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65章 原路折返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武关道,商邑。

南山秋霖泛滥,丹水汹涌,漕运暂停将近半月。

商邑城内,王邑正阅读马腾写给他的挽留书信,陷入犹豫。

关中战事进展迅速,虎牙军推进很快。

消息延迟,王邑只知目前虎牙军主力向池阳集结。

而现在信中马腾讲述,关中已经统一。

对王邑来说,最重要的是北地郡守段煨的态度。

见房檐雨水落下如珠帘,贾逵就用这雨水清洗了双脚,双手,这才进入。

潘濬确认书信无误后,两片木牍文字面对着贴合,用麻绳扎紧,又在木牍上书写寄信人和收信人。

如果可以的话,他也不想背井离乡,带着宗族亲戚去荆州赌刘表的良心。

对,虎牙军要肃清盗匪,这才是潘濬潜意识里认为虎牙军治下要恢复亭驿、传邮体系的关键。

城内馆舍,王粲身子单薄,已经披上了羊裘。

巷口等候看热闹的宗预迎接刘望:“先生,这是冢岭山盗匪,听闻黑公教令,故来请降。”

每一个急,都比上一个急大三分。

城邑、乡社之外,想要切断盗匪的流窜,那就要建设亭驿、传邮体系。

泥砖围好木炭,王邑才将三足铜釜摆在泥砖上,转身出去接取半瓮雨水注入铜釜,又取一撮清茶放入。

二十几名受他器重的士人围坐在客厅里,为了冬日保暖,这客厅面积有限,所以二十几个人前后坐成两圈。

河东承平十余年,王家繁衍生息,现在正是新一辈成长的时节,怎么可能会缺待嫁的好姑娘?

等到九月中旬,丹水漕运会短暂恢复的,怎么也能持续到十月底。

贾逵这才脱下屐履,解下蓑衣斗笠。

谁都不是单身一人,都有乡党士人需要去通知。

“只是,黑虎牙如此善战,更兼年轻,就恐他有孙策之失。”

王邑抬眉看贾逵:“我已生出返回之心,现在看来,梁道用武之机来矣。待雨水停歇,梁道就北出蓝田,探查关中变化。你若将我劝回关中,未来也有立身之地。”

“王公。”

“梁道啊,你看看这马寿成所书,我一时难以相信。”

送他出关中的旧吏、门生多数已经返回,贾逵哪怕步行也要送他到荆州安顿好后才会返回。

不管是司马芝,还是主管丹水漕运的宣良,都在恢复建设驿站、传邮体系。

贾逵来时又起风雨,贾逵脚踩一双木钉屐履,咯噔咯噔顺着走廊地板来到王邑的小庭院。

“王公栽培之恩,仆不敢遗忘。”

“好事不可尽享,我无意与马寿成相争什么。”

现在下山,官府就会分配田地。

如马腾信中挽留的那样,这次去荆州是漂泊寄旅仰人鼻息,而留在关中他才能有所作为,也能惠及子孙。

贾逵折迭帛书双手奉上:“若黑虎牙此般善战,也就可以理解马寿成这般殷切。”

他知道黑熊很能打,却没想到关中十部如此不经打。

所以马腾图什么?

图的还不是王邑对河东地区的影响力?

最后希望亲爱的表兄能为他送来一些钱财和绢帛,并着重讲述了临近九月的寒冷,以及绢帛誊抄书籍的必要性。

“是,先生。”

其中一些人对司马芝命运的变化已经到了心绪难平、念念不忘的地步。

他一个落魄的西州士人,去了荆州,能受到多少优待?

犹豫再三,王邑准备找贾逵商议。

潘濬书写后阅览全文,又担心表兄不肯尽力,当即又在末尾另起一列,写下三个急。

甚至可以这么说,虎牙军向渭北诸将进兵的导火索,就是王邑险些被劫杀。

贾逵敛容,就提议:“马寿成与黑虎牙定有翁婿之盟约,王公族中可有适龄贵女?”

靠近就见北门大街城门附近跪拜了百余人,男女老少都有,还有几个孕妇以及抱着婴孩的哺乳妇人。

哪怕这只是出于贾逵的为人原则,也值得王邑付出信赖。

明年夏收之前,官府也不会看着他们饿死。

虽然信中黑熊已经说了,会让司隶校尉钟繇亲自来迎接他……可这样把他架在火上烧,真的好么?

所以潘濬本能的断定虎牙军会分散饲养马匹,裁汰马匹充实、恢复驿站几乎是一种资源的再利用。

就连死因,都有些可笑。

图的还不是王邑这位前镇北将军的影响力?

