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490 案情铺开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裴元一边紧密的关注着官面上的情报,一边时不时的去看齐彦名的练兵。

开始的时候,裴元还想对齐彦名指点一二。

他对什么“快速穿插”、“诱敌深入”、“迂回包抄”、“围点打援”之类的……,名字,还是知道一些的。

但是观察了几日,裴元就发现,冷兵器时代对战场的理解,和后世是有很大不同的。

后世的训练注重服从,对指挥的细节要求很高。

热兵器时代指挥官可以冷静的把意图传递给军队的每个末梢,每一个末梢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

但在这个时代的战场上,却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训练成熟的一般士兵,能够在接受两个命令的时候,步调不会混乱,就称得上精锐了。

一个是进攻,一个是撤退!

事实上,受限于通讯的不便以及近距离肉搏的方式,战场在很多时候,都处于一种迷之失控的状态中。

主帅联系各路兵马的手段十分匮乏。

距离稍近一些,不同的部队间还可以用旗号指挥;稍远一些,就要大量的传令兵来回奔走。

等到士兵们拿着武器开始短兵交接,想要把握节奏就更难了。

当在眼前三尺之地,就决出你死我活的时候,士兵要面对的心理考验要更加复杂,更加艰难。

搏命拼杀的士兵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他们根本没法分心观察旗帜的变化和指挥,也记不住那些纷乱旗号的意义。

他们只能接受浅显直白的命令,那就是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按照齐彦名的说法,“生死临头,人都是怯懦的。面对险境,能够勇敢的进攻,战败撤退时,能不四散而逃,这兵就算练成了。”

只不过裴元对此还是很不满意的。

他想要的精兵可不是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的。

裴元得空向齐彦名询问道,“若是想要这些士兵更加精进一层,该当如何是好?”

齐彦名闻言愣了片刻,倒也给出了解答,“除非是身经百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战斗风格。”

“这样的军队在面对各种局面时,他们能无须指挥就形成默契。”

“比如说我们的霸州骑军的战斗风格,就是以快速突进、袭扰敌人为主,一旦敌方形成抵抗,就迅速的拉开,攻其必救。”

“有这样的战斗默契在,每次都能快对方一步,抢先完成战斗布置。”

“如此一来,就算遇到再怎么高明的敌手,如果他的指挥还未传达,部署还未完成,而我们已经击中其薄弱的所在,那敌人又怎么赢呢?”

裴元听得频频点头,有道理啊。

只是现在可没有练兵的环境,如今正是朱厚照搞“先军大明”的时候,裴元得是多头铁,才会和那家伙军备竞赛?

裴元没机会搞出一支兵马来反复实战,磨合其中默契。

他现在需要的兵马,只是能在关键的时候,撬动局势的那个支点。

裴元想了一会儿,只得不甘心的追问道,“那还有什么办法吗?”

裴元见齐彦名挠头为难,正想要说,哪怕次一点的法子也行。

就听齐彦名叹道,“若是想要再强,那就不是我能驾驭的了。”

“我曾经听赵秀才提过一句,以前的大将都是用阵法的,随机应变,妙用无穷。”

“操练好了阵法,能够指挥的士兵可以扩大到数十百倍。”

“而且和我们这种辛苦打熬的精锐不同,熟练阵法的队伍只要损失不大,补充的新兵能够很快融入其中。在战力不大减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以生替死,源源不绝。”

裴元没想到齐彦名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由狐疑的问道,“阵法?”

那他妈不是话本里的东西吗?

裴元还记得以前听人说过,常有不懂装懂的天子,向前线将领赐下阵图,瞎鸡儿乱搞的事情。

我是那种人吗?

裴元对这答案毫无兴趣,却也不好太过扫了齐彦名的面子,只能敷衍道,“哦?我儿、咳,彦名没见识过那些阵法吗?”

