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八章 抛开事实不谈(二合一大章)

书名: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6

难道是奴酋联络草原蒙古诸部落给他们使绊子,拖延两路伐清大军的会合速度,以便各个击破?

还是在沈阳城下溃散的鞑子,打算来这碰碰运气?

在数万骑兵面前,以步兵为主的部队不能轻言一个“撤”字,那会导致争相夺路搅乱自己的阵型,最后被骑兵屠杀——

先前松锦大战有人抢跑导致的失败,仍然印在洪承畴脑海里。

率先抢跑的王朴已被朝廷处斩,他此番万万不能重蹈覆辙。

洪承畴来不及过问皇帝的意愿,立即下令全军进入战斗状态,旋即派出三百骑术好手分别前往辽西、辽南、沈阳请援。

不管此战胜负如何,求援这招后手都是必做的。

洪承畴命令所有辎重大车摆在外围组成大阵。战辅兵动员起来挖掘防护壕沟,布置防御体系。

不管敌人是蒙古部落,还是鞑子残兵,都不会有太强的战斗力,只是一群有组织的“马匪”。

只要西路军坚守数日打消敌兵的锐气,一定能化险为夷。

如往常一般醒来的朱由检只觉得纳闷,怎么今日行军的出发时这般晚?

饶是他不太懂军事,也知道最近几日的行军路程越来越短,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得见李卿、章卿两位得力干将。

他扛上数十斤的战甲刚踏出屋舍,便看见一员武将匆匆赶来。

那人面色凝重,步伐焦灼,骑着战马一路飞奔而来,瞧见皇帝的华丽战甲便迅速勒停战马,在百步外翻身下来,径自小跑到朱由检面前跪下。

朱由检上下打量这位小将,认识此人叫吴三桂,宁远团练总兵,是祖大寿的外甥。

此人先前松锦大战也带兵溃逃,不过为他美言的诸公太多,又有祖大寿这个后台,只是挂了个“戴罪立功”的罪过。

吴三桂带来一个糟糕的消息:他们与北虏骑兵遭遇,眼下不得不在杜家屯仓促应战,还请陛下移驾军机大屋坐镇,安定文武人心。

“敌兵来袭?”

朱由检如愿消除行军的枯燥乏味。

可是遭遇敌兵的兴奋仅仅维持一瞬,他又再度想念枯燥却安全的行军生活,仗还没开始打,他就体会到战斗凶险。

还没等他做好心理准备,更严峻的噩耗接踵而至。

原来敌兵不是北虏部落,而是奴酋黄台吉御驾亲征带来的主力!

奴酋亲自来了!

“啊?”

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在头顶炸响,炸得朱由检当场呆滞,其他文臣太监也都吵成什么一锅粥。

满屋的文武高官没人敢说一个撤字,不是他们高风亮节,而是奴酋来势汹汹,早已派遣高机动性骑兵困住四面。

就在他们齐聚召开军事会议之际,鞑子已经开始在四周布置阵地、战壕,最迟明日就会发动进攻。

众人焦虑、急躁,浑身的汗水一轮轮向外沁出。

大明皇帝与满清皇帝对决,是一场国运之战的豪赌,谁输了谁一蹶不振,可是大明阵营的文臣武将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别说他们仅有六万大军,就算有十万兵马也不敢与奴酋正面对决啊。

朱由检与大臣脑中都闪过相同的画面——大明土木堡惨败,堂堂一国之君被敌国俘获。

朱由检开始胡思乱想,满脑子都是自己被鞑子掳去,被羞辱,被奴役,像条狗一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若是皇帝被俘,太子年幼,还有哪位于少保敢站出来保全江山社稷。

眼下可不是正统年间随随便便调遣一二十万勤王军的大明。

朱由检此次御驾亲征,“裹挟”了不少练饷加训的九边精锐,连原本参加松锦的败卒也被拉上。

如果此战打输,为数不多听天子调遣的九边精锐尽丧,不仅天子的权威彻底丧失,还会被奴酋挟“龙”入寇。

整个燕云之地,乃至整个北方都会像赵宋一般沦丧敌手。

他相信李卿、章卿,一南一北,足以力挽狂澜挡住鞑子南下的兵锋,保住大明半壁江山。

可他朱由检一定会成为历史的罪人,给老朱家的脸丢尽!

