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393 咱家是来主持公道的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裴元也不多给司空碎解释,直接向他问道,“以往千户所遇到这样需要紧急扩编的情况,都是怎么做的?”

司空碎答道,“一般是从千户所的子弟中招募,这件事澹台芳土已经在做了。可就算招募了,也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派上用场。”

“咱们千户所面对的敌人比较棘手,那些砧基道人分散四方,大多数时候需要单打独斗,没有过人的武力是不行的。”

裴元心中一想也对。

可惜司空碎说的虽然有理,却也动摇不了裴元的急于求成。

裴元又问道,“除了这个呢?还有别的办法吗?”

司空碎听了裴元此问,目光不由的瞥了程知虎一眼。

程知虎初时莫名其妙,随后就涨红了脸,只是也不吭声。

裴元很快意会了,无非就是招安呗。

这些江湖人物当了朝廷鹰犬,八成还是要来几个投名状的。

比如说,按照当年岳清风的说法,程知虎为了投身锦衣卫,可是出卖了不少淮上大豪的。

这些人背叛了自己的阵营,被视为江湖败类,以后就只能死心塌地的跟着千户所做事了。

这正是因为这些江湖败类回不去了,反倒比正经的锦衣卫子弟,还要可靠一些。

司空碎顾及程知虎的颜面,没有深谈,倒是说起了过往的事情。

“当年,千户所也曾遇到过两次极为麻烦的局面。一次是副千户冯劫围剿明教五行旗,一次是副千户陈驰围剿白莲佛母唐赛儿,这两次都招安了大量的江湖人协同作战。”

“可惜,这两次的战果虽然都很显赫,但是江湖人物不好控制的秉性,也暴露无遗。”

“围剿白莲佛母唐赛儿的时候,更是出了重大纰漏。”

“太祖皇帝当时逮捕了各地的尼姑和女道士几万人,想从中找出唐赛儿的踪迹。这件事当时正好由我们千户所负责看管,结果大量的江湖人物,忽然兽性大发,任意奸淫,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所以……,现在朝廷对招安还是很忌讳的。”

裴元明白司空碎要表达的意思了。

也就是说,想要通过这种途径大规模的补充,几乎是不现实的。

裴元只能叹了口气,“再想想看吧。”

裴元既然有心在阳谷立足,自然不能再留那些和尚了。

于是裴元终于掏出了那件武器。

他让人查阅县志,得知此莲生寺修建于永乐年间,于是援引洪武圣训,宣布莲生寺为违建寺庙,所有寺产悉数没收。

僧人有度牒者,驱散至其他寺庙。

无度牒者,全部征为劳役。

寺里僧人闻之大哗,有些手脚快的,赶紧趁着这些如狼似虎的锦衣卫顾及不周全,翻墙出寺,去找供养这寺庙的地方大族撑腰。

谁料不去打听还罢,出去后才知道,阳谷城中已经在戒严。

不少持刀的锦衣卫还在沿街搜捕。

那些僧人无处可去,只能装作是化缘归来,重新回到寺中。

裴元第一时间让人去清点了僧众和寺产。

这莲生寺已经有些年头,寺中共有持度牒的老僧五人,没有度牒的年轻僧众百余人。

这次收敛寺产,前前后后总共得了八千多两银子,以及一些金银器物。

另外的大头,就是周围献为寺产的大片土地。

裴元看到那几百亩土地的地契也有些犯愁,阳谷城中有些身家的大族都在他的抢劫范围内,该把这些土地卖给谁呢?

