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凿壁窥光

作者:江枫客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1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简史二十二!

书名:凿壁窥光 作者:江枫客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在这里我们来梳理一下,元朝针对南洋南宋遗民商人走私中国商品到南洋及西方,引发元朝多次海禁的引发的世界编年历史。

据明朝史家考证,元朝曾四次实行海禁。

第一次,世祖至元29年即1292年“以征爪哇,暂禁商贾海者”,至元31年即1294年解除海禁。

第二次,大德7年即1301年禁商下海,武宗至大元年即1308年复立市舶司。

第三次,至大4年即1311年罢市舶司,仁宗延佑元年(1314)“开下番市舶之禁”。

第四次,延佑7年(1321年)“罢市舶司,禁贾人下番”,英宗至治2年即1322年“复置市舶司于泉等地”。

根据史料分析,我们认为元朝第一次海禁对以顺塔国朝廷为首的南洋南宋遗民商贸集团(以下简称:吕宋政商集团)的打击最大,因为这次海禁打击了吕宋政商集团在中国大陆的进出口贸易网路机构,给吕宋政商集团在资金、物资和人才上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

在南洋由于元朝出动多路水师对吕宋岛、中南半岛、婆罗洲岛和爪哇的吕宋机构和人民进行清剿,也使吕宋政商集团遭受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加上,元朝朝廷为了全面海禁将沿海人民全部搬迁到内地生活,导致广西、广东、福建和江浙等沿海地区的人民,大量渡海到南洋投靠吕宋政商集团。因此,资金和物资短缺,以及人口急剧增加等问题,造成以顺塔国朝廷为核心的吕宋政商集团不得不考虑未来的发展之道。

我们认为,吕宋政商集团通过充分考虑和评估之后,在元朝征讨南洋风头过后及1294年,顺塔国朝廷开始组建舰队对非洲西海岸、地中海及欧洲进行考察,寻找新的生存及发展道路。

1295年顺塔国朝廷决定建立欧洲及非洲直属衙门,负责欧洲及地中海沿海等地区经济及社会开发、改造和建设。同时,顺塔国朝廷决定从非洲西海岸洋流骤变初横渡大西洋对彼岸进行科学及认为考察。

1296年顺塔国科学考察队完成对美洲加勒比海岛屿及沿岸、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流域内陆、佛罗里达半岛及北美东海岸等地区的科学及人文考察。他们发现了美洲土著人即被现代西方人称呼的印第安人,发现了从白令海峡渡海到北美,并已经定居在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流域内陆、佛罗里达半岛等地区南宋遗民。考察队通过北美南宋遗民从中国迁徙岛北美洲路线,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确定人类居住的世界是一个圆形星球,并从科学视角搞清楚了各大洲、各大洋的基本方位和分布情况,同时精确测绘了考察地区地理学地图,并搞清楚了美洲已考察地区经济及社会资源的情况。

1297年顺塔国朝廷决定全面开发和建设美洲地区的经济及社会,设立顺塔国大吕宋衙府负责美洲各地的开发,将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坦帕城作为大吕宋衙府驻地,顺塔国朝廷派官员和军队等直接管理衙府。同时,将美洲大吕宋衙府归属顺塔国欧洲总衙府管理,让美洲、欧洲和非洲进行联动开发,实现三地区经济及社会互助共赢发展。

1300年顺塔国在欧洲葡萄牙、西班牙和非洲摩洛哥等具有殖民地国家形态的经济及社会组织架构已经基本建成,并按照宋朝经济、社会和文化模式开始投入运转,因此宋式殖民地、欧洲和地中海沿海等地区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激增。由此导致元朝廷在大德7年即1301年禁商下海,在一次打击南洋政商集团的根本利益。

这次海禁,让顺塔国下决心加快美洲殖民地的建设,解决在优质商品方面严重依赖中国的问题,当时南洋政商集团主要进口的中国商品有:陶瓷、茶叶、丝绸、钢铁、纸张、书籍等。

为了解决陶瓷生产问题,南洋政商集团在中国聘请高岭土资源勘查专家,在南洋各地进行勘查,不久他们在越南、马来西亚半岛等地发现高岭土等矿产资源。然后,他们聘请中国技师在越南等地建立陶瓷作坊,生产中国陶瓷,解决了海外市场对中国中低端陶瓷需求,但是由于当地陶瓷生产技术水平很难到达中国水平,因此高端陶瓷仍然要从中国市场进口。

为了解决茶叶问题,顺塔国美洲大吕宋衙府开始组织茶农,在适合种植茶叶的美洲地区试种优质茶叶,一次解决欧洲市场对茶叶的需求。

为了解决丝绸问题,顺塔国美洲大吕宋衙府组织农民在适合种植桑树的地区种桑养蚕,并在中国聘请师傅在美洲办抽丝厂、纺织厂和印染厂等。

为了解决钢铁问题,顺塔国朝廷在爪哇岛等地建设炼铁厂、炼钢厂和器械制造厂。

为了解决火药问题,顺塔国朝廷让美洲大吕宋衙府在美洲沙漠等干旱地区寻找硝石(硝石的主要成分硝酸钾、硝酸钠等硝酸盐,硝酸盐易溶于水,因此只有干旱地区才有硝石存在,中国新疆干旱沙漠地区,如伊吾县淖毛湖乡也有硝石矿),最终美洲大吕宋科学考察队在南美洲今智利潘帕斯沙漠地区发现大量硝石,因此解决了顺塔国火药生产及供应问题。