一位文官不禁要质疑,“背嵬军不是报称收复盖州、海州、辽阳、沈阳,怎么会放任鞑子绕路辽西!”

“背嵬军连报数次大捷,累积阵斩首级不下六万,奴酋如何还有余力倾巢而出,奴酋连辽东都不要了?”

这时另一位官员恍然大悟,抬起胳膊连点空气数下,“一定是背嵬军谎报军情!他们根本没打过多少奴酋,一直在盖州、海州徘徊,甚至连沈阳都没夺下,否则奴酋如何敢不顾后路直扑辽西。”

“是了,是了。背嵬军一定与那奴酋暗中勾结,只要奴酋俘获圣上,搅得天下大乱,他们便能窃据辽东自成一国。”

“住口!”陈世友大声呵斥。

他收到李牧的调遣信时,已经身在皇帝兵团之中,没机会参加李牧兵团。

他是跟黑旗营并肩作战过的,背嵬军好歹是黑旗营的分支,怎么能任由他人诋毁。

陈世友怒吼,“背嵬军为收复辽东故土,拼死奋战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多少人被鞑子俘获折磨。他们为陛下而战,为你们而战,此时此刻兴许被鞑子围在沈阳寸步难行,只为大明保存一寸疆土。你们竟然这般折辱他们!你们还有良心吗!”

“背嵬军是忠心的……”另一位文官眼见有人发声,于是也跟着发言,“熊岳驿大捷的四万余首级由辽南文武亲眼所见,起码四成皆是真鞑子!”

“那首级如今在哪!送来宁远核检的首级仅有三千级,其他四万首级去哪了!”

“背嵬军声称自有兵法用途,攻城拔寨夺城为下,攻心为上,他们用首级垒成京观威慑鞑子弃城,不战而屈人之兵。”

“不习圣人仁义,反学鞑子残忍暴虐,这是何等兵法!”

“鞑子屠我辽东百姓何止百万,摘下他们脑袋垒成假山是一报还一报!方抚台以为打仗是请客吃饭吗!用道理说说,鞑子就会拱手让出辽东!?”

陈世友气得面红脖子粗,要不是皇帝高坐主位,他真想冲上去给这狗文官几拳头尝尝。

“既然方抚台重仁重义,不如由你做使者前往奴酋大营,劝说鞑子退兵?”一位文官出言讥讽。

“哼!”

方巡抚虽然恼怒,但不会像丘八那样唾沫横飞,毕竟要在皇帝面前留下道德制高点的好印象,于是反唇相讥道——

“既然背嵬军不是勾结鞑子的叛贼,那就是比圣人还圣人的完人。

数万首级不用来检点军功升官加爵,反而拿去威慑鞑子图一时之快,换做是你得到金山银山,是用来使子孙富贵,还是丢到湖中赏一时涟漪?”

方抚台起身冲着皇帝行了一礼,“臣以为背嵬军不是至圣之人,就是大奸似忠!”

当然这世上要是真有至圣之人,那就该黄袍加身坐天下了。

王承恩眼见皇帝的脸色愈发阴沉,赶紧出言矫正,“陛下面前吵嚷成何体统!”

朱由检微微一怔,暗忖背嵬军大忠臣真的有“图谋不轨”的念头嘛?

这次奴酋绕路奇袭,果真是背嵬军相互勾连的结果么?

大敌当前诸位文武还在争论“内斗”,朱由检只觉得身心俱疲。

他不敢确信这番论断,但被一众文武的争论搅得满脑子烦闷,对背嵬军的深信渐渐产生裂痕,仿佛有多疑的恶魔即将破封而出。

朱由检忽然想到什么,开口说道,“既然诸位不信背嵬军,那还有南路的李卿之兵。只要李卿赶来解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恕臣直言,若是背嵬军心怀不轨,意图独占辽东,势必铲除南路军这块绊脚石,到时候两部强军自相残杀可就糟了。”

“求援的快马派出否?”

