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69 第六十九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冬去春来,沿途已冰雪消融,游淼心道有生之年,实在不想再作第三次逃亡了,两次南下都实在是累得够呛,然而这次有聂丹,有李治烽,比上次没命狂奔,跑少一步就是死的情况实在好得太多。

三人在路上走走停停,来到蓝关前时,终于见着了接应的人。

“游大人,李将军,聂将军!”那人一见三骑入关,马上道,“几位得马上到黄河边去,鞑子的部队已经南下了!”

“什么?!”游淼色变道:“不可能!他们要宣战?”

十年合约还未到期,春猎前更未听过风声,怎么就这么贸贸然地宣战了?

“来了多少人?”游淼道。

“不清楚。”那校尉道,“陛下让人沿途送信,能截住您的话,让您火速赶往黄河边。”

聂丹道:“黄河沿线还是林将军在守卫?”

校尉道:“现在陛下已经让河北加强布防,等候接回三位。”

游淼一听就头大,问道:“他……陛下还怎么说?”

“只有这句话。”校尉道,“消息说鞑靼的巴图汗南下,所以我方朝廷已派军在黄河边等候……”

游淼来不及想巴图到底是有什么闲情逸致,跑到黄河边来了,只得又匆匆上马,一路狂奔。

黄河畔,滚滚河水奔腾向东,曾经的中原区域,如今满目荒凉。

自打数年前,聂丹率军大败贺沫帖儿后,双方便以黄河为界,鞑靼退守北方,而汉人退守南方。曾有官员提议迁回京畿,却遭到了朝臣们的一致反对。一来战线挨得太近;二来京畿已被鞑靼一把火烧成了废墟,要重建京城旷日持久。耗费太大。

双方便这么相安无事地过了数年,而如今,放眼过去,黄河畔却是汉军旗帜林立。对面则是鞑靼人的军营。双方的人都不多,似乎在等待援军,又似乎不是为了开战而来。

游淼刚进黄河地界,便有人率领一队兵匆匆迎出,三骑从山坡下去,近百名天启兵士上前来迎,非常显眼。然而不片刻,他们归来的消息便惊动了驻守在平原另一侧的鞑靼军,对方吹起号角,在北风中传遍黄河岸。

平奚匆匆赶至,未曾说得一句话,便与游淼驻马,转头倾听对方的号角声。一骑奔马穿出鞑靼军营,朝汉军奔来。

这是什么事?游淼心内通通直跳,难道因为贺沫帖儿之死,要让天启交出自己?否则就开战?赵超会把自己三人交出去吗?一定不会……何况还有聂丹在。

己方军营内,李延纵马而来,游淼神色一变,连李延也来了?

“来议和的?”游淼道。

李延与平奚对视一眼,平奚开口道:“巴图要见你们,三天前就已派人来通信了,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李延道:“先回去再说?”

聂丹道:“让他到平原中央来,各带五十人,要见就见一面罢。”

聂丹往昔身份在李延与平奚之上,满朝文武无人敢违拗他,此刻开口,李延只得马上回去安排,平奚长吁口气,看着游淼,低声道:“你们怎么和聂将军在一起了?”

“无意中碰上。”游淼低声答道。

平奚:“你们这次闹出好大的事来……”

“我把贺沫帖儿给做掉了。”游淼小声道,“要是鞑靼派人来交涉,你千万得站稳脚跟保住我们……”

“知道的。”平奚道,“前些天大伙儿已经联名上书了一次,陛下不会为难你,他自己也想今年北征,但是他……”

远方又传来第二轮号角声,巴图的王旗已从营中出来,李延过来回报道:“对方点名要见你。”

游淼道:“那就见罢。”

匆匆一瞥,游淼见己方的兵士打着“赵”的将旗,料想此处自己无家兵,聂丹早已交卸兵权,李治烽又无亲兵在,是以打着赵超的名头,倒也不甚在意。

或许说,这可以算得上是南北两大君王,第一次进行的历史性直接对话。自己代表了赵超。

游淼十分紧张,没想到刚回来就碰上这事,连思考的闲暇都不给他,直接进了己方队伍,聂丹与李治烽在后守护,带领五十名天启兵士,驰向平原。

“待会儿别靠太近。”一名校尉打扮的男人骑马过来,朝游淼道。

游淼一惊,那是赵超!

