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6 第二十六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举子们纷纷都回来了,外头又是好一阵喧闹,程光武进来赶了蚊子,将窗纱拢好,给游淼理蚊帐,见游淼一直对着张空白的宣纸发呆。

“少爷。”程光武说,“夜深了,早点睡罢。”

“唔。”游淼手边摆着的一杯茶已凉,他还是头一次写家信给山庄,想写几句,却又不知该怎么给李治烽说话,想到就好笑,他俩自打认识了,这些年里就形影不离,平时话也不多,奈何这鱼雁传书的调调儿?

写了几句,又总觉得不合适,写来写去,连游淼自己都尴尬,直到夜半,实在说不出什么来了,索性笔走龙蛇,一句“想你了,快点回来”。

再把信封封上,让程光武翌日去寄,便笑着上了床。

一夜辗转反侧,游淼心里忽然有种悸动,胯间那物隔着一层贴肉薄裤不住摩挲,半睡半醒里又梦见李治烽在亲吻他,便有股热潮于心底涌动,不受控制地淌了出来,翌日起来,裤裆里冰凉透湿的一片,只好红着脸让程光武去洗。

雨停了,外头蝉又开始兹兹兹地叫了起来,三天后的七月初十放榜,京师人头攒动,游淼早知自己会试得中,便不甚在意,唯独张文翰中没中,游淼倒是有点关心。

“少爷!少爷!”程光武风风火火地进来,张文翰正在与游淼下棋,两人抬头,张文翰马上便笑着说:“恭喜少爷!”

程光武道:“少爷和张二,都点中贡士了!”

游淼一听就乐了,朝张文翰比了个大拇指,说:“这下咱俩可以收拾收拾,一道去殿试了。”

张文翰乐道:“这是老天知道少爷上殿少不得有人陪呢,文翰也是沾了少爷的光。”

两人哈哈大笑,游淼生平能有这么一个朋友,也是幸甚,程光武又从怀中摸出一封信,递给游淼,说:“乔舅爷的家书,少爷快写信回去报喜罢!”

游淼心中一凛,马上道:“谁送来的?”

却是一名叫摇光的小厮来了,在外头站着,斯斯文文的,话却甚少,躬身道:“给咱家少爷贺喜。”

游淼取钱赏了光武与摇光,虽说是自家人,此事也要得个彩头去的,游淼边拆信边朝摇光招手,吩咐道:“过来说说,家里怎么样了?”

摇光脾气与李治烽相似,平日不叫到时便安安静静站着,有话便说,没话不吭声,不开玩笑,一派淡定神色,在众小厮中也最得游淼欢心。此刻他一身风尘仆仆,显也是路上累狠了,过来给游淼与张文翰洗杯,斟茶,说:“家中诸事还好,上月发洪水时,水车险些坏了次,管家保住了。”

游淼边看信边听摇光解释,大水淹了大半个扬州,幸而江波山庄安然无恙,李治烽回去得及时,否则水车便要折断被冲走了。虽说如此,那水车也被冲垮了小半,链条散了,沉在江底。李治烽正在带人打捞。

下雨积的水,乔珏带人忙了三天三夜,将水从水渠中引走,当初江波山庄建造时请的高人工匠便早有预备,水渠不仅能供水,还能排涝。这么一说,游淼心头大石终于放了下来。

他看完乔珏的信,却发现里头还有一张,随手抖开,却是不禁莞尔。

游淼的家书才出去三天,此刻估量还没到江波山庄,李治烽的信却是先一步来了,内里是李治烽的亲笔,字写得破落肃杀,力透纸背,显是平时极少写字的原因,寥寥数行,内容是:“家中事情未完,马上便回,想你想得心急如焚,千言万语不知如何说,更不知与何人说,见信如面,照顾好自己,烽。”

游淼看着看着,忍不住笑了起来,越想越是好笑,自己提笔写信,虽自诩才高八斗,却搜肠刮肚,写不出几句像样的话来。而李治烽却刚刚好相反,满肚子话,空受文才所限,绞尽脑汁不知如何表达,当真是好笑。

张文翰看游淼不住乐,便打趣道:“我看看?李兄弟说的什么?”

