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凿壁窥光

作者:江枫客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3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简史之四!

书名:凿壁窥光 作者:江枫客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在秦朝末年的战争中,秦朝守卫西北和北方边境的部队,为了自保一部分打着外族旗号自立为王;一部分直接投靠匈奴等境外强敌,随着秦朝的垮台,秦朝贵族、朝廷的官员、知识精英和工匠大批逃难到境外,他们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新疆地区和中亚地区,因为那里通过河西走廊就能到达,同时那里生活着大量的华夏族,有发达农业、村庄和城市。

在古代中国,宗教、思想、文化和技术等都严格控制在统治阶级手里,由朝廷的宗教法师、文官、学者、科技专员和工匠等人员控制着,法师主管国家宗教教义颁布和解释,主持国家的宗教仪式及活动,指导和约束民间的宗教仪式及活动。

文官协助皇帝编制国家的管理机构及管理系统等管理国家的各项事务和事业,制定国家法律,建立国家司法系统执行法律,建立国家监察系统监督司法,监督朝廷官员的执法情况。

科技专员主管建立国家地理坐标及土地丈量,绘制国家地理地图及人口资源分布地图,主管天文观察,计算天文历法,颁布国家历法和时间标准,指导国家农业等产业及事业的日常运作,制定国家和民间在长度、面积、重量等方面的计量单位、计量标准和操作规范,主管国家度量衡器具制造、管理及监督系统的建设,主管数学(建立基本数论、计算未知数、无法实测数等抽象数)、物理(制造业进行各种材料力学等物理性能的测试)、化学(对现有材料进行防虫、防磨损、防变质、防腐蚀等化学防护测试,通过材料及矿物混合、溶剂溶解和焙烧等化学反应过程寻找新材料)等基础科学研究和成果颁布;主管朝廷所需的武器、车辆、舰船等国防及重要民用装备及设备制造、技术储备和技术升级,主管军事、朝廷、民用等建筑及建筑材料的制造技术及规范,主管各种生产及生活的材料、物资、工具、用品和用具等方面的制造技术及规范。

朝廷主管和聘请的工匠及工匠队伍负责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和验收规范,制造国家、朝廷和民间需要的各种设施、装备、工具、用具、用品、材料和物资等。

治理国家策略及典章制度、地理资料及数据、天文观察及历法计算等三大核心技术和内容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由皇帝及朝廷内阁严格管理,其他朝廷官员和非主管技术专员不能阅读、学习、知会和掌握,否则被杀头和灭族;朝廷管理的其他技术内容、标准和规范也只能由主管技术专员、工匠领袖和专业工匠掌握,其他人不能窥视,否则也要杀头和灭族。而这些专业技术和制造工艺,都由技术专员、工匠领袖和专业工匠进行世袭传承,朝廷对传承谱系进行登记注册。

因此,国家文化、技术和文明全部控制朝廷官员、技术主管、技术专员、工匠领袖和专业工匠的手里,如果这些人没有携带典籍及技术文件投奔国外,外国人绝对不知道国家治理、地理、天文和立法,以及军事、经济、社会等涉及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兴旺发达的各种专业技术和知识。

但是秦朝灭亡后,由于秦朝朝廷官员、技术主管、技术专员、工匠领袖和专业工匠的大规模集体外逃投靠敌人,使匈奴及那些与华夏关系紧密境外割据势力获得帮助,境外势力在国家治理、军事、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使匈奴等敌对势力在很短的时间具有与汉朝抗争的能力。汉朝在建国初期,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对匈奴用兵,他险些被匈奴大首领冒顿擒杀,汉军险些被团灭,由此可见匈奴当时势力的强大和可怕。

汉朝在国家制度和治理方面基本上继承秦朝的方式,但是为了克服秦朝朝廷和衙门过度专制的问题,汉朝将改良过的分封制融入了秦朝的制度体系之中。这种分封制使汉朝内部形成了很多有能力与朝廷抗衡的宗族势力、贵族势力、门阀和军阀,从而导致国家税赋收入不畅,国弱民强,皇帝和朝廷的威望荡然无存,他们对国家操控力也日益下降,最终导致国家内乱,国家无法应对外来入侵。

由于西汉末期,朝廷国库空虚,国家运转难以开展,因此朝廷和地方衙门对人民进行强征暴敛,导致很多农户和工商户破产,整个社会弥漫着绝望的不安气氛。

为了解决国家困局,铲除地方势力,恢复国家经济和民生,重振国家,朝廷辅政大臣王莽,在公元9年,废西汉末代皇帝孺子婴,王莽自行称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朝。

新朝开国后,马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它推行土地国有化,一切地方势力的土地全部收归国有,由国家根据土地资源状态,决定土地使用,将适合农业耕种土地分给农民进行耕种,并向国家上缴税赋,适合发展住宅区和工商区的土地由国家统一规划建设,进行统一出租,租金收归国库;废除旧货币,发行新货币,将社会上流通货币铸币权收归国有,设立国家钱庄,负责收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负责对社会工商业发放贷款,民间个人和组织不能储备货币和放贷;通过国家官制改革和从新划分国家行政区域,铲除和削弱旧官僚和旧势力。

