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48 第四十八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游淼与李治烽当天夜里便跟着唐博回去,于深夜时抵达茂城,到了之后便直奔皇宫。游淼不待通传,与一身戎装的李治烽经过偏殿外,无意中朝内一瞥,望见里头站着不少大臣。

唐伩、林正韬正在偏殿内候着,一群文臣,都是江南世家的人,林家唐家谢家,赫然还有李治烽的参军谢权。

游淼停下脚步,朝一众文官笑笑,略一点头。

游淼:“各位大人好。”

唐伩等人一见游淼,登时神情复杂,纷纷点头,游淼暗忖现在这群家伙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要知道了自己与赵超捣鬼的事,非得生吃了他们不可。这时不便说话,以免被看出端倪,便朝谢权招手,两人在走廊上汇合,朝书房里走。

“怎么回来了?”游淼问。

谢权答道:“十天前就回来了,唐怀理把我也给换了。”

游淼无奈,想必也是朝中的旨意,便示意道:“你跟我身后,待会儿进去见了陛下,什么也不必说。”

谢权点头,游淼到御书房内,推门进去,书房里赵超坐着,参知政事孙舆、兵部尚书平奚、户部尚书谢徽三人站着。

“回来了?”赵超道。

游淼点头,李治烽微一躬身行礼,什么也没说,便站到一旁去翻军报。

孙舆道:“老臣先告退。”

赵超点头,孙舆出去,游淼忙上前要送孙舆离开,孙舆却摆摆手,以眼神示意游淼留下。

“明天一早。”赵超吁了口气,“只能让你去出征了,李治烽。游淼,你随军出征。”

李治烽嗯了声,似乎早有所料。

谢徽道:“户部赈灾的拨粮还未曾收齐,游大人可带着文书前去宣禀,最迟十一月廿五前,粮食会发下。”

游淼道:“陛下,我举荐一人,让他依旧当李治烽的参军,我还有点事,须得前去安排。若一切顺利,这次说不定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去黄袍军之乱。”

赵超看着游淼,游淼又让出身后谢权,说:“我相信以谢权的能力,足够辅佐扬州军。”

李治烽点头道:“我也举荐谢权。”

赵超迟疑片刻,抽出案上压着的文书,放在烛火上烧了,说:“行,谢权你参军监察。”

一时间书房里都不说话了,游淼沉吟不语,谢徽意识到了君臣间可能要说点什么,便识趣退了出去。谢徽一走,赵超便道:“游淼,明天早朝上,政事堂会推行变法,当庭决议后交翰林院审校。但前提是扬州西北的动乱,能顺利平息。你可得一切小心,朕的身家,都押在这一盘上面了。”

李治烽道:“你不相信我能打胜?”

游淼笑了起来,说:“现在已经快清晨了,你兵符先发下来,谢权会去准备。”

赵超道:“扬州军只剩一万二千人,现在只能拨一万给你,你们带兵到清河,可收编唐怀理的另外一万军队。可这样一来,扬州就只剩下两千兵马防守……”

“足够。”李治烽答道。

赵超递出兵符,李治烽看也不看接过,揣进怀中,看了游淼一眼,眉毛动了动,询问的神色,意思是你跟我走不?

游淼道:“不,今夜你与谢权先发兵,陈兵清河南岸。我做完布置,随后就到。”

李治烽点头,与谢权离去,赵超显是经过一夜鏖战,也累得半死,书房内只剩下游淼与赵超二人。

“这事儿要是被士族们知道了。”赵超道,“咱俩非得被吃掉不可。”

游淼哭笑不得道:“我刚刚还这么想来着。幸亏没几个人知道,猜到的也不敢说。”

游淼来回踱步,现在他与赵超的计划几乎已经全部达成了,而现在,就是最重要的一环,推行新法,还要打一个胜仗。

“唐伩他们还等在偏殿里。”游淼说,“你不召见他们?”

