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凿壁窥光

作者:江枫客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5章 洗尽尘封之人种起源

书名:凿壁窥光 作者:江枫客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目前地球的人口已经超过80亿,而且有黑种人、棕红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等多个具有明显遗传特征差别的种族。

人类如此海量的人口,以及各式各样具有明显差异的人种,不禁让人遐想连篇,扪心自问:人类出于一个祖宗源头还是多个祖宗源头?

目前生物遗传学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了揭示人类的源头,科学家对黑种人、棕红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等人种基因图谱进行分析和比对,他们得出结论是:人种之间基因差异仅为0.1%,正因为如此人种之间才没有生殖隔断,各人种在生理机构和机能,以及意识、思维和智力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距。人种之间的差异主要是肤色、高度、骨骼结构、体毛和体味之间差异,科学家研究表明,导致人种差异的这些基因片段是相对不稳定和异变的基因片段,人类的病毒、疾病、生殖、食物、生活习惯,以及气候、水质、土样、辐射等环境因素都可以导致这些基因发生变异。

因此从遗传学的角度看,人类各人种极有可能源于同一个母系基因组和同一个父系基因组,因为只有同源物种才具有如此高的基因相似度。

人类除了上述四大人种,地球上还存在过其他人种。根据考古学证据,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峡谷山洞里发现一支神秘的早期智人的化石和活动遗迹,这些被命名为丹尼索瓦人,根据科学测定,丹尼索瓦人生活在距今约20多万年至5万年前,他们是同时期广泛分布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这支智人的近亲。

在德国尼安德特山的山洞里,考古学家发现古智人的化石及活动遗迹,这支古智人被命名为尼安德特人。也许他们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从12万年前开始,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亚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但在两万四千年前,这些古人类完全消失了。

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远古智人即现代智人也许存在近亲关系,但是目前科学家尚未清楚这两古老人种消失的原因,也许他们通过通婚方式完全与欧洲的现代智人融为一体;也有可能他们被迁移到欧洲的现代智人消灭了,而且远古智人被现代智人消灭的可能性很大,人类的什么审美观非常重视相貌和外表,人类智慧将与自己相貌和外表非常形式的人视为同类,人类只能跟同类和平相处,在现代智人眼里远古智人跟大猩猩和猿猴没有什么区别,远古智人只是一些毛绒绒、脏兮兮、怪兮兮、呆头呆脑的普通动物,因此他们被现代智人排挤和消灭很正常。当然,在残酷杀戮中,也许现代智人因为怜悯和好奇而收养了一些远古智人的妇女和儿童,这些被收养者的基因融入了现代智人的基因之中。

当今考古学及研究人类基因的科学家认为,智人是现代人的祖先,在距今25万年前,早期智人发祥于非洲大陆的东非大裂谷地区,随后早期智人逐步走出非洲,进入亚洲、欧洲和美洲。

尽管生物遗传学的论断和证据非常有力和可信,但是仍然有不少社会精英仍然对遗传学的这些结论不认同,因此在人类种族的形成上,仍然存在两种学说,一种是一源论,另一种是多源论。

一源论认为人类的多种族由单一种族演变而来,也许最初的人类都是黑种人,由于环境辐射、病毒、疾病、生殖、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导致人类在肤色、体质和基因上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白种人、黄种人和红种人等人种。

多源论认为人类起源多个源头,同时由于生活的区域不同,交流阻隔,使得各人种长期处于独立发展之中,经过漫长环境和生活方式影响,最终形成了黑种人、红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等多个人种。多源论的问题是,人类起源于多个源头为什么人种之间基因相似度如此之高?为什么人种之间的生理能力和意识能力如初相似?

