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387 教化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司空碎和岑猛都有些绝望,只能努力的听着霍韬给他讲述那些西游故事。

原本还挺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加上事后“有感情的背诵”,那就完全木得感情了啊!

霍韬的记忆力虽然不错,但是要一边讲那些神神鬼鬼,一边为这些神神鬼鬼寻找愚弄世人的依据,确实也不那么容易。

一时间马车中的三人,不管是讲述的还是听着的,都异常痛苦。

至于裴元,早已经放开心思,琢磨起对山东的治理来了。

偶然一回神,霍韬正讲到孙悟空的出处。

就听霍韬说道,“我们先来说说,能把西游记真实还原的历史支点。”

“首先,西游记的故事发生大唐,这自然毫无疑问。那书中是如何记载唐僧和孙悟空相遇的呢?说的是他取经的时候,遇到一座山,山下压了个猴。”

“于是唐僧就去找人打听了,这是什么山,这又是什么猴?”

“那当地老人是怎么回答的呢?”

霍韬看向对面的司空碎和岑猛。

司空碎还记得刚讲过的内容,见裴元斜眼看他们,立刻挺起胸膛说道,“当地老人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

霍韬点了点头,又负手思索起来。

“那王莽篡汉之时,能找到相关的记载吗?”

司空碎和岑猛都战战兢兢不敢吭声。

裴元趁机显摆道,“《后汉书》光武本纪中有记载,说是在昆阳之战的时候,光武帝面临绝境,忽然‘夜有流星坠营中’砸向王莽的大军,让王莽的军队士气崩散,最终大败。”

“这不就对上了吗?”

霍韬听了不由惊喜,“妙啊!妙啊!那王莽篡汉不得人心,正好赶上大圣被降服,丢下人间,天意使然,还扶保了大汉。”

“如此一来,孙悟空的真实史料,起码能断代到两汉之交了。”

裴元神情淡淡,踏马的,《地上道国》中写的比这还离谱呢。

霍韬有了理论依据,继续为西游记的真实性夯实基础。

裴元听到外面有马蹄声过来,很快听到有斥候回报,“天津卫指挥使程雷响,在外求见。”

守在马车外的正好是程知虎,他连忙询问裴元,“千户,程雷响来了,要不要见。”

裴元正好在车里晃得难受,便留下霍韬给司空碎和岑猛洗脑,自己则从车里出来,不等马车停下就跳了下来,好好伸了伸懒腰。

赶车的亲兵探头瞧瞧,见裴元已经和程知虎站在路边,活动着身子,看着队伍行进,便依旧赶着马车缓缓向前。

程知虎是老江湖了,自然知道出行的时候,坐马车也不轻松,他见裴元疲倦,主动询问道,“马车颠簸,等会儿千户要不要骑马走一段。”

裴元摇头,看了看那些携带辎重的大车,懒懒道,“算了,又不急着赶路,我跟着大队步行就是了。”

说着,和程知虎开玩笑道,“上次去湖广见陆訚,踏马的来回十天的路,颠得我蛋都麻了。”

陆续行进的士兵们听到,饶是对裴千户敬畏有加,也忍不住哄笑起来。

裴元不以为意的伸着懒腰,随手指了一个人,对程知虎严肃下令道,“就是他,给他一匹马,让他绕着大军警戒,狠狠地给老子跑。老子看他蛋麻不麻。”

兵士们哄笑的声音更大。

那个被裴元指着的士兵有些懵逼,也有些哭笑不得。

那些和他一起行军的士兵,则直接把他从队列里推了出来。

程知虎也不含糊,直接招手叫来一个负责警戒的斥候,然后征用了他的马,又将那士兵在起哄声中赶上马背。

那个士兵好像懂些骑马的要诀,骑在马上原地兜了一下,竟然还有模有样。

裴元感觉不好玩了,瞪了程知虎一眼。

程知虎直接一鞭子打在马屁股上,将那马驱赶的奔窜而出。

裴元这才和兵士们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这边笑闹着,程雷响也带了几个骑兵赶了过来。

