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8 第二十八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响动惊醒了游淼。

程光武在门外说:“少爷,天亮了。”

赵超已不知去向,游淼坐直,发现身上披着赵超的袍子,桌上还留着赵超的字条:我上朝去,你且在我府中住下,睡我房即可,回来详谈。

游淼打了个呵欠,走出书房去,八月阳光灿烂,秋老虎已悄然退去,皇子府中院内,几个小厮正在收拾游淼的东西。

游淼道:“怎么就搬这儿来了?张文翰呢?”

摇光正在理东西,说:“三皇子府上人过来说让搬的,少爷不是住这儿了么?文翰依旧住在国子学里等文书。”

游淼一想也罢,既然搬来了就算了,长垣前去打扫房间。不片刻又有赵府管家过来,恭敬道:“三殿下吩咐要问游少爷三顿吃什么,府里好去采买。”

游淼道:“随便就成,跟赵超一起吃,他吃什么我吃什么。”

游淼转念一想,又说:“光武,去开钱匣子,拿二百两过来。”

程光武拿了钱,游淼随手便把银票交给管家,殿试放榜后到得进士委任,起码也要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不派他官做,游淼也得在京中找地方住着,总不能中了探花还死皮赖脸地在太学里混。索性就这么住赵超府上了。

这么一来,反而变得游淼在养赵超全府似的,想到便不禁好笑。自回江南后游淼便从没当过家,银钱都经李治烽手上过,也不知二百两够花用多久,便说:“不够花了找我拿就行。”

管家连声称是,领了银票去采买,游淼想到李治烽,便心道不好。

“你让张文翰过来,我有几句话说。”游淼忙吩咐道。

张文翰来了,游淼把边疆之事告诉他,嘱咐他回扬州一趟,顺便祭祖,再提醒李治烽,上京时不可走北路,一定要走南路,经川蜀过梁西,再进中原了。

张文翰喏喏点头,游淼又写了封家书让他带去,送到西市口处,正碰上大军开拔。回来时已日上三竿,管家奉上午饭,游淼吃了倒头就睡。

赵超一直没有回来,游淼睡醒了赖在榻上,心想奇怪怎么还不回。及至黄昏时,外头才响起人声,却是赵超在问游淼吃住的事,游淼便一个打挺起来,穿上衣服出去。

赵超既困倦又饿,见游淼来了,说:“先开饭罢,累死了。”

游淼见桌上放着四个食盒,好奇打开看了眼,说:“什么好吃的?”

赵超说:“父皇赏的菜,饿了饿了,先吃再说。”

管家摆好饭,长垣站在身后给游淼布菜,赵超笑道:“嘿,你家小厮倒是长得清净,有模有样的。”

游淼笑了起来,说:“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早朝上说的什么?”

赵超在军队里待惯了,吃起饭来没半点礼数,习惯用个大碗,该扒的扒该倒的倒,边吃边给游淼转述。

清晨上朝时,游淼那折子还带着墨香,帝君看过后考虑良久,群臣激烈争议,最后赵懋没有让赵超领兵出征,却采纳了几条他的建议——包括在梁西土城坡准备伏击,再封住长城西侧胡人军队的后路几条,将他们留在关内,撤走部分村镇百姓,来个坚壁清野之计。

聂丹入朝领兵,早朝后便即出征,带着两万京畿军离开了京城,蓝鸿则只身北上去调动军队。赵超感叹出征无望时,赵懋却让三儿子留下,与他一同用饭。

赵超颇有点受宠若惊,留在宫内用了午膳,席间两父子谈到边疆、用兵等事,赵超便把自己所想答了。

赵懋似乎记起从前的许多事,一时间竟有些感慨,还说到了赵超的生母,辞世多年的王贵妃。

自赵超三年前兵败高丽,损兵折将地逃回京城,赵懋便再不关心这个儿子的死活,败成这样,既赔了白银布帛又折了面子地去和谈,令赵懋将一口怒气尽数发在他的身上。现在回想起往事,终于口风松动了些,让赵超留守京城,好好打理京畿军,磨砺自己,不要再急着出战。

