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凿壁窥光

作者:江枫客栈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53章 大迁徙过程的社会基础

书名:凿壁窥光 作者:江枫客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8

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思想、宗教和社会管理制度是社会的三大文明社会的基础,因为我们研究人类在大迁徙前及过程中的思想、宗教和社会管理方式,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握人类在大迁徙前后的文明状况和发展脉络。

但是,由于我们缺乏现成的文献和信息,因此要研究这些问题,我们只能根据目前获得的考古成果和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推论。如澳洲土著人、美洲印第安人、太平洋岛国土著人等早期人类,他们是在末次冰河期冰川解冻、海平面上升后,先后与人类主体分离,这些人类能够比较完整地继承和保留了人类大迁徙前后的人类的思想、宗教和社会管理方式,因此研究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就可以得到非常接近真实的答案。

人类的迁徙过程是一个有计划、有准备、稳扎稳打、循次渐进的过程,人类总是在一个地区取得移民成功后,他们才会向下一个目的地迁移,因此人类在大迁徙线路上建立了很多定居点、村庄、城市、社会和国家,这些村庄、城市和国家有很多仍然保留至今,有些已经消亡而是它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因此研究这些人类的文明成果和历史遗迹,我们就能真实、详细和系统的掌握人类在大迁徙前后的思想、宗教和社会管制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距今4.5年左右,末次冰河期变暖期开始,由于冰川融化、导致地质变化和海平面上升,末次冰河期沿海地区和低海拔地区被海水淹没,导致澳洲与东南亚新大陆的陆桥中断,因此澳洲土著人开始与人类主体分离。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对澳洲土著人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澳洲的考古发现,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推断澳洲土著已经具有类似萨满教的宗教思想、习俗、仪式和生活方式。

澳洲土著人宗教思想认为,万物有灵,灵以非物质方式存在,灵具有永生不灭的本性,灵具有善恶本性,灵的行为结果也有善恶之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万知万能的灵是神,无知无能、半知半能的灵是灵魂,神是灵魂的主宰。世界分为上中下等三层即天堂、人间和阴间,神居住在上层即天堂,人及万物在中层即人间,人死及万物消失后,其灵魂进入阴间,灵魂在阴间接受供养、神谕、修行、审判、或升天、或轮回、或入地狱。这种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是萨满教的核心思想。因此,可以推定澳洲土著人相信萨满教sama

人类学家认为,在末次冰河期期间,人类主体生活在如今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群岛,以及中国南海、中国南部、中南半岛等地区组成的末次冰河期新大陆(简称冰河期东南亚新大陆)上,人类在东南亚新大陆上创造了人类最早期文明,这些文明成果是人类最早期的思想、宗教、语言、文字和艺术,以及制约人类发展知识体系和科学技术体系。

末次冰河期变暖期爆发后,由于东南亚新大陆很多地区被海水淹没,因此东南亚新大陆大多数人类搬迁到中国南部和中南半岛地区定居和重新组建社会,因此该地区能够非常完整和系统地继承和发展人类最早期的文明。泰国是中南半岛最古老国家之一,泰民族也是东南亚最古老民族,因此,研究泰文化和泰语等我们可以获得丰富而系统的人类早期文明信息。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泰国语、老挝语、越南岱侬族语、中国傣族语、中国壮族语等属于同一个关系非常紧密的语系,这个语系被成为古泰语系,古泰语是东南亚人类最早期农耕民族和定居民的统一语言,随着农耕民族向世界各地的大迁徙,古泰语也向世界各地传播,形成了范围更广、分支更复杂的古泰语语系。经过上百年的研究,语言学家们认为欧亚大陆的各种语言都或多或少受到古泰语的深刻影响,如汉藏语系、通古斯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阿拉伯语系、美洲印第安语系等。因此我们研究古泰语语系的内含和发展关系,我们就能掌握更多的古人类文明信息。

