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 分类:同人 | 字数:0

20 第二十章

书名:乱世为王 作者:顾雪柔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46

直到游汉戈再度上门,已是半个月后的事。

游淼正在学怎么拔花生,旁的人扯起来连根带须的出来一大串,游淼随手扯,上头的枝干就断了,还剩下一堆花生埋在地里,简直哭笑不得。游汉戈却是找到地头来了,喊道:“弟!这几天可得上江城去了!”

游淼这才想起拜考官的事儿,只得拍拍手过去,抖掉一身的泥,又朝另一头喊:“李治烽!”

李治烽直起身,在田间看他,游淼喊道:“进城去了!”

李治烽在田另一头喊道:“买什么?”

游淼道:“不买什么!我哥找我一起进城装孙子去!”

那话一出,游汉戈的脸色马上变得十分尴尬,但游淼却是说得半点没错,进城就是去装孙子,不然要做什么?游汉戈之所以会三番五次找上门来,必定是游德川催着他来,因为游汉戈根本不会和当官的打交道,也不会讨吏司官喜欢。游德川更不可能亲自带着游汉戈上门去,只得让大儿子来找小儿子,为的就是让他游淼提携兄长。

李治烽过来,游淼先是进厅堂里去,本想换身衣服,却又改了主意,说:“老头子让你带什么去登门拜访?”

游汉戈说:“我这儿有两盒上好的碧雨青峰,弟,你看看。”

游淼一看那盒子就知道是贡品,这么一盒少说也得五十两银子,遂先拿了一盒,说:“唤张二过来。”

门外小厮去通传,张文翰自中了举人后仍住在游淼家里,游淼依旧让他去收拾书房,帮着干点活儿,张文翰倒也乐得自在,不求别的。这时间进来了,进来先行礼见游淼,说:“少爷。”

接着又朝游汉戈点头,说:“游兄。”

游淼便递给他一盒子茶,说:“你见考官的礼有了,带去罢。”

游汉戈:“这……”

游淼开了盒子给张文翰看,嘱咐道:“盒子装好别撒了,里头的茶叶都是贡品。”

张文翰接了,点点头,游汉戈又道:“那弟弟你呢?”

游淼道:“李治烽去装两麻袋新收下来的花生,这就过去了。”

游汉戈:“……”

当然花生归花生,说不得厚礼还是要封一点的,游淼又带了两坛酒,衣服也不换,游汉戈道:“弟,你该不会就这么穿着……”

“哎。”游淼道,“这你就不懂了,走吧走吧。”

游淼一身灰扑扑的全是泥,李治烽也穿着褐色的袍子,两人便这么上马,游汉戈纵有千般叫苦也不敢说,只得一路跟着游淼下江边坐船,朝江城府里去。

两人在孙府前递了名帖,内里马上就有管家出来迎,问:“哪位是流州解元?”

游淼还戴着个遮阳的草帽,朝那管家手里塞了一块碎银,管家马上就笑了起来,说:“孙大人可等你好些时候了。”

游淼说:“家里有事走不开,也早该来拜见老师了。”

管家又道:“这位是……”

游汉戈马上道:“我是今年中举的,碧雨山庄,游汉戈。”

管家点了点头。

游淼又说:“他是我哥。”

管家明白了,说:“两兄弟一起来罢。”说着便让游淼与游汉戈进去,李治烽左手提着那两袋花生,右手提着两坛酒,管家便把人带到厅堂旁去,游淼吩咐李治烽跟着,去把东西放到厨房里。

通传后管家直接出来说:“知州大人和老爷正在说话,听得两位来了,都想见见。”

游淼点点头,便跟着管家进去了,并以眼神示意游汉戈一起进来。

那时间正是午后,流州吏司官孙舆与知州海沐阳正喝茶闲话,游淼登门实是碰上了好时候,进去先与游汉戈拜了知州,又朝孙舆磕头,恭称“老师”二字。

两人看到游淼一身泥,都是十分好笑,海沐阳问道:“游世侄怎的一身泥巴?”