赵超自嘲道:“还是有点急了。”

游淼安慰道:“不管怎么样,先看看情况吧,万一聂丹那里需要支援,咱们还能再上折子。”

赵超点了点头,眼里都是血丝,困得话都说不出来,早早地回去睡觉。游淼自打这天起便在赵府中住下,协助他处理军务。

聂丹一走不到半个月,兵报便滚雪片一般纷纷南下,游淼看得心惊胆战,每天都是死人,平原不利于游击战,胡人五部遭到蓝鸿的正面迎击便登时分散开去,采取机动骑兵分股击破的策略与汉人军队游斗。

天气渐凉,游淼每天都在数日子,伤筋动骨一百天,七月、八月、九月三个月,李治烽也该好了,但他不敢让李治烽这时候上京,便派摇光回去传信,让流州那边别忙着上京。但就在摇光上路前一天,新的兵况送到:东北延边三路,正梁关失守!

游淼登时就惊了。

摇光却安慰道:“少爷,我从南路走,不经北路,多花点时日,一定能顺利进流州的。”

游淼道:“南路也危险,走南路要过梁西平原入蜀,梁西正在交战,怎么过去?”

摇光坚持,游淼再三斟酌,自己家的小厮跟着李治烽习武数年,虽练不成他那身好本事,但要自保,想必也没有问题。

游淼让摇光务必让江南江北所有的人改走南路,否则北边一乱起来,不知道多少人要遭了麻烦,这才忐忑送摇光上路。

这一去,就是足足一个月时间,没有任何来信,也没有消息。

有的只是北边不住南逃的人,连冀州也拖家带口,逃向中原,每一波人过来,都带来新的消息,胡人不住接近。

到得十月二十,朝廷接获新的前线消息,鞑靼人突破了冀州防线,所有人一下就慌了。

那一天里,游淼正在院里练习射箭,虽已有半年未曾抡刀动武,捡起来后,还是勉强能射中靶子的。正拉弦时,赵超匆匆从门外进来,说:“快,兵册带着,随我进宫去。”

游淼马上收了弓箭,跟着赵超进宫议事,看得出所有人面孔忧心忡忡,一副十万火急的模样,游淼问:“战事前几天不是平稳了吗?”

赵超看着游淼,想了想,声音有点发抖,说:“消息先别说出去。”

游淼点了点头。

数息后,赵超说:“蓝将军牺牲了,战死沙场。”

游淼:“……”

“聂大哥呢?”游淼感觉背脊一阵发凉,在流州求学时孙舆曾经说过,有蓝鸿与聂丹这两员大将镇守长城东西两地,可保二十年边疆安稳。如今蓝鸿竟然死了?!

“聂大哥正在调集兵马,收拢残兵,抵御鞑靼人。”赵超说,“蓝鸿一死,北边防线全部失守,这次我可能真的要出征了。”

游淼完全没料到会这么快上战场,蓝鸿竟然牺牲了,怎么会?

游淼:“什么时候出征?”

赵超:“不用你随军,明天早上就送你出城回流州去。”

游淼登时就怒了:“你什么意思?”

赵超情绪有点失控:“这轮不到你说了算!你给我听话!”

游淼:“……”

赵超不住喘息,两人僵持片刻,赵超说:“罢了,先不说这个,刚才来了消息,这几天里蓝鸿一死,部署全乱了!”

