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72章 不急不停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次日午后,张辽、关羽十余骑抵达延安。

他们沿着秦直道而行,拐出直道走在山坡上时,就见远处山田上黑熊正驾御十二匹马开垦田地。

关羽勒马,遥遥相望,隐约认出当首的那匹神驹。

张辽也是无语,在雁门马匹相对廉价,许多豪强、富庶人家也会使用马匹开垦田地。

马比牛更好一些,只是不耐粗养。

一家五十亩田地,养牛就足够应付春耕和日常役使,牛的反刍能高效率吸收草料的营养,有一口吃的,就能活下去。

不像马匹,白天就要吃个不停,晚上也要吃。

还要补充盐分,吃精料的时候,最好还要把精料蒸熟。

考虑到养护成本,对小家庭来说,牛更为实用。

而让张辽无语的是,黑熊那役使的十二匹马都佩戴全身马甲,而且佩戴面甲,额头都有一个皮革缝合而成的独角尖刺。

难道穿戴马铠,马匹拉犁时能走的更稳?

两人驻望片刻,相顾也是无语。

驱马下坡,投宿城外近郊的亭驿,登记信息后,关羽派人投递拜帖。

入夜后,黑熊返回营地,才看到关羽、张辽的拜帖。

张辽也有爵位在身,是关内侯;军中职位与关羽一样,都是偏将军。

张辽来投,不算意外;意外的是,张辽竟然还送来了天子手诏。

也不知道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传到了张辽手里,自己派魏越去河北,本意就是策反张辽。

只是曹操动作也快,在交战之前将张辽、徐晃、刘勋这些人撤离北岸。

只有到了临战之际,大军交锋之时,张辽这样的领兵将领的权威高涨,有临阵的决断权,可以处死任何一个违背军令的人。

所以之前张辽回应过魏越,说是时机不允许;没等来时机,却等来了曹操的调令,又接到天子的手诏。

黑熊放下随拜帖、名刺一起送来的天子手诏,眯眼思索。

自己似乎真的将汉天子当成了死人。

人家还好好活着,依旧掌握着宿卫虎贲,这几年里,曹操入宫觐见时,必然会带着甲兵。

带甲兵见天子是非常严重的事情,所以没有必要的话,曹操是不会入宫觐见天子的。

也就衣带诏时,处理董贵妃时,曹操的甲兵力量涉及到了宫中。

现在各方群雄尚在,许都更有许多汉室老臣,这些人不缺影响力,也不缺武力。

只是他们可动员的武力过于细碎,无法统合成一股力量。

如果给他们一个窗口期,这些人肯定能将控制区域内的人力动员起来,组织化,训练成军队。

曹操一直盯着,这些人始终没有机会;但他们终究占据着重要官位,即便没有军队,也以经商的方式扩大自家的仆僮规模。

汉天子和这帮老臣,此刻难道就没有一点想法?

比如推翻曹操的暴政,建立一個真正的朝廷。

其实现在曹操的存在,严重妨碍了汉天子的权威。

如果没有曹操,朝廷可以与各处州郡直接对话、谈判,一些二流、业余的军阀立刻垮台。

不管河北还是荆州,内部都有大量的反对派、朝廷派,自己治下也不例外。

所以,天子还是乖乖待在皇宫里比较好。

刘备想要解救天子,那刘备自己拼命就行了,自己不想招惹麻烦。

彼此终究有情分,不拖刘备的后腿,已经是很有道德修养了。

思索着,黑熊拿起笔,在拜帖上书写时间,随后都放到木盘里:“明日一早我见他们,天子手诏一事,知晓的有几个人?”

边上杨阜回答:“只有黄阁知晓。”

拜帖是直接送到黄阁的,关中郡县封闭,官吏都在田地里耕作;又禁止了各县之间的人员流动,所以能来这里递送拜帖的,都是重要事件。

“约束好黄阁,这件事情三月内不得流传出去。”

黑熊扭头看杨阜:“隐瞒时间越长,对天子越有好处。但等刘玄德起兵进伐中原时,就无须隐瞒了。”

“唯。”

杨阜郑重施礼,黑熊看一眼积攒的公文就说:“再无其他事情了,安排好黄阁值守,明日天亮前,我会处理完这些公文。”

公文足有三盘,呈现三个小金字塔。

看着多,其实也就一百多份,每份文字三四十,或者百余字,很少有超过二百字的公文。

现在郡县长官、百户们都在田间,发来的公文也都是围绕春耕产生的。

大部分是申报耕具不足,以及牛马折损;小部分又涉及了百户所各队与土著居民的田地矛盾。

杨阜离去后,黑熊赶在太阳彻底落山前,将这些公文批注完毕。

大记忆恢复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缺乏威慑力,特别是春耕之际。

百户所以及各队的辖区边界早已打好边桩,当时勉强压制了;现在土地矛盾又起,就是土著居民来百户所辖区滋事。

屁股坐在大司马的位置上,黑熊对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土地……这种说法,多多少少有些是不认同的。

再说了,春耕这个节骨眼上,到处都有荒地,不去开荒耕种圈占新地,反倒纠结于故有土地,怎么看都觉得这种顽固的人会成为隐患。

想要让百户所制度快速扎稳根基,这种小矛盾就不能姑息,玩什么平衡。

环境再恶劣,能恶的过李傕郭汜时期?

