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34章 审配逢纪

书名:鹅的三国 作者:中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8:10

黎阳。

三艘运船停泊在码头,黑熊眺望北岸。

就见黎阳城西还有一座新筑成的城寨,与黎阳城互为犄角;这两座主要城池之外,就剩下一些警戒性质的塔楼据点。

宣良带着文书出使黎阳,也引来了西侧小城驻军的注意。

西侧小城是青州牧袁谭所筑,所屯也是青州兵马;黎阳城则由魏郡郡守高藩驻守。

袁绍病重期间,袁尚留守邺城,二儿子袁熙守幽州,袁谭来守门户黎阳,可知继承安排已然明朗。

袁谭身份比较诡异,就像袁术动不动骂袁绍出身小婢一样。

“袁本初俨然妇人,追悔前事,又自欺欺人,自以为袁氏兄弟能齐心并力求存于乱世。”

审配、逢纪做出决议,稍后处理完其他事情,逢纪去向袁绍陈述今天的公文处理策略,审配则去找袁尚。

所以邺城的防护体系是比较优秀的,能比邺城强的,也就之前的雒阳八关防卫体系。

袁涣不悲不喜拱手也是做出承诺,他不可能为河北效力,他执意要走,袁绍、袁谭都会成全他。

逢纪扫视公文,嘴上就说:“予其厚赏,自不缺效仿者;至于袁涣,恐怕有人比你我更急着做人情。轻易放归,此人也难念河北恩德。不若请公子前往黎阳,再三相邀,袁涣即便不能从,也可送往白马津。”

另一艘船上,刘晔白巾遮面露出一双眼睛,站在护栏前俯视辛评一行人离去的背影。

以至于高藩公文入手,审配就将不高兴写在脸上:“这孙家子莫不是以为我河北衰亡,缺这位梁国相壮大声势?”

袁涣笑呵呵不以为异:“孙氏若懂名节,又如何能有如今江东之基业?”

宗法上来说,袁谭已经是袁绍的堂侄儿了,自然失去了继承河北基业的继承权。

审配略略思索也就点头:“这孙家子该如何?”

刘晔很关心这个问题:“仆之家眷、子嗣皆在许都,仆能假死一时,不能假死一世。”

逢纪说罢皱眉:“总之不能让袁涣入邺城。主公重疾,邺城人心不稳,万不可让袁涣侦知。而公子出行黎阳,吏民会以为主公病症转轻,利于安定。”

身边人做下的恶事,只要袁谭看不见,就不存在一样。

袁涣终究是江东人劫持而来送给邺城的,袁谭也做不出反劫、强掳的事情。

邺城使者未到,黎阳西城驻守的袁谭听闻袁涣被劫持,当即就派谋士辛评持酒肉前来拜访、慰问袁涣。

“既是孙坚侄儿,又如此果断能横行中原,想来也不缺勇力、机敏;就拜为校尉,使助战河东。若真是将校之材,引为公子爪牙不迟。”

从宗法继承上来说,袁谭是以袁基从侄的身份入继大宗,袁绍、袁术这两支只是小宗。

还有袁熙,三年前就出任幽州刺史,家眷留在邺城为质,待在幽州久不回邺城,早已失去了河北人脉。

八万降军被杀,曹操最少还要杀死八万河北青壮,才能让河北人暂时搁置仇恨,冷静思考殊死抵抗的意义和价值。

而现在呢,哪怕官渡一役袁绍丢了十二万步骑大军,可河北人依旧选择抵抗所谓的许都朝廷,不就是曹操太狠一口气屠了八万降军,以及民间对曹操错役制度的抵触?

在河北人吃够战争苦难之前,是很难低头服输的。

傍晚时分,魏郡郡守高藩的公文送到邺城大将军幕府。

所以袁绍心里,对袁谭的补偿是很丰厚的……不杀袁谭,本身就已经很丰厚了。

袁谭名声在外,是出了名的待人宽厚,很难用严格律例约束身边人。

“公子眼中,袁曹二家就无速定天下的机会?”

为了打赢这场仗取得西线优势,目前已经开始接触关中豪帅。

对于美姿颜、身形强壮有勇力的袁尚,不仅仅是袁绍喜欢,审配也是喜欢。

两家袁氏血缘虽远了,可架不住袁涣是陈郡袁氏的领袖脸面。

但这终究是个好消息,袁曹两家之间自不缺可靠的消息验证渠道。

宗法、血缘、长幼上来说,袁谭是这一辈的袁氏长者,能从宗谱方面压袁尚一脉。

现在的袁绍已经失去了理政的能力,由审配、逢纪、袁尚一同署理。

秦末没有项羽、韩信这样翻江倒海的猛龙、专打歼灭战的狠人,天下怎么可能那么快速统一?

黑熊这时候走过来问:“你觉得河北如何?”