赵超边走边解释,原来北边鞑靼人一入侵,蓝鸿便调集兵马前往北线支援。兵力一抽走,梁西平原登时空了。聂丹与蓝鸿就抗击路线制定发生了剧烈的冲突,聂丹让蓝鸿退守黄河以南,等候京畿的援兵,并让唐晖率领御林军离京北上。

否则蓝鸿若独自前往抗击鞑靼人,势必腹背受敌。

然而蓝鸿过于托大,引兵掉头前往正梁关,途径蓝关山腹时骤然受到鞑靼族与羯摩人的伏击,损失惨重,蓝鸿中箭身亡,副将王辛借哀兵士气反击,奈何鞑靼人一击得手便即撤离。

王辛收兵黄河北岸,拟背水一战。

此刻情况已危急至极,赵超与游淼直接进太和殿,群臣都在,各个议论纷纷,赵懋却不在帝位,只有太子站在中央,眉头深锁。

赵超说:“兵员已在城外了,从扬州调集上来的,陆续有五万四千多名。”

太子道:“唐晖将军何在?”

唐晖上前一步,躬身道:“末将在。”

游淼心里咯噔一声,马上道:“不可!”

游淼虽然不亲自带兵,但他是熟知兵路的,赵超也是一清二楚,唐晖带的是御林军,以保驾护卫为职责,重守不重攻,怎么能带御林军上前线?太子刚开口,游淼便猜到这些人的全盘布置,一定是想让唐晖带御林军上前线去,收拢蓝鸿的残部,汇为一股,北上迎敌。

但御林军绝对不行!

游淼那句“不可”几乎就是脱口而出,说完才暗觉糟糕,殿内所有人都看着他,身为还未有官职的臣子,已经是逾矩了,况且纵是有官职在身,也远远轮不到他说话,忙谢罪道:“臣妄言,臣罪该万死。”

太子一笑置之,没有追究,赵超却朗声道:“御林军不适合北调,一来黄河北岸地形复杂;二来御林军不适合应对游击战,唐将军依旧以镇守京畿为宜。”

李宰道:“御林军既无法上前线,就只能让新兵上阵,编入北疆军了,可是唐晖将军……”

赵超道:“让我带兵,唐晖留守京师。”

殿内都没有说话,许久后,李宰说:“三殿下,新兵混杂,不易统辖,如今将京畿军一抽,京城就真的只剩八千御林军了,依臣之见……还是……”

落针可闻,太子说:“三弟,你能打赢这场么?整个京城,十万百姓的身家性命,可就都押在你肩上了。”

赵超瞳孔微微收缩,游淼心中一凛,几乎是与赵超心有灵犀,那一刻,他知道赵超怯了。

“能。”赵超答道,“皇兄请放心。”

太子带着笑,缓缓摇头,眼中深意,一目了然。

游淼心中暗自叹气。

“那么。”太子说,“三弟留守京城统帅御林军,唐将军带领京畿部军新军北上,接手蓝鸿的北疆军残部,你的手中有十万人,务必将鞑靼驱逐出中原。”

唐晖躬身道:“末将领命。”

这一次,赵超没有再提出异议,殿上所有人都知道,游淼更是一清二楚——赵超还是输了,不是输给太子,而是输给了他自己。

“游子谦留下。”太子道,“余事明日早朝再议。”

众臣纷纷退去,太子示意游淼跟着自己,游淼便捧着那一叠没用上的册子,跟随太子出殿,穿过御花园,朝书房里去。

途径长乐宫时,宫内烟雾缭绕,隐有道家唱文之声。游淼略觉好奇,张望一眼,太子却轻轻摆了摆手指,游淼便蹙起眉头。

“本该到开春才给你们下委任。”太子进了侧殿内,洗过手,淡淡道,“但如今边疆战事吃紧,三鼎甲的文书先行一步,逾矩了。”

游淼知道这是要给自己派官当了,忙道:“谢殿下恩典。”

太子一笑,却不提游淼官职,只是问:“近来累狠了罢。我三弟从小就是这样,认准了一个理,总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游淼也不好说赵超什么,只得笑笑。

太子递过个小盒,又说:“这有你家贡的茶,泡点茶喝罢。”