裴元按照自己之前的安排,驱散了那几个有度牒的老僧,又将那百十个年轻僧人抓了帮着运输财货。

饶是如此,光是控制“贼赃”,就花了不下三日工夫。

裴元将那些金银铜钱单独收好,其他值钱的器物则寻了几处禅院,塞得满满当当。

那些房契、地契之类的东西,裴元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只能暂且先留在手中。

除此之外,那些大族豪强家中,还抄出来大量的粮食。

裴元想着要在这莲生寺扎根,这些物资是少不了的。

于是也不顾惜那些年轻僧众,如驱牛马一般,让他们每日赶着大车往寺中运粮。

至于那些勾结霸州流贼的大族,裴元也按照安民告示中所说的,只抓为首的,其他人都驱散了事。

裴元这次跑来秋后算账,固然是有报仇的因素,但主要还是求财,因此就没把事情做绝。

等到又过了两三日,裴元觉得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才让人通知陈心坚,解除城中的戒严。

裴元带出来的人,除了留了几个探子,在四门留心各方动向,其他的悉数撤回了莲生寺休整。

阳谷县令陈朗听到戒严结束后,赶紧让师爷出去查看。

当发现街上陆续出现行人后,陈朗这才安下心,让人把早就写好的密信悄悄送往东平州。

没多久,东平州的知州就火速赶来了阳谷县。

在知道事情的始末后,东平知州立刻严辞要求见那锦衣卫的头目裴千户。

裴元自然懒得理会一个知州,让霍韬推辞说正在审问通贼犯人,需要隔绝内外,对那知州置之不理。

那知州也是火爆性子,立刻就把阳谷城中发生事情,上报了兖州府。并且言辞激烈的,将这件事定性为洗劫。

事情只一两日间,就分送山东按察使司和山东巡抚衙门,就连布政使司也得到了通报。

诸多官员听说了阳谷发生的事情后,一时群情汹汹。

山东巡抚王敞决定亲自前往阳谷调查,山东按察使司也向朝廷单独上报了此事。

然而,赶在所有人之前抵达阳谷的,却是裴元计划之外的一个人。

那就是山东镇守太监!

裴元听说山东镇守太监传召他去县衙相见的时候,也不由愣了愣。

好半天他才想起来,山东这地儿虽然不是边镇,但是因为位置重要,也是有镇守太监的。

明朝早年的时候,行省的主要权力机构就是三司。后来中央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又多出了巡抚这一层级。

在巡抚制度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地方上曾经短暂的出现过“三堂”并立的情况。

这三堂就是巡抚、镇守太监和总兵。

理论上来说,巡抚的职权是最大的,作为都察院体系的重要延伸,巡抚几乎对地方上的所有事务,都有过问的权力。

镇守太监的职权比较复杂。

具体来说分为守边的镇守太监,和在内地要害诸省的镇守太监。

守边的镇守太监,主要是两大职责,一个是“监军”,一个是“抚夷”。

这些边镇的镇守太监职权,比边镇的监察御史还要大一些。

监察御史的职责是稽核功罪赏罚,镇守太监则拥有监督军事将领、协赞军事行动、整饬军纪边防等权限。

一般来说,明朝的边镇太监也充任着主战派的角色。明朝在边境几次大的摩擦,都活跃着镇守太监的身影。

内地镇守太监的主要职责,是抚军安民,搜集贡品,以及打小报告。

这些内地的镇守太监虽然没有升迁罢黜官员的权力,也没有考察官吏的职责,但是却有权监督、弹劾所在地区的文武官员,还可举荐、请留甚至“奏罢”地方长吏。

他们还可以过问地方司法事务,并与抚按定期录囚。

可以说,虽然看上去没有多少职权范围,但是隐形权力却非常大。

因着这两类镇守太监类型的不同,也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规矩。

比如说,内地的镇守太监,包括南京的守备太监,都是由司礼监的人出外差,属于司礼监的外派人员。

边镇的的镇守太监,则大多是由御马监太监出任,属于御马监的外派机构。

这种不成文的模式,在成化之后渐渐形成惯例,正德时尤其明显。

正德年间,也正好是镇守太监最后的辉煌时刻。

裴元听说山东的镇守太监要传他问话,心中立刻起了警惕。

几个下属正好在旁,也都认为那镇守太监来者不善。

裴元想了想,大致能猜到那太监的来意,于是对众人说道,“那阉狗八成是听说咱们借着通贼的名头,洗劫了阳谷县,所以跑来打秋风的。”

司空碎听了,犹豫了下,对裴元劝道,“咱们现在还要准备应对朝廷的诘问,要不要稍微给他些甜头,以免节外生枝。”