游淼让游汉戈坐客首,自己则坐了右二,笑着说:“刚在山庄里收完花生,带了两麻袋自家种的花生,两坛状元红来给老师。”

游汉戈得了眼神,又恭敬捧上茶叶,说:“家父吩咐学生备下的一点茶叶,望老师笑纳。”

“好,好。”孙舆捋须点头,今年也有五十来岁了,半月前他确是巡乡试的总考官,而海沐阳也每天循例过来走两次。

“你们的父亲当年在流州,扬州,苏州三地,都是极有名的。”海沐阳笑道,“如今置下这么大一块产业,扶持你二人认真读书,考取个功名,也算是了了一桩心愿。”

游淼连连点头,知道这知州说的“有名”可未必就是称赞,毕竟自己老爹混闹得多,读书人也见怪不怪了。

孙舆不提乡试的事,数人只是约略说了几句场面话,游淼又说:“我娘生前给我买了一个庄子,地方不大,倒是清静,就在江边,老师和海大人若是愿意来沈园,入秋时学生自当扫席恭候。”

“听说了。”孙舆说,“陆放翁的园子,是个好地方,可别成日贪图享受才好。”

“那自然是不会的。”游淼不禁好笑,说,“只盼京城快点开恩科,也好进京考会试,读书报国。”

孙舆又说:“你们游家偌大一份基业,就算不读书,产业也够子孙吃个四五代人了。”

游汉戈忙道:“爹时常教训我,为人要自力更生,不能守着祖宗的田地过日子才是。”

海知州:“好,正是这么说,游淼,你的文章我是看过的,写得很不错……”

孙舆看了海知州一眼,两人似乎有某种默契,游淼不知其意,只是连连点头,并谦让几句,海知州又道:“本以为你不知民生,今日一见,倒是喜欢亲力亲为,有这想法,很好。”

孙舆道:“你也莫夸得过头了。”

海知州笑道:“我本就是上门看你学生来着,这便回去了。”

海知州起身告辞,游淼与游汉戈两兄弟忙起身相送,跟着孙舆将他送出门外,孙舆再回来时,脸色有点阴晴不定,半晌不开口。

“今岁稻米一斗几钱?”许久后,孙舆慢条斯理问道。

就连游淼也根本没提防他会问到这话,游汉戈更是莫名其妙,片刻后,游汉戈老实答道:“学生惭愧,学生不知。”

游汉戈虽跟随母亲谋生多年,却从不操持家财之事,一应买米买油,都是王氏亲自办理,游汉戈只管做小买卖收钱,是以不知。

游淼心里算了一会儿,一斗米十二斤,一斤八文钱,便开口答道:“一斗米约九十六文,今岁收成价卖九十文,市价百文。”

孙舆缓缓点头,游淼静了一会儿,说:“我给老师泡壶茶罢?”

孙舆吩咐道:“先去廊下水缸里把你的手洗了。”

游淼笑着去洗手,出去时,孙舆又朝游汉戈说:“你的文章不如你弟,须得扎实刻苦,认真读几年书。十年寒窗,此等经历,不是拿钱能买回来的。”

孙舆此话说得甚不客气,游汉戈只得点头,额上渗出汗水,他那考卷哪能算什么文章?明明就是游德川的钱!只听孙舆又说:“你若是想图个在流州衣食不缺,让佃户出出进进,毕恭毕敬唤你一声举人老爷,这便够了,若想考个功名,至少也要再读个十年。”

“是。”游汉戈点头道,“老师说得是。”

孙舆又说:“你父倒是个极有才的,也常在流州士人中往来,得空就常看看一应叔伯去罢,你们沛县的林家也出了一个举子,乃是沛县县令的侄儿,这些都可熟络着些。”

游汉戈说:“谨遵老师吩咐。”

游淼洗了手进来,也不客气就在孙舆旁边的位上坐了,挽起袖子泡茶,孙舆看了一眼,又说:“你呢,是个天资聪颖的。”

游淼极会察言观色,三言两语中就知道孙舆青睐自己,青睐呢有青睐的说法,于是便笑了起来,寻思找点话说,片刻后只得说:“学生不敢当。”

孙舆那嘴角带着胡子抽了抽,游淼注了茶,以眼神示意,游汉戈便起身恭敬捧着茶杯,给孙舆奉茶,孙舆看也不看游汉戈,随手接了茶,喝了一口时便放下茶杯,看了游淼一眼,颇有点啼笑皆非的模样:“你父也算是用心良苦呐。”

游汉戈从不惯和官场上的人打机锋,听到这话完全是云里雾里,但游淼却是明白的,孙舆一看他挤眉弄眼,便知游德川的安排。

解元上门拜谒,还捎个捐出来的举人兄弟,就连孙舆平生几乎也碰不到几次这等好笑事。游淼只是无奈笑笑,没说什么。

“你聪明。”孙舆把空杯放在桌角,食指敲了敲,目光望向院外,说,“却是生性浮躁,须得好好磨练一番,才能成大器。近日有什么打算?”