游淼欣然接过盒子,里面是隔年的碧雨青峰,太子又道:“江南六路现下封了,只好等来年,省着点喝。”

游淼嗯了声,和太子在一起与和赵超在一起不一样,他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朝中都支持太子了,确实还是有点本事的。太子这等人,虽说未必是真心的,但与他相处,不管心里如何作想,面上感觉都是如沐春风。

更不用提心吊胆地怕说错话,赵超的喜怒哀乐太盛,虽在其余臣子面前藏得还算好,但与游淼混在一处,他就像个长不大的小孩,更真,也更随性。

游淼取了个提顶琉璃壶,置了滚水琉璃壶便变了色。又过一会儿,待得透明的琉璃壶色泽淡了些许,才将碧雨青峰拢着一抹,纷纷撒进去。太子微有点诧异,说:“你还会这一手?”

游淼笑道:“碧雨青峰就是要这么泡才好喝。水热了不行,凉了不行,八分滚,茶味刚好。”

说着从琉璃壶中把茶倾注进杯中,太子喝了口,脸上现出微微的赞赏神色,笑容也变得明朗起来。

“方才殿上,不是不想让你说。”太子又道,“朝臣都在。”

游淼道:“臣知道。”

太子略一点头:“看你当时也明白了,以后记得就行,今天|朝上想说什么?现在说罢。”

游淼沉思片刻,注视太子,太子却不甚在意,吩咐道:“让你说,你说就是。”

“应该让三殿下带兵。”游淼如是说。

太子笑吟吟道:“怎么?”

游淼认真思考后道:“那天|朝臣们制定的作战计划,现在都已经不能用了,开始时李相提到速战速决,可目前已经入冬,聂将军无力在来年开春前解决战局。我们得做好打仗打到明年开春的准备。”

太子缓缓点头,游淼又说:“更何况,聂丹手里也没有足够的兵,既然局势改变,计划就要跟着变。”

“可是你不知道。”太子啜了口茶,慢条斯理说,“胡人们不会在塞内过冬,他们会在正式入冬前回塞外去的。”

“如果他们不回去呢?”游淼反问道,“正是因为大家都觉得五胡与鞑靼人会在抢够了以后回塞外去,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先手,陷于被动。”

太子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两人都注视着琉璃壶里载浮载沉的茶叶,一时间都不说话,游淼知道太子已经明白他的意思了,从最开始,朝廷就没有打算认真来打这场仗。当然游淼也明白一部分这样做的原因:朝廷没钱。连年亏空,又经高丽一战,今年南方的涝灾更是雪上加霜,现在天启朝已快发不出抚恤与军饷了。

纠集不起军队,就只能任人鱼肉。

要解决这一切,唯一的办法是主动出击。然而唐晖带兵是领命,他必须跟着朝廷的指挥走。只有让赵超出战,才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但朝廷上下都不打算把兵交给他——原因无他,三年前高丽一战,赵超损兵折将,正是吃了新兵的亏,谁也说不准他不会重蹈覆辙。就连赵超自己都没有勇气接下这个重任。

“你觉得我三弟那人怎么样?”太子绕有趣味问道。

游淼:“……”

太子问这话游淼自然心里是明白的,这么问确实将他当成自己人了。但游淼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只觉无论说什么都不对。

“三殿下……”游淼考虑良久,说,“有大将之风。”

太子没有表现出赞同,也没有表现出反对,只是眉毛动了动,看着游淼。紧接着游淼恰到好处地补上了一句,说:“为将者贵有自知之明,知道什么仗自己能打,什么人自己打不过,不逞狠斗勇,就是将风。不过三殿下的将才……呃,还是略有不足,可能假以时日,会有所……有所……”

“嗯。”太子以含糊的鼻音回答了他,随手拿起游淼带着的资料翻阅,漫不经心问道,“这些都是他吩咐你做的?”

