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八章 星期四吃肯德基

书名: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作者:余沉香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16

崇祯十二年,夏末。

辽南的夏季似乎比以往消失的更早,还没过几天温暖日子,就让人感到秋冬的寒凉日浓。

混杂水汽的凉风呼啸而过,犹如冰籽打在脸上,冯汉民打了寒颤,吸入鼻腔的空气也愈发刺人。

冯汉民原先是直隶人,三年前鞑子入关劫掠给他逮来辽南做苦役。

这年头的天气也不知怎的一年比一年冷,如今比他儿时的气候更冷,而辽南又比他的家乡更冷。

他还记得前些日子冒死跟随军爷坐船返回登州——

那时他知道鞑子的水师封锁了洋面,若是坐船渡海九死一生,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谁知道明日能不能活,就算是死也能离家近点。

好在军爷保护,老天保佑,他幸运抵达登州,终于踏在故乡联结的土地上。

智顺王被抓游街的当天,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他东奔西走弄了点狗屎掺在泥巴里,狠狠给这狗汉奸来了一发,还真给他命中了。

看着那狗汉奸一脸忧愁痛苦,冯汉民别提有多解恨,浑身都充满干活劲头。

原本背嵬军准许冯汉民这类“奴隶”返乡回家。

可是鞑子连续入关劫掠多次,他们的家园被焚毁,亲友也被屠杀殆尽,没屋没田没钱,已是无家可归。

他也试过给一些老爷做短工割麦子,谁知对方刻意压低工钱,还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这还不如跟着背嵬军做辅兵、民夫,虽然要去前线打仗非常危险,但起码能混口饭吃。

于是,官军北上旅顺之际,他再次成为背嵬军屁股后面的小尾巴。

官军的战力一般,但在背嵬军猛打猛冲的带动下,接连攻破旅顺、南关、金州,一路打到萧家关,最后攻破盘古堡与复州的兵丁成功会师……

大军缴获的钱粮、军械、旗帜无数,堆放在一起都是几座小山。

冯汉民也因此受益,他身上的衣服和脚上的鞋子,都是从一个金州鞑子身上脱下来的,有些大不太合身。

不过冯汉民没什么抱怨的,能有“新衣服”和“新布鞋”已经是背嵬军爷开恩。

起初接连有官军从他手里抢夺,还是背嵬军站出来制止,握着战刀傲视群雄:谁敢袭扰百姓就跟背嵬军腰刀子见红,才震慑住那群官军。

这些天不断会合而来的官军很多,有保定督标的数千人,有南直总督的数千人,还会有更多援兵与弹药钱粮抵达——

据说当今皇帝听闻辽南接连大捷,龙颜大悦,命令各省兵马加紧驰援辽南,以便辽西、辽南两路协力踏平东虏。

背嵬军的老上司也派来七百精兵,皇帝还批准这位李都督新编的数千精兵,不必调往辽西,而是直接调去登州支援辽南。

按照一些曾经当过小卒、乡勇的“前奴隶”话说,朝廷动真格起来,这是要灭此朝食了。

冯汉民听不懂什么典故、成语,只知道皇帝要建奴死。

正好,他也希望狗鞑子全部死绝。

鞑子害得他家破人亡,背井离乡为奴数年,他恨不得吃鞑子的肉,喝鞑子的血。

各路援兵不断赶来,官军的总兵数眼看要突破四万,这时那位李都督又派来五百“新兵”。

以及一面旗帜。

面对老上司的支援,背嵬军兴致一般,但唯独对这一面特制的旗帜颇为兴奋。

好似这五百精兵也比不上这面战旗的一根毫毛。

那黑底白色骨龙旗很大,旗杆粗壮如胳膊,寻常放在马车上移动,要么摆在宽大的军帐里,也不显露人前。

只是屡次听见背嵬军说,这旗子要过段时间才能使人化身“第四天灾”,到时候就有一千多“新人”直接降临。

冯汉民疑惑不解,人怎么能变成天灾?这天灾居然排名第四,那前三的天灾该有多恐怖。

还有一千多“新人”咋回事,背嵬军老上司还要派援兵过来么?

背嵬军做事公道仗义,但他们古怪的口头禅和奇妙的“松弛感”叫人不能理解。

比如斩首俘虏。

这些日子官军夺取数座城池堡垒,俘虏不知道多少旗丁包衣,旗丁基本被杀,包衣则剃掉头发留在军中充当民夫。

唯独背嵬军行事特殊一些,把俘虏的败卒编成队组,每天早晨起来,就勒令一批人挖掘深坑,然后当着其他俘虏的面,将挖坑者全部斩首。

背嵬军一路夺城,便一路处决少许俘虏,无论满蒙汉,只要入了八旗一律折磨一番再斩首——

折磨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拖在奔驰的战马后面,扒光衣服倒吊河水里,用蘸海水的鞭子抽打,用钢针扎刺手脚指甲……包衣则是时而五一抽杀,二一抽活。

他们一直到杀到复州城下与友军会合,还留着千余俘虏没杀,说是一次性杀光就味了,就像好吃的肉总会留到最后慢慢享用。

这不,冯汉民刚在指点地点小解完,就听见嘹亮的咆哮声,“斩!”