语言研究成果反映,由于东南亚农耕民族大迁徙开始,因此古泰语进行了第一次分化,分化出泰国语、中国傣族语、中国古越语(中国西南地区的壮族语言系统而全面地继承古越语,因此我们研究壮语就能很好的把握古越语)等最早期的古泰语语系。

为了研究和说明古泰语语系的方面,往下我们列举古泰语词汇和文化概念可能来至壮语、泰语、傣语等古泰语语系,同时我们对这些词汇和文化概念都是汉语拼音方式标注,而且都称呼它们的来源为古泰语或者古越语。

现在,我们先用古泰语或者古越语来解释人类最早期的宗教——萨满教。在古泰语、古越语、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系等古老语言中,sa是‘知道、智慧’的意思,ma

是‘人、某人’的意思,因此萨满是智者,也是巫师、神师和祭司,萨满具有沟通神灵,为神灵代言的能力。信仰萨满教的古人遇到难事、困惑、不顺、困难、疾病和灾难时,他们一定要找萨满咨询神的旨意,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神谕就是真知和真理,因此必须坚信神谕,坚信必能逢凶化吉;解决知道是萨满根据事物发展可能后果而涉及了一整套解决问题基本办法即签策,并通过某种占卜方式随机获得签策之一,萨满根据签策给咨询者解答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办法中遇到宗教法事,萨满团队将操刀上阵,为咨询者办理法事。

在东南亚和印度等地区,萨满sama

被成为沙门shame

,sa与sha同音同意,都是知识、智慧、法师等意思,ma

与me

近音,但是意义不同,ma

是普通人,在古泰语中me

是“天、天神”的意思,因此沙门shame

的意思是“天神智慧学”,沙门的称呼方式更具有神秘宗教的色彩。耆那教和佛教都承认自己继承了沙门教基本思想和教义,因此佛教的很多文化概念也能用古泰语加以解释,如菩萨pusa,pu在古泰语中是特指某类人的前缀词相当于“类、部”等汉语单词,古泰语在语法上采用定语后置,因此菩萨pusa的意思是“老师、法师”的意思,在佛教出现之前,菩萨的职责已经存在,在沙门教中,菩萨专门负责接受信众宗教咨询,为信众消灾解惑、占卜吉凶和前途,为信众主持各种宗教法事。发展到佛教阶段后,菩萨职责演变成了“普度众生”,菩萨职责具体内容变了,但是本质没有变,菩萨的职责还是帮助信众。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认为,澳洲土著非常重视安葬,他们给去世的亲人和族长进行土葬,死人在安葬前将死者做成卷曲状如胎儿在娘胎里的姿态,然后用席子或者兽皮包裹死者,将死者放入墓穴时,让死者面向部族图腾、东方或者西方,并将死者生前谋生、生活和喜爱的用品和饰品与死者随葬。这是原始萨满教安葬死者典型做法。按照萨满教的说法,坟墓是死者来生的孵化器和阴间居所,死者的来生以灵魂的方式如今生一样生活,因此必须给死者陪葬食物、生活用品、谋生工具等。而让死者面向部族图腾的意思是让死者的灵魂能找到回家的路;面向东方的意思是让死者的灵魂早日投胎为生,古人认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就是生命产生的地方;面向西方的意思是尽早进入灵魂永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古人认为太阳落下的地方,是万物和灵魂获得永久安息和快乐的地方。

安葬结束后,为了让死者来生仍然有吃有用,活人亲属还要定期到死者坟前祭拜,给死者供奉香火、酒水和食物等祭品。

近一两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在东南亚、中国大陆、西伯利亚、中东、埃及、欧洲、美洲等地区都发现了古人的这种丧葬方式,人类的大迁徙将原始的萨满教等思想和文化带到了世界各地,并使萨满教成为这些地区主流宗教信仰。