为了解决纸张问题,顺塔国在南洋、欧洲和美洲等地区创办造纸厂,大量生产各种纸张。

为了解决图书问题,在南洋爪哇岛顺塔国朝廷所在地,在欧洲的巴塞罗那、罗马等城市设立汉学藏书馆、汉学国立书院、商务印刷局等机构,负责图书的收藏、创作、审核、印刷和发行。

1322年之后,经过22年的经过努力,整个顺塔国政商系统基本上实现经济独立,摆脱了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走向了经济及社会的高速发展道路。

1294年至1322年,顺塔国朝廷以葡萄牙、西班牙和摩洛哥等为基地,对欧洲和地中海地区进行28年开发,一批参与考察并定居在这些地区南宋遗民已经变老,他们子女已经开始成年,接替父辈国家重担和家庭责任。根据顺塔国史料记载,从1294年至1300年的六年时间里,顺塔国从南洋和中国沿海不断将华人转移到欧洲定居发展,为了减少移民的麻烦这一代到达欧洲和北非的南宋遗民均选择男性,他们共计30万人,因此这些南宋遗民的子女均为中欧混血儿,假设有20万个华人家庭,每个家庭平均有3个子女,这些混血儿的人数应该是60万人,也就是说到1322年,欧洲华人总数已经接近100万。假设当时欧洲总人口是1000万,华人占了欧洲人口的10%左右,当时华人阶层属于欧洲社会富裕及文明阶层。这都归功中国家庭是男性管家并负责子女教育,使得中国家庭仍然能够很好地保持中国的文化传统。南宋遗民在欧洲建立华人社会成为欧洲社会建设的典范。

在这28年的对欧洲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改造和建设中,顺塔国欧洲各衙府取得了那些成绩呢?

在社会统治方面,南宋欧洲衙府废除了欧洲的政教合一制度,废除奴隶制,建立军政分离的国王议会制,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摩洛哥等南宋遗民政权控制的国家,任何形式的教合一制度必须废除。

推动欧洲国家设立宪法,宪法规定国民具有信仰及不信仰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强迫他人信教;宪法规定国民人人平等,国民具有自由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基本人权,任何人不能剥夺他人的基本人权,雇主雇佣劳动必须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必须保护劳动者的基本人权和劳动权益,雇主必须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给劳动者支付工钱及提供必要生活保障;宪法规定国家贵族领袖或者贵族长老会推荐人选担任国王,国王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没有实际权力,国家金库每年从国家收入中拨付款项及物资,用于王宫,国王和贵族等日常开支。

国家设立议会,议会由国家各地方势力派代表组成,负责宪法修改、法律制度、国家重大事项决策等。

在国家军政机构建设方面,国家设立政务衙府,负责国家军警部队的组建及管理、负责国家礼部(教育、文化)、刑部(司法、监察)、工部(各经济产业、商贸等)、兵部(军队、警队、民兵)、吏部(政商机构设立、人员考绩及任免)、户部(负责人口登记及建档,负责征收人头税、劳役、国税、海关税、商品税和工商税等,负责国家金库及国家银行系统管理,负责审核和发放给国王、贵族和议会成员的国家收入分成)。

南宋欧洲衙府政治家们创立的这套制度,成为欧洲建立现代国家制度范本。临近南宋衙府地区的法兰西、意大利首先效法这套制度建立了现代国家。

国家管理是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因此一群文盲不可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当时,法兰西、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都没有文字,因此,南宋学者首先让他们学习和使用汉字,当时在汉字系统中“国王”是一个俗称,感觉非常不雅,因此南宋遗民文人用“卿”表示男性国王,“郡”表示女性国王。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汉字确实非常难学难记,因此南宋遗民学者给衙府辖区当地人、法国和意大利发明了套拼音文字规则,这就是拉丁文字(西欧人在喜欢用la拉音名词的定冠词,喜欢将ing订音加在动词的后面,相当于汉语中“正在......”,因此西欧语被称为拉丁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也属于拉丁语)形成起因,有了拼音文字后,“卿”被拼成king,“郡”被拼成queen。当然其他汉字、汉语也按照这套拼音规则拼写成立拉丁文,因此最早拉丁语就是南宋遗民的汉语(比较接近闽南语、粤语和泰语)。这些小知识很有意思吧!

为了更好建立欧洲的现代社会制度,改造欧洲的文化内含,欧洲南宋遗民军政衙府在马德里、罗马和巴黎等地设立汉学藏书馆、汉学国立书院、商务印刷局等机构文化机构,创立汉文及拉丁文学校,普及文字,开展文化教育,培养欧洲本土文化人和学者。

在南宋军政衙府学者,以及成长起来的欧洲学者的不懈努力下,马德里、罗马和巴黎成为欧洲最早的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成为欧洲成功建立文明社会的典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62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