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470 不是看客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有王琼和王守仁这两个顶级中立单位的帮助,裴元对以后推行一条鞭法的信心又多了几分。

出城的这段时间,三人对如今的税赋和民生问题,在车上畅所欲言。

王琼表示,等到了山东,会尽快实地考察,形成一条鞭法的完整思路。然后趁机引起舆论,让朝野关注到此事。

嗯,顺便胁迫各方势力,调他回京。

王守仁则需要动用他的才智,尽快设想一套可控又合理的宝钞管理方案。

他要仔细的研究,假如以大明宝钞作为一条鞭法的交易工具,朝廷到底需要印刷多少宝钞,才能维持这个规模。

如果朝廷额外增发的话,什么样的比例能够被民间接住,不会造成太大的货币贬值。

以及如何以合理的制度,控制朝廷那增发货币的欲望。

从好圣孙起,朝廷就一直在拼命的回收宝钞,为太祖、太宗两位雄主买单。

但是等到宝钞被盘活之后,皇帝和朝廷未必还会记得货币贬值的痛苦,说不定又会沉迷于印钱的快乐。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大明宝钞就仍旧没有存活的空间。

至于裴元负责的这一块,提起面对的困难和解决的思路,裴千户表示,时间不早了,下次再说。

至此,这个时代最优秀的老中青三代,完成了对朝廷未来变革的初步构想。

史称“二王一裴”谈话。

裴元和王守仁一直将王琼送到了城外的卢沟桥。

一般来说,给朝廷官员送行就是送到这儿了。

因为大多数官员们都有公务在身,没条件送太远,就算真有那闲工夫,也得避嫌。

不然大家都知道我很闲了怎么办?

王守仁现在还在等缺补,倒是能多送送,但是他的老子王华今天进京,有孝道这等大节放在这里,王守仁于情于理,都该优先等待迎接王华。

到了卢沟桥,王守仁就表达了歉意,然后下车。

王琼是心胸豁达之人。

他在一片丹心操劳国事,却被杨廷和一党流放充军后,还能写出“乾坤俯仰成今古,世态浮云一笑看”这样的句子,自然不会计较这点小事。

顺带着,他也让裴元下车,不必再往前相送了。

王守仁见王琼意思坚决,便笑着对裴元邀请道,“今日家父入京,他老人家向来喜欢青年才俊,为兄正好向他引荐贤弟。”

裴元想想都这个点了,估计寿宁侯府那边的热闹也看不成了,当即欣然应下。

两人遂送别王琼,留在卢沟桥等待王华。

卢沟桥这边乃是入京的重要通路,两侧有不少的茶铺、吃食摊子,供进出京城的官民百姓歇脚。

按照之前传来的情报,王华巳初就该到了,没想到临近午时,还没见到踪影。

两人在一处茶水摊子歇脚,裴元带来的护卫,则散在四周戒备。

这会儿人多耳杂,两人也没交流什么正事,只说些寻常趣闻打发时间。

其间,陈心坚出去兜了一圈,回来对裴元低声道,“礼部迎接大宗伯的人,就在前面不远。”

裴元向王守仁提议道,“贤兄要不要去见一见?”

王守仁却不愿意趟这浑水,推脱道,“他们迎接上官是只为了官场礼节,我又何必冒昧,引人闲话。”

正说着,忽听有人惊喜的大喊,“千户!你怎么在这里?”

裴元循声望去,就见一列马车正从路中过,其中一辆马车车帘掀起,露出霍韬欣喜的脸。

随着霍韬的呼喊,附近亦有马车掀开窗帘,向外张望。

裴元看着那些年轻书生打扮的人,顿时意识到,自己要等的山东考生来了!