澳洲土著人还有纹身、举行成人割礼等习俗,这些习俗也存在于东南亚、中国大陆、西伯利亚、中东、埃及、欧洲、美洲等地区古老民族中,这个文化现象说明,纹身、举行成人割礼等人类习俗在距今4.5万年前已经形成。按照人类学家研究结果,由于古人往往只认识母亲,而不认识其他亲戚和宗族,而古人7至8岁就算成年,要离开母亲自己去觅食,为了日后大家能够找到彼此,古人发明了纹身,纹身的早期内容宗族标记、母氏标记、个人名号标记等。

割礼可能起源于控制人口快速增长的“节育手术”,远古社会阉人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目前世界各地人妖就是远古阉人的残留。在采集和狩猎时代,古人要经常忍饥挨饿,在遇到自然灾害时,饿死人是常见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增加对于族群而言是一样可怕灾难,因此,最早的聪明的社会管理者,通过萨满教的方式对族人成年男女的生殖器下手即割礼。

这些文化现象说明,在距今4.5万年前,早期人类已经具有管理人际关系和部族关系的手段,具有管理整个部族和社会有效和安全运行的措施。

萨满教普遍存在于居住在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南北美洲大陆的古老民族中,这个文化现象表明,在人类大迁徙之前,在距今4.5万年前,萨满教是全人类共同信仰的宗教,今天的任何宗教形式都是在萨满教的基础上演变和改良而来,目前世界各地人类的思想、文化、习俗中仍然保留萨满教核心思想,中国民间在祭祀、问神、占卜、化解吉凶、作法消灾等神道仪式和习俗都有萨满教的影子。东南亚、印度、中亚、中东、非洲和欧洲等地区民间也保留着浓厚的萨满教习俗和信仰。

原始的宗教思想来源于古人对生死、得失美丑、善恶、利害和生死的本质理解,它是人类自强自立、奋发图强、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的精神力量,如果一个民族不能看透人生,超然世外,并且拥有美好梦想,拥有藐视一切外部势力和艰难险阻,视死如归的勇气,拥有高超斗争技艺和智慧,拥有坚韧不拔和死磕到底的恒心的民族精英,这个民族将在物竞天择、残酷竞争的原始社会里被无情淘汰。正确而美好的思想能够帮助人类战胜自然灾害和残酷竞争,锻造出人类的优秀民族。

迁徙和逃难不同,迁徙是人类从容不迫的有预谋的搬迁行动,也是一项非常系统而复杂的冒险行动。为了获得迁徙成功,古人必须具备足够的地理和气候知识,并且能够制定周密可行的行动规划,其内容包括制定行动路线和搬迁计划,预先对迁徙目的地进行过实地考察,认为目的地能够安排家庭和部族生活及生产后,才派遣小股部队去在目的地进行开发,等他们在目的地的生活和生产获得全面成功后,整个家庭和部族才逐步搬迁到目的。

考古学家在北美洲发现古印第安人的二次葬墓葬,该墓葬距今2.7万年,这发现说明在2.7万年之前,地球变暖加剧,地球很多地区变得非常潮湿和闷热,这种气候将导致骸骨腐烂。为了不让先人的骸骨腐烂,信仰萨满教的人们,在先人下葬3至5年后,他们将先人的骸骨捡起,并按照人的坐姿放入一个葬瓮里,然后在另行安葬,这就是二次葬。

目前东南亚、中国大陆西南等地区仍然流行二次葬,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在美洲大陆、中国大陆、西伯利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区都发现古人二次葬遗迹。这个文化现象说明,在2.5万年前后,由于地球变暖加剧,海平面大幅度上升,导致居住在东南亚、中国大陆西南等地区大量迁徙到世界各地。

古气候学家的研究认为,在距今1.5万年后,地球的变暖速度减缓,此时连接欧亚大陆与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陆桥被海水完全淹没,而人类的迁徙活动也放缓了。到距今1.1万年时,地球变暖完全停止,地球气候开始稳定下来,因此人类的本次大迁徙到此也基本上结束了。