齐彦名可惜道,“赵秀才倒是自己琢磨着试演过一二,可惜其中的指挥太过复杂,我着实没记明白。”

“我们的霸州军又四处颠沛奔波,时常打仗。不说没有时间演练阵法,说不定就算有时间演练了,若是练不了几天赶上打一仗,连死带跑的又不知道能剩下几个人。”

裴元无语,那赵燧是看话本看傻了吧。

便开口道,“看来那阵法什么的,也只是名头大罢了。”

却听齐彦名摇头道,“却也不是那么说的。赵秀才曾经以亲兵练了一个小阵,不过用了区区数百人,以弓手、盾手、骑兵、长枪、火器杂糅而成,这些兵马进退错落,毫无滞涩。”

“我带人试了一阵,明明面对的是数百人,打起来的感觉却像是面对了上千人那样。而且难得的是攻势连绵,败而不乱。”

裴元听齐彦名说的玄乎,顿时来了兴趣。

在他的再三追问下,齐彦名也把自己所知的那些一五一十说了个干净。

裴元听了几句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浅薄,待尽数听完,不由感叹道,“原来如此,前人的智慧当真不能小看。”

阵法一道,说的简单点,就是为战争准备的一系列军事预案。

比如说,我方冲锋的时候用从哪里发起进攻?对方冲锋的时候我用谁去迎敌?我的骑兵摆在哪儿,弓箭手摆在哪儿?

进攻的时候怎么打出最高的DPS,撤退的时候用哪些没价值得部队制造牵制,撤下来的军队在哪个位置调整反击,负责掩护的部队还要不要保?

再比如扎营的时候辎重怎么摆,战马往哪儿放,哪些兵马需要放置在外围作为缓冲,哪些兵马可以作为反攻的第一击?

甚至整个大营壕堑、鹿角的布设,该怎么最大限度的迟滞敌人的攻击,又能有哪些变化挪动,可以将突袭营地的敌人困死在营地中。

这些军事预案表现在战争中,就是阵法。

阵法的存在,简化了仓促临阵时思考过程,也弥补了普通士兵临阵时难以指挥的缺点。

主帅只需要根据面对的形势,灵活的选择军事预案,那么就能做出最冷静理智的选择。

或者换一个说法,这就和做数学题一样,完全可以提前预备几套方程式,遇到熟悉的题型往上套就行了。

那些士兵只要平时严格的按照阵法训练,习惯自己的进退顺序和攻击轮次,不需要复杂的指挥,也能组织出精妙的进攻。

如此一来,依靠平时精心琢磨的军事预案,在临阵的时候以有备打无备,就有能表现出一流的水准。

当然,这种打法最怕的就是遇见同类的高手。

这也是为何有些话本中,会有某某敌人布阵,然后有个高人登高一望,接着指点从某门入某门出,轻松打垮敌人的原因。

因为那种会用兵的大家,看你兵力布置,阵型方位,就能大概算出哪里是主攻、哪里是侧翼,预留的后撤路线又是何方。

若是被敌人根据布阵提前识破了其中的变化,自然就把军事意图全都暴露了。

到那时,就得各逞所能,好好的斗一番了。

裴元和齐彦名一番话说下来,只感觉收益匪浅。

只是他对阵法暂时也没有太多的思路。

送走齐彦名后,裴元就琢磨起来,不知这个时代是否野有遗贤,有没有什么擅长兵法的大家等待拐骗?

裴元在连绵的泰山谷地中躲了数日,这数日工夫,已经让张永遇害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消息第一时间入京,传到了朱厚照耳朵里。

朱厚照闻言大怒,立刻责成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联手办理此事,又让东厂提督张锐派人秘密侦缉,就连此刻在山东的谷大用也接到了内廷来的公文。

那些刚刚大出血喂饱了张永的山东本地官员更是气的咬牙切齿,一心要把那袭杀张公公的贼人找出来。

但是愤怒归愤怒,他们还是很清醒的。

这么大的案子,哪是他们能轻易沾手的,一个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麻烦变成自己的麻烦。