“不管。”赵超道,“一个管工部,一个御史大夫,这事没他们插嘴的份儿,只能替家族来求,没有作决定的余地。早朝时再详细提出布置。”

游淼道:“也快天明了。”

赵超一整龙袍,说:“准备上朝罢。希望千秋万代之后,子孙对咱俩的评判,不是昏君佞臣。”

游淼乐道:“我倒是从不在乎。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赵超哈哈大笑道:“说得对,倒是我看不开了,走!”

十一月初四,早朝。

这一次的议政出奇地顺利,谁也没有问游淼为什么又回来了,也再没有人去提那十二封弹劾李治烽的奏折,整个早朝上都围绕着一件事——新法。讨论新法颁布后,是否能平涂日升之乱。

这次游淼有理有据,一一答复,最后唐伩等人终于让步,赵超当朝下旨,让游淼等候翰林院的文书,带着新法,前去清河前线颁布。

然而今天倒是有一人提出了疑虑,却是户部尚书谢徽。

待得游淼陈情结束后,谢徽问道:“陛下,游大人,莫怪老夫问一句,若颁布新法不足以解去清河一带的压力,到时候该怎么办?”

游淼道:“不会有这种事发生,我用自己的性命担保。”

朝中肃静,游淼又朝赵超道,“这次前去招抚,我有必成的信心,可与陛下,诸位大人立下军令状,事若不成,提头来见。”

谢徽缓缓点头,说:“既是如此,便静听游大人佳音了。”

唐伩等人忧心忡忡,又一夜未睡,脸色都不太好看,到了这时所有人也疲了,游淼出来时与平奚简短交谈后才知道,连着将近一个月的频繁战报,把整个朝廷都拖成了疲兵。

游淼自己也有点困,出来时脑袋昏昏的,又被谢徽叫住。

游淼欣然道:“正有点事,想与谢大人商量,不用再去户部跑一趟了。”

“游大人有事请说。陛下已交代户部,要全力配合此战,大军未发,粮草先行,已为李治烽将军准备好了。”谢徽点头,又示意游淼先说,依旧是那不温不火的模样,游淼心里一计较,知道谢徽必已心下了然,倒也不和他绕话,开口就道:“请您将户部赈灾的粮食,先一步拨给我,连着军粮一起,我会派兵押送到清河。”

谢徽眯起眼,沉吟片刻,似乎有点为难,说:“此事陛下知道不?”

游淼道:“不知道,但我会让先生上奏报。”

谢徽隐约猜到了游淼的意思:“游大人是想……”

游淼一笑道:“当场分发粮食给新军,让他们就地解散,各自回家。”

谢徽蹙眉道:“这招十分行险,游大人,万一暴民贪得无厌……”

游淼缓缓摇头:“不会,当场颁布新法,再发下粮食,谁还敢再反?再反的人,以李治烽的能力,顷刻间就能解决。”

谢徽叹了口气道:“可江州一地,动乱已久,乱军烧杀掳掠,总归要给当地士族一个交代。”

“没有交代。”游淼淡然道,“错不在他们,为什么要给士族一个交代?”

谢徽吃了一惊,游淼又道:“若早听参知大人变法,何至今日之乱?”

谢徽叹了口气,只得点头,说:“你让政事堂出文书,下午我便清点灾粮。”

游淼嗯了声,说:“先期上来的粮食给我去分发,后期再收的,留着赈济平民之用。”

谢徽想了想,又笑道:“游大人好本事。”

游淼笑笑不作声,想必谢徽隐约也猜到自己的布置,谢徽打量游淼许久,开口道:“今年腊月,循扬州习例,将在谢家园中赏梅踏雪,不知游大人与李将军,有否时间赏脸?”