“辽西、辽南、沈阳三路各有派遣,只是不知能否安全抵达,若是晚来几天,咱们就……”

大臣没敢说出后半句的话语,害怕一语成谶。

朱由检深深后悔自己不该御驾亲征,将自己的安危与祖宗基业置于极其危险的地步。

锦州的祖大寿不会来的,但他相信,或者说只能相信黑旗营、背嵬军会来。

若是黑旗营、背嵬军都是大忠臣,不顾一切赶来救援,却在路途中遭遇鞑子围点打援的伏击,他就要痛失两位国家柱石。

别说辽东得而复失,就连关内的基业也要毁于一旦。朱由检啊,朱由检,你真是该死,稳坐京师等着两位忠臣为你献上辽东不好吗,非要御驾亲征抬高自己的声望。

难道你骨子里的多疑就不能暂时压一压,给黑旗营、背嵬军多添一分信任吗?

这下好了,被鞑子主力包围在杜家屯,只能等待两路援兵赶来。

寒风在耳边呼啸,朱由检在夜间登上屯堡塔楼,情不自禁看向周围一圈堆着篝火照明的鞑子营寨,内心涌现一阵死亡的恐惧。

他看向南方,嘴唇呢喃,李卿一定会来的。

……

李牧刚从盖州的卫城衙门醒来,吃过早饭后,护卫们帮助他披挂甲胄。

辽东局势渐渐稳固,手头握有十二万天命值“存款”的他一点不慌。

他左手按着腰刀走出衙门,身后跟着数百名黑旗营抽调的精锐标兵。

他踩住马镫上马,身后的护卫也跟着翻身上马。

他就像每日例行查房的医生,带着数百精锐在盖州城内外巡视数圈。

上千只马蹄践踏石板路面发出踢踏声响,沿途传来兵士的招呼声。

他们高喊着大帅、李大帅、李都督……李牧也都朝他们礼貌挥手,亦或是微笑着点点头。

灭清的“大义”促使大明各级官府运转起来,尽管这是一台“老旧的政府机器”,也能发挥些许余热。

李牧也借此探清大明剩下的动员潜能——帘布下掩盖的不是一位壮硕的老人,而是一位嘴角挂涎的迟暮老人。

李牧的野心愈发膨胀,心中预定的“那个”时间也大幅度提前。

粮草、军械从直隶、山东、南直运输过来。

粮草弹药等军用物资事先囤积在连云岛,接着再用舟船通过清河运抵盖州城下。

此时的盖州已经变成一座巨大兵站,城外营帐连绵数里,就连训练新兵的校场也新修了几座。

虎大威、杨国柱、王成栋、李辅明都在李牧麾下,还有一些其他序列的官军集结而来听从他这位平贼将军的调遣。

李牧每个季度,都派人给同心会的“老友”暗中资助一些银两,少则一两千,多则三四千,一员部将一年下来也就万两银子左右,算是给他们补足了“军饷漂没”的缺额。

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尝过足银足饷的滋味后,老友们才知道自己的兵丁可以发挥真正的战力,不想再回到缺饷、欠饷的状态。

一群几乎能做叔父的中老年宿将,却对这位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大帅更加“忠诚”,一口一个大帅喊得极为热乎。

