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99章 反推真相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次日,陈留大营驻军为难之际,司空公府军令先一步抵达。

护军韩浩接令后,不由松一口气,对同样紧张的、释怀的典军校尉丁斐说:“军师推断这是河北、关中引诱之计。”

丁斐也捧着帛书军令阅读,笑容轻松:“既已识破敌计,自当固营坚守。”

作为护军、典军,有资格列席、旁听最高等级的军事会议。

他们两个也清楚如今,黎阳之败后,朝廷兵马进攻方向必须调整。

放眼天下,也只能向荆州调头。

吃掉荆州,迫降、收编江东,这怎么都能得到二十余万历战老兵。

整编后的军队拉到中原,不管是与关中,还是与河北,都将拥有决战优势!

所以最终决战之前的任何兵力损耗、小规模战斗,都是无意义的。

从长远来看,如张辽、张绣这样本人籍贯、部曲老兵家乡被对方控制的将领和军队,本就上下猜疑,隐患重重。

故而丁斐又说:“曹公对张绣不可谓不厚。如今张绣背反朝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这个言论,河内籍贯的韩浩笑容寡淡。

他的忠诚,在讨董时期经历过考验。

故而陈留大营内的曹军坚守不动,放任张绣所部通行。

被张绣裹挟的近三千士兵经过陈留大营附近时,集体脚步沉重,在张绣部曲反复催促、喝斥下,这近乎三千人才鱼贯向北。

沿着阴沟渠水西岸,张绣所部绕过陈留大营后向北几十里,又沿着道路向西北荥阳方向转进。

去荥阳,能早一日与弘农船队相遇;同时远离陈留大营,增加陈留大营出兵的奔袭距离。

就中原如今的炎热,数十里奔袭,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

张绣预料中的恶战并未发生,两日后顺利抵达荥阳。

沿途各县没有敢阻挠的,荥阳周边的县邑早已经被打空了。

周围群山里的百姓人口,反而比县邑里的多。

所以荥阳这样的军事要地,也缺乏守军,寡少的县兵闻讯而走,让出空城。

张绣接管后,与黑熊出游北郊,一起察看登船的渡津、河滩地形。

午后歇息时,张绣忍不住长叹。

黑熊疑惑:“张将军何故如此?”

据他所知,张绣的女儿跟曹操儿子订亲,都是小丫头和小男孩,距离成婚还有十年时间。

所以张绣的儿女都生活在庄园里,被尽数解救。

自己半路劫持尹夫人与她与曹操生育的儿子,其实就是给张绣挂一道保险。

张绣当即解释说:“未曾想黎阳一战后,曹孟德麾下大军锐气丧堕,以至于到了眼前这般不敢战,亦不敢侦查、侵扰的地步。”

说着,他忍不住又叹息一口气。

军队失去脾气,没有作战信念,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官渡战役前期,曹操打的很凶猛,先是倾巢而下驱逐刘备。

没了刘备,那徐州就是瓦解散乱的状态,旁边的臧霸等人也不敢公然对抗朝廷。

借朝廷大义,能快速整合徐州的力量,间接驱动臧霸等人与青州袁谭对抗。

而曹操从徐州胜利凯旋后,更是率兵主动去黄河北岸。

后来袁军各线持续推进,哪怕折损颜良、文丑之后,持续推进的袁军与曹军相持于官渡。

哪怕到了这步田地,曹操带着曹军依旧敢跟袁绍打决战。

正是这场双方合兵一处的决战失利后,曹操才不得不咬牙固营死撑。

那年的中原的酷热干燥,就与今年类似。

很多支流枯竭,河流、渠沟水位下降,难以保证运船顺利通航。

逼迫曹军、袁军只能夜间陆路运输粮食,白天太热,人畜受不了,只能选在夜间。

袁军运粮队连续被击破后,乌巢储粮点焚毁后,断粮的袁军才投降。

而当时,曹操在战场外围还是有粮食的,就是很难运输到前线。

燥热的天气,给官渡决战施加了很大的影响。

真的就运不到前线?