“陛下您……”

“嘘——”赵超神色稍动,说:“我怕巴图要抓走你。”

“有李治烽和大哥在,没关系。”游淼低声朝赵超道,两骑并肩而驰,小声交谈几句,赵超又回头,看见聂丹。

“大哥。”赵超小声道。

聂丹微一颔首,不再多说,赵超便稍稍后退些许,退到游淼身后,游淼一骑当先,来到平原中间。

狂风起,黄沙乱,在他的背后,是滔滔黄河,奔流不息。

游淼环顾四周,灰色的天空压在他的头顶,山川杳阔,孤鸟飞过。军旗猎猎飞扬。

那一瞬间,他突然升起一股异样的心情,在自己身后,是三名结义兄弟,以及南朝的半壁江山!人生如此,复又何求?倏然间升起了豪气万千之意,朝远方笑道:“巴图末!”

巴图排众而出,驻马平原中,朝游淼不紧不慢地驰来。

“现在出手偷袭的话。”赵超低声朝聂丹道:“能把他掳回来么?”

“不可行。”聂丹沉声答道,“就算现在杀了他,鞑靼也有王子能继位。鞑靼不会分崩离析。”

赵超看着远方,只是冷笑。

巴图到得近前,说:“我率军追了你三天三夜,还是没追上。”

游淼心中不是毫无惭愧,毕竟是他骗了巴图,曾经巴图也将他视为朋友,然而巴图把他视而为友,游淼也救了他一命,大家好歹扯平。

“我有我的立场。”游淼道,“没有办法。”

就这么一件事,游淼还是觉得巴图太嫩,太年轻了,如果巴图不追出来,或许会更好。

“你是不是叫游淼?”巴图问道,“那个在贺沫帖儿将军面前说,国家可亡,气节不能亡的游淼?”

游淼一震,巴图笑笑道:“我一直想问你这句话,因为那一天,贺沫帖儿让人把你在白石堡的校场外,想将你五马分尸的时候,我就站在塔楼上。本想趁着贺沫帖儿不在时放过你,但后来,沙那多来了。”

“那时候……”游淼不禁喃喃道。

“那时候我还很小。”巴图道,“只有十一岁。”

游淼道:“原来你见过我。”

巴图说:“差一点就认不出你来了。直到去白狼山那天晚上,你说到南方,我才想起当年的你来。”

游淼黯然笑笑,说:“缘分真是很奇妙的事。你追了我几千里路,不是就为了朝我说这个罢。”

巴图说:“不仅仅为了这个,你答应过我,帮我送一封信,给你们的皇帝,我信还没写好,你怎么就走了?”

游淼道:“是我不对,你的信写好了么?”

巴图策马上来,游淼也纵马上去,两骑挨在一起,那一刻,双方所有的士兵都紧张起来,犹如绷紧了的弦。

游淼的拳头攥得紧紧的,他知道自己可以在这一瞬间,抽出匕首,只要一匕,就能抹中巴图的喉咙。然而他没有这样做,只是接过巴图递来的一封信。

“后会有期。”巴图笑道。

“后会有期。”游淼道,“这封信,我一定会转交给陛下。”