张文翰一看也是大笑,敲着茶杯高唱道:“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游淼笑得肚子疼,拦着他抢信,笑道:“不不,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还回来!快!”

这一下数名学子更是哄笑,张文翰心情正好,与游淼逗乐半天,有人打趣道:“可是游夫人家书来了?”

游淼带着笑把信折好,收起,嗯了声,也不解释,便进房去了。

那天游淼拿着李治烽的信,翻来覆去地看了一会儿,心想再过几日待他上京来了,等殿试一过,便带他去转转。八月十五总能到了罢,等天子宴请群臣时,正好也领他进皇宫去,见见世面。

八月初十殿试,还有一个月。游淼得了信,便打醒精神,每天去藏书馆里翻书。

多了个摇光伺候,与程光武两人,总算够忙活了。会试一放榜,未中榜的学子便纷纷回去,一时间国子学里冷清了不少,大多数举子都想着得个功名,点到贡士便可止步了。而留下来认真应考,准备殿试的,都自有一番抱负。到得八月初十那天,李治烽还未回来,游淼便带着摇光前去应试。

殿试考题乃是当今天子御笔亲题,只考策问,黎明入场,点名行礼。考生黑压压在养心殿前站了一地,点过名后便由侍郎领到各自位上。

游淼心里颇有点七上八下,李治烽没有来,他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似的。

策问启卷,游淼心中一凛,竟是谈的边疆之事!

游淼忍不住抬头看场内贡士,所有人脸上尽数现出惊讶之色,策问乃是会试中最后一环,出题者为天子,而策中求问,显是天子问政于民之意,要就此事而发表自己的看法,综合平生所学,给出自己的答案,是为“对策”。

游淼设想过许多次考题,孙舆也谈过策问,通常是就民生,辖制,廉政等事出题,有于小处入题,小中见大,也有从天下入题,再深入浅出的考题先例。

然而谈及边疆战略,却是游淼万万想不到的,如今胡人于塞外肆虐,较之数年前更严重了许多,或许天启帝出此题,也是一个危机信号。

说到边疆,游淼自信在这么多考生中,对边疆战事了解得在他之上的,只怕不多。

但更令他为难的是,要不要说实话?三年前与赵超的书信往来,从孙舆处学到的兵法,却有颇多地方是不好谈,甚至不能谈的,只因这些都太敏感,极其容易就会触到天子乃至朝中大臣的那根弦。

游淼抬眼看看周围,又看殿上,重重叹了口气。

殿试的题目似乎昭示着游淼的未来,或许冥冥之中,真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从犬戎人李治烽到三皇子赵超,到孙舆所教导,以及自己的报国之志。都与边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渐升起,将金辉洒向养心殿上的琉璃瓦,光彩夺目。

游淼把心一横,提笔写下“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起了头,一笔一划都十分端正,字字推敲,句句斟酌。

日上三竿,个个汗流浃背,汗水滴落在纸上,游淼所坐之处还是一棵树下,摇光慢慢地捐风,一副悠闲淡定的模样。

及至午后,日渐西斜,游淼也越写越慢,最后,他沉吟半晌,把宣纸揉了,从清晨起写到现在的文章,团成一团,扔到树下。周围的考生已有不少写完的,纷纷愕然看着游淼,继而都像发现了新奇物事般笑了起来。

游淼又取来一张纸,写下八字: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这一次他写得很快,字迹不似先前那般工整,内里却尽是孙舆教给他的东西,却没有遵循孙舆的那一套,而是提到数年前的高丽一战,提到犬戎族,再毫不留情地指出国之策略,朝廷派系互相牵制,隐隐有影射李党,责备天子行政的意味。

日暮时,鼓声咚咚咚三响,考官过来收卷。游淼走在最后一个,落寞地离开了皇城。

残阳如血,他的身影在石砖地上拖得老长。

摇光收拾东西,跟在游淼身后。

游淼伸了个懒腰,长出了口气,笑了笑。

“不行咱们就回家去罢。”游淼说,“到了这一步,我也没甚念想了。”

当天游淼回去,张文翰还问了游淼怎么写的,游淼把自己的对策详细给张文翰说了一次,张文翰的脸唰的就青了。

“少爷。”张文翰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少爷也真够胆量的!”

