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329章 一双凭证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南乡县外,人烟茂密。

这里自五月开始,大约有万余左右的壮劳力从事装卸、转运工作。

算上丹水漕运、汉水漕运往来的水手、商旅,使得南乡聚集了远近许多农闲人口,服务业暴涨。

一时繁华,不亚襄阳、江陵。

这种热闹,本就吸引人。

刘备也不例外,出征之际抽出时间,携带夫人和两个半大懵懂正可爱的女儿驱车来南乡。

他轻车简随,与其他商旅比起来毫不起眼。

郡守伊籍也早早知晓此事,派人暗中护卫,也安排南乡大姓与刘备接洽。

岸边竹楼,娄圭展臂邀请,并指着隔壁围起来的木楼说:“使君,这就是大司马驻屯南乡时所居楼阁。”

“有所耳闻。”

刘备点着头,远近河边除了仓储营房外,其他营房都拿来给装卸力工、漕运水手居住;四周聚集来的山民、小商旅、手工业者只能在更外围结庐而居。

娄圭在前引路,刘备跟着登上竹楼台阶,来到悬空的二楼。

二楼相对宽阔,除了一面正对着门的屏风外,余下空间再无遮拦,没有其他小隔间。

刘备的护卫以搬运酒水的方式已检查过一次,刘备也就跟着娄圭入内。

拐过屏风,就见裴潜、许攸坐在席间,此刻两人也起身来迎,拱手:“见过使君。”

“见过二位先生。”

刘备也还礼,在娄圭引领下落座,坐在右首第一,娄圭坐在右首第二。

裴潜作为关中谈判使者坐在左首第一,许攸坐在娄圭对面。

待四个人落座,双方卫士就端着菜肴入内拜访,一个跟随刘备而来的半大小少年虎头虎脑颇有力气,抱起酒坛为众人奉酒。

刘备挽起袖子,就听许攸说:“据我所知,荆南有意推立长沙刘氏为王,立长沙国。”

刘备见裴潜、娄圭毫无反应,就诧异模样:“哦?竟有此事?”

“不敢有瞒使君,彼辈遣使拜访,立长沙国以保境安民,立国之时,长沙王诸子将入关中为质。”

许攸说着笑了笑:“庞士元锐意进取锋芒逼人,荆南之众虽喜伏波将军宽厚,但更厌他缺乏主张。正所谓降小不若降大,故彼辈生出自立想法。”

刘备端酒示意,许攸也端酒享受刘备的敬酒,两人对饮一杯。

随后,刘备才开口:“这么说我今年进兵中原时,荆州援兵寡少?”

许攸点头:“敢问使君,刘景升父子答应多少援兵?”

“援军三万,其中一万人由文聘统率,随我深入追击敌寇。余下两万分布荆豫驰道各城,以护卫粮道。”

刘备说着轻叹一口气:“夏侯惇难以劝说,若无甘兴霸牵制,我军实难全力出击。”

北边夏侯惇太过于顽强,牢牢钉在河洛之地,挡住了关中对外的辐射,也威胁宛口的补给线。

许攸听了不觉得意外,有傅巽待在刘琦身边,荆州的情报不存在多少隐秘。

许攸略思索,就说:“刘使君要做最坏的打算,这回刘景升父子至多能增援借调五千兵马,少的话或许只有三千。”

如果荆南真的拥立长沙刘氏称王,刘表父子哪里还有余力增援借调三千士兵?

刘备脸色难看:“这么说,大司马认同长沙立国?”

“暂时不知,至今未见大司马回复。”

许攸脸上始终没有情绪变化:“对于长沙刘氏立国一事,还请刘使君易地而处,站在我家大司马这里想一想,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又有什么可拒绝的呢?”