游淼转身离去,与巴图两骑遁入茫茫风沙,各自回到了己方阵营之中。

当夜,诸人撤过黄河,御林军回南,沿途撤回了江南。从京畿到江南一地,已多恢复生息,然而耕地的人极少,几近十室九空。

赵超沿途微服私访,了解了中原民生,渡过长江后,也不急着回茂县去,便应游淼之邀,在江波山庄内暂且歇脚。

当夜正是元宵夜,游淼归来,整个山庄内震动,谁也没有问他们在北方过得如何,都道回来了就好,赵超也未曾亮明身份,只是提出要在游家过元宵。

乔珏张罗了整个上元节的布置,山庄内一片大红灯笼,并在沈园外摆开筵席,招待山庄中佃户,让人敞开了吃,随意吃。

游淼要四人在花园中小聚,赵超却道:“不妨,和你父母、兄弟一处吃就成。晚上再让你姐姐过来,今夜不谈国事,只叙家谊。”

于是乔蓉从茂城回了江波山庄,山庄内张灯结彩,隆重非常,成了这些年中,游淼所过过的最大铺排的一次元宵节。

乔蓉露面时,整个山庄内都轰动了,口称皇后,而赵超上去接着,换了常服,带乔蓉进山庄。游汉戈、李治烽有官职在身的先朝赵超见礼。接下来才轮到乔珏、游淼与聂丹等身无官职的百姓,率领沈园内上下,朝赵超三跪九叩。

“各位随意就行。”赵超道,“不必多礼了,游老,老夫人请坐。”

游德川何日得此殊荣?当真是祖坟上冒了青烟,忙在厅内作陪,李治烽则去与乔珏打点下元宵节用的晚饭。

乔蓉瞥了游淼一眼,说:“你总算没缺胳膊断腿的回来了,你姐夫听到你胆子这么大,吃饭吃到一半就要往外跑……”

游淼讪讪笑道:“有李治烽和聂大哥陪着,不会出什么事。”

筵席排开,所有人坐一桌,赵超平日也是不讲究规矩的,这次来探望游淼家人,也当是走一走乔蓉的娘家,便举杯笑道:“来,庆子谦与李治烽顺利归来,大哥也归朝了,咱们又在一起了。”

“归朝不归朝且不论。”聂丹淡淡道,“不过大家重新聚在一起,确实值得喝一杯,草民聂丹敬陛下。”

聂丹举杯,众人都略觉尴尬,但也纷纷举杯,喝了酒。

赵超朝游德川笑道:“我们国舅爷这人呢,喜欢埋头做,不喜欢说。做事也全凭自己喜好,哪天累了,顶不住压力,就撒手回家了。我是叫不动他的,游老有空也帮我多劝劝他。”

“哎!”游德川道,“何尝不劝他?整日整日地都在劝他,他一回山庄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乔蓉见游德川絮絮叨叨,便笑道:“淼子不也是在家操持家事。关心国事么?”

众人都笑,赵超又看了李治烽一眼,李治烽不吭声,只是喝酒。

游淼哭笑不得,见赵超与游德川交谈几句,赵超又道:“子谦,这次你回来,咱们可得说好了,明年朝中即将忙得不可开交,我正缺人手,你无论怎么样,都得给我回来了。”

游淼抬眼看李治烽,正好与李治烽眼睛对上,约略一沉默后,心里便有了念头——这一年里,赵超是必定要北伐的。北伐关系着李治烽收复犬戎的成败,自己必须回朝。

他说不准赵超能不能劝回聂丹,但按照这个势头,聂丹除了归朝,也没有别的地方可去。

游淼笑了笑,唏嘘道:“臣这些年里不能帮陛下分忧,实是问心有愧,陛下既传,臣哪敢不从?”

赵超脸色这才好看了些,说:“不错,大家吃罢。”

这下与席诸人才敢动筷子,游淼心中有事,中午回来时又吃得多,一时间吃不太下,赵超倒是很喜欢江波山庄里的菜肴,多吃了些。有皇帝在,所有人都不敢多吃,乔蓉见状也不想给这么多人一齐找罪受了,便笑道:“陛下,臣妻还吩咐人在花园里摆了酒,不如就移步园子里,吃点私房小菜,喝点酒,赏赏月如何?”

