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406 你踏马还和我装上了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4.1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贺环和郭晖不清楚这些文臣之间的弯弯绕绕,见裴元出声得罪了那提举司提举,结果那工部主事竟然丝毫不以为意,心中都有点迷糊。

但是两个人也有面对这种情况的处事方法,那就是多说多错,少说少错。

席间,裴元也得知了,原本贺环是打算在这里为他接风的。

后来正好遇到郭晖陪着几位工部官员视察到这里,才凑成了一堆。

裴元心里有数,自己在贺环心中的地位,肯定不如这三个工部的官儿。

因此优先陪着他们三个,倒也是情理之中。

那工部主事邱阳,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扫清江提举司的两位同事面子,还故意和裴元聊了几句。

裴元忽然想起,要说到木材的使用,工部好像是大户啊!

徐州卫和淮安卫介入造船,除了完成朝廷的单子,自造自卖也能消化一批。

见邱阳问起裴元的来意,裴元就主动提起,“本是路过淮安,想来和贺指挥使打个招呼。正好邱主事在,卑职倒是想起一桩好事来。”

“哦?”邱阳来了兴趣。

裴元也不卖关子,便直接说道,“卑职帮人跑了趟差事,有把握弄到一批便宜木料,不知道各位感不感兴趣?”

这下不但邱阳来兴趣了,其他几人也都询问道。

“是什么木料?量有多少?能比市价便宜几成?”

裴元哪里懂这些,何况很多事情只是个粗略的规划。

若是有了足够的意向方,反倒能共同促成此事。

他当即道,“卑职只是替人跑腿办事,也不懂这个,若是几位有心,卑职可以帮着牵线问问。”

为了提升几人的兴趣,裴元还特意暗示了一下。

“量大利厚,背景也硬。”

几人都下意识的互望了一眼,却没人吭声。

得益于刚才的争执,几人对这锦衣卫千户手眼通天的本事,还是了解一些的。

此人为了帮郭晖的手下运作到指挥使的位置上,就能替原本的徐州左卫指挥使时用谋取一个都指挥使的实缺,其权势手段,难免让人心惊。

贺环更是见过裴元让南京兵部尚书亲自回城接送他的一幕。

这些人心中都开始暗暗猜测起来,这裴元到底是谁的人。

至于木材的事情,既然获利丰厚、量又大,还有很硬的背景当保护伞,他们当然乐意参与。

只是这种事情裴元可以当众提,他们却不能当众应下。

但是席间的气氛,却以肉眼可见的融洽起来。

就连刚刚被冒犯的苗文,都单独和裴元碰了杯。

裴元的势力范围还没侵染到南京六部,对苗文能立刻转换姿态,主动和解,也很积极的给出了回应。

席间不免提到造船的事情。

裴元为了拓宽木材的销路,突发奇想的向众人问道,“我看运河中除了粮船,倒有小半的船只,是运送其他货品的。若是能开拓海运,专门运粮,将运河商用,征收赋税,岂不是官民两便?”

邱阳听了笑道,“裴千户非我辈之人,自然不明就里。朝廷不是不用海运,而是海运弊端太多,运力也不能满足所需,这才废止的。”

“想当年,永乐皇帝的时候,遮洋船云集太仓,无边无际。五月开洋北行,到了直沽下卸,秋季又乘风回来。一次运粮八十万石,好一番盛世景象。可惜这等壮观举动,比起漕运的零打碎敲,根本不值一提。”

“那时的工部尚书宋礼曾经核算过,一艘千料海船,需要百人驾驶,只能运米一千石。如果把造千料海船的人工、物料折价,可以造二百料河船二十只。每只用运军二十名,可以运粮四百石。”

“你算算,这里面是多少的成本差距?”

“何况千料海船用的都是好木料,而二百料河船用的都是寻常木料。”

“偏偏海况复杂,极容易漂没。运河里两岸相闻,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也能及时相助。

“一个建造不易,还容易损坏。一个能够大批量建造,还不容易出现事故。”

“你说朝廷该怎么选?”