游淼:“是。”

太子看了一会儿,上面大部分都是京畿军编制及人事调动之事,便也无心多看,把资料叠起来,说道:“他还要多练练,把大军交给他我不放心。”

游淼与太子相视一笑,保持沉默,太子又与他闲聊了几句,而后突然问:“李延此人,你觉得如何?”

游淼想也不想便答道:“很聪明。”

太子依旧是那神情,眼里带笑,看着游淼,似乎是期待他补充几句,游淼当然不止这点,又笑着说:“从小就没什么人制得住他,聪明的人,容易一意孤行。”

太子点了点头,说:“你且领监察御史之职,先奉父皇旨意随军奏劾,京畿军一事,就交给你了。“

游淼马上躬身谢恩,太子又说:“随军御史不好当,不过我知道三弟这人,能说得上话的人就什么都好说。只看你敢不敢说了。”

游淼忙道:“臣必尽心竭力,不负殿下期望。”

太子最后笑道:“是父皇钦点的职,你须得整肃军纪,传通往来,在我三弟面前,有什么话该说就说,切忌徇私忌胆怯。”

游淼连连点头,太子又说了一番勤勉的话这才打发他退下。

游淼抱着那叠折子与兵册出来,回去时再度途经长乐宫,这次他好奇多看了几眼。引路的太监知道他是太子身边的大红人,便不去干涉他,反正赵懋在宫里做的事,太监们都见怪不怪了。

游淼瞥见天启帝站在长乐殿外的祭坛前,头戴七星道冠,手执玉笏,煞有介事地朗诵,那新科榜眼陈庆站在一旁,以火焚烧符卷,周围烟雾缭绕。游淼认得那仪式,从前孙舆也说过,是求仙的道士们最爱干的,叫做“青词”——写给太上老君,天帝等神仙看的祈福文书。写完后烧掉,以求上达天听。

当年天启帝也令孙舆写过,全因孙舆骈文写得漂亮,孙舆却十分反感皇帝修仙求道,直指帝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行径,双方忍不住大吵一场,最终不欢而散。游淼看得哭笑不得,泱泱大国,北方正遭战乱,一国之君丝毫不关心,居然和新科榜眼在后宫修仙……简直是匪夷所思。

“探花郎?”那引路太监小心翼翼问,游淼知道自己不能看多了,遂跟着他出宫,路上忍不住又问了句:“陛下这几天都没上朝么?”

“陛下在为北疆万千百姓祈福。”太监答道,“佑我天启将士凯旋归来。”

游淼脸上神情颇有点不以为然,虽说太子令他领了御史,自己要装装刚正不阿的样子,但发自内心的那股忧虑实在挥之不去。直到回了赵超的府上时,脸色仍沉着。

一进王府,院里便有马车等着,管家见游淼便匆匆入内通传:“游少爷回来了!”

游淼把书卷交给小厮,入厅内说:“赵超,我领……”

赵超眉头深锁,怒道:“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

赵超一见游淼便迎上来,在厅内拿着件毛氅朝游淼身上套,游淼略有点措手不及,问:“书房里说?做什么?等等!我刚从外头回来……”赵超却不管他,又问:“帽子呢?帽子拿来!”

赵超给游淼换上衣服,游淼茫然道:“去哪?”赵超却不由分说,给游淼换上衣服,推着他上了院子里的马车,程光武亲自驾车,从后门出了王府。游淼莫名其妙,赵超又拿过一个布囊,放在游淼膝上,说:“通行令给你办好了,这里是我的私印。”说着给游淼看一枚蓝田玉的印章,上面以篆文刻了三皇子赵超数字,又吩咐道:“拿着它,沿途只要碰上天启的军队,让看文书就能通行,实在不行就出示私章,文书丢了自己再写一份……”

游淼终于察觉到不妥了,倏然叫道:“等等!你要让我去哪?!”

赵超:“出城!北路现在已经封了,万一京师沦陷,这里也不安全了!”