赵超欣然应允,余人都知道他们有话要说,便起身恭送皇帝,游淼朝乔蓉点头,乔蓉回以了然神情,说:“都去吧,哥几个好久未曾聚聚了,尤其是聂大哥。”

聂丹与乔蓉同席,也是十分尴尬,闻言点头放下筷子,与李治烽,游淼,赵超到了园中。

一桌乔珏、乔蓉吩咐人特地做的小菜,花园深处还有人在弹琴。

游淼亲手温了酒,分斟于几名兄弟,悠悠明月,万里晴夜,未开尽的梅花带着隐隐约约的香味,实在令人心旷神怡。

赵超闻曲忽有所动,开口道:“你家琴姬的技艺倒是不错,叫出来看看?朕正想赏她。”

游淼扑的一声笑了,李治烽也忍不住笑了。

李治烽道:“沈园里没有琴姬,都是学武的小厮,自娱娱人而已。”

赵超也笑了起来,说:“这年头……我记得大哥奏琴也是奏得挺好的,小时候去府上,偶尔就听见大哥奏琴,大哥的琴呢?”

“好些时日没碰了。”聂丹喝了口酒,说,“都遗失在兵荒马乱里了。”

赵超点头道:“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去的。”

聂丹没有接这话,场面仍十分僵硬,游淼知道这一次,赵超是为和解而来的,毕竟先前关了聂丹好几年,聂丹梗着一口气不低头,赵超也不低头。表面上看他们,谁也不圆滑,然而游淼心里却是最清楚的那个——要说交情,赵超与聂丹的交情最深。

从小赵超就得聂丹教导、支持,从他还是三皇子,倍受太子欺凌,尚在京中之时,聂丹便将赵超视作亲弟般对待。也正因如此,后来太子一事捅破了,聂丹才会如此大怒。

游淼想了想,装作好奇,笑道:“弹的什么?”

赵超笑道:“什么都有,《乐府》,《新曲》……《忆少时》,《风波慢》,《塞外声》……每天上午去大哥府上看兵书,下午练武,没练完,不许吃晚饭。小时候我爱喝酒,大哥却只让我在晚上喝一杯,不让我多喝。”

聂丹淡淡答道:“行军从伍,饮酒误事,自然不允你多喝。”

赵超又道:“大哥。”

聂丹看着赵超,赵超又道:“我知道这些年里,我让你很失望。”

游淼与李治烽都不说话了,静静看着赵超,赵超斟了一杯酒,放在聂丹面前,说:“我给你赔句不是,那年我带兵远征高丽,二十万人出征,余下归来只有八万四千人,是你在父皇面前为我说情,为我收拾残局,接过残兵,代我出征再战。”

聂丹看着赵超,赵超又叹了口气,说:“小时候你就告诉过我,你为的是天启而战,如今我即将派兵北伐,我恳请你,摒弃旧怨,再与我并肩,收复北方的半壁山河。”

聂丹沉默,只是不举杯,赵超怔怔看着聂丹。

“这杯酒。”聂丹道,“待我得胜归来后再喝。”

“那我敬你一杯。”李治烽道:“敬你,敬三弟,子谦。”

李治烽打破了僵局,游淼忙举杯,聂丹终于拈起酒杯,游淼笑道:“愿来日,事事顺遂。”

四兄弟喝了酒,游淼黯然,在心中叹了口气,他知道聂丹依旧心结未解,乔蓉之事算是你情我愿,怨不得谁。聂丹自己也有责任在。而赵超经过这几年,理智了许多,也知道怎么对待感情、上下级关系。

可惜的是,他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不能再像刚回南的那一天晚上,大家喝得烂醉,东倒西歪,在花园里说说笑笑,许一个鸿图远大的愿望,说几句家国万民的远景……一些事,一些人,横亘在心里,就像一个永远好不了的伤疤,只能设法避开,不再去触碰它。