一旁的康远也凑趣道,“除此之外,海运还有其他的弊病。”

“若是走海路,需要先将各地的粮食云集太仓,等到了直沽卸货,又需要再搬运粮食散往各地。这中间消耗的民力,不可胜数。永乐年间光是为了运那八十余万石的粮食,就动用了千料海船一千一百余艘,这里面的代价又怎么估算?”

“但若是走漕运。江南各处可通水,粮食走水路入淮安。然后运军从淮安仓支粮,至济宁交收。然后另有运军从济宁仓支粮,再运往北京。如此多段运粮,用二百料船,不足五千艘。一次按运粮四十万石,往回只用五十余日。一年运粮四次,就足以运粮一百六十万石。”

“再者,漕粮在淮安和济宁汇集,运河又深入腹地,贯穿南北,足以支应覆盖许多卫所。”

“有这种种好处,海运拿什么比?”

裴元听完,不由吃了一惊。

他还以为漕运改海是个很大胆的决定,没想到明朝漕运的兴起,正是因为海运被淘汰了。

裴元想想也觉得合理了。

那可是能组织出庞大舰队下西洋的永乐帝时代,怎么可能会不重视海运?

海运被废弃,只能是因为海运大幅度落后于漕运。

也怪不得这个时代的人,喜欢把海船叫做遮洋船呢。

上千艘打着黄底红日旗的千料海船,停在太仓等待运粮,那茫茫无际的船身船帆,岂不就遮尽了大洋?

这在十五世纪,这样的大明是一种何等的强盛和压迫感。

可说到底,此一时彼一时也。

大明国力的膨胀,已经不能单纯用永乐时的情况来套用了。

商业的繁盛,正在一点点挤占漕运的空间。

裴元原本考虑的是,现在的大运河,明显有些负担过重了。

若是能增加海运一途,正好可以分流少许运力,也可以增加一些船舶需求。

要知道在运河上运送货物,可不是把船开进去就能随意往来的。

因为从南到北,高低水位不同,有时候需要有多道水闸抬水。

遇到水位高的地方,需要等攒够了足够的船只,然后关闸蓄水,积水足够了,才可以开闸放行。遇到水位低的地方,也需要等攒够了船只,才开闸放水,让船只前往下游。

当然,也有例外。

那就是运河上也有皇家绿色通道。

按照规定,凡是进贡的鲜品,只要船到了就立刻开放船闸,无须攒够船只。

那么,这些进贡鲜品是谁发出的呢?

各地的镇守太监。

所以镇守太监掺和的生意,在物流的迅捷方面,称得上口碑保障,从没让人失望过。

如此一来,总运力本就紧张的大运河,越发的不堪重负起来。

如今大运河上的漕船,运送的主要是各类商品和粮食。

若是分流商品的海运,那等船一出海必然会不可控,导致海商肆无忌惮的前往海外贸易,让经济快速迅速失控。

粮食就不同了,这玩意儿获利不多,再走定点航线,相对来说,就好把握一些。

但既然有了朝廷废除海运运粮,转而漕运运粮的这一段历史,想要劝说朝廷在这上面转向,就几乎不可能了。

从根本来说,大运河首先要保证的是粮食运输,岂能出现运粮船为运货船让出空间的道理?

若是海运有更好优越性也就罢了,但现在海运明显干不过漕运,裴元拿什么开历史的倒车?

裴元郁闷的转了话题,双方又闲聊起来。

酒至半酣,工部主事邱阳想起一桩公事,告罪之后便要先走。

众人也不多留。

裴元会意的起身相送。

走出数十步,邱阳便细问起了木材的事情。

山东备倭都司和辽东都司那边,裴元还没着手安排,要和辽东都司打交道,就得和山东按察使司管辖下的那些兵备道先通气。

以裴元现在和山东按察使司之间的矛盾,想推动这个,还需要一点契机。

裴元暂时不好应承什么,也不好让邱阳凉了心,便说道,“这件事卑职也是外行。卑职本是好心,但怕做坏了事,也怕让邱主事吃了亏。”