游淼一想便知,多半是谢徽要嫁侄女了,这种士族之间互相拜谒,联谊,太平时代在江南十分盛行。既是邀请自己与李治烽,不去反而显得不合适。便点头道:“待顺利归来,必定前去叨扰。”

谢徽欣然点头,二人便在午门外分开。

游淼先是回政事堂去,孙舆还在午睡,自己便也去睡了会儿,然而一睡便不知时日,睁眼时已是黄昏,军营处有人来报,李治烽已率领大军出了城,谢权写就条子,让游淼军粮火速跟上。

游淼亲自带着条子去户部,批下灾粮,翰林院李延又亲自过来一趟。两人站在兵部外,点大军的粮草。

李延道:“这么多粮食,早拿出去赈济,也没这么多事了。”

游淼看了李延一眼,说:“现在就得拿去赈济。”

李延一凛道:“你将军粮散出去了,你姘头的兵们吃什么?”

游淼笑道:“不打仗,带着军粮和文书去,宣完旨,发完粮食就回来了。”

李延心惊道:“你小子,胆子越来越大了,别人若不服你你怎么办?”

游淼笑而不语,看着李延,李延叹了口气,摇摇头。

“我求你一件事。”李延将新法的章程递给游淼,游淼接过看了一眼,道:“想让我去陛下面前说什么?”

“腊月廿三。”李延说,“朝廷拟派人去聂将军营中,与余下四胡议和。”

游淼嗯了声,李延说:“我想去一趟,一来看看能否托胡人转圜,将你嫂子赎回来;二来北方局势动荡,胡人与鞑靼人自己内部的交战,希望有可趁之机,收复中原。”

游淼道:“本来这也是你的活儿,难道还怕我抢了不成?”

李延无奈道:“倒不是怕把这差事许给你了,陛下宝贝得你跟个什么样,怎么会让你跑胡人军营里去议和?只是扬州这边,却有不少人盯着这差事。他们不懂与五胡,与鞑靼人打交道,毕竟不像咱们,奴隶营里逃出来的。换了唐家、林家那些公子哥儿,只怕要坏事。”

游淼点头道:“行,待我出征回来去和三……陛下说说。”

李延在游淼耳畔道:“你不可小看了他,这是哥的真心话,现都与你说了。后面会发生何事,还难料得很,该站的站稳。”

游淼嗯了声,知道李延说到这句,便是暗指议和,太子与新帝等错综复杂的关系,要自己提防当心,确实是为他着想。

当夜所有人打着火把,将军粮清点完毕装车,又有户部的灾粮七千石,游淼让江波山庄开库,放了三千石粮食出来,带着装车,共计一万石,一百二十万斤粮食。一队还运不完,只能让平奚点兵,陆续押送。

李治烽的队伍已抵达前线,游淼在第三天来到清河岸边时,见对岸都是错落的营帐,冬季溪水很浅,只到膝深,天也渐渐冷了,涂日升的士兵们都在河滩上生火取暖,后面还有满眼木棚,浩浩荡荡直搭到大路上去。

游淼自从知道新军扎营北岸,不贸然南下的消息那天起,便明白涂日升的军队也不敢进军茂县。虽说是农民叛军头子,但也是知轻重的。毕竟天启开国至今两百年,还未到天怒人怨的地步。何况如今是个人就懂外敌在侧的道理,推翻了朝廷,只怕南朝就要全体覆灭。

如今之计,实在不宜造反,涂日升的境地也甚尴尬,揭竿而起,只为一口饭吃,而打到了扬州西北,再进一步就要直面朝廷之时,反而演变为一个骑虎难下的境地。进不可进,退不可退。就算把赵超扳下来,又能做什么?姑且不论新军有无这等战斗力,就算让他涂日升占了茂城,聂丹必然挥军南下,平了新军。而北方五胡、鞑靼也将趁机而入,攻占江南。

如此一来,涂日升便将背负千秋万代的骂名。

有时民间怨声载道,到了抉择关头时,却谁也不敢去推翻皇帝,反而需要一个朝廷。

游淼正是吃准了这点,知道给涂日升一个台阶下,给大家一口饭吃,乱军必去。

抵达军营时,谢权正在北岸与新军谈判,李治烽则在看地图。游淼大喜,果然没看错谢权,平奚等人对他的青睐还是有原因的。单枪匹马就敢到叛军的大营里去谈判,放眼当朝,也只有三个人有这胆量。一个是李延,一个是谢权,另一个,就是游淼自己了。

夕阳西下,李治烽与游淼一人端着一碗饭,在河边看对岸,吃着饭。

李治烽道:“我与谢权谈好了。若他今夜还不回来,我会率军夜袭。”

游淼嘲笑道:“你欺负欺负鞑靼人也就算了,你看对面老百姓,拿着的都是锄头镰刀,营地里连个拒马桩都没有,你杀得下手?”