一声令下,数百败卒人头落地,断头的身子一软自行跌入挖好的坑洞中,冯汉民等人只需要回填泥土即可。

“你说会有多少鞑子南下,军爷都说鞑子兵马离复州不远了。”

一个民夫停下手中的动作,下巴依靠在木头把子上,他鼻口吊着一串鼻涕,眼见别人露出嫌弃的目光,他忙不迭吸吸鼻子,把那玩意吸了回去。

冯汉民手里的动作也慢了下来,他一边心不在焉地挖土回填,一边竖起耳朵聆听别人的议论。

“我听说鞑子要来十万大兵。”

“啊!十万鞑子?!”咚的一声闷响,一个民夫手里的铁铲滑落在地。

他不可置信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官军,恐怖的表情定格好一会儿才转变为紧张,他双腿发颤,语气颤抖地说,“都说鞑子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十万鞑子那就天下无敌了,我们还有活路吗?!”

“放屁,军爷都说了,朝廷在辽西也出了大兵,鞑子就算有十万大军,也能两边各半吧,最多五万大军。”

一个血气方刚的汉子举起铲子在空中比划一阵,他眨眨眼看向远处的背嵬军的演武,迅速纠正自己的姿势,假装手里的是一根锋利的长矛,突刺。

“就算是五万鞑子,也比辽南的官军要多啊。”登州过来的民夫开始呜咽,“我还没娶妻传宗接代,我不能死……”

“孬种!官军就在你跟前,你还怕这怕那的,又没叫你跟鞑子斗狠。”

“我倒是觉得这伙背嵬军挺有本事的,一千人就拿下复州,又是一千人连败鞑子水师,攻取旅顺金州。兴许人家能以一敌五,眼下背嵬军精兵也有三千多人了,打一万多鞑子也绰绰有余,其他官军就能以多打少剩下的。”

“但愿老天爷保佑官军平安度过此劫……”一个中年民夫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

“这根尖桩插在这里,要插深一点……对对,再左边挪一点,对!就这!插进去!”

在一个走两步就要蹦跳一下的背嵬军爷指挥下,几个民夫在一片指定的地点插下一根木桩,尖桩的一半没入土里,地表之外的部分有一半涂抹红色颜料。

民夫不懂为何要在空地上插满十根涂抹红色颜料的尖桩,整个空地分成三个方向,插下十组这样间隔数十步的涂红尖桩。

冯汉民,包括很多插尖桩的民夫都很好奇背嵬军为什么这么做。

“此乃高人秘法……”

一位读过几年私塾的民夫贡献了自己的想法。

他说这是背嵬军设下的法阵,为的是大战之际使出秘密术法杀灭鞑子的“气运”,代价是做法者四十九年的寿命,而且还不一定能成功。

尽管大家都觉得特别荒唐,但这人的说法却有部分人亲眼所见的凭证。

背嵬军偏师打复州的时候,能在深夜里使出冒光的“红光咒”,照得夜空亮如白昼,深夜都能攻打城池。

而背嵬军主力攻打旅顺、金州,又能使出“三昧真火”融化包铁城门,亦或是丢出爆燃烈火的“水晶瓶”吞噬清兵全身。

那施法的咒语多种多样:“帝皇万岁”,“呀屎啦野猪皮”,“娘希匹无能”,“鸡坤显灵”……

“原来军爷请了高人在阵中做法,只要破了狗鞑子的‘气运’,别说是五万,就是十万鞑子来,官军也能打赢!”

封建迷信的说法让大伙找到心理慰藉,他们就像孤独的溺水者,抓住一根悬浮的原木。

只要庞大的阵法完成,鞑子自会褪散,而他们也能继续平平安安吃饭干活……

“开饭了开饭了!”只听军队里的伙夫敲打着铁桶,发出悠扬的吆喝声,像是在呼唤远方游荡的羊群。

“开饭了!”

冯汉民恍惚看见空中出现超级大个的番麦窝头,只觉体内充满冲锋的力量。

他抄起铁铲,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

他年纪轻,两腿跑得飞快,不一会儿就冲到前五十的位置。

今天的午饭依旧是咸菜热粥与窝头。

一口热粥下肚,冯汉民只觉得一整天的心情都温暖如春。

然而美妙的片刻总是短暂的,他刚准备就着热粥再吃几口窝头,就听见一声号角响彻天际,背嵬军的士兵咆哮一声“鞑子来了”便开始集结。

冯汉民呆呆地站起身望着前方,鞑清的滚滚大军不断从尘土的屏障后面映入眼帘。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6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