从距今4.5万年开始,位于东南亚、中国大陆南部的采集民族、狩猎民族、农耕民族、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等,都基本按照这种步步推进、稳扎稳打的方式非常缓慢地向世界各地迁徙。他们用3万年的漫长时间完成这次大迁徙,大迁徙为人类在中国大陆的珠江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黑龙江流域等地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由于东南亚人类主体向南亚次大陆迁移,黄种人与红种人和白种人进行大融合,从而诞生了丰富多彩的印度文明;迁徙人类在中东地区两河地区定居下来后,在中亚和中东地区发展起来的人类创造了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随后中亚和中东地区新人类向地中海地区迁移,他们在非洲北部尼罗河流域地区定居下来,并创造了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西方文明。

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成果,上述人类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文化现象和文明成果,都是由原来定居在东南亚、中国大陆南部等地区的亚洲黄种人农耕民族和海洋民族,在距今4.5万年至1.5万年之间,在世界各地大迁徙的过程中传播和创建的。

根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在迁徙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天文历法的知识,掌握了地球的气候规律,掌握了记时、记日、记月、记年,以及划分季节等基本方法。这些知识和方法为后来形成中国天文律法、古埃及天文历法、玛雅天文历法等世界著名天文历法奠定了基础;

同时,大迁徙过程的人类,他们已经掌握了地理在东西南北定向和定位方面知识和手段,并且已经能够绘制相当精确的地图,中国古籍《山海经》是一本地理志,本书精确地描述冰河期人类生活世界的地理情况,也许本书描述地方就在如今已经很多地方被海水淹没的冰河期东南亚大陆,因此今人才找不到与本书相对于的地区;

他们发展系统而精确语言和文字系统,他们能够通过语言沟通各种信息,能通文件准确地传达各种信息、思想、做法及命令,因此保证了迁徙族群与母地族群联系,以及迁徙族群内部的沟通、协调和管理;

他们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用火技术、窑炉技术、食物烹饪技术、制陶技术、金属冶炼技术,以及制造和建造工具、武器、船、车、生活用品、道路、桥梁、住房、村庄、防御工事、城堡和城市的全套工艺技术;

他们已经掌握了用盐水、草木灰之碱水、草药汤水,治疗皮肤病,清洁伤口和皮肤,掌握利用草药和矿物药材治疗感冒、发热、疟疾、痢疾、瘟疫、外伤和骨折等疾病,这些医药知识和技术,保证迁徙人群生命的健康和安全;

他们掌握了全套的航海技术和捕鱼技术、全套农业技术、全套畜牧业技术,这些生产技术为人类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根据我们研究结果,从东南亚及中国西南地区迁徙到世界各地的农耕民族,都具有如下生产及生活标配及文化特征:世界各地早期的农耕民族都是黄种人,他们的早期母语都是古泰语或者古越语;早期的农耕民族喜欢生活在河流和湖泊旁边,喜欢洗澡和清洗生活用品;掌握火的使用技术,常备打火石即火镰,喜欢喝热水和烧制食物;掌握药物和草药的使用方法,能够治疗常见病和流行病;掌握制作酒曲和酿酒的技术,制作和饮用各种酿造酒如米酒、甜酒和啤酒等;掌握制陶技术,制造和使用各种陶器;掌握冶炼技术,使用金、铜等金属工具;掌握木工和泥工技术,能够建造纯木结构和木石土结构的住房;以家庭单位饲养猪、羊、鸡、鸭、鹅等食用家畜禽,饲养水牛、黄牛等畜力,改善耕地和运输,牛车成为早期农耕民族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南方地区的农耕民族种植水稻、蔬菜和果树,北方地区的农耕民族种植青稞、粟米、小麦、蔬菜和果树。同时,我们的研究发现,非农耕民族没有上述文化特征和生产生活技能,很多此类民族不知道使用火,他们喜欢喝冷水、吃生肉,他们没有卫生概念不喜欢洗澡和更换衣物,他们生病只会找巫医施法,不会使用药物和草药治病。

因此,世界各地早期的农耕民族都是当地最高人类文明的代表,他们非常显眼,很容易识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28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