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一章:再见之日,不知何年何月

书名: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09

赵国公府,书房。

长孙无忌与高士廉相对而坐,桌案前摆放着茶水,两人却没有饮的心思。

“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猖狂无礼到这等地步。”

长孙无忌咬牙狠声道:“太子妃本来育有一嫡子,身份地位不可动摇,如今有喜,又将诞下嫡子。”

“好不容易算是有机会,与太子关系更近一步,竟敢还与太子妃相提并论。”

“也敢大言不惭,送庶女进宫。”

“他们真当自家的嫡女,是多尊贵的吗?”

“我看他们是彻底昏了头,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这还不是他最痛恨的。

最痛恨的地方是,自己舅父,以及自己的面子,他们竟然也敢不顾。

换句话说,这些世家大族不听话,也不尊重他们了。

这让长孙无忌极不舒服。

“辅机!”高士廉缓缓的说道:“之前我也与你一样,有此想法。”

“但见过太子后,我才看清楚,这背后不是那么简单。”

长孙无忌露出惊讶之色,道:“舅父,你看出什么来了?”

“他们是对太子,对陛下不敬。”

高士廉叹息一声,道:“但更多的是对你,对我的不满。”

长孙无忌诧异无比,“对你我不满?这是为何?”

“当初的茶叶,在长乐手中,也相当于长孙氏拿着。”

“其他世家大族,算是沾了一点小利。”

高士廉分析道:“吐谷浑那边也是,大头都被陛下,太子占据了,他们虽然也有,可吐谷浑还盘剥了一层。”

“但价格不是提上来了嘛?他们不照样获利不小?”长孙无忌皱眉,“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还想更多?”

“这仅仅是两点而已。”

高士廉摇头道:“此外还有织布两机,安西种棉花。”

“高阳的酒楼。”

“如今的宣纸,也就是贞观纸。”

宣纸是太子说的,但流传到外面后,却冠以贞观纸,倍受文人的追捧与喜爱。

“太子几乎都给了李氏。”

“其他各族捞到什么好处没有?”

高士廉道:“种种利益加在一起,他们从来不是主导者,只是参与者而已。”

“你觉得他们会甘心?”

长孙无忌不敢相信,道:“舅父的意思是说,我们没有为他们争取到主导权?”

“不然呢?”

高士廉淡淡的说道:“他们一个个都吃肉吃习惯了,突然发现大鱼大肉都是李氏在吃。”

“不管是茶叶,还是棉花等天大利益的东西,他们几乎都是靠边站。”

“你说,他们会甘心,会不眼红吗?”

长孙无忌知道舅父的话糙理不糙,是事实。

自从东宫拿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能够赚钱的。

但都只有李氏一家占据大头,小头却是许多人在争抢。

一个个胃口都不小,怎么吃得饱?

肯定会有人不高兴的。

可……。

长孙无忌道:“不是草原给我们了嘛?”

“长乐争取到了啊。”

“草原那边有羊毛,还有牛羊马等。”

“这些难道还堵不住他们的胃口?”

高士廉好笑道:“辅机,你觉得草原这一块,见效快点,还是茶叶,棉花要快点?”

“这不但是要有巨大的投入,等着时间看成效。”

“关键是织布二机,是在河间郡王的手上。”

他做出个手势,道:“这也是要从河间郡王那里过一手的。”

“再有这贞观纸,也是由汉王李元昌来操办。”

“茶叶也好,贞观纸也罢,几乎全都是李氏子弟。”

“大量的钱财,最终都流入宫里。”

高士廉不由深深的叹道:“你说他们心头不嫉妒,不怨恨吗?”

“没喊出天子与民争利,还是他们有些忌惮。”

“只是通过这次的行为,来表达他们的不满。”

长孙无忌飞快在脑海过了一遍,几乎瞬间把一切都联系起来。

东宫的东西,几乎没有外人插手的。

就算参与其中,也不过是喝汤,没有吃肉的。

陛下能够财大气粗的拿出钱来,承担大部分生育国策的支出,还有长安试点教育,乃至于府兵改制。

都绕不开这一系列东西,带来的财富。

这其中利益有多庞大,可以说管中窥豹,一目了然。

“怪不得呢,原来症结在这里。”

“可他们这次似乎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太子将目标转到江南士族,剑南士族等身上来。”

长孙无忌不由讥讽道:“等到这些士族起来,在朝堂有一席之地。”

“他们还能坐得住吗?”

