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443 我即大明、我即万万人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朱厚照隐约觉得,这好像不是什么正经锦衣卫。

这人……

真的能够咨以国事吗?

朱厚照犹豫了下,看看左右众人,让他们先退下。

等人走了,终于是问了自己关心的一些事情。

他对裴元道,“朕虽然靠着义子们凑出来一支劲旅,但是这些兵马的钱粮,和替换的兵甲是个问题。”

“朕向户部和工部讨要,可是孙交和李鐩都说,事涉军兵不得不慎重,需要有兵部的明确批文。”

“可是兵部的何鉴很是顽固,以兵部簿册中无此兵马为由,拒绝列支这些款项物资,你觉得朕该如何是好?”

但凡面前的这个人不是当朝天子,裴元就要拍胸脯的表示,“放心,这我都安排好了。”

可眼前的既然是朱厚照,裴元就只能化牛逼为马屁,无耻说道,“陛下乃是天子,身负天命,何鉴与天子为敌,无异于跳梁小丑也。卑职胆敢断言,不出旬日,事情必能迎刃而解。”

朱厚照也是能辨忠奸的贤能之人,闻言叱喝面前的锦衣卫奸佞,“虽则诚心,却不可因一腔愚忠,辱及大臣。”

千户闻言,乃不敢复言。

朱厚照又忧愁道,“朕是天子,总不能事事等待天命吧?裴元你还有什么办法,能帮我解决眼前的麻烦?”

裴元想了想,见左右无人,便道,“卑职刚进入锦衣卫的时候,曾经奉命跟随东厂去江南查访商税的问题。之后到了镇邪千户所,也接受命令,帮着押解苏杭织造衙门的银子进京。”

“至于其他的涉及钱粮的事情,卑职就不太懂了。”

“但既然朝廷刚刚大胜,声威赫赫,又有张锐张公公这等干才提督东厂,那么想来当初麻烦的事情,也该迎刃而解了。”

“陛下不妨督促东厂,向地方派出税监,由内臣亲自征收商税。尽快弄一笔商税银子过来。”

朱厚照听了若有所思,“倒是个法子。”

然后问道,“还有呢?”

裴元心中一动,又想借着朱厚照忧心粮饷,和朱厚照简单提一句大明宝钞的事情,提前铺垫铺垫。

但是想想自己还没大量吃货,现在就提这个,好像有些操之过急了。

当即便下意识说道,“陛下可问计于‘小仲达’贺环……”

话说完了,裴元才意识到黑贺环黑习惯了,差点又要激怒朱厚照。

裴元如果没记错的话,再过几年大明宝钞就彻底废弃了。

原因很简单,大明宝钞的实际价值已经低于印刷成本了,国家再发行宝钞,连纸墨钱都挣不出来,基本上可以说印多少赔多少。

这里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供需关系造成的。

朝廷大量的往外发放宝钞,比如说官员的俸禄,功臣的赏赐,加印填补国家财政的不足等等。

但是朝廷回收宝钞的渠道却很窄。

这个时代以农业经济为主,百姓产出的主要是粮食、棉花、生丝之类的东西,朝廷给官员、军队发放和消费的也主要是粮食、棉花、生丝这些。

所以朝廷征收的时候,就直接征收这些农产品,避免了商人从中赚取差价。

也就是所谓的本色税。

本色税全都是刚需产品,朝廷发下去后大多都能直接用的上,可谓诚意十足。

折色税对应的则是不容易征收的商品,比如说打鱼的卖鲍的,这让朝廷怎么收?

岂不是难为我胖虎?

于是折色的商品,就可以使用金、银、铜钱,或者本色税涵盖的那些东西抵扣。

这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用钞折色的。

那么钞的主要应用途径是什么呢?