游淼只觉十分乏味,说:“管他的呢。”

他心里清楚得很,第一个策题明显是最好的,既迎了李宰的意,又合了天子的心。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朝中上下,不都是打着和为贵的心思么?孙舆也这么说过,然而孙舆所说,与李延那个爹所做的事,却又是天差地别。

到了这种时候,要令边疆稳住,只能开战!游淼一想到赵超败得那么惨就心里冒火。而他与李治烽相伴数年,也对塞外民族的脾气摸得一清二楚。汉人给他们送钱,送帛,胡人是不会感恩戴德的,只会觉得汉人怕了他们。

只有以强硬手段打压边疆闹事的胡人,同时恩威并施,才有可能换回百年的安定。

随它去罢,游淼索然无味,回来喝了两杯茶,头昏昏的,也吃不下,说:“我去睡会儿,不吃晚饭了。”

游淼口干舌燥,在床上躺到半夜,额头滚烫,叫地上睡着的摇光倒水,程光武始觉不对,进来试了他额头,色变道:“只怕是中暑了!快去请大夫!”

摇光吓了一跳,毕竟他跟着游淼的时日最短,也不似李治烽般细心,一个不注意,连游淼中暑了都不知道,忙连滚带爬地起来,连夜出去请大夫。游淼脸色发白,连汗都出不来,果然是殿试时流汗过多,劳心竭力,耗神甚剧,又忘了喝水,秋老虎下中暑了。这么在床上一躺,就是躺足了三天。

“李治烽回来了没有?”游淼第二天醒来,虚弱问道。

摇光带着大夫来复诊,答道:“回少爷,这会儿管家兴许在路上了。”

游淼没力气道:“还不来……”

大夫开了几帖药,张文翰吓得够呛,忙出忙进的,又要揍跟的摇光,游淼忙摆手示意不用怪他,喝了点去暑气的药后光饿着,一口气便渐渐地顺了。外头又听有人来访,程光武便道:“我家少爷中暑了,正躺着呢。”

游淼闭着眼,耳朵里却听见了,问:“谁?山庄里来人了么?”

程光武进来道:“丞相府派来的人,说请少爷去喝酒。”

游淼连答话的力气都欠奉,就这么躺着。夜间又服了次药,方渐渐地好了些,却依旧有点胸闷,躺着起不来,入夜时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不是让坐树下,怎么还被晒中暑了?”李延的声音道,“帐子揭开些,别闷着。”

李延冰凉的手来探游淼的额头,说:“能用点粥不?我看是饿的,起来试试。”

游淼吁了口气,李延亲自来扶,游淼头晕眼花,喝了几口粥,舒服了。

“暧——”游淼道。

李延哭笑不得道:“看吧,饿得没力气,暑气早退了。”

这时李延反倒不和游淼插科打诨,游淼恢复了点力气,接过碗,自顾自喝粥,心里一点心思转来转去,忽想起策论时差点就弹劾李家父子了,可别被他知道了才好。

游淼要找点话来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李延嘲笑道:“怎的这般经不住。”

“哎。”游淼道,“谁知道京城这日头,从前住京师时也没见这么毒的日头,回江南了又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还是得勤练武,搁下几个月了。”

李延说:“我叫人炖点参汤送来,你连着喝几天参汤就好了,过几天中秋还得进宫,别再出去闹腾。”

游淼想起殿试的事,知道李延自有门路打听消息,看来中榜了,不定还能中个登科进士,便问道:“怎么样?”

李延正要说,外头却听程光武道:“三殿下。”

李延先是一愣,继而奸滑地朝游淼笑了笑,动了动眉毛,游淼点头示意他会应付,李延便拍了拍游淼的手,起身一整衣袍,说:“走了。”

李延出去,赵超揭帘子进来,两人恰恰好打了个照面。

赵超笑了起来,俊朗无俦,说:“李延?”

李延拱手一揖,笑道:“三殿下。”

赵超:“我来看看游子谦,再坐会儿?”

