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三章 最后的轻语(二合一大章)

书名: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6

本该空虚少人、一触即溃的狭道竟然站满人,一如清兵前两轮进攻的森严防线。

一心回家的清兵都不敢相信双眼所见。

背嵬军经过两轮血战,又派出突击队直扑清兵大营,惨痛死伤何止六千。

况且这些天海边并无运兵船抵达,背嵬军怎么可能还有额外兵员继续战斗?

这一定是背嵬军随从的辅兵、前奴隶,披上甲胄拿起钢刀装装样子,真打起来只会跪地投降,或是溃退海边坐船逃走。

于是数万鞑子再度上演前两轮血拼。

大清勇士只要打溃这些稀松平常的辅兵,就能顺利回家。

可是他们打着打着发现敌人的战力依旧,甚至略微增强。

背嵬军就像杀不完的虫群通过一次次实战,贪婪地汲取战斗经验,分析敌人的作战习惯,从而获得渐进成长。

数万清兵意识到这并非背嵬军辅兵,而是货真价实的精锐甲士之后,便丢下数千伤亡迅速溃退了。

数个时辰的激烈战斗漫长如年,王公贵族们的脸色历经阴晴圆缺,颇像参加试镜的小演员竭力展现自己的演技。

他们起初是胜利在望的笑,随后变成久攻不克的疑惑,接着由凝重变为失落、惶恐,最后定格在惊愕的恐惧。

背嵬军是一座山,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八旗兵一次次撞在防线溃败,又一次次重整起来,然后再被敌兵击溃。

数百个出征的牛录有一半伤亡数超出一成,少数牛录伤亡超过三成,还有一些牛录几乎打光,仅剩下数十名旗丁维持着编制。

无数牛录章京、甲喇章京、固山额真战死,黄台吉亲率十三万大军征伐辽南,眼下只剩九万大军。

打过黑旗营的多尔衮、豪格垂头丧气,庆幸背嵬军仅有万余兵马,只有凭借狭窄地形坚守的余裕。

若是背嵬军有数万精兵,那就不是敌守清攻,而是攻守易形,轮到背嵬军猛攻大清了。

济尔哈朗面色阴沉,再没有碾压明军那般游刃有余的自信。

他举起胳膊遥指前方,左看看多尔衮,右看看孔有德,欲言又止的嗓音迟迟吐不出来,就像是哑人急切想表达心中所想,却发不出半句完整的声音,喉咙里卡着痰半天才咳嗽出来。

“熊孩子”多铎也近乎疯癫状态,握着染血的钢刀冲着远处的丘陵虚砍空气,嘴里还不停大喊,“杀汉狗!杀汉狗!杀!杀!杀!”

他一直砍到精疲力竭,最后把刀朝着远处狠狠扔出去,口中还发出一声不甘的怒吼,然后放纵一切般仰头倒下。

护卫们围拢过去,多铎犹自嘶吼,双拳胡乱抡起砸击地面,仿佛家长不买玩具就撒泼的熊孩子,“为什么杀不过去,为什么!”

黄台吉的脸色也不好看,他的脖子保持观察姿势数个时辰,贴近右眼的千里镜几乎就没放下来过。

当他看见第三轮进攻的战兵渐退的时候,就知道大事不好。

大清皇帝没有说话,不敢相信千里镜看到的骇人画面。

他不断要求其他王公递来各自的千里镜,透过一面面远镜望过去。

大清勇士的确溃退回来,那一座座丘陵与窄道构成的防线依旧纹丝不动。

黄台吉恍若遭遇了“鬼打墙”,任凭他如何横冲直撞,绕路或是直走,都会回到一模一样的原点。

无论清兵如何攻杀,背嵬军总能维持着最初的防守模样,好似从从未战死过一兵一卒。

如果背嵬军一开始就有一二万兵马,为什么要战一部,藏一部,故意让敌人以为只有数千兵丁?

而且刚才那一波决死突击,如果把预备的数千兵马集结起来凑齐七八千精锐,说不定真能突击到他这大清皇帝跟前。

可是为什么。

背嵬军能看着三千友部突击敌阵,眼睁睁看着友部去送死,却不派出额外的一兵一卒?

队友的命不是命?

为什么背嵬军战死数千人,伤亡总数已然超过五成还不溃退,依旧坚守着阵地等清兵撞上去?

愤怒,仇恨,忠义,亦或是邪教术法强制使然?

