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351章 军心迷雾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汝南,满宠提兵向北跨过汝颖郡界,进驻驰道交通要地郾县。

曹仁在颍川坚壁清野时,满宠也没观望,也遵从朝廷的诏令,对汝南北部各县进行坚壁清野。

故而郾县已经成为空城,这里本就不多的吏民早已转移、强制迁徙到了陈国、沛国。

空阔、烧成废墟的郾县城内,满宠乘马登上城墙。

城楼也被烈焰焚烧坍塌,整个城内到处是坍塌的屋舍、灰烬,未能完整燃烧残留的焦木。

满宠一跃下马,他一米八几的壮硕体型外穿鎏金明光铠,观察城内、城外的景象。

所部吏士推搡车辆鱼贯入城,先入城的吏士已经开始游走各处清理废墟,搜集有用的材料。

专业的土木部队则开始重新清理填埋井水的土石,天黑前必须将井水恢复。

曹军南征北战这么多年,这类经验储备充分。

甚至不需要军吏安排,也有懂技术、有相关见识的老兵会自行恢复水源。

“报~!”

使骑高举旗帜策马而来,沿途入城的吏士急忙避让。

这使骑直入城内,在马道斜坡处一跃下马,背着信囊高举小旗子快步登城。

到满宠身边时,使骑单膝跪地取下背囊双手捧着:“急报!”

满宠的卫士上前接住,当着满宠面解开,破开泥印,取出一卷帛书也不看,双手捧着递送到满宠面前。

因汝南地区的特殊历史情况,以及坚壁清野强迁士民去豫州东部的恶劣影响,再加上弑杀天子一事。

所以现在汝南士人基本上退出了郡县两级的郡府、县府,不敢反抗满宠,也不会主动配合满宠。

官渡时期,满宠已经将汝南士人、豪强杀的丧胆、腿软;现在刘备大军在侧,汝南士人依旧不敢举兵。

汝南士人都这样了,满宠也不好过度逼迫。

这样暂时和平分手,未来形势有变,多少还有复合的可能性;如果再采取酷烈手段,那汝南内乱,谁都落不了好处,反倒会外部算计。

双方都比较克制,避免了互斗两败俱伤的局面。

满宠抖开绢帛,见上面讲述三千关中兵抵达南乡,汇合两千南乡郡兵,以及三千徭役民壮后,开始向刘备运输粮秣、军资。

两千南乡郡兵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这两千人就连南乡本土都保不住。

如果刘表父子翻脸派兵强行进驻南乡,这些郡兵不见得敢反抗。

现在这两千郡兵被关中兵裹挟赴战中原,难道南乡就此不设防?

这怎么可能?

所以必然会有一支关中兵入驻南乡,现在难题甩给了刘表父子。

派兵去南乡收拾伊籍是一回事,派兵去南乡与关中兵叫板又是另一回事。

刘表父子为难,负责行动的荆州兵恐怕也会为难。

满宠根据这份襄阳发来的情报分析情况,沉思良久,还是决定上报许都。

中原决战,根本不是他麾下五千汝南兵能轻易改变的。

毕竟坚壁清野让汝南人离心离德,五千汝南兵里有两千是最近征发的本地人,这些人不会效死力,反而关键时刻会起反作用。

弑杀天子、曹操势力颓败迹象,这些都让另外三千士兵缺乏斗志。

再加上又是跟刘备对敌,刘备‘久历四方’,意味着很多人都听说过刘备的事迹。

甚至不少士兵与刘备存在间接关系,如果军队留在战场边缘,还能维持稳定。

如果介入战斗,那各种不利因素交叠并一起爆发,这后果是满宠无法承受的。

在曹操洗白之前,满宠绝对不能失去军队。

现在死了,死的毫无意义。

只有跟着曹操一起洗白,洗白后再跳槽到其他地方,或者辞官,才能维持清白身份。

故而满宠很有斗志,但他不想介入这场战争。

维持住汝南的局面,把关键的战斗任务交给曹操、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即可。

真没必要去抢不属于的风头和风险,不仅是满宠,就连李通也是这样的。

谁也不清楚弑杀天子一事在寒门武人群体中会引发怎样的心灵风暴。

此前还能隐忍,现在刘备执意出兵讨伐曹氏。

曹军中心怀忠义之辈,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故而必须观望一下,看有多少人响应刘备。

搞不好,就是席卷之势……到那个时候,带着相对完整的汝南和军队加入刘备,自然会遭到礼遇。

所以这种时候真没必要去给刘备,给自己找麻烦,观望即可。

这就是拥刘派与曹氏派的核心碰撞,不姓刘也不姓曹,真没必要去搅合。

满宠、李通做出了符合他们履历、身份、立场的决定。

正如官渡时期,曹操麾下很多郡县官吏、守军一样,当起了隐形人。

只要中立态度足够鲜明,战后怎么都有一条活路。

反倒是那种反复横跳表现欲望强烈的人,往往没什么活路可言。

这种特殊的舆情、军心情况下,曹军内部相互猜疑风气越发浓烈。

守在城中时,封闭城门,多少还能维持表面的和睦。

而其他处境时,就很不妙。

比如徐晃,原本所督五千人,他本部如今只剩下数百人,所督的五千人里绝大多数兵员都是错役制分配来的士兵,或者是打散安置过来的降兵。

张辽、张绣接连举兵哗变后,徐晃被猜疑的越发严重。

他本就是被白波军裹挟的县吏,后来保护天子东迁,才受封成了正规汉军。

拥护天子东迁的将军、校尉们陆续遭到清洗,徐晃几乎就是现在唯一的独苗、代表人物。

天子被弑杀后,徐晃反应也不慢,立刻诛杀了一批军吏,完成了对兵权的整合。

这种行为加剧了曹军整体对徐晃的猜疑,可又谁都不敢主动讨伐或刺激徐晃。

只是拖到现在,徐晃还在犹豫。

夺取兵权真的只是一种乱世生存的本能,他如果不杀掉那批军中意见头目,就天子被弑杀的消息散播后,军队肯定会乱。

也因徐晃先一步下手,所以军队维持了稳定。

对得过且过的那批吏士来说,谁拿着将令就听谁的。

对于另一批有点想法的吏士来说,徐晃先行动手整合兵权,这种行为很像‘自己人’。

所以徐晃的军队目前非常稳定,正是这种内部稳定,使得周围曹军猜疑浓烈之际,也没人敢动手强行镇压。

就在这种情况下,关羽的书信送到了徐晃军营中。

此刻徐晃驻屯陈留,远离核心战场。

徐晃颇感为难,现在军队士气稳定,只要刘备攻势越发猛烈,他的士气也会跟随上涨。

如果离开固定的营区,违背曹操节度,非法靠近战场附近,那么其他曹军前后堵截,他这五千人很难独力打开局面。

不止是徐晃,其他一些人也有类似的顾虑。

独力行动,谁都打不开局面。

尤其是唯一的骑兵集群就握在曹纯手里,一旦战败,就是全军覆没。

至于率兵脱离战场,士兵士气会因为反戈易帜而高涨;如果期间你背道而驰,刚升起的士气就会瓦解,这种情况下遭遇战斗会更凶险。

徐晃只是稍稍犹豫,就决定率先易帜。

必须有一个人站出来打破迷雾,这个功劳是很大的,足以做见面礼。

不能指望其他曹军将校,这些人顾虑很大,没有底气抵御围攻、绞杀。

而他徐晃,有这個自信!

本章完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205.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39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