裴元大喜过望,连忙迎上前去。

霍韬赶紧让马车停下,然后从车中出来,与裴元相见。

霍韬在老前辈留志淑的点拨下,早就放下了年轻人的那些意气,投靠了他认为的大靠山,成为裴党的一员。

随后和裴元一起,开拓了在阳谷的事业,又替裴元借助山东巡抚的平台网罗举人。

朝中那场乱纷纷的大议功,霍韬在山东的时候,也乐呵呵的吃瓜。

但是当吵着吵着,忽然间一个开恩科的议题被丢出来,然后成功的趟开各种反对意见,获得通过的时候,霍韬直接就惊呆了。

这时候,他才震惊的发现,原来这场朝廷争斗他不是看客。

作为裴党的一员,他不是看客。

他在朝中的同党下场掠食了,并且收获满满。

霍韬能看懂的不多,但是他明白能在这样的乱战中获得想要成果,没有一定的实力是不可能的。

何况,这场恩科,可是早在数月之前,裴元就给他透露过风声的。

这说明裴元远在霸州叛乱平定之前,远在大议功之前,远在朝中争斗开始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裴千户,真的是太有实力了!

霍韬完全没意识到自己也是被他准备的一环,反倒干劲满满,越发努力的帮着裴元在山东网罗起了人才。

现在恩科的事情已经明确,霍韬便以熟悉环境,方便备考为由,带着那些被王敞集训的举人们提前启程进京。

没想到,还未到京城,就在卢沟桥遇见了心心念念的裴千户。

霍韬赶紧招呼车队停下,然后把那些好奇下车的举人们聚拢起来,为他们介绍道,“这就是裴千户。”

在举人们疑惑的目光移来时,霍韬赶紧介绍道。

“先前梁次摅杀戮了乡人二百多口,但因为是内阁大学士梁储之子,竟然让三司袖手,无人敢制。”

“结果,那梁次摅杀人之后不但逍遥法外,还去读书人汇集的地方口出狂言,嚣张挑衅。”

“就是裴千户出手,狠狠暴打了那厮,然后拖行示众,为天下人出了口恶气。”

“后来那梁次摅躲在府中诈死,想让奸相勾结锦衣卫高官谋害裴千户,裴千户又毫不畏惧带人冲入奸相府中,再次将梁次摅拖出来暴打。”

“也正是因为裴千户鼓舞了士气人心,引来群臣纷纷声援,这才让恶贼梁次摅伏法!”

那些山东来的举人们一开始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千户,还有些陌生,但是等听得这般好汉行径,顿时就亲切了,一个个热血沸腾,口中赞叹连声。

有几个看着就孔武有力的,还毫不掩饰的嚷嚷道,“好汉子!我只恨不得亲自在场,和裴千户一起收拾那等恶徒!”

裴元大喜,没想到让他最担心的锦衣卫身份的事情,在自己的好汉人设下,竟然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这霍韬,是早就摸透了这些人的性格啊。

霍韬见大家情绪不错,又赶紧说道,“我和裴千户也是那次事件认识的,这次入京赶考,裴千户听说有诸位大才同行,一力主张要慷慨解囊,略尽些绵薄之力。”

“实不相瞒,这一路的花销虽是小弟经手,但都是裴千户出的钱财。”

这下,那些举人们反倒不好意思起来。

裴元见状连忙笑着主动上前,先是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挨个询问姓名。

又有霍韬在旁相助,把众人身份一一说了。

这些名义上拜了王敞为老师,受了点拨的举人,共有十二人。

其中辽东出身的举子七人,山东出身的举子五人。

从这些家伙会被王敞这个末路山东巡抚忽悠住,就能看的出来,这些人大多都是出自小地主家庭,不但没什么人脉,也不太懂官场的事情。

这些家伙在他们的家乡或许算的上个人物,但是一脚踏进仕途,就是纯粹的萌新了。

只不过,就算是萌新,裴元也实在拿不出用来拉拢的牌面。

他手中拿的出手的就是王敞了,等到这些举子在京中厮混一段时间,和其他的举子们交流的多了,见识了更多的政治争斗,就能看明白他们眼中高高在上的山东巡抚,到底是什么成色了。

那时候这些王敞临时收的弟子们,还能有多少忠心,就不好说了。

这件事进度不及预期,但裴元也没太多办法,只能尽力的展示着自己的热情。

霍韬介绍完那些举人,有些激动的向裴元询问道,“千户怎么会等在这里?莫非听说了我们这些人今日入京。”

裴元这会儿旁边还有王守仁呢,当然不好意思硬蹭这个好感。

只能实话实说道,“今日是礼部尚书王、额、王世叔进京的日子,我和……”

裴元回头介绍了一下王守仁,“这是大宗伯的公子,弘治十二年的进士,二甲第七名!”