游淼想了想,说:“也没甚么特别所想的,先在山庄里住着罢,闭门读书,过几年再说。”

孙舆点点头,说:“以后呢?你就预备着在山庄里住一辈子?”

游淼思忖片刻,恭敬答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孙舆:“如何治国平天下?”

游淼知道这是孙舆在考校他为人了,这时候千万不能答错半句,遂长时间思索,孙舆也不催他,便径自坐着喝茶。

良久的沉默。

游淼开口:“治天下,以民为本,治天下就是治民,得民心者得天下。”

孙舆没有赞许,也没有反驳,许久后点了点头。

“你呢?”孙舆又朝游汉戈说。

游汉戈恭敬道:“孝敬父母,照顾弟弟,汉戈自知愚钝,不敢有他想,父亲也让学生读书,放开眼界,好帮着打理家业。”

“你到齐家这一步,便停下了。”孙舆胡子抽了抽,片刻后点头道,“不过你说的也不错,百善孝为先,也有说是一屋不扫无以扫天下,有这想法,已是难得。”

游淼心中忐忑,不知自己是不是说得太大了,观察孙舆脸色,孙舆却喝完那盏茶,朝游淼说:“我也不留你们了。”

游淼知道这就算见完面了,忙和游汉戈起身告辞,孙舆又说:“读书若有疑问,参不通透的上门来问就是,下回茶叶就免了。游淼,你当可常来。”

游淼心中松了口气,两兄弟忙躬身道谢,便告辞出去,游汉戈出了门,说:“我得先回家去朝父亲禀告,弟弟不若和我一起回去罢。”

“不回去。”游淼正色道,“别忙走,我先告诉你,也算给老头子个交代。”

两人在院外巷子里站定,游淼说:“老师的意思,是让咱们有事可勤来走动。”

游汉戈点头道:“是,自当常来的。”

游淼哭笑不得道:“你没懂,老师让你先读书,那些鸡零狗碎的,比如什么字不认识,就不用跑来问他了,有教书先生都解答不了的问题,再上门来朝他请教,一是一,二是二,别怕露底,咱俩的底儿,他光看文章就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游汉戈只得点头应了。

游淼本想再解释几句,但转念一想罢了,反正游汉戈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要做官,游德川也没打着让他做官的主意,只是捐个举人,大儿子有点地位,接了山庄后也有名声而已,便道:“你回去问老头子,听他的安排就是。”

游汉戈说:“那你呢?一起回山庄去?”

游淼道:“不了,我就在江城住一晚上,你回去罢。”

游汉戈走了,剩下游淼与李治烽两个,李治烽问:“回山庄么?”

“话儿还没说完呢。”游淼道,“明儿还得继续上门装孙子,走,咱们去市集逛逛,也好采买点东西。”

李治烽牵着马,两人在市集上逛了一圈,买了些小玩意,吃的用的,捆了一车,当夜游淼便在江城过宿,翌日天明时便起身,到孙府外头去站着。

开门时管家见到游淼先是十分诧异,继而会心一笑道:“里头等着,老爷还未起来。”

游淼便进了侧厅,自斟自饮,李治烽则在一旁伺候,游淼自己喝茶,拿了本扔在一旁的《诗经》翻了翻,又示意李治烽和自己一起喝。

直到清早时分孙舆才起床,两个婢女在给他梳胡子,听得游淼天刚亮就在外面等候,遂满意点头,吩咐管家给游淼摆上早饭,吃过之后一老一小这才在厅堂内坐着,今日游淼才开始谈文章,请教问题了。

孙舆乃是流州士人出身,也曾当过十年京官,后调回流州任吏司官,一任便是十五年,庆朔三年的进士,与京师数名大儒都有交情。此次乡试一看游淼卷子,便像是见了老相识,又喜他文性文心,便亲点了他的解元。

但以游淼的积累,自然还需再读几年的书,师生谈了足足一日,游淼获益良多,感觉不能再像一年前在京城混日子了。

官场之道,读书之道,为国为民之事,身为男人,都是得时时想着。

游淼十分担心赵超境遇,又谈到高丽战局,便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将边境之事拿来请教孙舆,然而话刚起了个头,孙舆与游淼都十分惊讶。

孙舆诧异的是游淼居然对边境军情了如指掌,而游淼惊讶的却是,孙舆居然还会打仗!兵法,布局,孙舆一一分析得头头是道。

“三十年前,我天启繁盛之时。”最后孙舆不禁感叹道,“文官挎上弓箭便能上马杀敌,提起笔就能写折子,你看如今,还有几个年轻人能做到?你能不能做到?如今的朝廷,大都是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只懂官样文章,说到排兵布阵,是一窍不通的,否则十年前对决胡人时,也不至于招致惨败。”

游淼说:“学生是想学点东西,就是,哎……”

孙舆悠然道:“为师自然知道你想学点东西,否则也不会今日再上门来。”

游淼听到这句夸奖,心里却仍有点沉重,眉目间焦虑之色,都看在孙舆眼底,孙舆又道:“你要学兵法,学战,这事急不得的。”

“什么是胜?什么是负?什么是兵?”孙舆道,“莫小看了文官,真正的能臣,在朝廷中一个能顶百万雄兵,你信不信?”