他下马之后,过来向裴元拜见,裴元对他道,“你离开防区那么远,难免被人诟病。”

程雷响早有布置,便道,“正好有一批漕粮从南方过来。我便以护粮的名头,把人带出来操练操练。从这里经天津卫,到沧州,一些要害的所在,都留了兵士戒严。”

裴元满意的看着程雷响,感叹道,“我果然没有用错人。”

要是换成陈头铁,未必做的这么周道。

但要是程雷响的话,裴元也未必敢把罗教交给他。

裴元又简单问了天津卫的事情,眼见队伍都过去了,才边聊边追上去。

和裴元预期的差不多,队伍太过迟缓,终究是没能在天黑前赶到河西驿。

好在车上的辎重就是为这些情况预备的。

经历了那次和三总旗的冒雨奔走之后,裴元可不愿意再面临那样狼狈的处境了。

第二日,日中的时候赶到河西驿,汇合了陈心坚和他绑来的几个说书人。

裴元询问后,发现这些人都会说西游记,对陈心坚的办事能力再次作出肯定。

裴元给每人发了一锭十两的银子,诓骗他们只要沿途休息的时候给兵士们讲讲西游记,等到了济南,就厚赏之后放他们回去。

那些说书人被陈心坚绑架似的捉了来,原本还忐忑不安,见裴元出手这么阔绰,倒也安了心思。

裴元顾及到如今形势未成,也不敢太早给下面的人透露什么,只托词说打算选一批人混入罗教之中,方便打探内幕。

是以那些说书人给士兵们讲的,也只是西游记里的寻常故事。

如此一来,锦衣卫们兴趣盎然,每日行军的脚步都轻快不少,就等着到了驿站,能好好听他们说书。

不知不觉中,他们也对那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程雷响将裴元他们送到沧州,又往南不久,就进入了山东地界。

已经在山东履职的王敞,也是“恰巧”巡视到了德州,与裴元相见。

驿馆之中,待众人退下后,裴元就向王敞询问起了这些天有什么收获。

谁料,王敞上来就大倒苦水,“山东这个地方,不太好管啊。”

说着,王敞就把这些天了解到的事情,慢慢对裴元说了。

“山东总共有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原本的承宣布政使司的衙门在青州,后来又转移到济南。”

“这六府又被分为东三府和西三府。西三府为济南府、兖州府和东昌府,东三府为青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西三府因为承担着养马的负担,因为税赋要轻一些,东三府的税赋就要重一些,山东境内的钱粮,也多依赖那边。”

裴元有些好奇的问道,“我看西三府大片的土地都很肥沃,为何会被划分来养马?”

王敞便道,“这就牵扯到早些年的一桩公案了。我大明初立的时候,太祖皇帝以天下主的宽容,对那些蒙古部族承诺,凡是愿意降顺大明,愿意居留在中原的蒙古人等,均以‘赤子’视之。”

“所以很多的蒙古部族,就不再北返,而是听凭朝廷安置。当时东昌府地广人稀,就安置了大批蒙元降民,又因为国初的时候战事不断,太宗皇帝也屡屡北伐,需要大批战马。于是朝廷就在东昌府以及周边的兖州府、济南府开始实行马政,繁殖畜养战马。”

裴元闻言皱眉,“蒙古人不谙耕织,也不会经商,单凭靠养马,以东昌府的地界,也无法放任他们游牧,只怕会起乱子吧。”

王敞答道,“确实如此,东昌府之前就骚乱不已,动辄劫掠。朝廷若是派人查办,那些暴民也不抵抗,直接就束手哭告,祈求活命的粮食物资。”

“因为牵扯到的人群规模庞大,朝廷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很多时候都只能眼不见心不烦的听之任之。”

“后来山东巡抚年富,忧心这些人成为祸患,就奏请朝廷迁移了一部分人到南直隶。可惜,这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法子。现在东昌府依旧盗贼众多,朝廷的政令也不是很畅通。”

裴元听完不由感叹,“都是些需要教化的愚顽百姓啊。”

裴元对东昌府的兴趣起来了,又询问道,“我有心去东昌府好好查访一番,你觉得如何?”

