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九章:你们也玩不过太子啊

书名: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09

“殿下息怒!”

长孙无忌不得不高喊出声,起身跪地在前,道:“殿下三思啊!”

高士廉也坐不住了,“殿下三思!”

马周一时间默言,没有接话。

房玄龄等人也是眼皮一跳。

太子的话,显然是戳中了两人的要害。

不对。

应该说是打在山东士族的软肋上了。

否则,不可能让两人激起如此大的反应。

这还是在东宫,若是在朝议上,反对之人更多。

因为。

马周是陛下的铁杆心腹,又为御史大夫。

说句他们自己都不太愿意承认的事实,马周比他们还要被陛下所看重。

御史大夫这个官职,简直就是陛下捏在手里的一把神兵利器,悬在文武百官头上的一把天罚神剑。

随时都可能落下。

马周也绝对会忠实去履行的陛下的交代。

这次众人商讨,太子给山东官府定性,不亚于给陛下送上了一个绝佳的口实,用以针对山东士族。

本来之前,陛下对山东士族雷霆震怒,有收拾之心。

如今大义名分俱在,江南士族又在摇旗呐喊,陛下绝对不会有任何犹豫,错过这样的机会的。

山东士族想要用民意沸腾来裹挟陛下,根本不可能,那反而会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

御史台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出手,山东官府绝对遭殃,整治的是那些官吏,但实际上就是冲着山东士族的影响力根源去的。

这些官员绝对是亲山东士族的。

也有很多是靠着山东士族的支持,才走上高位。

否则,他们怎么可能偏袒维护山东士族呢。

一大堆官员落马,相当于山东士族声势大损。

他们还如何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去影响朝廷,去影响天下人呢?

最让山东士族胆寒,敢怒不敢言的是,李道宗这个府兵大都督,在北方各地遍布几十万的府兵。

这才是绝对的威慑力,也是堂而皇之的警告。

换句话来说,李世民是把底线给山东士族给摆出来了。

你们要想反抗,要想跟他打擂台。

那可以。

完全接受你们的挑战。

但山东士族只能是在李世民的底线上,进行操作。

但凡触犯他设置下来的底线,那么别怪他不客气。

这条底线,可以说是李承乾精心为李世民铺垫下来的。

山东士族只要敢掀桌子,那就要想想,能不能承受得了,掀翻桌子带来的后果跟代价。

所以,不管怎么斗,怎么争,是有大前提的。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跳出来,是不得不为之。

目前还有商讨的可能,等到送到陛下那里,就没办法挽回了。

不然,一旦山东官府落马无数官员,他们的实力也会受到大大的减弱,甚至可能与山东士族出现分歧。

“三思?”

“息怒?”

李承乾不无好笑的说道:“赵国公让孤息怒,申国公让孤三思。”

“孤何曾动怒?”

“孤又如何不是三思后行的?”

魏征起身,道:“殿下,臣以为没有不妥的之处,犯了错,就要接受惩罚,这是千古以来的道理。”

“山东官府倒行逆施,滥用职权,阻碍教化,违背陛下教化天下的圣愿。”

“这等大罪,岂能放之任之?”

“以后大唐教化大业,还如何推行?”

长孙无忌颇为恼怒,高士廉也是恨得牙痒痒的。

魏征这个乡巴佬。

又在火上浇油的添乱,罪名又给巩固夸大了。

李承乾面色如常,魏征背后是有山东士族的影子,实际上他并不算核心,一路走来也没有多少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

从他当年有过当道士,加入瓦岗,跟随李密以来经历,最后是在跟了李建成后,落入李世民手中,才一步步站在历史舞台上的。

要说他对山东世家有多忠心?那就太看不起魏征了。

魏征底线多灵活啊。

吕奉先在魏征面前都要往后稍稍。

他是比较推崇五姓七望的,但不是山东士族的利益代表。

还轮不到他来。

就是被声名所累,想要舔人家五姓七望的沟子。

但人家却并不太想鸟他。

李承乾暗自笑了笑,如今看来,魏征是觉醒了,不想再舔沟子,要真真的做自己了。

“殿下,山东官府是有错,但也有些人是被蒙蔽的,是下面人所为。”

高士廉说道:“臣调查所知,是下面的一些官吏,利益熏心,为他人驱使,办下错事。”

“呈到礼部的奏本,可见山东官员还有救,他们并没有盲从……。”

长孙无忌回头撇了一眼,没有说话,高士廉继续说道:“臣以为严惩首恶宵小,以作警示。”

“其他无关人等,当申饬记处分便可。”

“大肆缉拿,只怕会引起山东一些不必要的动荡,如今正直春耕大事,当前首要是保证春耕完成啊。”

“还请殿下三思,给山东官府一个改正的机会。”

这下又不糊涂了?

