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75章 同门兄弟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又两日,黑熊、孙乾抵达潼关。

潼关仅有的关楼之上,黑熊与甘宁面对面涮煮羊肉、牛肉。

用的是一口铜锻的两熟釜,一次可以烹煮两种汤底。

比之羊肉,甘宁更喜欢吃牛肉片。

巴掌大的牛肉薄片在汤锅涮一涮,肉片稍稍变色就捞出蘸着酱料送服一口。

甘宁有些不高兴,只是一个劲的吃肉。

他也很清楚潼关的重要性,这次征伐西河、平阳诸胡调动的是关中兵。

哪怕有折损,也不会动摇根基。

见甘宁饮酒一杯后欲言又止,黑熊才主动说:“我知兴霸的心情,我这次亲征,家里也不满,私下单独上书规劝的人也是数之不尽。”

“渠帅安心,末将知道轻重。”

甘宁放下筷子,神情拧巴:“可就是军中吏士请战,他们错过了渭北之战,功勋匮乏。若再错过这场西河之战,岂不是会让关中人后来居上?”

他抬头看黑熊:“渠帅,若无军功,我等荆州旧人如何能压制关中人?关中青壮十余万,待户口清查完毕,将近能有二十万。我等荆州老人前后不过两万余,等关中人以军功跻身上位,如何还能有我等容身之余地?”

见黑熊沉默,甘宁就指着西南方向:“岂不见益州刘季玉父子之事乎?我等,才是渠帅的东州兵啊!”

甘宁等人反叛迎立新刺史,被益州大姓联合他们拥立的刘璋镇压、驱逐;随后刘璋与益州大姓爆发冲突,刘璋引东州兵镇压了益州大姓。

甘宁考虑的是军功,军功对个人来说很重要,对集体来说意味着分配权、主导权。

黑熊点着头:“我知道兴霸的顾虑,在我的规划中,只有我所督三千骑能一路交战。就算提拔功勋之士,也是从我所编这三千骑士里提拔,不会让关中旧人抬头、翻身。”

“所以这一战后,关中十部的旧人,不会取得什么功绩。没有功绩,他们也就无法大声说话。”

“这个冬天,我希望兴霸能加快营中吏士读写文字的能力。他们多是追随兴霸的老人,大多贫苦没有家室。我希望他们今后可以胜任里长、亭长之职。”

“而我这次最少应该能抢来五万名女子,我可以向兴霸承诺,归来后兴霸所部每人分配两名妻子。”

“之前你我讨论过,我还是原来的观点,取得关中后要闭关休养。当代男女苦难甚多,平定天下的事情,还是交给小儿辈吧。”

甘宁听了诧异:“能有五万名女子?”

“只多不少。”

黑熊继续说:“兴霸久在南方,不习诸胡风俗。内地郡县之一户,与诸胡之一落类似,但又有不同。一户人口,哪怕聚族而居三世同堂者,并不多见。而诸胡逐水草而居,其一落,有户主,其下有妻子、妾室、诸子、奴仆若干。”

甘宁听着皱眉思索,他听出了关键差异,那就是一落的平均人口肯定多过一户。

这年代推举孝廉,以兄弟和睦、不分家、兄友弟恭为美德和重要的考评依据;原因就是这种事情罕见。

农耕想要养活一家人,有畜力的情况下,夫妻两个人就足以完成几十亩的耕种、纺织工作。

而游牧,夫妻两个很难存活,必须要抱团。

所以一落人口,怎么也有三四个壮劳力,起码要拥有抵御小股马匪、狼群的自保能力。

游牧的生活环境又非常的恶劣,彼此争斗很是残酷,往往失败一方的男子都会被消灭。

这就进一步扭曲了男女比例,导致每一落里女子数量较多。

也因为生活环境恶劣,女子生育就跟渡劫一样。

第一次渡劫最难,但渡过一次劫难后,后面就容易了许多。

这就导致游牧部族里抵达生育年龄的女子都要渡劫,第一茬刷掉后存活下来的人,都能正常生育生活下去。

疾病、天灾、饥饿对男女人口的打击削减力度接近,而战争针对于男子,女子不断地幸存后,数量只会增多。

几乎不需要思索,甘宁就相信黑熊的判断。

游牧部族手里有大量能生育孩子的女人,这些女人就跟牛群、羊群一样,被鲜卑人、匈奴人来回争夺。

这也是父鲜卑母匈奴、父匈奴母鲜卑两个中西部主要新鲜卑大部的发展来源。

当一个女人失去生育能力,为了节省资源,这个女人又没有特殊地位或特殊技能,那很快就会自然淘汰。

只要击败对方,就能像诸胡混战那样,抢来女人。

除了女人,还有半大孩子。

诸胡混战尚且不杀孩子,己方更没必要去杀。

抢来五万名女子,怎么也会有两倍的孩童,十几年后去掉夭折的孩子,怎么也能有三万可靠的子弟兵!

匈奴、鲜卑人一个个长得矮矮的,不是先天如此,真的是从小就吃不饱。

带回关中养育,就算这些孩子里有根性顽劣,又能有几个?

未来征讨诸胡,这些孩子就是极好的兵源。

从荆州来的军队、民户需要补充、分配女子;关中也有很高的女子缺口。

当代关中男子正值青壮,还有力量外出去抢,抢回来也有力量生育、养活。

真再等个十几年,诸胡新一茬人口长大,关中这茬男子衰老,那人口就很难逆转了。

所以这次去抢西河、平阳的匈奴,关中人有几个人会反对?

