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47章 交错而过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柴桑口,周瑜水寨大营。

清晨江雾弥漫,与炊烟混做一片。

与往日一样,周瑜翻阅军书。

比北方好一些,周瑜经手的军书都是纸,不是沉重、臃肿不便的竹简。

只是江东造纸技艺远不如乱世前的北方,他用的是普通竹浆纸。

没有漂白工艺,就是最普通的竹浆纸,质地更像是烧的麻黄纸钱。

江东也有质量更好的桑麻纸,但产量稀少价格昂贵。

也就廉价的竹浆纸能供军用,用罢销毁即可;但重要的人事档案、军书名册之类的,还是以竹简为载体。

整个柴桑口防线以南岸柴桑大营为核心,北岸有浔阳口水寨。

这南北两座水寨大营组成了长江水道的咽喉,而上游蕲春则是江东防线的门牙。

蕲春与柴桑之间昼夜安排船队往来巡哨。

这些巡逻船队既能顺流而下,又能借东南风逆流行船;所以巡逻效率高。

因与荆州对抗激烈,人力又十分宝贵,所以蕲春附近并无军屯据点、烽火台之类。

江东不缺军屯用地,没必要蚕食压迫黄祖。

大军征伐依赖舟船运输,也不缺粮秣补给,从后方携带即可,没必要在前线军屯。

所以柴桑口大营只负责阻截荆州方面的侵扰,充当屏障,保证后方生产秩序不受破坏;等后方实力积蓄完毕,再聚集力量与黄祖、刘表打决战。

得益于孙策,现在江东方面不缺独当一面的大将。

而荆州方面这几年能平荆南四郡,靠的是围城对垒,活活将长沙郡守张羡拖到病死,缺乏血战、大战经验。

占据中原的曹操又被河北拖住,如今江东兵强,只要攻下荆州,自能决战江淮,与曹操争锋中原!

哪怕孙策遇刺身亡,可江东军吏士依旧有高昂的士气,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

周瑜整理军书之际,宋谦双手端着一盘竹简军书走来:“中护军,急递。”

见是竹简,周瑜略皱眉不解,上游黄祖已被打断了脊梁骨,上游荆州方面也安插了沿线,若有危险也该是自己先得到,而不是后方。

他还是伸手拿起竹简,竹简被麻绳从中缠住,用胶泥裹了绳结处,并盖了孙权的‘讨虏将军印’。

竹简公文自然无法盖印防伪,全靠泥封印记。

印记破损,公文合法性不存,送信使者问责,这是大罪。

周瑜破开泥印,翻开竹简阅读,又是皱眉,只是对宋谦说:“备快船,我要回会稽。”

“喏!”

宋谦转身就走,周瑜又对主簿说:“去请平虏将军来。”

不多时,平虏将军、广德侯徐琨来到中军议事大厅,周瑜亲自出门迎接。

徐琨三十五六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大好年纪。

他有许都朝廷赐下的县侯爵位,在江东的履历、根基也比周瑜雄厚;就连将军号也是许都朝廷认可、委任的,远比周瑜这位江东内部的中护军更有颜面。

徐琨心安理得领先周瑜半步入大厅,刚落座就接住周瑜递来的竹简公文:“徐君侯,许都使者来了,说是奉曹公意,欲征诸将军、郡守、都尉子弟入朝委质。”

这是大事,交出人质,相当于全面依附许都朝廷。

徐琨阅读公文,笑说:“看来会稽有变。”

笑容中带着不屑,周瑜自然明白,徐琨这是在笑长史张昭等人可能在鼓吹、推动这件事情。

徐州已经安定,作为徐州人目前在江东的领袖人物,张昭自然想回乡生活,能在许都朝廷治下外放两千石,混个十几年再入朝做公卿,也不枉此生。

去年孙辅以书信内通曹操,被孙权截获后就带着张昭亲自审问孙辅;孙辅承认后,就杀了孙辅左右亲信以及军中党羽,剥夺部曲。

处置很是严厉,看来并没有吓住张昭。

徐琨见周瑜不苟言笑,也就敛笑:“护军先行一步,若不能见效,某亲自返回,向仲谋陈述舅父、伯符创业之艰辛。”

“此事尚在讨论之中,今召我回,不过是要绝张子布等人希望罢了,何至于劳累徐君侯往来奔波?”

周瑜表态,他虽然没有参与孙坚创业,可绝不是什么投降派。

淮泗元老皆是创业派,现在兵马强壮。

哪怕孙权有投降之心,淮泗元老也有可能会拥护丹阳郡守孙翊。

也就张昭这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是说依附就能依附的事情么?

自孙策大破黄祖以来,周瑜就驻屯洞庭湖侧的巴丘;后孙策遇刺,周瑜不得已撤回,以中护军总领军事。

现在临时来柴桑大营,自然是为了调查荆州方面的情报,谋划下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必须打赢,这是孙权立身之战。

只要打赢,打的好看,内外许多不好的言论就消失了。

就如这次曹操派人索要人质一样,等到孙权军事威望提升后,何须他周瑜跑回去与张昭等人辩论?