裴元听了摇头,“只怕欲壑难填,白给人做了嫁衣。”

裴元还想拖延一下,让人去打听下那山东镇守太监的来路,不想那家伙似乎认准裴元这伙是肥羊,不停地派人来催问。

裴元见状,索性不理那些,点了几个锦衣卫,跟着他一起去阳谷县衙。

裴元路上的时候,留心了下阳谷县中的情况。

现在虽然解除戒严了,但不知是不是因为锦衣卫们还在的缘故,市面上仍旧显得很萧条。

裴元也没多做理会,径直去了县衙。

等到了地方,裴元人在马上,陈心坚就跳了下去,大步到县衙前喝道,“镇邪千户所千户裴元,前来见过山东镇守,还不快去通禀。”

那些县衙的衙役,前些日子刚好见过这些锦衣卫是如何逞凶的,衙役们不敢耽搁,连忙进去回禀县令。

那县令陈朗正和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太监说着话,听到那裴千户到了,目光一转,看向那太监。

陈朗也没想到镇守太监会在这个节骨眼赶过来。

作为文官体系的一员,他对这镇守太监自然不怎么感冒,对这镇守太监刨根问底般的了解那几家的资产,更是嗤之以鼻。

陈朗对这太监的来意,也能大致猜到,知道这贪婪的秃鹫,八成是为了那大笔钱财而来。

但是正应了那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

对于这些肆无忌惮的锦衣卫,反倒是这些肆无忌惮的太监,用起手段来更加趁手。

既然如此,陈朗倒也乐得让这两帮人先来一出狗咬狗。

陈朗不无挑唆的向那太监拱手道,“毕公公,你看这?”

那姓毕的太监笑了笑,阴柔的说道,“咱家是来主持公道的,岂能容忍这小小的锦衣卫放肆?”

“你之前那般疾言厉色,实在是小看了咱家。”

陈朗脸色略有些不自在。

那姓毕的太监慢慢吩咐道,“让他先等一会儿,咱家还要和陈县令,好好了解下此事的始末。”

那衙役听了,连忙去衙前回报。

陈心坚听了皱眉,直接呵斥道,“既然是要了解此事的始末,为何不询问我们千户,要偏听那县令的话?”

“再说,我们千户已经到了衙前,这件事的是非曲直,也总要见了再说。难道陈县令和镇守太监还有什么不能见人的密谋吗?”

那衙役哪回答的了这个,只知道讷讷而已。

陈心坚跟着裴元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养成骄横,当即对那衙役喝道,“再去问,就说我们千户也知道此事的始末,也想回禀镇守。”

那衙役两头为难,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再去回报。

衙役这一来,把陈心坚的那话回禀了,那姓毕的太监脸色立刻就难看了。

陈朗闻言,却默不作声心中暗爽。

半晌,那姓毕的太监拉长了脸说道,“不必管他,你也不必去回报了。”

那衙役听了大喜,如蒙大赦一般,赶紧在堂前站定,庆幸不用再过去面对那些凶人了。

堂中一时安静。

那姓毕的太监沉着脸,陈朗则是故意沉默着,把气氛弄得难堪。

或许是没见到衙役回禀,那衙前等着的锦衣卫忽然大叫道,“为何迟迟没有回应,莫非是有歹人挟持了山东镇守?”

堂中的陈朗和镇守太监一愣,正不知这是何用意。

接着就听到一阵凌乱的脚步声响起,一个穿着五品锦衣卫官服的高大武官,带着几个亲兵大步进来。

那脸色白净的太监见了不由大怒,当即呵斥道,“大胆!小小锦衣卫千户,竟然敢冲撞咱家,就连你们锦衣卫指挥使,见到咱家都毕恭毕敬。你算什么东西?”

谁料那锦衣卫千户,脸上毫无惧色,平静的向他询问道,“你在宫里的后台是谁?”

“?”毕真对这问话,有些措不及防。

就见那锦衣卫千户盯着自己问道,“谷大用、丘聚、萧敬、陆訚?哪个说话好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