花园内酒席散后,游淼去洗过澡出来,见聂丹与乔蓉站在花园里,不知道说些什么。

他有点想上前去,却看到赵超站在走廊的另一头。

赵超极其缓慢地朝游淼摇头,游淼便安静站着。

赵超又朝游淼招手,示意他过去。

游淼刚走出一步,背后,李治烽便一手按在他的肩上。

游淼回头看了一眼,朝赵超笑笑,与李治烽同时朝赵超行礼,赵超眼神了然,点头示意去睡罢,不早了。

李治烽便牵起游淼的手,回了房。

“你说聂大哥和表姐会说什么?”游淼道。

李治烽和衣躺在榻上,跷着腿,一身酒气,淡淡道:“你和李延久别重逢,会说什么?”

游淼开始还愣了那么一下,回过神来以后抓狂道:“这不一样好吧!”

游淼跃上床去,压李治烽的小腹,李治烽笑着让开。

“谋杀亲夫了!”李治烽道。

游淼怒道:“小心长胖!打个贺沫帖儿还没打过,你还好意思笑!”

李治烽无奈道:“都是你,害我荒废武功,都不是贺沫帖儿的对手了。”

游淼知道本来李治烽也不是贺沫帖儿的对手,没想到这么一说,李治烽还来劲了,便拉着他的手摇晃,说:“那你不许回犬戎去了,万一受伤怎么办?”

“来来。”李治烽笑着伸手,把游淼搂进怀里,笑道,“看看你夫君腰力如何……”

“唔。”游淼被李治烽堵住了唇,抱着裹在被里,舒服地嗳了口气。

翌日起来,赵超与聂丹都走了,剩下乔蓉坐在厅堂,喝着茶与游德川、游夫人闲话,两人都是赔着笑在说话。游淼睡眼惺忪地起来,在厅内坐着,乔蓉看了他一眼,问道:“现在吃?早饭都让人备下了。”

“唔。”游淼答道,“给皇后请早。”

乔珏便让人摆上早饭,李治烽也出来了,一家人吃过早饭后,游德川又要问北疆的事,这次游淼倒是不隐瞒,把话都说出来了,乔蓉担忧道:“回山庄前,我就在宫里收到风声,说你里通外国。”

“没关系。”游淼随口答道,“唐家李家放的风声?意料之中,能杀掉贺沫帖儿,扣十顶帽子我也认了。”

“这次回去,你可得多注意些。”乔蓉道,“你好几年没上过朝,事情都变了,人也都变了。”

游淼点头,知道朝中有人就是好,乔蓉这些年里也都留了心,为游淼仔细搜罗了情报,游淼边吃边注意听着。末了乔蓉又问道:“听说北方的可汗送了封信,朝陛下求和?”

“他不想打仗。”游淼道,“南朝也不想。”

乔蓉的眼睛眯了起来,带着担忧之色,游淼又道:“但答应归答应,我不会与他议和。”

“议和一事,大臣众说纷纭。”乔蓉担心地叹了口气,分说道,“大学士是最想议和的,毕竟黄河以南的疆土都收回来了。我看陛下从去年年底起,批阅的奏折就有不少是因为谈判之议。”

游淼也叹了口气,说:“除了李延,主和派还有谁?”

今时不同往日,昔年太子与老皇帝在鞑靼手上,是以投鼠忌器,但如今南朝历经几年积累,已拥有了与北方开战的实力。李延要议和,游淼自己是明白的。因为李延不能带兵打仗,更不能建立军功。

所以只有议和,李延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而聂丹此时为何归朝,目地很明确。然而聂丹有许多话是不能说的,更不屑说。剩下的,就都看游淼了。

料想李延与游淼自己,在不久后便将成为主和派与主战派的领袖。

“六部尚书有一半是听他的。”乔蓉道,“你走了以后,谢徽第二年推去了参知政事,告老了,这空缺一直悬着。”

游淼看了一眼桌上的宰辅印,回到朝廷后,他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了。

游淼瞥李治烽,说:“你应当还是接管扬州军,不出意外的话,文官和军队还有一场大吵,须得小心。”