因此,目前科学界比较认同人种起源一源论的学说,而多源论越来越不被相信。同时一源论非常符合现代基因学的原理、理论和工程技术,也许人类确实是全面掌握生物科技的高智慧生物科学家实验室里的出品。

总之,不管认同那一样学说,我们都要本着追求真理,保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不要将自己观点和标准强加于人,保持思想多样性是建立人类文明的基础,古今圣贤有言:“凡事皆有巧合,凡事皆有可能”,必然之事未必必然发生,偶然之事也有可能再次发生,万事万物的法则和运行规律总是隐藏在人类难以触及的地方。

根据考古学及当今人类种族的现实状况,一般认为在远古时期,白种人生活在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帕米尔高原及印度河流域地区、中东地区、高加索地区、南欧平原及整个欧洲大陆;黄种人生活在亚洲远东中国大陆、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东北地区、印度尼西亚群岛地区、太平洋全岛地区、美洲大陆等;红种人主要生活南亚次大陆南部地区、印度尼西亚群岛地区、澳大利亚等地区;黑种人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陆。

在远古时期,白种人主要生活在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他们以狩猎为生,在高寒地区搏杀大型动物,他们以厚实皮毛做服装和鞋帽,居住在山洞或者自己开发地下洞穴里,这种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变得特格高大、强壮、多毛和皮肤白皙。

黄种人主要生活在较为温暖和湿润的低纬度地区,他们以采集、捕鱼和狩猎为生,他们依靠河流和海洋为生活基础,在人类文明发展初期他们居住在远东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地区的山洞里,随后他们用木材和茅草建造的简易窝棚居住,这种生活方式使黄种人体格轻巧性情温和、勤于思考和劳作,由于长期浸泡在海水和淡水中黄种人的毛发退化较为严重,由此导致他们的皮肤非常光滑。

红种人主要生活热带和亚热带的内陆地区或者偏僻地区,他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他们居住山洞或者自己搭建简易窝棚里,因此他们身材小巧、皮肤光滑、性情温和、闲散,喜欢安逸。

黑种人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陆,他们以采集、捕鱼和狩猎为生,由于非洲大陆种族单一,不存在种族之间竞争,加上非洲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在种群数量低下的时期,黑种人生活相对比较安逸而休闲,至今很多非洲人仍然保持原始的生活状态,以及靠天吃饭、天生天养的乐观处世态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及谋生方式,导致不同的种族有不同习俗和文化。肤色不是都是人类产生差异及隔阂的主要原因,导致人类分化的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各种族的习俗、文化和思想。因此,要消除人种和民族之间隔阂和冲突,我们必须从文化和思想入手,尽快建立全人类普遍认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在远古时代由于人类非常依赖自然资源,因此各地区的人类都要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举族迁徙到食物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以保证食物长期稳定的供给,维持种族生存及繁衍。

在迁徙方面,也许人类感知地理环境能力没有飞禽走兽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一些动物和鸟类具有感知地球磁场的能力,同时它们对经历过环境具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全感知记忆力,因此,这些动物和鸟类的迁徙路线和迁徙季节都非常精确。虽然现代智人不知道这些飞禽走兽的高超能力,但是古人知道飞禽走兽能去的地方,他们也能去,古人的朴素认识,使得飞禽走兽成为人类生活和迁徙的向导,只要人类仔细观察飞禽走兽的迁徙路线和季节,古人就能制定自己的生活及迁徙计划。

人类早期获得知识都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万事万物而获得,当然人类积累见识和知识逐步增多,人类就开始掌握事物运行和变化的因素、机制、规律和法则,认识事物的本质是人类智慧形成的基础。

人类的智慧之门一旦被打开,人类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视野、广度、深度、真实度将得到革命性的提高,从而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以及改造自然,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获得越来越强的提高。

当然人类的价值观得到系统建立后,人类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视为头等大事,为了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人类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对世界认知,掌握更多道理和自然规律。

在远古时代食物是制约人类生存和发展首要因素,在占领自然资源、获取食物、建立族群及社会的安全及保障的斗争过程中,人类获得丰富的经验、知识和道理,这些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以及人类勇猛不屈的奋斗精神,使人类在残酷的生物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地球食物链顶端的佼佼者,成为富有知识、智慧和创造力的生灵,成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

人类学的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和资源越是艰苦、恶劣和匮乏,越能激发人类的求生能力、创造力和智慧。

在人类种族的发展早期过程中,环境因素和人类的拼搏精神决定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式及高度,只有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及生产力,以及获取足够而稳定食物资源的种族,他们才能在种族之间残酷的斗争中首先脱颖而出,成为引领人类文明的领导者,使全人类共享文明成果。

在往下的章节里,我们将分阶段、分项目全面论述和展示,在末次冰河期里,人类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以及人类的文明发展的历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6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