游淼倏然意识到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说:“战况有这么严重了?先别走!下车!”马车刚好路过六部所的宣正和巷,赵超却不耐烦道:“必须走!今天连夜让你出城,你上了官道就走南路,经西川走,到巴陵坐船回江南……”

游淼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靠在椅上直笑。

赵超眉头深锁,注视游淼。

游淼:“别闹,我不能走。”

赵超:“你必须走!”

游淼:“我今天刚领了监察御史的职!!你让我怎么走?!”

赵超怒吼道:“小命重还是你的官职重?!”

游淼朝赵超也吼道:“国家存亡重还是人命重?!”

赵超:“……”

赵超没料到游淼会吼他,一时间愕了。游淼见他满脸惊诧的神情十分好笑,忍不住指着他大笑起来,吩咐道:“光武,回吏部,我去领文书。”

赵超一把揪着游淼的领子,压低了声音道:“我不是和你开玩笑,游子谦。鞑靼人已经打到黄河边上了,万一唐晖挡不住,京城就会沦陷,到时候就要迁都……你必须先回去,否则到时候兵荒马乱的,万一有个什么闪失,你……我……”

游淼认真道:“我也不是跟你开玩笑,赵超。你大哥今天才给我派的事,还没开战,监察御史就跑回江南去了,我全家都得完蛋!”

赵超道:“太子的事你不用管!我会去找父皇,等打完了你依旧回来京城做官……”

游淼一瞬间就被刺着了,车厢里十分狭隘,两人坐下都有点挤着,游淼愤然想表示点什么,忍不住抬手就抽了赵超一耳光,怒吼道:“我他妈千里迢迢上京来!你当我是求官?!”

赵超愣住了,游淼又吼道:“程光武!你给我停车!”

程光武停车,游淼跳下马车,这时已近迟暮时分,昨夜刚下过一场小雪,夕阳染得长街一片暗黄色,游淼也认不出这是何处,只被赵超气得全身发抖,一语不发地在前面走。

“游淼!”身后有声音喊道。

游淼阴着脸,在雪地里走不愿回头,赵超追了下来,又喊道:“游子谦!你等等!”

赵超追了上来,在身后伸出手,要抓游淼肩膀,游淼动作比他更快,回身一格,无声无息地袖里一拳,赵超马上拆招,两人手臂互相借力一推,各自错身而过。

“好身手。”赵超蹙眉道,“你那犬戎人侍卫教的?”

游淼冷冷看着赵超,赵超待再说点什么,游淼却忍不住发疯了,回身兜他一腿,怒道:“你当我是来求官?你当我是什么?不是为的你,谁上京城来?!京城一有事你让我跑,我这么回去,还有什么脸见老师?!”

赵超看了他一会儿,说:“不是让你逃,我怕万一乱起来,我保不住你。”

游淼道:“我不会走的,刚领了随军御史的职,你不想被我找麻烦就别再提这事。”

赵超噗一声笑了出来,游淼怒了,冷冷瞥他。

“你不为了我,也为你那犬戎家奴不是?”赵超如是说。

游淼登时作不得声,被赵超一句击中软肋。

赵超英武的眉头拧着,眼中带着几分难过,说:“回去,子谦。你回家也帮得上忙,我听到的消息是,说不定要迁都了,迁都必定是朝南迁的,你先回扬州一步,这样京师大举南迁的时候,便帮得上忙。”

游淼现在竟是有点心动了,不为赵超的话,却是为了李治烽。

赵超想方设法地送他走是为了保护他,他心里也知道,奈何自己一腔抱负到京师,身为御笔钦点探花郎,碰上国家有难时竟然一走了之,回去哪里有脸面对孙舆?但为了李治烽,确实要保护好自己。游淼颇有点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更无法设想自己万一死了,李治烽会有什么反应。

“你那家奴。”赵超忽然道,“万一你被鞑靼人或是胡人杀了,他必定就上前线,一口气拼死了算,你不回去,不怕他以为你死了,去找鞑靼人拼命?”

