将抱拳感激,“本将在此感谢各位将士们,救我大明江山,救我南路军数万将士,救我辽东饱受苦难的百姓!感谢你们!”

李牧的话语犹如春风拂面,诸位宿将奋战多日的劳苦仿佛得到安慰,有些心思单纯的武将直接流下泪来。

“李都督!”

果然还是武将才懂得武将的“艰难”,李都督怒斥这帮无能的文官也给他们出了口恶气。

十余位部将开始喋喋不休诉说着这几日的苦闷,哀悼那些士卒死的有多惨,也为了坐实活人的军功,以及死人的抚恤,将军功细则公开给所有文武,以免有人偷功。

辽东巡抚则是左看看躺在床上的皇帝,右看看簇拥着李牧哭诉衷肠的武将们。

这奇怪的感觉就像黄毛当着病榻上昏迷丈夫的面,牛后者老婆的背德偷感。

文官们还没发作,李牧再次抛出第二个板斧,“眼下危机已解,速速护送陛下返回京师!陛下乃国家根本,不得再出半点差池!关内亦有众多神医,早已使陛下苏醒过来才是忠臣应尽的责任!”

此言一出,道德制高点的底气犹如一座大山,令人难以逾越,不少文臣武将纷纷附和,不仅为了救治陛下,也为了他们个人安危。

这危机四伏的辽东那是一刻也不想待了。

可是辽东巡抚为首的“接收官员”却不依。

他们眼下脱离了虎口,正是前往辽东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怎可自己放弃?

于是表示收复辽东也是他们职责所在,愿随大胜的将士们前往辽东布置善后工作。

李牧哪能叫他们如愿,当即发出阴冷的笑,语气里充斥嘲讽与鄙夷,“辽北鞑子未散,东境尚存悍虏,朝鲜亦有鞑子偏师盘踞,此战击溃的鞑子远遁草原,更是一方大患。

辽东看似收复,实则四面环敌,没有一年半载征战如何能彻底稳住,你们这连陛下龙体都险些保不住,还能保得住辽东?”

李牧当然没说实情。

北部、东部的鞑子屯堡尽数焚毁,这份重要情报还没通告朝廷,唯一可虑的敌人仅有远遁草原,以及盘踞朝鲜的鞑子。

前者是大明九边都该头疼的问题,后者只需派遣一部悍卒把鞑子料理干净即可。

等到朝廷诸公理清情报,也是好几个月后的事,那时背嵬军早已吃掉辽东地方,大可以不听调也不听宣。

“这……”

方一藻等人微微一愣,李牧的威吓赫然奏效。

接收官员联想到“杜家屯之围”,再结合李牧所说的“四面皆敌”,辽事的麻烦程度飞速攀升。

他们一度回想起当年辽地尽丧,数十屯堡尽皆焚毁,军民仓皇西逃的恐怖景象。

大多数官员当场选择返回辽西,先在安全的宁远、山海关驻留,观望一番辽事进展再说。

饶是少部分官员醉心“复辽”后的丰厚利益,也不得不考虑无人配合政务的尴尬局面,再说皇帝陛下昏迷不醒,没法对辽事拍板。

洪承畴身为西路军主帅可能背上杜家屯之围的黑锅,已然丧失统率力,一言一行都没甚说服力。

于是大伙只好附和“大忠臣”李牧的提案,先行护送陛下离开。

立下大功的李牧得逗留辽东一些时日,两方之间便要分出护驾与复辽的兵员。

战后检点一番,双方还剩近七万多战辅兵。一万余兵马护送皇帝返回辽西——杜家屯距离松锦不远,眼下鞑子远遁,暂无重演“包围皇帝”的余裕。

而南路军剩下的五万余兵马,“服从”李大帅的军令留在辽东解决鞑子余孽。

护送皇帝的大军如李牧所愿离开,李牧顺利“腐蚀”一些西路军将士过来,但也失去了部分“嫡系”。

同为“同心会”的刘钦、王成栋经过李牧再三挽留,还是决定护送皇帝回去。

忠君的想法压倒对大帅的忠诚,或许在此刻,两位老战友做出了站队的选择,有朝一日双方再见便不再是友人。

文官们骑在马背上回望杜家屯,心中思绪五味杂陈。

现在经过一番折腾,不光皇帝嫡系兵马折损大半,就连听从皇帝调令的忠诚派将士也损失惨重。

以后中央朝廷说话的份量一定大打折扣,哪还能约束各地将领拥兵自重?