抛开驻防玩家、民兵、辅兵、新兵不算,李牧此时可直接指挥嫡系、旁系战兵三万五千。

原本李牧是打算集结完南路军,便快速北上与『背嵬军』会合。

谁知道等“老朋友”花了点时间,而玩家带队也打得太快,没多久就杀到沈阳夺取全城。

先前夺取城池、军事胜利的天命值基本是三七分成,三成购买复活储备,七成召唤玩家全部花完。

眼下他都没想好夺取沈阳的天命值怎么花——急于思考收复辽东之后的问题。

辽东,他肯定要用背嵬军代持在手里。

辽东大部分精华土地基本收复,只剩下辽北与东部一些山沟沟屯堡尚待夺回,而且黄台吉仍有一支削弱过的主力大军。

如此一来,李牧接下来的对手便是两个。

一个是黄台吉的残存主力,另一个是大明接收辽东的文臣武将。

前者没甚好担心,李牧收到玩家传递的情报——

鞑子在浑河南岸短暂停留过,随后放弃所有屯堡北上撤退。屯堡燃烧的黑烟就算不用望远镜也能瞧见。

玩家们判断鞑子怕了。

鞑子不想重演“玉璧”的覆辙,灰溜溜退往苦寒的吉林,打算跟背嵬军玩持久战。

玩家并不怕持久战,还想钻进深林跟鞑子玩游击战,一命换一命,看谁先被活活换死。

没赶上与鞑子决战,李牧只叹可惜,但能少打一次决战,少牺牲一些嫡系精锐倒也是好事。

鞑子的事告一段落,大明文臣武将却是个棘手问题。

李牧并不想在这里直接造反,也没打算近期造反。

他的大本营在豫南,武器兵备、精兵强将都在那,辽东三路大军的“忠诚派”与“腐蚀派”也没完全区分干净。

到时候朱由检御驾亲征过来,数万摇摆不定的中立人也会短暂演变成忠诚派。

双方内战只会叫主力尚存的鞑子摘桃子。

所以最好的情况是辽东顺利收复,朱由检亲自论功行赏,然后带着忠诚派返回京师。

剩在辽东的背嵬军多多安插钉子,拉拢更多对朝廷不满的官军,训练更多卫戍民兵守城,并做好黄台吉干涉辽东的准备。

这个图谋辽东的计划早在论坛上讨论无数遍,而李牧此时就在补上拼图的一角,迅速在文官接收之前抢占基层——

干部玩家安置流民屯田造屋。军官玩家前往各城、屯堡编练新兵。

宣传组每天都深入百姓的营地,新兵的训练场,不断传播背嵬军的英雄事迹。

给那些刚刚重获自由的辽东百姓加深“背嵬军是复辽大英雄”的思想钢印。

一旦背嵬军开始起事,要确保辽东在短时间变作背嵬军的“造反根据地”,无论朱明还是满清都留不住!

李牧暗忖这份夺辽计划很好,事实也正朝着他的预期方向发展。

然而现实瞬息万变,黄台吉的确率领主力,乃至诸多屯堡的旗丁前往辽北,但他们稍稍改变了前进方向径自朝着辽西冲去。

百名报信的斥候在途中遭遇伏击,仅有十三名夜不收狼狈杀出,抵达盖州。

他们身上尽皆带伤,为首的头目不作休息便钻进盖州城,一门心思求见南路军李大帅。

夜不收头目的武器被收缴一空,一见面便是一个飞扑,跪在李大帅脚下,“李都督,救救陛下吧!西路军被虏寇围在杜家屯,陛下与全体将士岌岌可危!”

其实夜不收跑出来的时候,也不知道敌兵究竟是蒙古部落,还是满清鞑子,但有一点可以确定——

敌兵在他们必经之路上埋伏了骑队。

这说明敌人是有备而来的奇袭,不希望有人逃出去报告情报。

要是洪承畴慢半拍,使他们晚出发一步,再给敌人伏兵更多准备时间,只怕西路军全部覆灭,他们也跑不出来。

到时候就真是萨尔浒之战,各个击破三路明军了!

李牧按捺心中的惊诧情绪,耐着性子询问斥候所知的所有情报。

终于确认这支突然杀出的敌兵,不是别人,就是绕路的黄台吉大军。

好你个黄台吉,谁都觉得你走投无路已入死地,没想到还是被你走出一步绝地求生的活路。

“通知三品以上武将,五品以上文官到此召开军事会议!所有战辅兵立刻进入战备状态!”

李牧另外向远在沈阳的背嵬军发出命令,立刻组织精锐火速南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9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