黄台吉紧握着千里镜,镜框近乎要嵌入眉骨,想透一切可能性也想不出来。

背嵬军的战术并不高明,进攻节奏不是太快就是太慢,兵力部署不是留的太多,就是太少。

三千人决死突击也显得非常鲁莽,如此宝贵的兵力应当藏匿起来,等到清兵下一轮进攻再突然杀出。

黄台吉年轻时跟着父汗征战无数,各种战阵熟能生巧,打得明军哭爹喊娘,很少品尝败绩。

黄台吉自认背嵬军主帅的防守节奏比不上他三成。

可就是这么中规中矩的将帅,手握一众士气永远满溢、绝不溃败的精兵,什么战术也不讲,就往那里摆一个防守的阵型,然后等着清兵撞上来打。

双方就这么打啊,打。清兵已经竭尽全力,可是怎么也闯不出这座“五指山”。

成千上万大清的好儿郎、真勇士就这么莫名其妙战死了。

他恨呐,恨背嵬军选择“愚忠”的道路,宁愿跟大清拼个两败俱伤,白白便宜南朝小皇帝!

这世上怎会有如此愚钝之人,放着好端端的天下不要,非要给外人做贡献!

自己提出的建言换做任何人都会答应,为什么背嵬军要拒绝!

随着第三轮进攻失败的溃兵陆续回营,丘陵之间忽然冲出上百骑兵士——

背嵬军精兵骑着缴获的马匹,无视掉一路上溃逃的旗丁,一路奔驰到清营外数百步的位置。

待周围的旗丁退到百步之外,这百人翻身下马,数人取下传统乐器,数十人拿出一块手捧的小木板。

他们攀上附近的土丘高坡,几乎与黄台吉的本阵等高。

乐师们坡顶站定,那些手持木板的小哥则围着乐师站成方队。

眼见背嵬军敢跑到近前,还舍弃高机动性的马匹,多铎当即便要带队冲杀歼灭这支敌兵。

他打不穿背嵬军的防线,杀几个冒进的小卒子还不简单?

还是黄台吉下令止战,想看看背嵬军要做什么,才挡住一众想要“捏软柿子”的愤怒旗丁。

这支背嵬军小队什么敌意都没有,只是想为大清皇帝献上几则战后节目,舒缓一下双方激荡的心情。

背嵬军开口了。

数十人手捧木板,富有感情地朗读古代诗歌,一边朗读着一边跟着内心左右摇摆。

那饱含热情的脸色恍若一个个面颊泛红的慈祥老爷爷。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坡上齐声朗诵音传播很广,几乎小半个营寨能听见诗词。

黄台吉听见第一句的瞬间,就明白敌兵念诵的是乐府诗集《敕勒歌》。

表面上这首诗歌说的是自由自在的草原生活,实际隐藏着一则悲壮的故事——

东魏权臣高欢率领精兵十万进攻玉璧,折损兵马数万,最终不得不领兵返回。

高王为振军兵士气,命令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兵士怀旧,军心大振。高王本人却因攻打玉璧失利忧愤成疾,郁郁而终……

背嵬军开唱了。

那一首自己加词、谱曲的“新敕勒歌”响起,各种乐器相继奏响。

心随天地走,意被牛羊牵……篝火映着脸,醉了套马杆……在天的尽头,与月亮把盏……

尽管满蒙八旗大多听不懂流利的汉语,但音乐荡漾优美的曲子却能令他们产生共鸣。

一声声曲调中透着草原的宽阔,策马奔腾的自由豪迈,月亮同眠的安逸祥和……

不知为何,蒙古八旗与外藩蒙古部落听见这首优美的曲子,回家的心思愈发强烈。

马蹄践踏过的碎草腥气,陪伴多年的蒙古包,烤熟的羊肉与喝惯的马奶……

草原啊,草原。

离乡多日的浪子想起家的味道。

歌曲停顿的时刻,那些随着音乐摇摆的背嵬军兵士再度高声朗诵诗歌——

“回家吧!风吹草低见牛羊……”

“回草原吧!你们的亲朋等你们喝酒跳舞……”

“回去吧!放下你们的刀剑,回去看看你们妻儿的笑脸……”

他们生怕其他部落听不懂汉语,特意安排一些玩家用蒙古语高声复述一遍。

倘若数十年后,你们躺在病榻上,周围站满你的亲朋儿女,你会庆幸今日做出的回家选择。

回家吧。

不要再为满清卖命了。

襄助满清狗鞑子者只有死路一条。

黄台吉愣住了。

他没有被数次伤亡给击垮,也没有被敌兵铸京观的羞辱惹怒,最终却被一首诗词,一首歌曲击穿了内心。

同样是统帅十余万兵马。同样是久攻一处“坚城”数日不下,轮番损兵折将。同样是士气低落之际响起的敕勒歌——

一股淤塞的闷气忽地在胸腔内翻滚搅弄,黄台吉顿觉一口气吸进去却吐不出去,急切想把淤塞的闷气吐出。

胸口仿佛遭遇一击重锤,心脏被数十只大手扯住,渐渐的难以正常搏动。忽然,黄台吉听到护军的呼喊声,“主子!”