王敞当然知道裴元是什么意思。

东昌府乱成这个样子,确实适合浑水摸鱼,只是事情却不那么简单。

王敞如实道,“不是个好主意。那东昌府之前有大片的土地被汉王朱高煦夺去做了养马地,后来朱高煦事败,被收归了朝廷。”

“之后历任巡抚、山东布政使都在努力发动百姓拓荒,将一些养马地变成了肥沃农田。”

“结果这些土地又被德王看上了,他已经借故几次三番向朝廷讨要当年汉王的养马地。但是朝廷也知道这里面的利害,并没有允许。”

“去年的时候,霸州军忽然攻入东昌府,东昌府的不少百姓遭到荼毒。我听说,如今许多家庭残破,土地抛荒,德王已经让人着手在大量购置东昌府的土地了。”

“咱们现在介入东昌府,只怕首先就要和德王对上。”

“德王有众多藩王相助,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裴元立刻就想到了之前霸州军叛乱时,他曾经有过的一个猜测。

——德王觊觎东昌府的土地,故意派手下人引诱霸州军进入山东。

证据就是,当初替霸州军带路的就是,当初德王养的刀堂的人。

裴元当初还和那些人交过手,也是因此,裴元不敢走济南府,直接往南去了。

裴元想了下,这件事还得和扳倒德王的事情放在一起解决,等彻底打垮了德王,才能去争夺这片养马地。

裴元只能叹口气道,“东昌府的事情先放一放,我让你查探的本省士子的事情有什么眉目了?”

王敞见裴元没有坚持,也是松了口气,便如数家珍的说道。

“山东文教之风盛行,有不少书香世家,比如说。”

“即墨的蓝家、黄家、周家。其中蓝家的蓝章中了成化二十年的进士,之前因为刘瑾的缘故,被降为福州通判,如今起复了,说是被调去山西,以都御史的身份去平定妖贼李五。”

“胶州有张家、法家、匡家和赵家。法家的祖上曾经担任济南卫指挥使,因为有子弟担了胶州学正,这才迁出了一支,在胶州耕读传家。”

“匡家的匡典之是成化二十三年的进士,可惜匡典之死的早,子孙现在也没考出个名堂。”

“赵家的赵从龙,是弘治是十一年的举人,被授了河南开封的水利通判。”

“此人颇有机略,今年霸州贼路过河南的时候,他被同僚推举,率领义军和霸州军周旋。后来因为立下功勋,被任命为武昌府同知,还恩荫了儿子赵完壁做了国子监的监生。”

“可惜他出身太低,忽然被拔擢,在武昌府颇受排挤,已经有要告老回乡的意思了。他的另一个儿子赵白壁也有些学问。”

“除此之外,还有高密单家、傅家、李家;掖县的毛家、赵家。”

“李家的李介考上了成化五年的进士,他的儿子李昆是弘治三年的进士,现在担任解州知州。还有个侄儿李晨,得了贡生。”

“毛家,则出了毛纪这个庶吉士,他在翰林院多年,现在担任礼部左侍郎。他的几个儿子……”

裴元听的有些愣神,这些情况完全不符合他的预期。

等听到王敞还要详说毛家的事情,裴元直接打断道,“不必了。”

那毛纪可是杨廷和的死党,在杨廷和被赶出朝堂之后,他继位为内阁首辅,依旧还组织余党抵抗了一段时间。

这种人家哪是裴元好惦记的?

裴元发现自己对之前的计划太过乐观了。

从王敞的介绍来看,那些能拿出来讲讲的家族,要么本身就已经在官场有门路了,要么干脆根本就在科举上拿不出什么牌面。

就连一些一代目举人,也是直接就当官去了,根本没有直接跃迁的可能。

裴元精心准备许久,没想到竟然陷入了无人可用的荒诞局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