李延忙道:“父亲让我前去礼部跑一趟,正巧路过,就来看看淼子。”

赵超若有所思点头,李延又彬彬有礼告辞,赵超笑着看他离去,转头过来坐下时,又变了一副脸色。

游淼心道这群人当真是变脸跟翻书似的,说变就变,既无奈又好笑,赵超耳朵又不易察觉地动了动,确认李延走远了,蹙眉问:“怎么中暑了?跟的人做什么吃的!”

游淼道:“是我自己没注意,现在好些了。”

赵超伸手来摸他额头,游淼吃下粥,力气恢复了些,说:“来做什么?”

赵超:“不做什么,听说你病了,就来看看你,他来做什么?”

游淼好笑道:“他应当是想教我说点什么话,被你一来,他就只好走了。”

赵超想了想,说:“我也去了一趟礼部,没打听着。你殿试进二甲了?”

游淼茫然道:“他也没说,只让我好好把病养着,中秋那天好进宫赴宴。”

赵超了然:“那就是中进士了。”

两人唏嘘不已,游淼叹了口气,本来是高兴事,怎么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连个一起高兴的人都没有,尚不如上次中解元的时候呢。

赵超莞尔道:“这不是好事么?老唉声叹气的做什么?”

游淼自嘲道:“我也不知道。”

赵超拍拍膝头,说:“我说点故事你听。”

那夜房里点着油灯,外头淅淅沥沥,又下起雨来,雨声滴滴答答,将游淼胸闷一扫而空,空气清新了不少。二更时,外头有宰相府的人提着食盒参汤送过来,游淼便狼吞虎咽地吃了,精神百倍。

赵超拣了些塞外的风情与他说,说着说着,两人便都在床上,拥着被子,靠在一处,这个时候赵超也不再提七夕那天的话了,就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又恢复了那自然的朋友之情。

游淼听着听着便犯起困来,脑袋歪在赵超肩上,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赵超便把他轻轻地放躺下,注视他的睡容许久。

他的呼吸急促,微微躬身,看着游淼的唇,但不片刻后终究神色黯然,什么也没有做,起身走了,轻轻地带上了门。

数日后,游淼脑子清楚了些,喝着参汤,回想起那晚上李延和赵超来看他,刚好碰上的一幕,不由得出了一背冷汗,暗道好险好险。

这一次在殿试上,游淼也不知道自己是被太阳晒昏了头,还是一时冲动,居然写下这么篇策论!简直就是明着在找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如此内容,却又歪打正着,同时合了两边的意。

李延要的是什么?不就是要个能和李党撇清关系,能当御史大夫,什么都敢说的人吗?自己的策论不仅骂了李党,还把天子也骂了进去,李延只会以为他是故意这么写,丝毫不会疑他。

赵超要的是什么?不就是有个人帮他在父皇面前说话……游淼越想越是庆幸,那天殿试场上脑袋发昏,这么一路写下来,除了老妈在天上眷顾,再没有其他解释了。当真是官运亨通的兆头,这么想起来,连自己都忍不住赞叹运气好。

当天殿试放榜,却是考官亲自上门,捧着皇榜前来宣读。

“御笔钦点——”

“流州沛县人士,游淼游子谦,父游德川,母乔氏——”

“一甲探花郎!蒙赐天恩!”

游淼呆住了,哗一声整个国子学炸了锅,学子们纷纷奔走相告,无数人涌到僻院,争先恐后来一睹探花风采,考官笑道:“还不快快谢恩!”

游淼忙回过神,下跪谢恩。

考官又抖开一张黄榜,念道:“扬州安陆人士,张文翰,字墨怀,赐同进士,三甲传胪,蒙受天恩……”

张文翰眼睛通红,不住发抖,跟做梦一般,忙下跪谢恩,眼里带着泪,大哭道:“爹!娘!在天之灵可曾见得,张二中进士了——!”

游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中了探花?!状元榜眼探花,一甲第三名,三鼎甲之一,这意味着什么?!天子看过自己那篇文章,还御笔钦点,把他勾为探花!