“王公,马寿成不会拿这种事情说笑。”

虎牙军统一关中,他司马芝也将一飞冲天。

同时也意味着凶险,虎牙军崩解,想乘机弄死他的人也将数之不尽。

他则翻阅黑熊的手书,真的是没有想到黑熊这么能打。

用薄被盖住双腿、肩背,盘坐在破旧桌案前取出两片木牍,研墨后向表兄蒋琬写信。

他不仅仅是泥阳人,少年时羌胡作乱,他跟随乡人迁居泾水北岸、池阳周边避难。

蒋琬肯定能办法走官方的托运渠道,现在也就秋霖导致丹水、汉水暴涨,漕运暂时中止罢了。

给虎牙军投入了那么多财富人力,又退让了镇北将军印。

荆南士人代表之一的潘濬也表态:“仆也听闻黑公教令,一曰剿匪,二曰教育。我等不熟悉关中地理人文,如今入关,也只能助力于官学教育。”

结果呢,李堪成了黑熊第一个摧破的渭北屯帅。

很想现在出去就把这份家书交给商雒县府请托邮寄,可总觉得披在身上的薄被沉甸甸,压的他难以起身。

如果关中打成烂仗,钟繇或其他重量级人物来接他,他还要考虑一下自己这些士人的安全问题。

这个冬天能不能穿暖,就要看表兄的了。

如果关中再次大乱,那许都朝廷绝不会给现在这些人留什么活路。

商雒县邑,司马芝沐浴斋戒一日。

镇南、镇北两相对应,刘表能总督南方四州,镇北督个雍凉二州不过分吧?

王邑用木勺搅动铜釜,双腿盘坐,垂目看铜釜:“我也知他为何如此热情,世人看来,黑虎牙征讨渭北,也是因我而起。就此返回,自能得到优待。”

以王家现在繁衍的人力,只要找个秩序稳定的地方耕读传家,必然不缺出头的机会。

王邑跟马腾有交情么?

乱世之中没有交恶,也能算是十分难得的交情。

信中简单讲述关中的变化,随后讲述了自己即将跟随王粲去开挖蔡公遗书,同时讲述了目前清苦的生活环境。

围着王粲和中间的火塘,火塘上烧煮一锅茶汤,已然沸腾。

王邑将身边帛书递出,又继续摆弄火塘,围着木炭摆了一圈四四方方泥砖,这些泥砖早已烧成红褐色。

大概当年那些人都老了,厌倦了战争,也开始畏惧战争。

可现在,又有什么好考虑的?

刘望兄弟坐在他身边,刘望开口:“先生所言极是,修葺整备长安,我等自当尽力。”

王粲见无人持反对意见,就说:“既然诸位志气相同,那今日收拾行装,明日向长安进发。”

王邑为什么相信李堪会劫杀他?

因为以李堪的实力,只要出兵,王邑就觉得自己很难幸免。

刘廙踮脚去看里面,见这些盗匪穿的是缝缝补补的葛布、兽皮衣,男女也都面黄肌瘦,不由一叹:“不过是山民而已,乘机下山罢了。”

众人拱手施礼,这才纷纷告退。

关中各处人力折损很大,只要王家新一辈能健康成长,一个个开枝散叶,那么再下一辈,光是人口优势就能成为一县冠族。

王邑、贾逵又进行详细磋商时,关中统合的消息以步行的方式继续向南阳、南乡扩散,只是速度缓慢。

潘濬挤过人群,回到荆南士人聚集的小院落里,对诸人做了通知后,就返回屋舍搓搓冻僵的双手。

不是看不起,而是不想承担额外的风险。

王邑说着笑了笑:“若关中自此大治,我能保全族裔,已然无愧父老祖宗。再奢求更多,那灾祸不是我愿意承受的。”

内厅狭小,贾逵进来时就见王邑正抓木棍捣弄火塘,将中间灰烬拨开,木炭层层迭迭堆好,火势正旺盛。

王邑烹煮茶汤之际,贾逵阅读马腾的书信,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难道黑虎牙真如此善战?”

比起残酷的冬天来说,现在下山投靠官府,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刘望、刘廙兄弟戴了斗笠走出馆舍,就见街上百姓堵住了巷口。

更何况,他九成家资、部曲分割给了虎牙军;虎牙军也确实出动为他复仇,打掉了有嫌疑的李堪。

排尽身体污秽后,才入供奉亡父灵位的静室内颂词祷告。

哪怕丹水漕运冬日停歇,潘濬也相信会有陆路传邮。

王邑留在关中,哪怕清养着,也能持续增加虎牙军对河东的压迫力,以及‘镇北幕府’的正统性。

至于钱财、绢帛的运输,潘濬不觉得有问题。

就凭现在关中统一,虎牙军获得了太多的马匹。

至于找父母要钱财布帛……大丈夫出门在外,哪能什么都靠父母?

时不时报一下平安就行了,抄了蔡公遗书返回家乡,他就是家族、亲族最靓的崽,族谱中也能着重讲述此事!

现在给表兄一个立功的机会,他必须要珍惜。

王邑是北地泥阳人,早年拜太尉华阴刘宽为师,后出任西河郡离石县长,董卓经营关中时以王邑为河东郡守。

何止是王粲,这些士人也是面面相觑。

肃清沿途盗匪,维持治安,是亭驿系统最基本的职能。

马匹集中饲养,那马料运输的成本很高。

特别是马腾,还未开战,就交割兵权投降了。

王邑拒绝了贾逵的提议,不仅是黑熊,王邑甚至不准备跟虎牙军的军吏联姻。

王粲放下手书,对众人说:“关中将平,黑公将率各军聚集长安,我等也不能静静等候。”

稍稍缓了会,大约到了正午时分,屋舍内的寒意被压制,潘濬才挣脱被子的封印。

然后一脸严肃,步伐飒踏出门,走向县府所在的北城区域。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391.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14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