李治烽不语,无奈摇头。

确实如此,游淼观察了涂日升的营地布置,交给自己与李治烽,甚至连夜袭都不用,大白天三轮擂鼓,直接开冲就能把对方杀个人仰马翻。虽然号称有十万人,但见了官兵,都是些乌合之众,又都是些半饿着的灾民,哪有力气打仗?

“等谢权回来再说。”游淼道,“不行我再亲自过去一趟,圣旨我都准备好了。”

李治烽道:“不能轻敌,对方阵中还是有好手的,否则唐怀理也不会在涂山惨败。”

游淼心中一动,问:“什么好手?”

“行军作战的好手。”李治烽答道。

李治烽在地上画了当时的军事图,为游淼分析上一仗唐怀理惨败的原因,游淼本以为是唐怀理阵前换了参军的缘故,看完李治烽的分析,才知涂日升的军队确实有会打仗的人在。

“当时他们绕过涂山。”李治烽说,“要绕进清河以北包抄。但新军抢先一步料到唐怀理的布置,连夜扔下辎重急行军,抢先占领了水边。唐怀理从前是带水军的,又不擅丘陵作战,误判了形势,扎营高地,被放火烧山,大败而逃。”

游淼道:“敌方阵营中的这个人,比起你怎么样?”

李治烽摇头道:“他不是我对手,但也算是一员天生的将才了。若能招揽回朝,说不定能起到用处。”

游淼缓缓点头,说:“这一场,关键在于涂日升想不想战。其余人的意见倒是可忽略不计。”

李治烽说:“所以若是软的不成来硬的,仍然不可大意。”

“嗯。”游淼正寻思着,对面便有人来报,谢权回来了。

“他听说过你。”谢权第一句话便朝游淼道。

游淼略诧,问:“说我什么?”

谢权道:“他想让你过去,与他谈谈,被我一口回绝了。出发前陛下交代,绝不能让你入敌营。”

游淼笑了起来,谢权又召进一名涂日升派来的使者,那人光着脚,穿着棉衣,面容黝黑朴实,开口就道:“你是江波山庄的庄主?”

游淼点头道:“坐罢,我就不招待你喝茶了,山庄赈灾派粥的事,料想你也听过的。”

使者点头,沉吟不语,而后道:“江南这么多地主,全他妈是畜生!”

李治烽冷冷道:“你说什么?”

这句话是把游淼也给骂进去了,那使者旋即笑着补充道:“只有你们游家,还算有点人样。”

游淼自知乔珏这几年的安排,确实为他赚了不少名声,不管是年前大涝,还是今年大旱,江波山庄都为扬州做了许多事,声名远播,又传到江州、夷州等地。要和这些佃户出身的耕地人说话,倒不像唐博等人招嫉恨。

“多谢涂将军的谬赞。”游淼喃喃道,盯着那使者看,总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涂老大说。”那使者摘下褡裢,在帐里坐着,自顾自地擦脚,头也不抬地说,“让你过去和他说几句话,你敢不敢?”

游淼笑了笑,不答,此刻心里产生了一个奇异的念头,仿佛是直觉一般——这人该不会就是涂日升罢?

李治烽却道:“不行。你以为你们是什么?”

使者笑笑,神情十分亲和,李治烽看着那使者,说:“涂日升再强,强得过贺沫帖儿?鲜卑鞑靼我们都打了,会怕你们?”

“愿意便来,不愿,明日来战。”李治烽冷冷道,“想游大人过河去见面,不、可、能。”

使者无奈道:“果然,官员都一个样。本以为来的是扬州父母官,没想到是游大人,更没想到,游大人与贪官们,也没多大区别。游庄主,其实是有人过来,请您过去见上一见。这人你从前也认识。”

游淼:“叫什么名字?”