“恭喜少爷!贺喜少爷!”程光武已快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了,吩咐摇光道,“快快!取银子散钱作赏!”

游淼接了恩榜,考官又道:“今夜八月十五,陛下在御花园设宴,酉时记得进宫。到时有人来接。”

游淼躬身道:“晚生谨记。”

考官又看了一眼游淼,说:“得之不喜,失之不悲,栋梁之才,可堪大任!”说着拍了拍游淼的肩膀,回去复命。

张文翰喃喃自言自语,仍在做梦般地激动,游淼却神色黯然,回了房里,叹了口气。

“探花郎。”游淼忽然就发现好像没什么可高兴的,心里没半点依靠。

程光武笑着进来,说:“少爷!咱家可算出头了!”

游淼被外面一群人吵吵闹闹的,折腾得头疼,说:“好了好了都出去吧,让我静会儿。”

程光武说:“少爷不高兴?这得赶紧换衣服,去焚香洗澡,晚上就要进宫赴宴了!”

游淼把皇榜随手扔到一边,喊道:“摇光!摇光!你给我进来!”

摇光正在外面散钱给太学生们,一时间僻院门庭若市,来者络绎不绝,就连附近百姓听到消息也过来看探花郎,讨几个赏钱,摇光听得游淼声音里带着气,忙转身进来,不敢说话。

游淼把门重重一摔,外面的人都吓了一跳,听见探花在房里骂人,游淼怒道:“你现在出去,骑着马回山庄去,告诉李治烽!再不过来,老子再在京城买个人算了!说好殿试前就到,这像什么样子?!”

游淼倏然就觉得自己简直是脑子昏了,发这么大火做什么?

摇光也吓了一跳,不敢回话,游淼又苦笑道:“算了算了,当我没说过。”

游淼总算把想的事情说出来了,一口气也顺了些,他气的其实也并非李治烽没来,而是觉得他没把自己放在心上。

他也做得够好了,吩咐他做什么他就去做什么,况且回山庄去,也是按着游淼说的在办事,李治烽虽说心里想的全是他,也是为了他游淼活着,断然没有把这么个人朝死里折腾的理,但游淼心里就是不舒服,就是酸楚。为的不是李治烽不来,虽然他也并没有错。

“去吧,去买香茅。”游淼说,“烧水,一身汗,洗了换身衣服。你俩谁跟着我进宫?”

摇光与程光武交换了个眼色,程光武微微摇头,摇光似有点欲言又止,却被程光武制止了。

游淼马上就察觉到了这个细微的变化,问:“想说甚么?”

摇光道:“少爷……”

程光武蹙眉道:“摇光,你去烧水。”

游淼却道:“你说了再走,刚才想说什么?”

摇光迟疑顷刻后,说:“李治烽不是……不是没把少爷放心上,是上回发大水时,他从崖上摔下去……”

摇光才起了个头,游淼登时就懵了。

“……摔折了腿。”摇光说。

天光照进昏暗的房中,游淼只是呆呆坐着。

张文翰抹了把眼泪,在院子里接受众学生的道贺,频频点头。

半晌后,却听见房里游淼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

众人当即面面相觑,都道探花郎也真能耐。

接旨的时候不哭。

受贺的时候不哭。

回去还自个儿关起门起来哭,人才!

当天午后,游淼闭着双眼,疲惫不堪地躺在热水里,头发披散,浸入水中。

摇光一边给游淼理头发一边说:“李治烽说了,不让惊动少爷,腿一好就火速上京来。”

游淼道:“待会儿你就回去一趟,告诉他让他在家养着,我明天一早就回去。”

摇光道:“少爷,舅爷和他生怕你急着回去,才让我瞒着的,你要现在回去了,我的腿可就保不住了。”

游淼简直是啼笑皆非,怒拍了摇光一头水。

摇光难得地笑了笑,躬身点头,退了出去,换程光武进来服侍搓背。

游淼道:“叫摇光进来!我话还没问完!”

程光武哭丧着脸道:“少爷。”

游淼不耐道:“又怎么了?”

程光武说:“家里带来的衣裳只有四套,两套洗了未干,两套是便服,现下去做已来不及了,要么去铺子里买成衣?”

