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229章 庞氏壮志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鹿门山各处,冬雪残留一点浅浅痕迹。

庞统与徐庶游览各处,闲聊间来到半坡上俯览鹿门山道,就是当初目送黑熊离去的地方。

冬日灌木草丛已被鹿门山求学士人割走,所以此刻他们行迹明显。

山风吹刮过来,衣摆抖动,寒意阵阵。

汉江流域也会降雪,只是雪下的大,消融的也快。

两人眺望远处采伐枯木的樵夫,庞统目光主要落在山壁附近的几株低矮粗壮向四周蔓延生长的腊梅。

徐庶讲述着目前南阳方面的见闻,轻微的风声将徐庶的话音掩盖,也吹散了。

庞统听了,越发感觉目前的形势棘手。

就袁谭去留问题,引发了刘表父子相争;相争期间,许都方面却支持刘琦。

所以徐庶也就陷入纠纷中,是支持刘备劝说袁谭留下,还是配合颍川乡党的请求,想办法将袁谭赶到交州去。

这个问题让徐庶感到麻烦的就在于这里,他是个颍川人,是其他颍川人游说袁谭去交州。

庞统听了,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这么说,此刻伏波将军反倒与许都同心?”

“正是。”

徐庶也是感到无奈:“不止是颍川,汝南之士亦游说袁谭。”

这下庞统理解了,袁谭态度变化之悬殊,极有可能是汝南乡党表态的原因。

大家都觉得袁谭在汝南很有号召力,那有没有一种可能,官渡之战期间,以及战后,倾向于袁氏的汝南人已经被曹操杀的胆裂腿软?

袁谭没有预想中那么强大的号召力,所以袁谭选择退入交州,提前养老。

但也不能这么武断的下结论,其实明年刘备的攻势足够猛烈的话,汝南人极有可能顺着杆子往上爬。

汝南就像一池清澈的死水,水底下是厚重的淤泥。

现在看着拒绝袁谭,若真砸下去一块石头,变的浑浊后,鬼知道是个什么态度。

嘴上说着不要不要,真到刘备一刀捅进许都时,汝颖士人必然会是另一种姿态。

甚至不需要捅入许都,只要刘备的军队反复摩擦宛口的曹军,汝颖士人的态度会立刻暧昧起来。

眼前能主动来见袁谭的汝南人,大多数人应该是曹操选中的民意代表,可想而知这些人的言不由衷。

让袁谭改变立场、观念的因素有很多,汝南人的民意代表只是其中一部分。

庞统皱眉思索,就问:“那刘景升现在是想重夺大权,还是乘机搅乱形势,为伏波将军清理隐患?”

他问的刁钻,开始怀疑刘表父子内斗的另一种可能。

当刘表无法取胜的时候,肯定会反手帮儿子铺路。

就如黑熊劝说刘琦说的那样,刘琦搞兵变、政变的负担最小。

现在也是一样的道理,刘表撑不住的时候,刘琦也会为刘表维持体面。

终究是父子,挑起内斗后,刘表出手帮刘琦除掉跳的最欢的几个人,再反手弄死自己这边的一堆人做个交待。

这只是庞统的猜测,他不能去赌刘表的良心。

徐庶也有些惊奇庞统的思路,斟酌语气:“据我所知,刘表所求不过是各种奇香与华服。若是伏波将军能满足这些,我想刘表不会将事情做绝。他终究只有三个儿子,次子、幼子毫无根基,难当大任。”

“照元直这样说,刘表这是行郑庄公故技。”

庞统嘴上这样说,可心里还是对刘表保持高度警惕,为了权力杀个儿子,对老刘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除非,杀掉刘表的其他儿子,让刘表别无选择。

这个念头也只是在庞统脑海里一闪而过,随即就放弃。

这种事情越线了,刘琦这种人不该干这种事情,荆州人也不该沾染这种是非。

庞统这里的疑惑排解了,徐庶就问:“伏波将军若能袭掌大权,明年刘豫州进伐中原时,伏波将军能助力多少?”

“元直的意思是,明年刘豫州讨伐曹操时,伏波将军坐镇襄阳,能助力多少?”

“是,我以为明年伏波将军应能迁入襄阳,总督荆州。”

两人一问一答,相互看着。

很有默契,齐齐发出笑声。

庞统笑声畅快,双手负在背后,笑罢长舒一口气:“有刘豫州襄助,我无忧矣。至于明年,伏波将军入主襄阳,最少能出兵两万。”

说着伸出了两根指头在徐庶面前晃了晃,又补充说:“其中能随刘使君讨伐国贼的,大约在五千、七千之间。余下之各军,会充实宛口防线,护卫粮道。”

两万人,徐庶听了也只能点头,排除袁谭后,支持刘琦取代刘表,能换来两万人,对明年讨伐曹操的战事很有帮助。

起码这两万人,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两万人。

至于成功讨伐曹操入主许都朝廷后,该怎么处理南阳郡的归属,这种问题两个人默契忽略了。

在徐庶这里取得情报并达成合作协议后,庞统无心逗留,准备就要走。

徐庶却好奇问:“我听闻许多流言,说是黑镇北乃吕温侯之子。博望坡、襄阳二战,皆吕温侯临阵指挥,非黑镇北之功。此事,士元知晓多少?”