那人指着他的脸满眼都是惶恐,周围数百名护军纷纷投来惊愕的表情。

鼻口传来酥麻瘙痒的湿润感,黄台吉伸手探去,竟摸到一手的血。

鼻腔流出的鲜血包裹干枯的嘴唇,顺着唇边下巴滴落在黄甲上。

他像是被赤色飞虫爬满鼻口,飞速用手去扒,去捂,去擦。

一旁的护军赶忙递来一块块汗巾、手帕,却始终止不住皇帝鼻孔涌出的血。

黄台吉顿觉体内的气力仿佛被一瞬间抽干,眼前的世界愈发昏暗。

他虚脱一样向后踉跄数步,脚底下打着旋,倒在护军的人墙之内。

杀人诛心的“音乐”使得黄台吉晕死过去。

不知躺了多久才苏醒过来,他恍惚发现自己躺在军床上,身边很快涌来一批王公贵族。

王爷贝勒们的哭腔有真有假,神色各异,但汉官文武皆是真实的泪水鼻涕,比死了老爹哭得还惨。

黄台吉是大清唯一重用汉人的皇帝,若是他有个三长两短,这些汉人藩王、武将手里有兵或许还能保住荣华富贵,但这些专属于皇帝的汉官秘书就糟糕了。

下一任一句话,就能叫他们从仙境跌入地狱。

“朕昏了多久……”黄台吉气若游丝,干枯的嘴唇泛起鱼肚白。

“陛下昏迷半日,敌人没有趁机发起进攻,大营安稳如山……”范文程声音夹杂哭腔,时不时抬起袖口擦拭眼泪。

“探路的塘马回来了,一路上并未看见明军一兵一卒……”

“好……”

绕路撤退的道路通畅了。

黄台吉还不到五十岁,过去他只觉得体能下降,精力衰退,多吃些药材补一补即可。

此时此刻经过“玉璧”一战的消磨,他深刻意识到身体就像虫蛀过的朽木,扒开外皮一看内部已然掏空。

他清晰感知到这具破败身躯,已没几年活头,若是绕路被山路颠簸一阵,怕是活不过两年,甚至可能跟高王一个郁郁而终的下场。

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到沈阳,黄台吉暗想着为这满帐的王公贵族,为帐外数万将士谋划一条出路。

“此战之后,我大清气运已颓,南朝小皇帝若听闻辽南大捷,势必集结全国精兵攻我大清……

若是没有背嵬军插手,不过又是一次有惊无险的萨尔浒,可惜背嵬军精锐敢战,一旦南朝皇帝给权给钱,准其再练精兵三万,我大清必不保辽东之地——”

黄台吉抛出数条谋划。

辽东平原是守不住的,诸位王爷务必振作老家赫图阿拉。

一旦明军围剿大军起来,所有人就将庄田奴隶、粮食、器具全部搬去老家。

至于贫寒的老家缺少供养大军的粮食,并不难解决。

若是他能活着走过回家的山路,那么多尔衮就跟济尔哈朗去拿下整个朝鲜。

眼下大清已经没有国威降服朝鲜,只能用武力征服他们的领土,迫使朝鲜人的物力、人力为大清所用。

朝鲜一国起码有近千万的人口,八道农田,正好给大清起死回生之用。

说完这些,黄台吉有意屏退一众中上层贵族将领,只留爱新觉罗家族的兄弟子侄。

他告诉这些爱新觉罗子侄,征服朝鲜也只是权宜之计。

南朝不会放任他们征服、消化朝鲜八道,那些朝鲜人也会游击反抗。

他真正的用意是抢朝鲜一波粮草与奴隶,随后全家一齐搬去漠南草原。

背嵬军虽然悍勇,明军虽然人多,但他们的骑兵数量不够多,不可能追到草原。

大清的骑射基本来自海西女真与蒙古部落,但不代表大清勇士不是骑马民族。

既然他黄台吉做不成辽东平原的皇帝,那就去草原做游牧的王!