“我打算等到那边的木材大量开采出来后,先小送一批过来,给邱主事当样品看看,若是得用,再商量后续的事情。”

裴元怕说的不够白,又点了一句,“算是我们的心意。”

邱阳的脸上立刻笑开了花。

他道,“好说好说,若是木料果然堪用,我这里自是少不了用项。我在营缮司……,也有同年。”

邱阳说着,也有点遗憾。

若是裴元悄悄找上他也就罢了,还可以闷声发大财。

现在知道的人不少,想要做的长久,就得往上打点。

既然都要花银子往上打点了,就就不如多拉些人下水,也好一起均摊风险。

两人辞别。

裴元靠着空口好处稳住了邱阳,等到回去,清江提举司的二人也要告辞离开。

裴元自然依样画葫芦,向两人许诺了一番。

清江造船厂这边,现在被黄毛工部针对的清江提举,没办法绕开邱阳做事,但是龙江提举司那边,他们还是有些人脉的。

就算只拿一点过手银子,这两人也足以心满意足了。

等到将两拨人打发了,亭中就只剩下郭晖和贺环、周朝了。

郭晖见没外人,也不客气了,借着酒意就挑明了向裴元询问,“裴千户刚才说的好听,不知道打算怎么给我郭某个交代?”

裴元闻言,一时还真有些踌躇。

拿出些筹码补偿郭晖不难,主要是没想好怎么占他的便宜……

裴元只得对郭晖实话实说道,“卑职也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郭指挥使,仓促之间,岂能拿出什么许诺?”

郭晖一急,正要发怒。

就听裴元又说道,“无论是好的职缺,还是别的利益,都需要多方协防,才好成事。郭指挥使总不会以为我在这里空口白牙,就能给你筹措一个都指挥使吧?”

裴元笑道,“那郭指挥使可就高看我了。”

“可是……”郭晖有些不甘心,但是听裴元话中隐隐的意思,给自己的补偿,似乎是“都指挥使”这种级别的,又不敢说什么重话。

这下让旁边等着劝架的贺环有些不淡定了。

怎么回事?

郭大傻子让人拐跑了个千户,就补偿给他个都指挥使?

那老子那八万两银子找谁说理去?

恰好裴元说到这个,就听裴元对郭晖说道,“本人的信誉,你不妨问问贺指挥使。”

“之前卑职和贺指挥使,也是闹了点小误会。那件事虽然不是我的责任,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卑职又怎么能因为其中的误会,就罔顾了贺指挥使的损失。”

贺环呵呵,你踏马的还和我装上了。

他私下里已经有了六成以上的把握,当初朝廷把那笔税银犒赏诸军的事情,一定有这家伙的参与。

就听裴元说道,“所以,这次我一得到好机会,就飞马赶来通知贺指挥使,为的就是维护我裴某的声誉。”

贺环闻言,就有些心痒的坐不住了。

他提前得到了周朝的通知,说是裴元有好处相送,本就有些期待。

结果遇到了郭晖和工部几个官员,只能按捺着先逢迎那边。

等到和裴元见了面,贺环又意外的得知了郭晖和裴元的矛盾。

更得知了裴元为了抬举郭晖手下的一个千户,帮那个千户弄到徐州左卫指挥使的实缺,竟然给原本的徐州左卫指挥使时用运作去了山东备倭都司,当了正二品都指挥使!

现在可好,裴元为了补偿郭晖,话里的意思,竟是又要扔个都指挥使出来。

那他贺环呢?

裴元跑那么远单独来一趟,主动给自己那八万两银子的补偿,总不能比不上郭大傻子吧。

一时间,贺环的期待感越发的拉高,竟有些坐立不安了。

郭晖没想这么多,他也不清楚裴元和贺环之间的恩怨,但是,也可以听听当个参考啊。

郭晖便问道,“你这次打算给贺环什么好处?”

贺环闻言有些紧张了。

他既期待,又怕失望,即不想让郭晖参与,又等不下去了。

就见裴元不动声色端起茶来饮了一口,又露出笑容看着贺环,“一个皇庶子的身份,怎么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