比如此战立下大功的黑旗营李牧,背嵬军章献忠,绝对要受陛下重赏,其他将领也要论功,不是给钱就是给土地。

而文官没在复辽之战讨到多少功劳,甚至还有过错。

武将的地位飞速提升,“以文御武的平衡”不可置疑地打破了。

若是李牧与章献忠是大忠臣就还好,朝廷还能调用他俩兵马平叛讨逆。

可要是一方忽然谋反,忠臣起兵为国而战,双方打得天翻地覆,明朝版本的“李章之乱”便要上演,很可能被乞活贼、闯贼等贼寇捡漏。

若是奸臣得势打入关内,或是忠臣被部下黄袍加身也不得不反。一个在关内大杀四方,一个在辽东雄踞关外。

届时双方膨胀成完全体,为争夺天下决一死战。

一方胜利就是改朝换代。双方两败俱伤,大明各地的将官便要复刻藩镇割据。

无论胜负如何,对他们这些身居高位的大官都没有好处。

什么叫功高盖主危害社稷,这就是了。

不少文官心中打定主意,等待陛下苏醒过来,一定吸取杜家屯之围的教训,劝诫陛下削弱这些丘八的兵权。

至于是用黑旗营削背嵬军,还是用辽东镇牵制背嵬军,就看下一步局势如何发展。

更糟糕的一种可能是,黑旗营依旧对背嵬军拥有掌控力,背嵬军精锐将士都是李牧手拿把掐的棋子。

双方一内一外,黑旗营消灭乞活贼、闯贼、西贼,背嵬军杀死所有鞑子稳住关外。

两者同心协力一齐北伐,大明被巨钳夹碎,而朝廷只能在“大忠臣”的淫威下改旗易帜。

他们想了想便将这骇人念头抛到脑后,都不敢想李牧真具备这番控制力,会有多恐怖。

那便不是人了,是智多近妖的邪祟!

……

望着西路军离去的背影,李牧脑中响起清脆的系统提示音——

【击败奴酋黄台吉,复辽之功从此有你大名,全天下人都知道你救驾勤王的大义与击败奴酋的武功,大明之内再无将帅声望与你比肩。

你要为大明效忠到底,做一位青史留名的忠臣,还是夺了那鸟位开创一个崭新的帝国,将你的军团派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天命值到账70000

奖励三千次复活储备,获得第二个永久复活点许可,当前可建造数量:0】

系统的奖励虽迟但到,“第二个永久复活点”一下子吸住李牧的注意力。

虽然眼下还不能建造,但李牧深知按照系统的奖励趋势,迟早有一天这数字0会提升为1,就像当初奖励战旗一般。

第一个复活点设在豫南,算是华中地区。那么第二个复活点就该选在北方。

起码得是靠河、靠海、地势平坦的交通便利区,以便辐射北方的敌人,更好开发东北荒地。

李牧想了想,决定借助玩家的聪明才智。

毕竟他一人谋略有限,没法把优缺点考虑周到,于是假借玩家的名义发到论坛上供给大伙们讨论。

“如果有第二个永久复活点,设置在哪最好?”

放置议题到一边先飞一会,李牧赶紧梭哈七万天命值全部召唤玩家——先前的三万预留值继续留着。

随着一阵熟悉的炫光在脑中闪过,拿到的奖励映入脑海——

【2000玩家,三十万斤番薯,十万斤稻米,信号枪一百支,配套照明弹、烟雾信号弹各五十发,现代夜视仪三十套,COS定制套装修复二十次】

若是这两千玩家都愿意留在辽东,那此时聚集辽东的战斗、留守玩家已有一万四千人!

远比其他战区合计起来都要多,有悖于李牧的平衡牵制策略。

先前杀鞑子是紧要任务,眼下鞑子几乎被打灭元气,是时候开始向其他地区分流玩家。

李牧一面调整各大战区的奖励,尤其加强“华南农村潜伏”的任务加成,一面安排新玩家在城外营地降临。

不过片刻功夫,居然有一千五百人通过战旗进入辽东,剩下五百人选择第一复活点,平均地散入各大战区。

而原先辽东战区的支援者也开始陆续回流。

他们卸下战甲整齐地放入辎重车,随后假借收拾战后的尸体为由,使用简单的木桩、短矛自杀,径自跌入填满尸体的坑洞中,给队友搬运尸体的功夫都省去了。

当他们化作地底的无名尸体,同一时间的另一个堡垒则坐起一个个凭空产生的身体。

有人从空壳铁甲里走出,有人爬出一口“蛛网密布”的枯井,有人从“虫卵”里孵化而出,有人打开棺材大吼一声吸血鬼之王归来,还有人掀开一个大号“贝壳”恍若妖怪成精。

抛开分流的玩家,辽东战区居然还是留下了一万人。

考虑到辽东的确存在一些风险,李牧决定不做强制分流,给他们时间经营辽东。

是继续扩张,闷头发育种田,还是两者全都要,就交给玩家自己处理,他只做一些大方向的战略安排。

他激活系统添加几则特殊副本。

每一个特殊副本都有着特殊时限,与相应的触发条件,比如李牧早已预想过的“辽东之乱”。

他给玩家们定下几条共同满足的前置条件——

条件一,消化辽东至少三个月。

条件二,编练戍守民兵至少五万。

条件三,战前筹备可供半年征战所需的弹药粮草。

条件四,创造反明的大义名分,使得辽东军民,乃至关内百姓都对背嵬军的“反叛”行为感到同情。

条件五,反明之日,引导人率部返回豫南满足一个月。

当然以上同时满足的条件看起来很多,实则有一部分会由李牧帮忙解决,比如编练民兵,筹备物资,快点回家。

满清既被完全打残,那他需要一个新的“敌人”来取代满清生态位。

他要“新敌人”继续威胁大明关外,甚至逼迫大明放弃所有山海关以外领土,龟缩关内。

大明必须亡,但什么时候亡,亡在谁的手里,必须由李牧一手决定。

……

李牧安排将士们处理好战场尸体,旋即带着收编的上万俘虏,与数万部众前往海州庆功,顺便与玩家讨论辽东治理问题。

而另一边护送着黄台吉逃跑的满清败卒狂奔出去数百里,终于在一处漠南蒙古部落活动的地点停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5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