游淼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孙舆:“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游淼登时就心灵清澈,明白了孙舆所说,这老文官确实很有才学,只听孙舆又道:“善战者……”

“不战而屈人之兵!”游淼道。

“正是如此。”孙舆说,“千里之外,朝中若能断清形势,许多仗甚至不用打,当年在京时我朝陛下献反间计,若能顺利离间高丽王族,何至于眼见如今高丽一派坐大,招致此等麻烦?”

游淼说:“老师你……当年也在朝中任职?”

孙舆云淡风轻地笑笑,说:“老师实际是被贬来流州的呐!”

游淼懂了,看来孙舆当年还是个大官,但他不敢多问,只蹙眉叹气道:“三殿下领军出征,只希望能早点得胜归来。”

“都是这么想的。”孙舆重重叹了口气,说,“可当今丞相,却是走了一步错棋,一来粮饷跟不上;二来抽调延边驻军远征高丽,实在是……”

“劳民伤财吗。”游淼接口道。

孙舆微微蹙眉,游淼忙缄口不言,孙舆又说:“再过段时日,朝廷征收江南粮食充作军饷一事,多半就要下来了,罢了,你这就回去罢,也不早了。”

游淼起身要告辞,又说:“能从老师这里借几本书回去看不?”

孙舆道:“你拿就是。”

游淼去书房借了书,便恭敬告辞,回家一细想,确是从孙舆这处学到了不少。认真读完书,上门去,孙舆考校他功课,却骂了他一顿,责令他心浮气躁回去再读。

“如何读书?”孙舆问他,“你读书就光将它读懂,没有半点自己的想法?”

游淼额上汗水涔涔,初时只想献好卖乖,以示自己把书给看完了,讨孙舆的欢心,再学点东西,孰料孙舆一看便看破了游淼那点小心思。

“我就拿一句话问你。”孙舆问,“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何解?”

游淼:“……”

孙舆拿着书坐下,说:“你答就是,我不罚你板子。”

游淼啼笑皆非,想了想,说:“学生以为: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孙舆唔了声,游淼断过句,解释说:“这个道,不能离群索居,而是……”

游淼本来自以为明白的,但是把话一说出口,突然发现没法表达。

“呵呵。”孙舆皮笑肉不笑,看着游淼。

游淼傻眼了。

他又想了会儿,说:“就是道理……要把这个道理做出来,应当从百姓……从人群中……实行?一旦离群索居,就……学不懂了?”

孙舆高举着书,脸色铁青,几乎要拍到游淼的脸上。

游淼说完这句,都觉得自己狗屁不通,五官抽搐,简直一脸不忍卒睹的神情,战战兢兢上前接书,。

“再问你。”孙舆拿着书却不给他,沉声说,“何谓道?”

“道……就是……道道道……”游淼知道考校的话是《中庸》里的一句,自然就是中庸之道了,但什么是“中庸之道”,实际上整本书都说的是中庸之道,游淼又说不出来了。

“道可道,非常道。”孙舆慢条斯理。

“对对对。”游淼说,“这个道呢,就是说不出来的。”

“回去给我想清楚了!一知半解!殆矣!”

紧接着那书便劈头盖脸砸了过来。

游淼只得拣了书回家,坐在书房里,拿了张纸,照着书,先抄几句,再按自己的理解注释几句,写着写着便发现自己有太多不理解的地方,从前读书都以为自己明白了,然而字里行间,其实有许多地方是不明白的。

让他读,他能大略读懂意思,但一到要写出来,便抓耳挠腮,不知该如何下笔,只得求助于张文翰。

张文翰也以为自己懂了,但一落到纸上,倏然也发现了自己的这个问题,两人讲论半日,张文翰又带着书去请教他在扬州拜的老师,归来后告诉游淼。

两人足足花了十天时间,才把一本书注完。游淼揣着自己的一叠纸上门去,孙舆正在喝茶,看也不看他写的,说:“书房里架子顶上有一个匣子,去取过来。”

游淼依言照做,打开后,发现里头是前朝大儒的注释,当即如获至宝,对照自己记录下的理解,仍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边看边问,孙舆扔给他一本书,里头则是孙舆的注释。还散发着墨香,显然正是这十天里,孙舆对一本书的理解。

游淼当即咋舌,又看着忍不住笑。

“笑什么?”孙舆问。

游淼莞尔道:“读懂了,所以笑。”

孙舆唔了声,说:“悟了?”