刘备默然,现在对方不再称呼他为玄德公,开口闭口就是刘使君。

许攸又说:“大司马在荆州时曾讨论过荆州人口充实之优势,仅仅是南乡一郡八县之地,难以撼动荆人骄横志气。若是荆南立国,自此荆州南北三分,大司马自此无忧。这其实对荆州广大的黎民百姓来说,也是一桩好事。”

刘备没有辩驳,因为这在客观上来说,对关中,对荆州百姓来说都是好事,倒霉吃亏的只是刘表父子与他。

他不是为了利益就罔顾客观事实强行辩论的人,也知道关中方面不是几句话能说服的。

关中的人与他类似,要么打服,要么用更正当的理由去辩驳。

至于给天子复仇诛除国贼这种事情,可以拿来跟其他人说,对关中人无效。

因为黑熊宁可亲自去征讨河套诸胡,也不在意为皇帝复仇带来的政治威望。

汉天子的政治遗产就在那里,黑熊都不在乎,大司马幕府下面的人也只能装作不在意的样子。

刘备越发感觉长沙刘氏立国称王一事,极有可能是关中某些人引导、促成的。

比如傅巽,比如裴潜,有太多人有这个人脉去搭桥牵线。

沉默片刻,刘备准备跳过这個话题,就问:“南乡所储之米,以及援军,能给多少?”

这个不归许攸管,许攸侧头去看裴潜,裴潜开口:“使君征讨国贼时,若粮秣匮乏,南乡所屯之米随时能起运。这是大司马出征前就授意的事情,我们不会在粮秣方面做手段,只是援军实难调遣。”

刘备点着头,就说:“若无可信的援军,就恐粮秣出南乡后,遗失洒落于山野。我南阳地界,自然允许盟军通行。”

“使君是我家盟好,仆所虑并非是关中兵通行南阳,仆也不在意刘景升父子、庞士元生出芥蒂。”

裴潜另有顾虑,想要调兵增援刘备,军队很好抽调,但谁来统御是个极大的问题。

关中不缺优秀的将军,但现在战争重心在河套,许多将校摩拳擦掌等待最后收尾时的征召。

所以最能打,心气颇高的将军们,肯定不乐意来南阳、中原作战;还有士兵,宁肯留在关中等一个出征河套的机会,也不想来中原帮什么盟好打仗。

裴潜也清楚,别看大司马开战理由十分任性,可每一仗都是谋定而后动。

也就是说,现在关中的威慑力来自于每次把握十足的胜仗,以及未逢一败。

如果派个二流将军,带一批普通军队来增援,若是战败,会引发内外动荡。

裴潜沉吟不语,刘备去看颇为熟悉的许攸。

许攸会意,轻咳几声对对面的娄圭示意。

娄圭这才找到存在感,对裴潜说:“文行所虑,老朽略有所知。这样可好,若是玄德公兵势受阻,亟需援军接应时我等再出军。”

裴潜皱眉:“用兵乃是大事,岂能仓促集结?”

“不,老朽的意思是不动关中兵马,由老夫征募南乡、荆山之民壮。”

娄圭又去看刘备:“开战之际粮秣运输诸事,由某一力承担。若是前线战事不顺需要接应,某之麾下联合南乡郡兵,树立关中兵马旗号,如此兵向宛口,足以声援玄德公。”

娄圭现在不缺钱,急缺将钱变为影响力、地位的渠道。

刘备点点头,也去看裴潜。

裴潜颔首:“此权变之事,我自可答应。不过我关中援兵自会有序征发,会集结于商邑。战事紧迫时,我军自会顺丹水漕运来南乡。”

说着裴潜去看刘备:“使君,粮秣自可听任取用,援军亦不会有缺。可是如今,使君以何为凭?”

刘备笑容敛去:“文行此言何意?”

“大司马身在河套,距此三千里外,往来通传不便。”

裴潜语气平静:“大司马不在意这些繁琐之事,只是我等身为人臣,议论大事,当事事谨慎才是。还请使君交割凭证,如此我等也好向大司马交待。”

刘备将腰间的印袋取出:“左将军印如何?”

裴潜摇头:“使君仁爱世人,必然也爱子女。长沙刘氏称王立国在即,其王诸子尽皆入关中为质,还请使君以此为例。”

刘备神情纠结起来:“我之子嗣遗落乱军之中,总不能过继嗣子入质关中吧?”

“女儿也可。”

裴潜脸上没有笑意:“使君事成,自会奉还;若是事败,我等也能庇护使君血脉。”

本章完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227.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15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