使者道:“去了自然就知道。”

游淼微微蹙眉,寻思自己在江南有什么相识的人,但绞尽脑汁,都想不起哪里有什么相好的——难道是游家的远房亲戚?不对,游家人根本不会跑来参加起义军。

游淼端详那使者,越想越奇怪,看得那使者避开他的目光。

游淼道:“我自认不是甚么清官。”

谢权脸色微变,略略蹙眉,显是觉得游淼在农民军面前说得太多了,游淼抬手道:“但,我也不会来贪老百姓这点钱,这样罢。你将诏书带回去,给你们头儿看看。”

游淼取出赵超的圣旨,说:“江南即将变法,你们来年开春,就有田可耕。天子登基,体恤民意,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我给他一晚上时间,明日拂晓时分,各派一艘小船,驰到河心处,让涂日升来见一面。”

使者点头接过,游淼又道:“陛下亲口说了,只要知悔改,前事一律不究。”

使者欣然道:“我说话作不得数,须得交涂将军定夺。”

谢权要接圣旨,游淼却亲手递到那使者手里,低声在他耳边道:“让涂日升识趣点,这是他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机会。李治烽可不比唐家那群窝囊废,是上过塞北战场的……”

使者一凛,游淼又小声道:“况且他不是汉人,杀你们农民军,下手不会留情。涂将军,莫怪我说句不中听的,你若不退兵,此战必败,兵败后还得背个千古骂名,不划算。”

说毕游淼轻轻拍了拍使者肩膀,让他走。

翌日清晨,黎明破晓之时,一艘小船划出河心,李治烽在南岸率领军队,大军林立,剑拔弩张。

游淼从跳板上过去,在几名士兵的保护下上船,坐在船中的,正是昨天亲自到营中来的使者,也就是叛军领袖涂日升。

“哈哈哈——”涂日升爽朗大笑,“游庄主,请坐。”

游淼欣然就座,与涂日升不似敌我,更像是老朋友。

“涂将军考虑得如何了?”游淼问。

涂日升叹了口气,知道此刻李治烽大军压境,而自己既不能退,也不能进,游淼给他这个机会,已经是给足面子,放他一马了。

涂日升凝视游淼双眼,缓缓问:“游庄主,我想问您一件事。答了此事,我才能作决定。”

游淼唔了声,涂日升展开圣旨,说:“陛下恩准,江南变法,来年均田为耕,体恤民情,但我不知道,跟随我起义的弟兄们,会落得怎么一个下场。”

游淼一口答应道:“陛下既然派我来,而不是其他的官员,就意味着我全权处理。我可以性命身家担保,涂将军只要遣散部队,跟我回茂县,你的弟兄决计不会有危险。更不用怕朝廷有徇私报复。”

涂日升沉默不语。

游淼哂道:“您若不信我,天底下就再没有人可信了。”

涂日升艰难抉择一番,终于点头,又道:“还有一请。”

游淼:“但言不妨。”

游淼上下打量涂日升,知道他想求免死,毕竟这场农民起义是他带起来的,历朝历代,起义军头子都逃不掉身首异处的下场。孰料涂日升一仰脖,喝了口酒,嗳道:“跟我一路走到此处的弟兄们,家中老小仍未有一口饱饭吃。若回乡里,只怕又要遭乡绅欺侮……”

涂日升所言实属游淼意料之外,游淼不由得在心中暗自敬佩,心道好汉子,这时候不把自己性命当回事,反而放心不下自己的下属。

然而游淼嘴上却不松动,只是淡淡道:“这事我无法朝你保证,但我会尽己所能,让朝廷赈济。”

涂日升面有不悦,问道:“江南一地,也只是为了一口吃的。如今已到这地步,还不能给个准信?!”