这一下,围在一旁的诸多山东举子都发出惊叹之声。

一则惊叹王守仁的身份,这可是礼部尚书的儿子!礼部尚书乃是大七卿之一,又主管科举、文教,简直是这些举子的神!

二则惊叹王守仁的功名,二甲第七名啊!那一科全国第十的读书人,对这些举子来说,谁人敢说不佩服?

裴元等王守仁和大家微笑点头示意后,才继续说道,“我和王兄是来迎接大宗伯的。正巧遇到了你们。”

霍韬看了王守仁一眼,心中暗惊。

裴千户来接礼部尚书,又和礼部尚书的儿子一副相交莫逆的样子,莫非自家的势力又膨胀了几分?

王守仁见裴元和这些人聊得热闹,目光一扫,看向远处,忽然道,“我刚才隐约见到一位故友,这就去打个招呼。”

裴元以为王守仁是避嫌,当下也不以为意。

他一个礼部尚书的儿子,确实不该和一些来应考的举子太过亲密。

等到裴元和霍韬以及那些举子们又聊几句,裴元见举子们都很热情,心道,索性不如趁热打铁,拉拉关系。

反正王华等会儿还有礼部官员迎接,就算自己到了王华面前,除了混个面熟,估计也起不到什么效果。

只要王守仁还认自己这个亚圣,这个机会,以后还有的是。

于是裴元便对众人道,“眼见已到午时,我和各位一见如故,不如一起去好好喝几杯如何!”

那些举人们见裴元果然热情慷慨,似是一位郓城故人,更是倍感亲切。

有人询问道,“裴千户不是说,要等着迎接大宗伯吗?”

裴元道,“我看见各位兄弟,就觉得知己。能和各位兄弟相识,远胜结识什么大宗伯!”

众萌新听的心中热乎,跟着附和,笑闹起来,声音也大了不少。

倒是霍韬怕裴元意气用事,连忙提醒道,“若是如此,也要和那位大宗伯的公子说一句才是。”

裴元回过神来,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说着,辞别恋恋不舍的众人,回身寻找王守仁。

一直在旁不吭声的陈心坚,上前一步,给裴元指了指王守仁的方向,“千户,大宗伯的公子,好像真的遇到了一位故人。”

裴元远远望去,就见王守仁正和两人说着话。

一个留着短须有些略瘦的中年文士,一个白白胖胖……

等等!

看清那人的身份后,裴元顿时大喜,这不是我的好牛马、不,好弟弟欧阳必进吗?

他连忙快步上前,从后一把将胖弟弟肩膀揽住,亲切的说道,“贤弟,你要进京怎么不说一声,也好让哥哥早早来接你。”

欧阳必进正脸上带着拘谨,看着姐夫和王守仁寒暄。

结果猛一回头,感觉天都塌了,“你、你、你……”

欧阳必进的眼睛瞪得溜圆,说的急,差点把舌头都咬到。

这不就是当初那个在驿站里胡乱砍人,又自己断案,把知情人杀了个一干二净的锦衣卫千户吗?

裴元搂着欧阳必进的胳膊热情的一用力,“贤弟,你莫非不记得咱们的好情义了。”

只是裴元明显有些自作多情了,对于欧阳必进来说,和裴元相关的那些,明显不是什么美好记忆。

欧阳必进脸色一阵变幻,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去年那件事,本来已经被他当成了游历江南的一段小插曲,甚至觉得等到以后对那人畏惧散去后,不失可以看做一段谈资。

没想到,今天竟然突兀的再次遇到了此人。

接着欧阳必进想到了自己落在那人手中的东西,一时面如土色,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