“元直是自己想知道,还是为刘豫州咨询?又或者是为中原之士询问?”

庞统扭头打量徐庶:“如果是元直自己问,作为同窗友人,我只能说这是流言,不过吕温侯乡党旧部确实亲近黑镇北。”

徐庶不语,静静聆听。

见他这模样,庞统笑了笑:“如果是为刘豫州咨询,他麾下赵子龙所知甚多,我不必赘言。”

庞统笑吟吟打量徐庶,徐庶惭愧说:“乡人托我打听此事,我也好奇。”

见徐庶说实话,庞统收敛笑容:“不管吕温侯当年是假死脱身,又或是他的儿子起兵创业,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据我所知,太史文恭骁猛更在吕温侯之上,黑镇北用兵狂放如似冠军侯。作为朋友,只能劝告元直一声。”

“请言。”

徐庶郑重拱手长拜,做聆听状。

庞统也是一叹:“我也知道元直你劝不动乡人,但黑镇北用兵狠厉,绝非曹操所能抵挡。不妨规劝至交好友,让他们派遣子弟来荆州,效力于伏波将军,今后看在伏波将军颜面,或许能从黑镇北那里讨一分人情。”

“某谨记,不敢有忘。”

徐庶再拜,庞统也知道徐庶的不容易。

徐庶出身庶族,青少年时仗剑而行,一次械斗时被捕。

伙伴营救他出逃后,才洗心革面,专心攻读典籍。

颍川学风浓厚,不乏大儒名士讲学。

可徐庶的出身和经历,让他求学过程中遭受了很多的刁难;也是因为刁难多,让当年帮助他的那些人情更显的宝贵。

后来司马徽离开颍川,徐庶也就跟着来到了荆州。

盘算师承,徐庶是司马徽的亲传,诸葛亮是庞德公的亲传。

庞统受过司马徽的教导,但彼此不存在师生羁绊。

与徐庶分别,庞统又拜访庞德公,咨询一番后,赶天黑前离开鹿门山,登船向江陵进发。

船舱里,庞统翻阅黑熊写给他的信,已经不能理解为信,更像是一种恐吓。

不管刘琦在江陵城外被人谋算,还是待在城里被人谋算,黑熊都会拿荆州士人出气。

非常直白的威胁,哪怕刘琦酒色伤身意外染病而亡,也要向荆州人复仇。

所以留给庞统的选择并不多,要么联合各方一起剿灭黑熊;要么积极协助刘琦,将荆州内部的朝廷派杀个七七八八,省的这些人拉着所有人一起完蛋。

庞统可是看过骷髅巢的,他故意拿这个说给诸葛亮听,本身就是一种警告。

他大概也能猜出诸葛亮的一些想法,趁着诸葛亮立足未稳,提前将诸葛亮从荆州赶出去,会省去很多麻烦。

虽然会得罪黄家、蔡家、蒯家和马家,也会让诸葛亮不高兴。

可现在形势不一样,维持刘琦的统治比什么都重要。

黑熊可是在荆州谈论过荆州的人口优势,荆州不乱,拖到后期,必然有争天下霸权的机会。

庞统不想去赌什么意外,现在只想稳定荆州,将荆州的全面战争向后拖延。

期间,招惹谁都可以,绝对不能招惹黑熊。

一定要拖二十年,为下一代人争取成长的时间;到时候以荆州充沛的人力、物产,就算打不过黑熊,也能挡住对方。

自孙坚率军北上讨伐董卓以来,荆州持续动乱。

也就这两年才恢复了名义上的统一,相较于一门心思守成的刘表,或者执意要攻入许都解救天子的刘备,刘琦性格宽厚能听各种建议,这就是很好的统治者。

又有黑熊这样的邻居,刘琦几乎是目前最适合荆州的统治者。

为了荆州长远的未来,也为了避免黑熊的血腥报复。

必须保住刘琦,如果蒯家、蔡家、黄家执意反对,拼的己方元气大伤,也要除掉这些祸害。

船舱里,天色渐渐昏暗。

庞统点亮油灯,将自己代入刘表一方,开始思索破局之策。

这让他有些怀念鹿门山时的经历,那时候与几个交好的同学,大家坐在一起,扮演模拟各方势力相互对抗、推演。

而现在他所谋算的事情过于重大,让他不敢轻易相信其他人。

秘密只有自己一个人知晓时,那才是秘密。

当有第二个人知晓时,那随时会有第三、第四个知情者出现。

庞家的飞升契机已经出现,必须保证荆州有二十年的稳定。

哪怕……哪怕最后拼不过黑熊,可二十年的时间,足够鹿门山培养出千余士人。

这么充足的精英士人,哪怕步入新朝,也能将庞家、鹿门山学高高举起!

就算无法飞升到天穹,也是能影响一州的势力。

黑熊打仗固然厉害,可若有其他手段可以达成目的,又何必去战场上与黑熊拼个高低?

保住荆州二十年稳定,才是关键。

之后,到底是完整投降还是抵抗争锋,已经不重要了。

庞统沉思着,脸上没有一点情绪波动。

本章完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327.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13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