只要爱新觉罗家守住八旗的核心力量,征服更多蒙古部落,就能再创昔日铁木真的辉煌。

如果他黄台吉还能苦撑数年,一定为子侄们打下一片广阔的草原。

他嘱咐兄弟子侄们一定要“善待”那些汉官、降卒。

这些汉人剃发背叛南朝,已不为南朝所容,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大清走到底,给他们抬入汉旗,将他们看作荣誉满洲人,定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反那些蒙古八旗原先是大清的铁杆助力,眼下大清国运衰颓,这些蒙古人一定生出不轨意图,甚至重新勾连南朝皇帝。

诸位兄弟子侄应当多多与蒙古酋长联姻,表面双方绑定为一家,实则密切监视他们一举一动,甚至用汉官汉将监视他们,以确保满洲八旗的独尊地位。

黄台吉还有好多好多战略,但都说不完了。

那股浓烈的疲倦感犹如潮水般席卷而来,他眨眨沉重的眼皮,轻声说道,“撤军吧,我大清的骨血不能再流了……”

多铎跪在床前,请求陛下再派他冲杀一次,他能带队杀掉那些该死的乐师,就能再杀更多背嵬军兵卒。

更多贵族跪下来,就像那些将士们劝说高欢再冲一次玉璧。

黄台吉深知这只是一种安慰,一种不肯承认失败的倔强。

触景生情的黄台吉剧烈咳嗽起来,抬起颤巍巍的手臂指向帐口,竭尽全力吼出一嗓子,“撤军!”

一口咆哮几乎耗尽好不容易恢复的气力,他无力地躺下,整个人仿佛衰老十岁,犹如一棵枯树嵌入床榻深处。

豪格与济尔哈朗将其他宗室全部赶出,最后贴在黄台吉嘴边,聆听撤军的相关布置。

待所有宗室贵族离开营帐,身边只留一批贴身护军照料,黄台吉吃着护军递来的热粥,双眼掠过床榻、营帐,哀戚地看向营帐门口。

即使不愿意承认,但黄台吉明白。

他入主中原的梦彻底碎了。

残存的九万大清将士决定绕过背嵬军撤退。

他们依照黄台吉的空营策略,夜间行军撤退,白天照例放几次红衣大炮迷惑背嵬军。

清兵来不及带走死在“玉璧”之下的友军尸体,只能任由背嵬军凌虐。

步卒先走,骑兵在后,夜间疾驰数十里,等待白天再慢慢整顿队列。

直到背嵬军登山望远的观测员发现清兵退走大半,已是数日之后。纵使背嵬军出兵追赶,也没有多余的战马追击。

尽管没能在清兵撤退之际,尾随屁股后面再咬一波,但诸位兄弟都知道,截止目前取得的战果已经足够。

“杀猪坡之战”这是一场来之不易的酣畅大胜,放在全战系列游戏里绝对是一等一的“史诗大捷”!

而这一切的胜利不仅是每个人的拼死奋斗,还有构思这场战略战术的指挥官。

“何鲁司!”有人冲着何鲁司大喊。

他们飞跑过去,捧起刚刚下山的指挥官,将他抛飞到半空,落下接住,再抛飞起来……

“战帅何鲁司!战帅何鲁司!战帅何鲁司!”

“噢噢噢噢噢噢!我们打赢狗鞑子了!”

“我们起码杀了三万鞑子,要是数完首级,怕是超过四万!阵斩四万首级,我们就是大明1k6的阿斯塔特!”

“战帅永远健康!”

“战帅!战帅!战帅!”

兄弟们围绕着『何鲁司』发出庆祝般的呐喊,乐器与歌声响彻。

顺利打跑建奴的六千玩家准备开始分流,一部分坐船赶往萧家关堵路,一部分坐船前往辽中平原,剩下的主力部队收拾战后残局,等待下一批物资抵达就北上盖州,乃至整个辽东平原。

“这下我背嵬军的名声不比乞活军差了吧。”

“差?此战过后,我们必定力压乞活军,成为大明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军!”

“什么叫一战成名天下知,今后每个人北方人都会传颂我们的名字!高举我们的镶黑战旗!”

何鲁司看了看欢呼庆祝、收拾战场的兄弟,又看了看遥远的北方。

他握紧拳头指向北方,握拳的指头忽然伸出一根食指,绷得笔直。

他附和着兄弟们的欢呼呐喊声,自己在心中附和一句战帅何鲁司。

嘴上却斩钉截铁地低吼,“沈阳!”

……

这边玩家忙碌杂事,推进着新的主线任务。

那边驻扎金州还没听说“史诗大捷”的陈景和等人,却收到“清兵先锋抵达”的塘报军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01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