“知道了。”李治烽答道。

乔蓉道:“治烽也小心。”

游淼吃过早饭,让乔珏帮着打点行装,自己一人与李治烽上路,前往茂城。

游淼东山再起,是整个朝廷中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一次要打的,势必是一场恶战。

扬州多年来未有变化,春日之景一如往昔,看了这么多年江南春景,游淼又忍不住觉得有点腻了,就像锦绣绫罗,玉帛绸缎般,悦目之物时时看着,总有倦怠之意,更在这多事之时。

李治烽回来后便前往兵部报道,而游淼先回政事堂,政事堂却大门紧闭。

游淼心道不知道我回来?决计不可能,关着大门,是要先给我个下马威么?唐博啊唐博,一别多年,你怎么还是这脾气。

“少小离家老大回。”游淼站在门口笑道,“乡音未改鬓毛衰……”

内里吱呀一声开了门,一名给事中吓了一跳,说:“游子谦!”

“游大人!”这么一来,政事堂才算得了消息,给事中们已列队出迎,在门口将游淼迎进来。

大家都成熟了不少,在唐博的带领下,纷纷看着游淼。

“游大人。”唐博笑道。

“唐大人。”游淼正色,还了唐博一礼,吏部的文书恰好同时送到,正省了游淼的心,不用鞍前马后地操持,一切都已给他办妥了,今日早朝已退朝,游淼也正乐得不上朝,便在政事堂里翻阅这几年里积压的重大奏折。

这些事他在山庄里都知道,如今不过是核对一次,唐博入内,解释道:“今天早朝时,陛下在殿上昭告群臣,下朝后政事堂的门险些被大臣们挤倒,迫不得已,只好闭门谢客。”

游淼哭笑不得,答道:“没关系。”

唐博又道:“今岁开春时税赋,政令等还未颁布,早些时候翰林院送来了政令文书,较之年前略有调整。”

游淼只是看了一眼,便道:“户部的预支呢?”

唐博侧坐在一旁的桌子上,说:“户部预支还需三日能定。”

“李延草拟的政令都压着。”游淼道:“不颁。聂将军归朝,过些日子,由政事堂起草一份新的文书,今年增税到六成八分。”

唐博没有说话。

游淼道:“三年里陛下一直在为北伐作准备……”

唐博道:“游大人,今时朝中,已与当年不一样了。”

“我知道。”游淼淡淡道,“若与当年一样,我也不必回来了。”

唐博叹了口气,点点头,答道:“明白了。”

唐博见劝不住游淼,径自离开,游淼翻阅民生案卷,时间退移,脸色却越来越凝重。他知道唐博的意思,天启看上去已积累了足够的资源,然则贪官污吏太多,官府腐败,各地农民被剥削,被苛待的情况无有转变,只比数年前好了些许。

这个时候要北伐,局势实在不容乐观。

增税是一个极其重大的决议,当天晚上,游淼被赵超叫进宫了一趟,游淼提出此事时,赵超便问道:“折子都看完了么?”

“几千份折子。”游淼哭笑不得道,“怎么看得完?今天晚上我就去写奏折,明天颁布下去,你千万得顶住群臣的压力。”

游淼的未雨绸缪不无道理,毕竟聂丹发兵后,战线或许会无止境地拖延,谁都想速战速决,却往往天不如人愿。现在增税,无疑会令民间怨声载道,却能保证军队最充裕的粮草供应。

果然,翌日早上,游淼一上朝,便遭致了群臣的一致抵制。

然而这一次的抵制,较之数年前有所不同,不再出现群起而攻的场面,而是所有人都保持了缄默,注视着游淼。

大殿内鸦雀无声,料想所有人都不同意,游淼四处看看,知道以李延为首,朝中已结起了同盟,专门对付他游淼。

赵超打破了沉默,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李延道:“增税一事,非同小可,扬州多年来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恢复富庶之态,还请陛下三思。”

游淼道:“北方的失土有望收复,各位还在等什么?”