现在是树立执法公信力的时期,真的没有一点一滴退让的余地,谁敢蹭上来,那必须碾压!

对于现在的土地纠纷,黑熊的批示一律都是四个字:寸土不让。

处理完这些公文,张辽来投的一些好心情也败坏了。

站在现在的位置上,很多决断,其实始终在折磨他残留不多的良心;折磨的时间长了,那点良心也就变硬了。

暂时睡不着,城外近郊还有很多军民,不方便出去吓人。

黑熊只能拆开随身小木箱,继续整理各种政务。

军功授爵制度还要压一压,压的时间越长,那征讨匈奴,或者关中之战的功勋评定时,就能压缩一部分。

军功刚立下的时候,都显得有些‘大’,兑现的话,支付的成本就高。

说白了就是用人时一套嘴脸,不用人时又是另一种态度。

还有就是立功人员的心态问题,刚立功的时候,必然觉得自己重要性很强,是不可缺少的存在,会觉得自己的功劳很大;如果这时候评功,哪怕客观评功,也很难让对方满意。

立功的时候因为评功导致立功人员生出怨恨、不满情绪,这会出问题的;可如果一味地迁就对方,这会增加未来的行政负担。

出于仅有的良心,伤残的立功人员可以加速评定,至于其他功勋功绩,应该拖一拖,压一压。

还有就是军功授爵制度等于另起锅灶,曹操改革军功爵位制度时,是借着朝廷的名义来改。

自己这里没有汉天子,也没有尚书行台,搞新的军功爵位制度,等于实际叛乱。

军功爵位制度必然会冲击现有的察举制度与士人家族,利益冲突巨大,会逼反许多人。

新的军功制度施行,就要按着预定的爵位发放爵禄,现在关中储蓄不足,所以最快,也要明年秋季时才能发放爵禄。

有足够的粮食积蓄,才能从容应对各方围攻。

施行新的军功爵位制度时,各方必然会联军来讨;到那个时候,内部反对派也会作乱。

不是这些人铁了心要作乱,而是不反抗,他们食利的生态位必然被挤压。

对寄生虫来说,失去优渥的米虫生活,还不如死了痛苦。

军功制度不能急,但军功评定也不能停。

握着笔,黑熊对军功爵位制度又书写一些看法,赶在今年出兵前要完成此前的军功评定。

明年冬季前,要将大部分官吏、吏士纳入军功爵位体系内。

后年冬季前,一定要发放积攒三年的爵禄。

所以今年冬季缴获的牛马,不能再轻易流转到民间。

增强民间底蕴是一回事,但也要赏罚分明。

征讨匈奴期间,大范围赏赐、分发的牛马,本就是拉拢民心、军心,是为了稳固后方,也为了更好的利用资源。

也只有将牛马分发、赏赐下去,才能避免未参战军民的滋生大范围的红眼病。

那时候,迁入关中安置的男女,普遍缺乏安全感,经不起刺激。

把牛马分发出去,就成了一种妥协手段。

现在厘定军功爵位制度,缴获的牛马,就能用酬功的方式发下去,把战争红利发给战争的支持者。

获得牛马以及稳定的爵禄收益,这些人能生育更多的孩子,掌握更多的财富……这才是自己的子弟兵。

收拾好小木箱,黑熊心情平静了许多。

比起军功爵位制度引发的舆论风暴,现在关中各处争抢田地的那点小矛盾,真的什么都不算。

感觉天色也晚了,黑熊这才引着吕布等傀儡道兵,驾御战车驶离营地。

前去采石场搬运白日积攒的石料,他已经估算出了自己马车目前的载重,大概接近五吨的样子。

这是马车的极限,可不是十二匹阴干骏马的极限。

能这次回去研究出转向轴,将马车升级为前四后八十二个轮,架驶的时候舒服,也会拥有更强的运力。

成熟的马车运输系统,意味着精锐步兵可以横行草原!

至于广袤的关东平原,黑熊暂时真没兴趣。

本章完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284.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811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