这句话最终令游淼点了头。

赵超道:“我倒是没想到你老师这一层,这样吧,今天不走,三天后我另作安排,父皇要下江南去,你就跟着父皇,正好顺理成章地回去了,这样孙舆也说不了什么。”

游淼无奈道:“好罢。”

话说到这个地步,游淼还有什么能说的?

赵超叹了口气,脸上还带着游淼掴出的红印,游淼忽又觉得有点愧疚。

“对不住。”游淼说。

赵超一笑置之,带着点淡淡的失落,也不知是笑游淼还是笑他自己。游淼心中有鬼,只好乖乖跟着赵超又回了王府。然而刚一进王府就见摇光在院里等着,游淼知道是送家书来的,忙道:“家里怎么样了?”

摇光脸色不太好,游淼心里便郁闷了,怎么摇光每次来都是报忧不报喜的,这名字就没起好,下次得叫乔珏改个。果不其然,摇光开口就说:“李治烽已经上路了,跟小的前后脚走的,就差两天。”

游淼当即就懵了,追问道:“走的南路北路?”

摇光道:“烽管家走的北路,舅爷那会儿还不知道,这次让小的走了南路。”

北路是正梁关、延边城一带!快马加鞭的只要十天!上次李治烽回家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怎么现在还没到?

“北路被封了。”赵超说,“现在连军报都过不来,不过鞑靼人不敢惹犬戎人,你放心就是。可能他绕路从东梁关出去了,子谦,你别担心!”

游淼脑子又有点昏,赵超道:“进去说,别都在这杵着。”

一连串的事情弄得游淼头昏脑涨,只觉今日发生了太多的事,先是老皇帝要跑路,这意味着什么?鞑靼人已经打到黄河边上了,万一唐晖抵挡不住,胡人大军便会全线入侵京城。而朝臣们私底下都明白了老皇帝这么做的意思,京城一旦危险,就只有迁都。

太子则封他随军御史一职,也就是说,让他与赵超、太子一同留在京师。老皇帝跑了,太子和三皇子不能跑。以游淼的身份还没到能上朝的程度,数日里也一直留在赵超身边,不轻易出府,现在想起来,连日早朝中必定是人心惶惶。已经快不可收拾了。

更要命的是,李治烽已经上了京城!

“还有哪条路是能进京城的?”游淼说。

赵超示意他看地图,指了指长城以北的区域,游淼自己也能看懂——毕竟这些时日里他几乎都与地图兵力调动相伴。李治烽既然走了北路出东梁关,再绕回南路已经来不及了。唯一的可能就是从被鞑靼人占领的延边城出塞,沿着长城走,绕过上千里路,兜兜转转一路向西,再从梁西的雁门关进来。

这种情况下游淼只能留在京师等他了,否则万一自己回去,李治烽千辛万苦,绕过大半条曲折的长城进来找他,却扑了个空,后果只会更严重。

赵超却道:“他是犬戎人,犬戎都是来往塞外的好手,自打十来岁起就熟悉长城以北的地形,你不用为他担心。”

游淼道:“我不回去了。”

赵超蹙眉道:“不行!我让人留在京城,你写封信给他……”

游淼说:“万一到时真要迁都,你派的人又没见过李治烽,怎么找他?更坏的可能,鞑靼人打进来了,京师里的人都死了,你又怎么办?”

赵超眉头深锁,暗道麻烦。

游淼说:“我留下来在京城等他。”

“好罢。”赵超深吸一口气,知道以此时的局势,最好的选择确实是让游淼留下,只要唐晖能守住,一切就自然好说了。

赵超怕,游淼比他更怕,万一李治烽来了,整个京城里被胡人侵占,李治烽以为他死了……必定会发疯……游淼简直不敢想象那个场面了,无论如何自己都得留在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3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