游淼诚恳点头道:“悟了一点。”

孙舆:“朝闻道,夕死可矣。悟道悟道,这就是道。”

游淼:“对对。”

孙舆:“现在再说说,何谓道?”

一老一少相对沉默片刻,游淼道:“学生……浅薄,还是说不出来。”

孙舆满意地笑道:“孺子可教,老夫也说不出来呐。”

游淼哈哈大笑,说不出的高兴,孙舆又说:“先生批的也不一定对,你现在看看自己,三天光景,自诩能读一本书,是有多可笑?”

游淼:“是、是、学生不知天高地厚。”

孙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从今往后,少说,多写,熟极而流,读了书,须知那书不是你的,当你哪天能教人读书,书才是你的。”

游淼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不敢再自诩机灵,开始规规矩矩地跟着孙舆,重新学读书。孙舆有时教得性起,会把书一摔,骂圣贤的一些话是狗屁,读到忘形时,则会哈哈大笑。

然而游淼来得勤了,也发现孙舆虽是被贬到流州,府上来人却络绎不绝,似乎许多人都期待孙舆能东山再起,入京为官。而有来客时,孙舆便让游淼在一旁站着听,说到朝廷局势、天下情形之时,游淼更发现,孙舆虽足不出户,却对天下事了若指掌。

而来客走后,孙舆便会将那些话重复一次,细细讲给游淼听。

有时孙舆读书读得气闷,还会与游淼对弈,游淼沏茶功夫独步江南,于博弈之道却是只略窥门径,下得一手烂棋,每每被孙舆这老不修笑话。

游淼毕竟是少年气盛,输了又想下,总忍不住拉着孙舆下,奈何那是先生,只有挨骂的份。渐渐地,有来客上门,与孙舆对弈时游淼便站在一侧端茶倒水服侍,伸长了脖子看。久而久之,依稀也学到一点孙舆的棋艺,但终究是败得落花流水。

后来游淼才无意从知州口中得知,孙舆居然是国手!难怪了。

几场暴雨后,夏天也过了,他提笔给赵超写信,告诉他自己中了解元,并把孙舆分析的军情一一附上,平日里除了照料自己的田地之外便跟着李治烽习练射箭,读书喝茶,固定时间上门到孙舆处读书。

孙舆十分不待见墨家的机关术,并称之为“奇技淫巧”,游淼碰过一鼻子灰,也被训了一顿,只得在其面前乖乖读书。

晚稻秋收成了,这一次较之早稻,产量翻了近一倍,施肥足,犁地深,下半年日晒又好,入冬前收了满满的四万五千斤粮食!乔珏给游淼一算账,发现现在的钱已有一千多两银子了。

游淼拿着这笔银子,既想去挥霍一番,又颇有些舍不得,要和乔珏合计,乔珏却说:“淼子,我倒是有个主意,咱们在扬州城里开间米庄怎么样?”

游淼:“有这么多米卖?”

乔珏道:“扬州的地皮现在正是好弄的时候,只要八百多两银子,就能置四间临街的店面,两个宅子……”

游淼:“……”

“八百两银子!”游淼惨叫道,“你当是抢呢!不行!我辛辛苦苦一年才挣这么一千两!”

乔珏道:“这可是钱生钱的事儿,你置了这份产业,来日你要开米铺,开油铺,开蜂蜜铺子……开茶叶铺子,咱都想好了……”

游淼一想也是,要把粮米,茶叶这些卖中间商,不过也得个利头,不如自己开店卖来得好。当天晚上回去,又找李治烽商量,李治烽只是看着他。

“这是你的钱。”李治烽说,“你拿主意就是。”

游淼道:“哎,咱俩不是一起的么?你觉得呢?”

李治烽道:“那就开罢,乔珏是聪明人,信他不吃亏。”

游淼哭笑不得,别人要下决定都是对事,李治烽却是对人,只要认准了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对的,然而游淼一细想,这话也是这么个道理,最后还是答应了乔珏,给了他二百两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35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