从当代的社会理论分析,王莽推行的社会改革是对中国远古圣贤“天下为公”社会理想的一次伟大实践,也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王莽的改革思想及社会实践,对后世中国和世界产生非常深刻影响。

新朝改革过去一千多年后,西方社会兴起了社会主义思潮和革命,同时西方学者将他们的纪元元年定在王莽称帝改革之前的汉朝平帝元年!这难道只是一样巧合吗?!我们认为当时这些西方学者肯定认真阅读并理解了王莽事迹和改革,他们对王莽思想和实践肯定推崇倍加!

由于这次改革相当于一次革命,它是要将断绝旧势力的经济命脉,将旧势力连根拔起!因此,没有充分社会思想和舆论准备,没有强有力组织和国家力量参与,这次社会改革不可能成功。

新朝改革开始后,汉朝旧势力利用各种明暗手段抵制和破坏改革,使刚刚建立的新朝陷入巨大的社会动荡之中,汉朝旧势力利用封建宗法制度的道德武器,指责王莽篡位害主大逆不道,并将社会动荡责任推到王莽头上。旧势力为了逃脱被铲除的命运,他们出谋出资组建绿林军等地方武装,在全国各地发动武装起义,消灭新朝。

经过15年血腥的残酷斗争,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新朝首都长安杀死王莽,那年王莽69岁,新朝就此惨然落幕。随后,绿林军首领刘秀,号称汉朝正统苗裔,恢复汉朝,史称东汉。

东汉建立后,将首都从陕西长安搬到河南洛阳,在国家治理制度和体制上全盘照搬照抄西汉。由于国弱民强、国库空虚、皇权被架空等问题没有得到丝毫解决,因此,东汉经历一百多年的统治后,国家又陷入混乱和动荡之中,农户和工商户普遍破产,官吏、贵族、门阀、豪绅等社会势力囤积社会财富,他们横行天下,鱼肉百姓。

为了解决严酷的社会问题,开辟社会发展的新道路,民间许多修行道教,有济世救民志向的仁人志士,在民间组织社团,推行各种自觉自救的社会改革。

公元168年至171年即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张角伙同他的同胞兄弟张宝、张梁,创立太平道,他们三人都信奉黄老道,黄老道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前身。

东汉末年张家兄弟三人在创立太平道这个宗教组织之前,他们系统学习了《太平经》,以及当时流行于世的原始的黄老思想。他们得道后,把这种思想化为太平道的教义,并广泛向信徒们宣传。太平道的教义宣称在天上有鬼神监视人们的行为,并根据人们行为的善恶来增加或减少他们的寿命,要求人们多行善事,少做坏事。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张角的太平道发展到中国的许多地方,教徒人数达到了几十万。

有组织和队伍后,张角自立为太平道教主,并教主身份布道和领导太平道,据历史记载,他布道的方式主要是以给人治病和消灾来扩大太平道的影响。

张角还自称“大贤良师”,宣称自己是先觉者,大众觉悟引领者。张角为太平道建立严密组织网络,他把全国信徒按照地区,建立了军政合一的组织“方”,共设三十六方,各方首领称“渠帅”,这个组织网络高效运作在民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太平道组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他们通过秘密活动,躲过朝廷和官府监管。

随着东汉社会腐败日益严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太平道组织建设到位后,张角马上领导太平道起义,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企图一举推翻东汉王朝。

由于东汉朝廷仍然具有平叛力量,随后起义军被残酷镇压,从此太平道在中国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在太平道创立及活动时代,还活动着一个以天下为公为己任,创建平等自由社会为宗旨的宗教组织即五斗米教,又称正一教和天师道。

东汉永和六年即公元141年,五斗米道创始人张道陵著作道书24篇,自称“太清玄元”,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入道者,须纳五斗米,因此称该道为“五斗米道”。

东汉汉安元年即公元142年年,张道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天正法”,命其为“天师”;同年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命其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又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布化行道的地区机构):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嘱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

随后,张道陵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即二十四治。进而组织内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从这时起,道教开始有了正规教团组织“正一盟威道”,后世也称之为“天师道”。

张道陵去世后,他的孙子张鲁在曹操远征巴蜀时受其官职封赏,并让张鲁跟随自己到了内地,曹操将张鲁和天师道徒几万户安置于长安、洛阳、邺城等地。随后,天师道始在中国内地传播,汉朝很多贵族加入天师道,如王羲之,祖辈从汉魏之际即信仰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是第一个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成功建立和运作公有制和太平社会的宗教组织。随后,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它们走出国门,跟随中国西迁的人民,影响西方社会的发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8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