徐琨见周瑜表态,也略作思索,就说:“看来会稽那边还是离不开护军,护军才来柴桑几日,就生出了这等事情。”

“流传出去,徒惹人笑。”

“别人怕曹操,我可不怕。”

“想当年讨董之际,各路诸侯唯有舅父建功,那曹操坐拥三万强兵,却一战覆灭。若无青徐黄巾军助他,以及朝廷大义,岂会有今日的基业?”

别人怕黄巾军,他徐琨可不怕。

“有徐君侯襄助,瑜此去会稽,必能说服张子布。”

周瑜再次表态,就说:“荆州方面还要徐君侯谨慎侦查,宁可无所收获,也不能引发刘景升、刘玄德警惕。”

袁绍生病的消息已渐渐扩散,曹操自正月就屯大兵于陈留,显然就是要乘着袁绍病重、身死,河北动荡之际扩大战果。

袁绍与刘表是盟友,刘表极有可能会支持豫州牧刘备出宛口反攻中原,以解河北窘境。

只要刘表支持刘备出兵,那就是进攻黄祖的绝妙时机!

徐琨自是满口答应,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是本能操作,何须周瑜详细安排?

两人讨论结束就召集南岸主要将校,当众交割了指挥权,周瑜乘快船顺江而下。

为尽快抵达,他选的是一艘细长大帆船,船帆很大,桨位也多,船尾更是八人尾橹。

顺流逆风的情况下收起船帆,水军奋力划船摇橹,船速极快。

行至午后,周瑜座船抵达皖口。

皖口就是皖水口,皖水在北岸,逆皖水而上是北岸重城皖城。

当年孙策攻破皖城驱逐刘勋,曾打算经营北岸,收拾袁术留下的烂摊子。

结果孙策遇刺,北岸守将李术叛乱,攻杀了许都委派的扬州刺史严象。

随即孙权、周瑜出兵剿灭李术,得许都朝廷认可,封为讨虏将军、会稽郡守。

目前对孙权来说最恶劣的一点就是缺乏一个容纳江东各方效忠的合法,或者合情合理效忠的名器。

如孙策,继承乌程侯爵位后又因反击称帝的袁术,被许都朝廷加封为吴侯。

吴侯,这个名号已经具备汲取江东士民效忠的影响力。

问题就出在这里,孙策很大方,获得吴侯爵位时,反手就把乌程侯爵位让给了四弟孙匡。

孙权接掌权柄后,孙策还有儿子孙绍,所以孙绍才是吴侯。

现在的孙权,唯一能拿出手的就是讨虏将军;孙坚是破虏将军,孙策是讨逆将军,孙权是讨虏将军……存在明显继承关系。

侯爵的名义,如吴侯、越侯、楚侯之类,许都朝廷再窘迫,也不会轻易授给孙权了。

回头再看,孙权是讨虏将军会稽郡守;徐琨是平虏将军广德侯,孙贲是豫章郡守都亭侯。

徐琨、孙贲自少年时追随孙坚,都是汉朝廷治下的将军、郡守,这两人又有爵位在身,凭什么屈服于另一个汉室郡守、将军孙权?

给孙权十个胆子也不敢抛弃汉室官职。

现在的江东,其实并不稳定。

也可以发动各将军、郡守一起上表许都,推荐孙权做个扬州牧之类的。

可人家正牌扬州刺史刘馥经营淮南成效斐然,江东敢上表劝进,许都朝廷就敢翻脸,剥夺孙权等人统治江东的合法名义。

周瑜也是洞若观火,将破局希望寄托在黄祖身上。

当年孙策渡江创业,他没有跟随;后来袁术称帝,孙贲都逃亡投奔江东。

过了一年时间,见袁术实在是不成气候,周瑜才率众渡江依附孙策。

渡江后孙策给周瑜凑了两千部曲;硬是以少年总角之交来抬高周瑜的地位,引发了许多人的不满。

征讨黄祖时更是表奏周瑜兼任江夏郡守,行中护军。

如果没有这个中护军身份,周瑜根本压不住淮泗宿将。

不仅是孙权需要军功威望压制内部,周瑜自己也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孙策当年的选择是正确的。

就在周瑜沉吟思虑江夏战事各种变数时,黑熊船队挂孙、徐战旗扬帆逆流而来。

只是周瑜的船在大江中心,双方交错而过时,彼此相距足足六七里远!

长江就是如此的广阔!

以至于黑熊船队入长江以来,就没跟其他船队打过照面。

迎面而来的船为了更好借助水流,会在大江中心区域航行。

逆流而上的船更简单,大家都是扬帆而进,船速大致相等,追不上就是追不上,自然不会遭遇。

唯一不同的是黑熊船队敢夜航,而绝大多数船队入夜会靠岸休整。

越是临近下游,船队躲避夜间风浪的意识就越强。

长江入海口目前没有淤积太多泥沙、陆地,所以入夏后的台风往往能吹到豫章、柴桑一带。

夜里视线不好,一旦遭遇台风影响,那根本来不及躲避、降帆。

就这样,黑熊船队竟然一路无阻,乘夜穿过柴桑防线,进入了荆州地盘。

本章完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509.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00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