大概也就那些心中只有朝廷的人,才会选择性的忽视这场战争的重要性。

这是关中混战统一后的第一场对外战争,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可是甘宁再理解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也很难说服自己。

见甘宁憋屈模样,黑熊就说:“我会招降张晟,他若是顺从,就将他安置在华阴一带。你与他、李异征选吏士,明年春季前裁退老兵,我给你五个营的编制。”

甘宁、李异二部年龄三十岁以上的士兵都要按计划裁退,裁退前完成文字读写扫盲工作后,就能安插关中各处充实基层。

见甘宁还是有些抑郁,黑熊也不准备再劝了,就说:“明年开春,曹操肯定会再起大军进发黎阳,黎阳决战难以避免。弘农令狐邵会在陕津以东制造舟船,以便我军增援黎阳。”

“渠帅是要末将督管水军?”

“水军大概有两支,一支乘船而进,意在扫清河内之敌,这是兴霸的任务;第二支以运输粮秣为主,到时候我会调宣良北上。”

不能把宣良长期留在武关道负责丹水漕运,这个职务太关键,轮流派人负责就行了。

甘宁听了这才释然,又问:“那雒阳呢?上回博望坡让夏侯惇跑了,这回若能进围雒阳,必能生擒。”

他现在一只脚踩着蔡瑁首级,另一只脚还缺个重量级挂件。

夏侯惇就很合适,足以让他成为当世名将。

黑熊听了歪头想了想,拿起筷子夹羊肉片烫涮:“夏侯惇……这个人怎么说呢,我喜欢跟这样手段温和的熟人打交道。”

甘宁脸上浮现笑容,又觉得以自己的遭遇、委屈不该露出笑容,有些不够严肃。

忍了又忍,甘宁咧着嘴角说:“是啊,是末将短视了。”

“不必焦虑,雒阳是你的,夏侯惇也是你的。”

黑熊做出承诺,将羊肉片蘸了韭花酱送到嘴里。

潼关外的风陵渡上,一艘舟船缓缓抵近。

孙乾亲自迎接,码头上就见北海大姓出身的王修快步走出。

郑玄在北海隐居讲学时,门人弟子听课时最多有千人之众。

很巧,孙乾也出自北海大姓,是郑玄的门人;追随刘备之前,就跟王修相识。

更让孙乾惊喜的是王修身后跟着的竟然是河东郡守崔琰,哪怕崔琰穿着仆从衣物,但那浓密的大胡子,顾望四方都是一副凝视神态的长相。

再也忍不住,孙乾快步去迎:“季珪兄!”

崔琰笑吟吟展臂抱住孙乾狠狠用力,随即两人双手相互拉着,崔琰上下审视孙乾:“公佑啊,还是这么热情!”

崔琰出身大姓,但少年时喜好击剑任侠,又性格沉闷不喜欢言语。

二十三岁时才开始发奋读书,更是跑到北海拜在郑玄门下听讲,算是郑玄门下资历较深的门人。

但他比孙乾还差一些,孙乾是郑玄留在身边随时教授的那种亲近弟子。

孙乾又扭头看王修:“叔治,又何以至此呀?”

真论实力,还是王修家族最强,起码三个家族混战,王家武力、财力更强。

他很疑惑,王修怎么就舍弃了庞大的家业,追随袁谭来司隶创业。

王修认真想了想这个问题,对孙乾说:“袁司隶待我真诚,我也该侍之以诚。”

说着也露出笑容:“今有公佑在,袁司隶无忧矣。待此间事了,我就返回北海。”

孙乾点着头,笑看个头略高的崔琰:“季珪兄也在,此事必能成。只是,季珪兄怎么如此打扮,又为何潜行至此?”

“谋事当密。”

崔琰眨着眼睛:“亲眼见一见黑虎牙,我才能说服河东之众。公佑,河东有传言,说这位黑虎牙得神仙授业,比之张角如何?”

“还请季珪兄、叔治移步,车上细说。”

“好。”

两人当即跟着孙乾离开码头,登上车。

只是这辆车对三个人来说有些拥挤,孙乾与崔琰挤在一起,就仿佛当年听学时跟其他同学一起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时一样。

一名甲士驾御马车,而随行的骑士分隔前后车辆,隔离出了相对隐蔽的谈话空间。

孙乾再观察一次,才说:“黑虎牙手段远胜张角,据说有御使鬼神之手段。”

见对面王修沉眉,孙乾又观察崔琰侧脸才说:“先是博望坡一战,各军重伤吏士五百余人,几近垂死。黑虎牙讨要后,收治于南乡,前后四百余人痊愈。”

都是见过大世面的,知道孙乾嘴里重伤员是个什么概念。

王修缓缓点头:“生死无常,谁不忧惧?我也听说其部下吏士悍不畏死,这么说来是与伤员收治、痊愈有关?”

“不仅于此。”

孙乾格外严肃:“我说的御使鬼神,绝非夸张言论。鬼神注人之生死,他能勾连鬼神使将死之人不死,那也该能御使亡者。”

王修感到有些窒息,崔琰皱眉:“生死不过气之聚散,这御使亡者又是什么依据?”

“太史文恭。”

孙乾尽可能压低声音:“自我与太史文恭相见以来,至今不曾听闻此人言语过,也未见他容颜。不仅是我,旁人也不知太史文恭容颜。”

“亡者复苏?还是御使鬼神?”

都是生活在泰山脚下的人,对各种鬼骑、鬼吏的传说并不陌生。

崔琰皱眉:“公佑,此无稽之谈,不必再细说了,我不想让眼前的事端再变的复杂。”

孙乾点头,去看王修:“我等同在郑师门下听学,虽各处一方,但情趣相投,故有同学、手足之情谊。我是见叔治有返乡之意,故提及此事。”

“一是希望早早送袁司隶去荆州,以免再生波折;这第二,希望叔治能留在关中,为黑虎牙效力。如此各方盟好,也可并力诛讨国贼。”

本章完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381.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59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