向袁涣敬酒,辛评气愤说:“孙文台侄儿果然生性粗暴,竟为一己之私,坏人忠君名节。”

所以袁谭自己不怎么作恶,可身边人亲近人往往骄纵坏事,偏偏袁谭又很难下定决心惩戒这些人。

而袁谭少年时天下未乱,受到的是名士教育,为人贤惠待人友善,同时还很简朴……可这在审配看来,简直本末倒置。

“这样的话,公子会有求贤之名,袁涣忠名更甚,此利于两家之事也。”

当即安排官吏调运粮食,并通报邺城。

不止是己方,曹操大军驻屯陈留开挖睢阳渠,也是要等六月酷暑消退后才能发动大规模战争。

审配做谋后,将袁谭过继给伯父袁基,彻底绝了袁谭继承河北的宗法。

新莽时期也是如此,打的很激烈,很多人还没站稳脚跟就被剿灭了。

黑熊说着长舒一口气:“比之秦末、新莽之乱,再看眼前,只能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只有这样仪表卓越文武兼资的人,很有人主气象,适合当河北的领袖。

如果人人都能劫持中原的郡县长吏来河北,自然好处多多。

黑熊说着笑了笑:“本以为我劫持袁涣、破开曹操之围能受河北重视,竟然如此轻我。既然这样,你为我联络袁尚亲信,我有办法给他一个完整的河北。我的条件,由我当面给他说。”

只要夺下河东,就能直接影响关中格局,关中豪帅们自会重新审视自身的立场。

“太难了,孙策不死的话还有一线可能。”

对此辛评笑着点头,当即承诺说:“公与我主同为玄德公门生,素有亲谊。今意外到河北,我主自当援手。待邺城来人后,我主自会伺机送公返回南岸。”

刘晔说话时感觉胸口骨骼有些瘙痒,抬手隔着衣服扣了扣:“袁绍、袁术兄弟当年自创基业,尚且相争,他竟然指望袁谭、袁尚能和睦亲善,岂不可笑?我若是袁绍,当幽禁袁谭,剪除其羽翼。”

黑熊眺望远处,眯眼凝视:“我还年幼,不急于争锋。维系北方均势,待我力壮,再谋不迟。”

袁绍是庶出,过继给了早亡的伯父,就成了伯父这一脉的嫡嗣子,继承了嗣父的政治资源和家产、人脉。

邺城分为南北二城,中间是横流向东的漳水;南北二城城墙完善且独立,外围更有小城控扼道路、漳水充当卫星城。

“荆南吧,荆南四郡在籍人口二百余万,远在荆北、南阳之上。”

简单酒宴之后,辛评又亲自送袁涣回船,并送上崭新被服等生活物品。

能和平强夺河东治权最好,若钟繇聚兵反抗,那就围绕河东打一场。

其实也不算亏欠袁谭,毕竟当年袁基才是袁家这一代的领袖。

赶在盛夏六月前,就要完成调兵和物资准备;熬过盛夏酷暑,天气转凉就要发动河东战役。

说着将公文递给一旁的逢纪:“元图,我有意放归袁涣,又担心寒了人心。”

“那公子无意河北,欲往何处栖身?”

所以只要帮袁尚干掉袁谭,光是一个黎阳,就够曹操啃一段时间。

“袁显思之恩,来日自当回报。”

袁涣一天一夜没有洗漱过,休息的也不好,精神、仪表略显颓废落魄,更是引发辛评不满。

而袁绍这一代的袁家领袖本该是嫡兄袁基,但袁绍发动讨董,董卓报复袁氏,杀死了太傅袁隗和太仆袁基,袁基一脉绝嗣。

岸边,袁谭派来的人设立幕帐,用布墙围了里外两层,中间辛评与袁涣对坐饮酒。

家资数万的审配绝不是一个简朴的人,有什么档次的家业就该有什么样的生活。

还有就是袁谭少年求学的经历,让他更亲近汝颖士人,所以河北士人本能的抵触袁谭。

高藩还是很难相信,一个默默无名的孙家旁系竟然会杀人夺权带着三艘运船叛离孙氏,还狐假虎威招募水手、甲士,几乎绕行了大半个中原水系,并半路劫持了梁国相不说,还从曹操大营面前突围而出。

刘晔舒展眉目,问:“可是要帮袁绍剪除隐患?”

“是,此前还想着为袁绍治病,以绝曹操盼望。可治病有风险,治得好一年两年,很难延寿十年。他终究老了,曹操正当年;与其治表,不如治其里。”

审配起身从一侧架子里翻出一卷竹简铺开,审视上面的名单,这是即将要发动的河东战役的调动名单。

审配是冀州牧州府的治中,兼任大将军幕府长史;本人又族大兵强,比之当年的沮授、田丰,审配性格刚直、武断更甚三分。

这种事情是孙家这种暴发户、寒门士人很难理解的,这类人趋利避害,是很难懂忠义大节的。

河东郡隶属于司州,司隶校尉钟繇的外甥郭援却效力于大将军幕府,即将委任为河东郡守。

别的不说,就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的亲缘关系,就值得邺城派遣专人来处理。

逢纪语气轻松,与审配推心置腹交流看法。

反正黎阳和邺城路程二百里,邺城有他们主持工作,袁谭那里翻不了天。

黎阳城内,高藩详细询问,宣良有条不紊自有应答。

自袁绍统一河北后,河北人看不上袁谭,更喜欢袁尚;为了稳住袁尚的继承权,审配出谋劝说袁绍出继袁谭为袁基的嗣子。

已经深深得罪了曹操,这支白鹅贼除了河北还能投谁?

所以辛评相信自己的影响力,只要亲自送袁涣回船上,船上贼人自会好好照顾袁涣的生活起居。

可袁谭能承这个恩情?

黑熊目送辛评一行人远去,皱着眉头:“看来河北也非安身之地,我本不在乎袁氏内斗,可我更不想曹操轻易获取河北。”

也只是袁绍、袁谭会成全他,乱世里长大的袁尚已没了名士风骨,更重实际利益得失。

如袁谭那样简朴生活却不能节制身边人骄奢乱法,等于老虎吃素,坐看豺狼吃尽牛羊。

追随这样主次不分的人,能有什么前程可言?

本章完

www.50331wx.cc/chapter/20610608/55555522.html

www.50331wx.cc m.50331wx.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70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