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三章:长孙无忌心思,流放之路

书名: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09

长孙无忌怎么可能走,他也知道高士廉在气头上。

任谁错过这等可名望大涨的美事,心里都不会平衡。

哪怕自己是可在史留名,可谁会嫌弃更胜一筹呢?

高士廉的心情也平复不少,没有刚才那般激动,他品着茶,一言不发。

长孙无忌道:“太子未尝没有敲打的意思,他可能是在为那事表达不满。”

高士廉点头,喟然道:“应该是了。”

“是我没办好。”

为太子选美人,却闹成那般局面。

太子丢脸,山东士族那边也没讨到好。

这简直是一件极其错误的政治行为。

甚至演变成为一次极其严重的政治斗争。

他高士廉犯下了,他自己都难以接受的过错。

“不过太子还是念着亲情,给了舅父机会的,只不过当时舅父的反应,让太子更加不满。”长孙无忌道。

当时,太子没点名要房玄龄,大概的意思,就是在情况不明的背景下,给高士廉一个机会。

因为毕竟是舅公嘛,都这么支持太子了,肯定是要为太子的主张摇旗呐喊。

可高士廉却并没有,等到魏征横插一脚,出言激将,他也没有表态,反而逼得房玄龄在那般情况下,硬着头皮站出来,领了做报告的差事。

从站队来说,他只想着自己,政治觉悟错误。

他根本没意识到,太子发话,不管会带来什么后果,他自己都该无条件的发声支持。

可以说,归根结底还是高士廉私心作祟,没有摆清楚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定位。

所以,把机会拱手让给也不愿意的房玄龄。

高士廉仰头靠着椅背,闭目假寐,但神色却很痛苦。

“如今,朝中当臣子的,我们这些当外戚的。”

“是夹在陛下与太子之间做事。”

“不说左右为难,但也多了一个要体恤的君王。”

“许多事情,不像以前那么随意简单。”

“还要多多的考虑君王,少考虑自己。”

“做好君王要做的事情,才是自己的本分。”

长孙无忌缓缓的说道:“尤其是我们这些外戚。”

“陛下对外戚插手,百官对外戚干政,都有极大的抵触。”

“我这次能坐上民部尚书,有陛下压下议论,也有太子的抬举。”

高士廉没有说话,他也明白关节所在。

长孙无忌的起复,绝对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若没有太子的推动。

想要出山掌权,是绝无可能的。

别看高士廉是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也能在李世民跟前进言献策,实际上能帮到高士廉的,并没有长孙无忌任民部尚书的更多。

长孙无忌当尚书掌权,无形之中也加重高士廉在朝中的话语权。

长孙无忌说到的本分,就是对太子的信任与支持。

连对太子的信任与支持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外戚?

“大朝议上,太子逼我代民部许下承诺,定下了八千万贯的收入。”

“其实是太子要我想办法坐稳民部尚书的位置。”

长孙无忌说道:“我要不说这个数,陛下会欣喜?陛下面对群臣的非议,怎么堵住他们的嘴呢?”

“又如何能让陛下安心的,让我坐在民部尚书的位置上?”

“八千万,是我对陛下任命重用的回报,也是告诉群臣,我的能力只高不低。”

“只要明年,八千万落实完成,谁还敢对我说三道四的?”

“有八千万的目的,至少明年,我的民部尚书位置,是不会动摇的。”

他道:“舅父以前还劝说我靠拢太子,如今我做到了,舅父却是老糊涂,反而要与太子背道而驰吗?”

高士廉这才睁开眼眸,与长孙无忌对视些许,道:“看来我是真的老了。”

“等年一过,我就去找太子,去找陛下。”

“告老还乡吧。”

长孙无忌果断摇头,道:“不能舅父。”

他上去抓住高士廉的手,急切的说道:“给我一年的时间,舅父再撑一年。”

“只要一年,我把民部八千万收入做到,就有可能以此坐上右仆射的位置。”

“我现在还欠缺火候。”

高士廉沉默,对这个外甥的心思,他很清楚。

到手的权力,不想就这么放弃,还想爬得更高。

“你就这么有信心?”他问道。

“我并无绝对的把握。”

长孙无忌道:“但我要先去太子那里,知道太子的心思。”

“高明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

高士廉道:“我还是要向太子,陛下表明心迹的。”

“我都快七十了,精力是跟不上了。”

“你也不用担心,陛下与高明,肯定不会这么轻易答应我的。”

“也是该给你让让位。”

“希望能如愿以偿吧。”