于是尽管知道案情急切,除了倒霉的东平州知州不好甩锅,亲自去带人去护住现场,其他人都紧密关注,不置一词。

等到京中负责会审的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官员组团南下抵达现场,都已经是五日后的事情了。

裴元听到这般情况,也是叹为观止。

那些尸体横七竖八的扔在官道左右,虽说是被撒了些石灰粉防腐防臭,但是八月的天正是酷热的时候。

许多尸体都鼓胀炸裂,爬满了蛆虫。

刑部带队的是一个主事,都察院带队的是一个佥都御史,大理寺难得有点活干,这次来的是大理寺少卿。

除此之外,还有大大小小的一些官员随行。

因为此次的事情太大,死的是个内相,已经不是让那些吏员小官随便敷衍一下就成的了。

几位主官当着许多山东本地陪同官员的面,也只能强自镇定的上前,查看现场。

结果这些平日养尊处优的官员,看到那惨烈的现场,闻着那入鼻的恶臭,无不脸色惨然,目光躲闪的离开。

等大佬们适当的表过态之后,自有法三司的官员、吏员入场,开始勘查现场。

当那些真正做事的人,正式进入伏击现场查勘,只是看了一眼,那些法三司的官员吏员,以及山东本地的官员,就心头沉甸甸的。

因为目之所及,小半的京军尸首身上,都乱七八杂的插着弩箭。

他们之前也想过会有各种可能,比如说张公公这一路收钱,引动了附近的盗匪垂涎,毕竟财富动人心,那些盗匪也不知道张公公的地位权势,未必就有敬畏之心。

真要是为了那大笔钱财干这一票,也是说得通的。

可是动用了大量弩箭就不一样了。

这里面的含义可太值得警惕了。

那些官员、吏员们默默的检查着情况,谁都不敢表现得太过出挑。

没多久,详细的情况就摆到了几位主官的案头。

张永这次南下带着的二百多京军锦衣卫全部被格杀当场,不少人死状惨烈,经过这几日的暴晒后,更是难以收拾。

张容的尸体被整个斩做两截,张永的脑袋被割走,只能通过下体特征以及体型、衣着判断出这个老公公就是张永。

现场被打理的十分干净,没有贼人的尸体留下,除了那些嵌在尸体上的弩箭不好收拾,其他的兵刃之类的已经全部被收走。

看到这些情报,几个主官互看了几眼,都没吭声。

单纯从纸面上的情报来看,这伙贼人对张永一行的攻击,简直是碾压性的。

二百多精兵没人逃出就被杀了个干干净净。

而且对方还犹有余力的收拾干净了现场,才从容离开。

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宋玉反应最快,说道,“也就是说,这支贼人不但猖狂至极,而且现在的实力仍旧强横?”

刑部主事陈旻也明白了宋玉的意思,他们这些人从北京来查案,身边也不过带了两百多兵马护卫。

虽说他们现在还对整个案子一无所知,但要是那贼人以为他们查着什么了,想要一不做二不休?

那他们岂不是也处在危险之中。

陈旻立刻脱口道,“贼人凶顽,应该从山东都司要人,以备不测啊。”

大理寺少卿拿起文件展示给二人,又重重的点了其中一行,沉声道,“他们用了大量的弩箭,为了稳妥,还是从外面叫人合适吧。”

宋玉也意识到了大理寺少卿是在怀疑有山东本地的卫所兵参与其中。

于是,他不动声色的看了看在场的山东官员,沉吟了一会儿说道,“本官当然愿意相信山东都司与此事无涉,但是为了洗轻本地卫所的嫌疑,还是从外面调兵来协助调查更好。”

在座的山东按察使脸色不太好,询问道,“那以你之见,该从何处调兵。”

宋玉便道,“天津三卫也在山东按察使司的管辖之下,又与此案无关,便从三卫调集人手,让三位指挥使前来协助查案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