“恕我直言。”平奚道,“贸然开战,只怕会招致难以收拾的局面,鞑靼与我朝议和之期足有十年,如今三年一过,又是在这风口浪尖之上,难免会遭致诸胡怨恨。五胡与鞑靼唇亡齿寒,万一联合起来……”

“不会联合。”游淼道,“贺沫帖儿已去,鞑靼的时代结束了,如今鞑靼人已生疲态,王公贵族多耽于安乐,而不愿征战。反观我天启养精蓄锐三年,聂将军归朝,大敌已去,攻其不备,必能收复故土。各位都不想回到中原么?难道就要在扬州养老,过一辈子了?”

李延怒道:“游大人,你是指我们偏安一隅,卖国求荣么?”

游淼笑道:“绝无此意,只是扬州……毕竟不是久安之地。中原士人,假以时日,还是要回到中原的。当年北人南下,占去了南方资源多年,如今有了南迁机会,回到京畿,又有何不可?是时候把扬州还给南人了。”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游淼也不是吃素的,游淼说完这句,以李延为首的北派纷纷变得脸色十分不好看,而南方士族势力则沉默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李延道,“陛下将都城定在何处,自然就是朝廷所在之处,游大人……”

游淼一笑道:“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

聂丹打断道:“请陛下早作准备,若错过开春,又要等候一年,我方只要渡过黄河,迎战鞑靼军,以蓝关为据,定能将其赶出长城以北。待得收复了故土,朝中各位大人再行议和不迟。”

游淼看着赵超,赵超沉吟片刻,而后又道:“朕决定今年迁都京师,各位意下如何?”

这一句无意是爆出了一个惊天响雷,就连游淼也万万料不到赵超会突然这么说,且事先从未与任何人商量过。

“京师已废拙日久!”秦少男色变道,“陛下切不可突发奇想。”

“京城的地理位置是太|祖定下来的。”赵超道,“北通蓝关,拥黄河天险,关中之地富饶肥沃,朕亲往视察过,京师内唯建筑被大火烧毁,城墙仍保持完好,足以拒胡族而战,有何不可?”

“要重建京师,必将耗费大量银两。”这下连游淼也不得不倒戈,设法把赵超的这个念头堵住,否则麻烦就将大了。

“万万不可。”

“陛下请三思。”

朝臣们一片慌乱,都想不到赵超竟是想搬就搬,赵超考虑再三,只得退让道:“那么此事就押后再议,增税发兵之事,众卿还有何话说?”

群臣面面相觑,这次是真的明白到赵超的决心了,不仅发兵,还要迁都……谁也不愿意在这风口浪尖上去搦赵超的锋芒,何况游淼与聂丹一归朝,登时掌握了朝中的话语权,只得先行避让。

下得朝来,游淼一宿没睡好,平奚便过来道:“哥几个晚上给你摆酒接风。”

游淼深知此事是必须的,便点了点头,约好时间,先行回去补眠。睡得个把时辰,宫里又有人来传唤,赵超召见,便只得又进宫去。

赵超与聂丹已经开始研究行军路线,一切都已安排好,将赶在二月初二前,调集大军北伐,聂丹率领十万兵力,而李治烽率领五万,十五万大军渡黄河而上,聂丹将驱逐鞑靼,夺回正梁关以北的失地。

聂丹兵力在明,而李治烽兵力在暗,先围延边城,以围点打援之法,耗费延边粮草,诱其出城决战。李治烽则在黄河沿岸守卫,一旦有胡族奔援北方,便居中袭击。

延边不比大安,粮草储备并不多,大安若愿率兵来援,聂丹便在平原上与鞑靼王军展开决战。若大安不出兵,聂丹便围到延边无粮可耗,占领该城为止。

要围城,就必须有充足的粮草,经过多年的训练,天启的兵已是精兵,游淼相信将延边城困个三月半载并无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7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