……

贞观十七年,在长安城喧嚣之中到来。

年关之际,各处都是喜庆洋溢,报纸的出现,为这年节,更添一份噱头。

不管是合家团聚,还是走亲访友,都在谈论报纸的内容。

李承乾如往常一样,带着一家人去太极宫团聚的。

今年格外热闹,因为皇子全部都在。

李世民见到这么多子嗣,很是高兴,喝得伶仃大醉才肯罢休。

李承乾也饮的微醺。

他是不怎么喜欢喝酒的,但情到浓时,还是会喝一点。

“舅舅,等大年过了,你到东宫来一趟。”

李承乾说道。

长孙无忌点头,旋即看了一圈,神色有些复杂,不知道怎么言说

皇子公主,今年全部都在。

却独独缺少了他的妹妹。

春节期间,长安城每天都是热闹非凡。

萧瑀等江南士族,也总算是见识到报纸带来的影响。

可以说,今年春节最大的话题,就是谈论报纸,大谈国策朝政。

报纸作为有文字书写的载体,相比于口口相传,更加具有真实性与探讨性。

口口相传,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变味了,传成另外一番故事。

但报纸有文字,再怎么讨论,也偏不到哪里去。

“国公,我们应该回去,尽快落实了。”

“这一份报纸,我们算是见识其威力,如今是迫不及待了。”

面对江南士族们的请求,萧瑀说道:“再等一等吧。”

“等大年过后再说也不迟。”

“好吧。”

东宫。

李承乾站在塘边,正在喂着鱼儿。

齐王李佑跪在身后,低头不语。

“你是在为阴弘智求情,还是在恨我对你的人动手?”

李承乾淡淡的问道。

“不是。”

李佑摇头,道:“我是在向太子哥哥承认过错。”

“承认过错?”

李承乾不由失笑,“你这是承认错误的态度吗?”

就在不久前,阴弘智被御史台给押送回长安,直接丢入大牢。

李佑得知阴弘智被抓,齐州的势力,也被铲除殆尽,就跑来找他。

李承乾也没想到,李世民的手段会那么果决。

不动声色,就把阴弘智抓捕了,还是御史台动的手。

御史台有马周在,李世民也不怕会泄露什么。

只不过,阴弘智这次可能是在劫难逃了。

李世民不可能再留着阴弘智。

“你自己做的事情,你心里清楚。”

“我这次能保你,但下次就不一定了。”

李承乾道:“阴弘智要死,我插手不了,也不想插手。”

闻言,李佑膝行上前,央求道:“太子哥哥,求你了。”

“求你帮弟弟这一次。”

“舅父从小陪伴在我左右,教导我长大成人,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见死不救。”

李承乾不为所动,道:“教导你?”

“教导你去谋反?教导你蓄养死士?”

“你应该知道,蓄养死士,是什么罪。”

“阴弘智若真的一心为你好,就不会让你蓄养什么死士,就不会放纵你骄狂霸道。”

他一把将手中的鱼料,全部丢入水中,转过身,俯视李佑道:“就你的所作所为。”

“别说陛下不容你。”

“若我不念及兄弟之情……。”

他顿声,语气充满寒意,道:“孤也容不下你。”

李佑失魂落魄,无力颓然。

李承乾蹲身下来,道:“知道怕了?”

李佑呆呆的望着李承乾。

李承乾伸手,轻轻给了他脸上来了一下。

李佑一个激灵,捂住脸颊,满眼委屈。

“阴弘智不过是一个仇恨冲昏头脑,想要利用你罢了。”

“记住了,你姓李,你是我李家的儿郎。”

“更是我李承乾的弟弟。”

“你要懂,是给哥帮忙,不要添乱!”

李佑抱住李承乾的腰,痛哭道:“哥哥……!”

李承乾轻拍着李佑的后背,到底是个小年轻啊,他能懂得多少,心智又能有多成熟?

“我把尾巴都给你处理干净了。”

“事情到此为止。”

他招手,让李治,长孙冲,李恪等人过来。

“三郎,把五郎带下去休息。”

“你把他看好了。”

李恪点头,带着哭哭啼啼的李佑下去。

李治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稚奴,去太极宫走一趟,奏请陛下,死罪免了,流放吧。”

不是李承乾心慈手软。

而是明面上没有足够处死的理由。

流放的话。

也能说得过去,当然,虽看似免了死罪。

但等过一年半载,病死在流放的路上,或者流放之地。

李佑的心里也好接受点。

这年头,流放病卒,不要太过正常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67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