高士廉道:“不用怀疑,肯定是坐不住的。”

“只能说,太子这一招太过高明了。”

“我也没想到,一次小事,太子竟能小题大做,发挥到这等地步。”

“几乎把天下士族都搅了进来,陛下还能作壁上观。”

“哎……。”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也是觉得可笑。

冲着他来?

但也不看看太子今非昔比,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太子了。

太子会在意这些,人家直接不管你山东士族,转眼青睐南边士族了。

还做着前些年,清高自矜,敢跟李氏唱反调的春秋大梦呢。

太子这次收拾你们,不过是一句话而已。

“不过,舅父刚才说他们忌惮?”

“在忌惮什么?”

长孙无忌疑惑的问道:“是忌惮陛下发怒,动真格的,还是说也不想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陛下从北地回来,任命李道宗为府兵大都督。”

高士廉道:“辅机应该知道,府兵屯田开垦,大部分都在什么地方吧?”

“山东!”

长孙无忌惊声喊道:“府兵大多都在河东,河北,乃至于河南三道。”

“他们……。”

他自语,道:“怪不得说呢。”

“陛下这次盛怒,态度会那么坚决。”

“太子也是说放就放,根本不考虑山东士族的反应。”

“原来如此……。”

“说是屯田,实则府兵依旧还能作战,他们在山东大面积散开,屯田开垦,但一旦有变,瞬间就能组成精锐的军队。”

“李道宗又是李氏子弟,他麾下多数都是心腹……。”

长孙无忌不由仰头闭眼。

当初谁也没想到,府兵改制,背后最大的作用,竟是如此。

他现在才反应过来,舅父也是见过太子后,深究细思才回过味的。

那山东士族,当初怕是也没想到那么远,只是觉得府兵屯田就是。

如今发觉不对劲,可惜早就晚了。

几十万府兵,在三道屯田开垦,朝廷还负担器械粮草。

北方士族想要动?

完全是在找死。

“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样?”

长孙无忌不理解,道:“我没听陛下提起过,也没见太子有这意思。”

“所以,到底是陛下的谋划,还是太子在暗中推动?”

高士廉伸手拿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道:“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意义吗?”

“你该想的是,怎么挽回太子的心意。”

“八成是挽回不了了。”长孙无忌摇头道:“事情都走到这个地步,是他们自找的,太子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陛下也等着看好戏呢。”

他突然好笑,道:“李氏几乎都被彻底笼络了,他们最是坚定支持陛下的。”

“河间郡王拿到织布两机,从孙思邈封侯,他们不反对,就能看出来将领们的态度。”

“可笑的是,一个个还等着孙思邈封侯,有了先例,大家也能不靠军功封侯。”

“却不想,将领不反对非军功封侯,更深层次在表明,陛下的一言九鼎,对兵权的控制力。”

高士廉道:“我之前还不明白,陛下为何突然让你接任民部尚书的位置。”

“这次算是明白了,就是要你出来,站着接受拷打的。”

长孙无忌:“……”

他想说,别说了,快别说了。

我知道了。

拷打?

这次是把他拷打的很惨。

身为太子的亲舅舅,要在这事上站在太子这边。

但又跟山东士族千丝万缕,也要照顾那边。

所以。

他这个民部尚书该如何取舍了?

“太子那边,我尽可能拖延时间,你去找那些人,好好的说说。”

高士廉提议,旋即幽幽道:“别真应了太子留下的那句话。”

“别给脸不要脸!”

长孙无忌肃容,道:“我明白,会立即去办的。”

……

春明门。

李承乾的仪仗铺开,很是隆重。

太子威仪,彰显无疑。

“此去路途遥遥,不知山高水长,归期未知。”

李承乾眼神复杂的,看着张远等百多人队伍,他完全不知道,一百多人去,能否有人归来。

但必须要有人去做。

“保重!”

他拍了拍张远的肩膀,沉重的说道。

“殿下也保重。”

张远咧嘴笑道,看了一眼怀有身孕的两个媳妇。

他有些不舍,但更多的是刚毅。

他不知道,这一次身负的使命有多重大。

但他明白,不能辜负殿下对他的期望。

张远坚定转身,举着唐朝使者节杖,领着百人队伍,朝着北方出发。

李承乾望着他们一行,久久没有收回目光。

哪怕是再也见不到他们的踪影,也没有。

这个时节,走到远北之地,赶上冬天,那个海峡应该也会结冰。

如果是以前,不太可能成功度过寒冬。

但新织出来的棉衣,足以御寒。

“再见之日,不知何年何月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95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