商税,以及部分折色税。

商税,准确来说,是几大税关征收的商税。

因为其他的地方商税,朝廷也拿不了几个钱。

再考虑到刘瑾新政废除后,官员可以大量夹带避税,可想而知,这个本就缩减的口径,能够回收多少宝钞了。

折色税则是考虑到百姓手中可能会有一些宝钞,允许他们以一定比例搭配交税。

但是对于占大明绝大多数人口比例的百姓来说,他们手里根本就没有余钱。他们能多存几石粮食就很高兴了,宝钞是什么?

所以,发放和回收之间巨大的体量差值,就导致了大明宝钞不断的贬值。

大明宝钞在出现贬值后,流通中的每个环节为了保住手中的财富,都倾向于尽可能保留金银和铜钱,压价花出大明宝钞。

这就导致宝钞在大明的经济体系中,每转一圈,就贬值一次。

想要跳出这样贬值的循环,就必须寻求向朝廷回收兑现。

可是回收兑现的口子又小,这就导致了贬值进入了恶性循环。

那这崩溃的宝钞体系,是不是意味着,社会上有大量的大明宝钞积存呢?

并不是!

大明宝钞因为价值一贬再贬,洪武永乐这对父子爽过一波后,到了好圣孙的时代,为了把大明宝钞的价格打上去,宣德天子不但陆续停止发行新钞,而且还冻结了在库钞,销毁了破损的废钞。

之后很少再有重启印钞的记录。

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最新的宝钞,也得有个八九十年的历史了。

以这个时代的纸张和印刷技术,这么多年下来,早就产生了大量的毁损废币,总货币量应该大幅度降低了。

只不过宝钞会贬值已经形成了刻板印象,许多人并没意识到这中间的变化,仍旧惯性的压价使用宝钞。

那么宝钞见底的风向标是什么呢?

就是正德七年的十月初十发生的一件事。

在这一天,户部司钥库左少监声称库中缺少钱钞,因此希望除了扬州钞关的银两专备织造以外,让临清、河西务这两个钞关自正德八年正月起,允许收钱、钞。淮安、苏州、杭州三钞关,自正德九年正月起开始接受钱、钞。以上钱款除了扬州织造银不动,都解送司钥库应用。九江钞关仍旧征收银两,送入内承运库。

要知道在这之前,正德五年的时候,朝廷曾经下令这七大钞关的税收,全部折算为银两,纳入内承运库应用。

因此正德七年十月初十的司钥库钱钞见底,其实是一个很强烈的宝钞见底的信号。

和这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正统朝的时候,同样是司钥库上奏,说因为宝钞太多,已经没有库藏的空间。

只不过这个信号,并没有被当时人察觉。

或者就算有人察觉,他们也没信心再去尝试拉起这已经信用破产的信用货币了。

毕竟……,如果朝廷官员发工资的时候不想领大明宝钞,那就最好别谈大明宝钞的事情。

至于宝钞推行能不能推动,能不能被社会接受,按照裴元的看法,只要军费是用宝钞发的,就一定能推动。

拿刀的人,不会让手里的宝钞变成纸的。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日本有丰富的银矿,东南亚有大量的金矿和铜矿。无论是战争掠夺,还是经济压榨,都有希望用来弥补大明财政的流动性。

但是这对于这个时代是没有意义的。

因为这个时代的贫富差距和经济交流,不足以支撑起这样的经济模型。

大量的地主豪强,仍旧会把不易保存的农作物、丝绸、瓷器换成黄金和白银埋进土地里。

凝结在开采提炼中的劳动,以及黄金白银定价中的富余价值,全都埋入土中,或者制作成器皿,失去了他们作为货币的本来意义。

国家的流动性不会有太大的提高,还需要组织大量的人做无意义的事情,并且承担其中的风险。

如果单纯只是这些因素的话,裴元也可以接受。

并且可以将金、银、铜作为一种商品,开采之后高价向社会提供。

但是这些金属货币,对于统治政权有一个很致命的风险。

那就是它们的价值,锁定在它们本身上面。

无论现在是汉,现在是唐,现在是宋,现在是元,现在是明,甚至是清。

黄金就是黄金,白银就是白银,铜钱就是铜钱。

而大明宝钞,是“大明”的宝钞。

只有让这个时代的财富,只有让这个时代最富有的那些人绑定大明,他们才能真正的愿意去守住这个大明。

如果南方的经济体,手中的大量财富体现为大明宝钞。

那么当女真入侵的时候,他们又怎么会乐呵呵的觉得不关自己的事?