“你以为朝廷装作不知道此事?”游淼道,“陛下的处境,我们的处境,比你们更困难!朝廷现在也成了战场,陛下日子过得甚是节俭。征粮未至,你急也无用。”

涂日升叹了口气,游淼又淡淡道:“我会设法赈灾,但赈灾是朝廷给的,不是拿来当交换条件的。”

游淼知道与涂日升谈判,无论如何不能先把话说死,否则一旦许了他,到时候粮食拿不出来,或是不够吃,就成了天子失信。反而对江南民意不利。

涂日升只得道:“那便请游大人当众宣旨,我也好朝弟兄们交代。”

游淼点头,知道这事总算兵不血刃地解决了。

当日午时,涂日升着人在河边搭起高台,谢权登上高台,朝底下黑压压的一片农民军宣旨,空旷的清河平原以北,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离开。

“都别忙着走。”游淼待谢权宣旨过后,又吩咐道,“赈粮!”

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北河区域都轰动了,李治烽率军从对岸将粮食运过来,涂日升看得瞠目结舌,游淼便解释道:“这是陛下让我随军带来的粮食。或可解各位一时之饥。”

第一个人跪下,喃喃流泪,口称万岁,紧接着越来越多人下跪,朝南方叩首,大呼吾皇万岁,排山倒海的呼声与人墙,连绵遍野。

扬州军从午时开始派粮,一直到深夜,每人一袋粮,领到的便回家过冬。当夜,游淼在河边踱步,见涂日升在芦苇丛中站着,不知寻思何事。

涂日升是必须要带回去的,毕竟是起义军头子,不带回去无法交代,而按照律法,也该砍他的脑袋,游淼在一旁看着,只怕涂日升寻死,自己不好交差,便上前道:“涂日升。”

涂日升转头,朝游淼笑了笑。

游淼道:“虽说你做的是大逆不道的事,但我真心佩服你,你是条汉子,涂将军。”

涂日升面容黝黑,行止朴实,带着庄家人的善意,也有知书达理的风度,问:“游大人是否怕我想不开寻短见?”

游淼欣然道:“你应当是不会的,你看我没派人关你跟你,就知道你不是自轻自贱的人。”

“我若自尽了。”涂日升笑道,“说不得对你、对我都是好事。以陛下的脾气,回去只怕会连累你。”

游淼明白涂日升话里的意思——他既然答应了涂日升,说不得就要在赵超面前为这个投降的起义军头子求情。但涂日升一路几乎是天翻地覆地铲着过来,足足碾过两个州,朝廷文官,尤其各大士族也不会饶了他。赵超也不会让涂日升好过。

而求情的游淼,势必位于一个尴尬的位置。

“也不尽然。”游淼淡淡一笑。

“你觉得当今天子,是个怎么样的人?”涂日升问。

游淼眯起眼,沉吟不答,仔细想起来,似乎连他也不算太了解赵超。赵超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或许无人能答,他总觉得自己认识的赵超,只是那个坐在御座上,许多个赵超的某一个。

那么谁了解他?聂丹或许了解他,然而说不上最。说来说去,整个天启,真正称得上了解他的,确实就只有游淼了。游淼在答应涂日升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预料到了押着他归朝后的一系列反应。有他求情,赵超势必不会杀涂日升,他这人心地不坏,也不阴狠,更不多疑。

但为了压住朝廷百官的舆论,他会将涂日升押进死牢,待来年问斩。过一段时间,再想个办法,放出来,让涂日升为己所用。

“他……爱才如命。”游淼道。

“爱才,还是爱财?”涂日升道。

游淼知道涂日升的意思,笑了起来,说:“你不必担心,陛下不会杀你。”

涂日升叹道:“我这条命,死不死并无关系,留着也是无用,若能救江南百姓于水火,我甘愿一死。但无论陛下如何待我,游大人,我想朝您求一个人的性命。”

游淼心中一动,不知为何,想起涂日升先前说过的话。

有一个老朋友,想与你谈谈……

究竟是谁?游淼警惕起来。

涂日升:“跟我来,游大人。”

涂日升不待游淼回应,便自顾自走进芦苇丛里,惊起一群鸟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15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