长孙无忌心头觉得很怪,这舅父一会儿糊涂,一会儿头脑清晰的。

难道真是人老了的缘故?

“殿下,此事说起来,也无非是底下的官吏擅自行事,山东也是教化之地,他们怎么可能阻碍教化大业呢?”

长孙无忌顺着话头说道。

萧瑀嗤笑道:“山东要是教化之地,岂会不接受报纸的出现?”

“宋国公如何知道山东不接受了?”

“赵国公,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高士廉道:“什么明摆着?那些一些虫豸所为,宋国公不要误会,以偏概全了。”

“这么说来,山东是对报纸喜闻乐见的啊。”李承乾说了一句,“孤还以为真如宋国公说的那般。”

“殿下,山东是大唐治下,长安能出现报纸,山东没道理不允许出现。”高士廉高声说道。

李承乾深深的看了一眼高士廉,再看了中立的房玄龄,马周等人。

“好。”

“山东有教化之心,乃是天下大幸。”

他道:“既然如此,那么此事就交由吏部与御史台共同处置。”

“诸位以为如何?”

闻言。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松了一口气。

吏部,是高士廉掌管的,虽然没挂吏部尚书衔,但他以右仆射兼着吏部的事务。

太子让御史台与吏部共同处置,这相当于给山东士族机会。

但这个机会,是以山东教化换来的。

“臣附议。”

众人也没有意见,萧瑀哪怕有点不痛快,也只好答应下来。

他也明白,真让御史台一个去,并不太现实。

“那就奏请陛下御批吧。”

“是!”

群臣陆续走出显德殿。

马周步伐走的最是快,高士廉想要喊住都没机会。

他无奈,只好跟长孙无忌低声商议。

一群人也不约而同去太极殿,面见李世民。

李世民看完奏请后,眉梢微微上扬,嘴角洋溢出丝丝笑容来。

太子办事,让他省心不少啊。

五姓七望。

山东世家。

你们也玩不过太子啊。

逼得长孙无忌他们抛出弃子来,平息事端。

就这能耐啊。

不过太子这是卖的什么药。

明明一口气就能拿下不少人的,怎么会作出让步妥协来呢?

山东真能搞好教化不成?

“我准了。”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山东有教化之心,我很是高兴。”

“不过,我希望不是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

“那样,我可不喜欢。”

这话,算是让长孙无忌与高士廉彻底松弦。

陛下没有穷追猛打,而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了。

“申国公留下。”

其余人离开,高士廉与李世民奏对。

“你为何要做出那等违背臣子本份的事情来?”李世民问道。

高士廉心头苦涩,也没有开脱,直接道:“陛下,臣老了。”

“有些时候会犯糊涂,作出不该的行为来。”

“这一次臣知道过错,不能饶恕。”

“陛下责罚,臣甘愿领之。”

李世民道:“怎么?”

“你是告诉我,想要辞官隐退吗?”

“臣贞观十六年末,就有这样的念头了,只不过是没来得及告诉陛下,如今犯下过错,臣也觉得是时候告诉陛下。”

高士廉道。

李世民有点狐疑,是真要退还是以退为进呢?

权力在手,高士廉能这么轻易放弃?

“太子知道吗?”

他没有直接回应。

“太子还不知道,臣出去后就会找太子。”高士廉道。

“那你先去找太子吧,你是太子舅公,也征询一下太子的想法。太子不知情,你要告老,闹起来可不好看。”

“臣明白了。”

高士廉行礼告退,李世民有些沉吟。

高士廉退了。

谁来接手他的位置呢?

“来人。”

“叫御史大夫来。”

“是!”

……

东宫。

李承乾处理好事务后,正在逗弄他的幼崽。

太子妃诞下新生儿,名为悘,恭敬安静的意思。

“殿下,申国公来了。”

“快请进来。”

“是!”

高士廉进来,见到太子行礼,李承乾笑道:“舅公,快来看看三郎。”

“这小家伙哭闹的劲,可不小啊。”

高士廉老脸露出笑容来,打量一眼,道:“可比不得殿下啊,当年殿下可比这更加活泼的。”

“舅公怎么提当年的事呢。”

李承乾佯怒,把幼崽交给奶娘抱下去,他一把抓住高士廉的手,道:“舅公啊,也是多亏了你。”

“我新纳的妾室,也相继有喜了。”

“我子嗣也要兴旺,这东宫也很快人丁多了起来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9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