游淼道:“随便穿罢,这么讲究做甚?”

外头已忙疯了,张文翰与摇光回过神后才想到,今日游淼是要入宫赴宴的!江波山庄带来的衣裳根本就不够看。眼下再去做已经来不及了。游淼自己倒是知道吃穿用度,然而来了京城便没把心思放这上头,遂吩咐道:“随便穿就行,粗布长袍能上就上了,怕它的,去了指不定皇帝还夸我节俭会过日子呢。”

片刻外面又有人来了,却是家里最年长的小厮长垣,与摇光在廊下小声交谈,游淼道:“长垣吗?进来。”

长垣笑着进来,说:“恭喜少爷,贺喜少爷,乔舅爷猜到少爷定是金榜题名的,怕少爷有花钱的地方,让我八百里路加急赶来,给少爷送银票来了。”

游淼道:“李治烽的腿怎么样了?你给我老实交代,不然把你俩充军去。”

长垣的笑容僵住,游淼又说:“只怕是他让你上京来,先稳住我,对罢?”

游淼先前只是乱了方寸,现在脑子一清楚,转得比谁都快,猜了个十足十正着,长垣忙道:“管家的腿无碍,只是不能骑马,本想坐马车过来,但想着来了也是惹少爷担心,不如在家养好了再来。”

游淼仔细问长垣,李治烽是怎么摔下去的,又伤在哪儿,刨根究底地问完一次,直问得长垣赌咒发誓天打雷劈的话都出来了,才稍稍放下了心,起来穿衣服。长垣又恭恭敬敬奉上一封信与三千两银票。

游淼冷冷道:“这三千两是小舅出的?只怕是我那便宜老爹出的罢。”

长垣忙道:“少爷英明,里头有二千两,确实是碧雨山庄送到咱们庄子里来的。舅爷说反正不用白不用,就着我一并送来了。”

游淼看也不看那银票,眼睛兀自发红,抖开李治烽的那封信,正是七夕那夜,游淼写了几个字送去,李治烽看完后的回信。

回信内是一首诗——孟郊的《登科》。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下面又有一行:等我归来,烽。

信里还装着一小撮被压碎了的桂花。

看得游淼既想哭又想笑,心中暖暖的,有股热流涌上喉头,当年在京城走鹰斗狗,不务正业,李治烽一直陪着他,如今登科一甲,荣登探花郎,李治烽只是借孟郊的诗说了这寥寥几句心里话,一时间令游淼百感交集,又觉悲从中来。

长垣一见游淼势头不对,忙道:“少爷!舅爷还有东西,让我……让我……”

长垣连使眼色,摇光便会意,马上把一个木盒递过来,长垣打开给游淼看,说:“这个是今年咱们山庄里自己做的月饼,舅爷说……吃了好中状元,可惜来晚了,只中了个探花……都是小的错,罪该万死……”

游淼真是被这群搞怪小厮弄得哭笑不得,随手拍了长垣脑袋一记,说:“算了算了,去备外袍,得进宫了!”

长垣又拿过另一个布包,说:“这是李管家亲自去扬州请人给少爷做的衣服。”

来得正好!数人都是一副谢天谢地的神情,长垣抖出那身新袍子,袍子上用的是江南最好的苏绣,深青绿纹既华贵又不招摇,袍襟上以金线绣出祥蛇,隐隐约约可见袍上云纹,若隐若现。

游淼换上袍子,长垣又取过一枚玛瑙戒指,给他戴上,打开一个小盒,内里是李治烽从不离身,三年前游淼给他保命的,母亲留给他的玉佩,系上白玉腰坠,游淼对着镜子端详,众人啧啧赞叹。

游淼本想穿身布袍直接进宫去,毕竟粗布袍也有粗布袍的意境,然而既然是李治烽专程让长垣送来的,穿这么一身,亦颇有点意味。

中秋夜,月亮圆得就像个饼一般。长垣这次来京带了几大盒山庄里的月饼,游淼便请众学子在院里赏月吃茶。

宫里来接的马车停在外头,游淼便上车去,也不带人了,叮嘱几句,挂上帘子进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45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