那么当遭遇大灾,饥民食不果腹,姓李的邮递员又被优化的时候,他们又怎么能心安理得的不闻不问?

只要能释放出大明强大的国力,这个时代本就没有大明做不到的事情。

裴元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一个觉悟。

他的敌人既不是盘子里的那些人,也不是坐在桌边的那些人,而是这个滚滚向前,面临变革的时代。

裴元预想中真正的经济模型,就是以一条鞭法废除实物税收,将大明宝钞和大明的税收绑定,然后通过海量的流通需求,促使大明宝钞的价值回升。

大明宝钞的价值回升,又将诱使更多的人持有大明宝钞,从而继续拉抬大明宝钞的价格。

以现在的市价,一文钱甚至可以收到几十贯、上百贯的大明宝钞。

裴元不期待一贯宝钞恢复到一千文的票面价值,但哪怕是回到一文钱兑换一贯,这里面也会有几十上百倍的拉升空间。

这个巨大的利润空间,会为大明宝钞的上涨提供强劲的流动性支持。

与此同时,还可以不断的在市场上回收黄金和白银,埋入太仓地下,让大明宝钞渗透进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掌握国家权力的那一小撮人,吸收不到足够的用于积累价值的黄金和白银,就会努力的维持他们手中那大量的大明宝钞的价值,并且会积极的扩大大明宝钞的使用范围。

他们会努力的流转大明宝钞,转化成商品,然后会积极的、自动的,从整个世界收集金、银、铜。

这个经济模型是有很大可能实现的。

在大航海时代开启后,几乎全世界的白银都在流向大明。

等到那些追求保值的豪强们,为了摆脱大明宝钞的经济控制,更贪婪的汲取金属和土地时,整个大明就彻底的拥有了蓬勃的生命。

裴元现在的目的,就是必须要抢到落子的先手。

提前大量的收集废纸一样的大明宝钞,借着大明宝钞恢复信用,价值回升的机会积攒原始财富,然后依靠广阔的视角成为在这个经济模型中举足轻重的人。

先将整个大明的命运绑定在大明宝钞上,再将大明宝钞绑定在自己身上,实现“我即大明、我即万万人”的最终构想,这很合理吧?

……

朱厚照因为梁储的事情没处理利索,兴致不是很高,又见裴元出言冒失,便又呵斥了裴元几句,让他退下。

裴元估摸着等过几天,夏皇后的事情爆出来,朱厚照八成还是要再见自己的,当即便没提及别的事情,乖乖离开。

裴元下了假山,才想起来屁股有伤,赶紧换上一瘸一拐的姿势。

回头一瞧,却见朱厚照正眼神不善的从亭子上怒视着自己。

裴元有些蛋疼,好好地招惹他干嘛,要不先回山东避避吧。

这一趟求见朱厚照,裴元算是基本达成了,促使恩科在最高层面通过的主要目的。

让裴元感到麻烦的是,因为自己和张永的矛盾,让张锐这个东厂太监的立场开始走向对立。

而且这家伙还把自己卷进了太后张家和皇后夏家之间的矛盾。

想到朱厚照那糟心的家事,裴元忽然心中生出一警。

卧槽!

光顾着看别人的热闹了,我也十九了啊!

我还没儿子呢?!

要是这一两年再不赶紧生出儿子来,只怕就会头铁彷徨,雷响胆丧,老子的基本盘就要不稳了啊。

我的大明,我的万万人……

这下裴元也顾不上装瘸了,小脸惨白的出了太平仓。

守在外面的陈心坚见裴千户这般失魂落魄,屁股上还隐隐有伤,一时不敢多想。

他连忙迎上来,询问道,“千户要不要紧。”

裴元慌张道,“事急矣,速速请宋总旗过府相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