照道理来说,那么多的俘虏,三倍于曹军,哪怕真投降,三天吃不饱肚子,也会变成假投降,只能尽数杀了。

可实际呢,有没有另外一种真相?

张绣也参加了官渡之战,所以很是感慨:“官渡之际,天气燥热白日穿戴铠甲难以久战。那时候曹孟德麾下吏士颇为顽强蛮勇,如今既畏惧太史将军之强,也畏惧这酷暑。”

黑熊听了不感意外,抬头看一眼没有一点云彩的天穹:“有道是骑虎难下,那时候袁曹两军吏士,再不情愿,也只能咬牙死撑。如果时间可以倒流,给两军吏士一个选择,我想袁军与曹军,都不想开战。”

张绣不言语,黑熊这次与关羽重返中原,通过关羽,对官渡之战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才过去三年,官渡战役对曹军的影响是很大的,直接决定着现在曹军的作战心态。

双方,死的太惨烈。

袁军前后折损了十三四万,曹军最少也是五万人,这还是曹操中军主力的估算,没有计算各路偏军的折损。

他一直怀疑投降的袁军被尽数坑杀,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战斗期间,曹军折损太过于惨烈。

曹军在记录各种战争时,他们的斩获数据往往是能模糊就模糊;而折损,更是会被朦胧处理。

例如杀降,如果真相是曹军损失惨烈,曹军吏士怨气冲天,曹操无法控制,只能配合军队进行有组织的杀降。

如果真相是这样,那么必须掩盖,缺粮就成了一個很合理的理由。

既能掩饰官渡期间的惨烈伤亡;也能掩饰曹军失控这个巨大问题。

这两个问题很重要,掩饰内部惨烈伤亡,对外能保持威慑力,对内能压制矛盾爆发。

矛盾不爆发,那就不算矛盾。

军队失控这个问题同样严重,是必须要掩盖的。

曹操足够坏,但不蠢,难道不清楚降军意味着什么?

这是快速取得河北的钥匙!

所以真实情况就是曹操无能为力,有可能是曹操无法控制曹军的报复,也有可能是曹军上下没有信心镇压、收编降军,只能默认杀降发生。

或许那时候的曹军格外虚弱,反而是一举杀降八万,镇住了内外无数人。

所以曹军前年没有什么大动作,想去捏很软的荆州刘表,结果袁绍主动发动仓亭之战,迫使曹军主力向北。

袁绍败的那么惨还敢主动进攻,也说明袁绍认为自己依旧有赢的机会,意味着曹军没能恢复。

曹军去年先是挖睢阳渠,再进围黎阳,都是采用了一种比较消耗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战法,而不是牺牲兵力去强攻!

这说明,从官渡到现在,曹操中军主力元气始终没有恢复,对于野战依旧存有畏惧、抵触情绪!

所以黎阳之战时,自己传授给袁尚的战术颇有针对性,所以才能赢得那么利索,曹军也撤的干净利索。

这么一算,曹操其实跟自己一样,生怕侧翼、支线战场垮塌,以至于影响全局的士气。

河岸边,黑熊沉眉思索,自觉地已经看穿了曹军虚实。

如果没有朝廷大义,没有了自带干粮的青州兵,以及错役制奴役的士户,那现在的曹军早就反噬灭曹操三族了。

所以,真的不能再重拳出击了。

再打下去,曹操手里那两三万中军老兵队伍被打崩,曹军的精气神就彻底散了。

曹操最大的短板也在这里,从讨董到现在,曹操的中军伤亡过于惨烈。

沉淀几年培养一批精干的基层军吏,结果一战报废个七七八八;再招人培养,又被打个七七八八。

到现在,曹军中军依旧没有走出官渡一役的伤亡阴影!

黑熊思索之际,张绣不敢叨扰。

张绣也是没想到,曹操中军的态度会这样的软弱。

本章完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257.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47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