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七十八章:小宗欺大宗,射王中肩(求首订)

书名: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09

崇教殿内,凡六天宣讲的学士,皆是坐在下方中央靠前的位置,与后面听讲之人隔开一段距离,彰显他们的身份。

中央上方,只有李承乾一人之位。

两张软垫,一张案几。

随着山呼,李承乾缓步走了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别人可能看不出来,太子的跛脚有没有变化。

但李承乾很清楚,跛脚症状,有轻微的减轻。

这说明,孙思邈医疗方案,是有作用的。

“拜见太子殿下。”

“诸公免礼!”

李承乾坐下来,面对群贤,道:“今日答问,孤可是积攒了几天。”

“还请诸位贤才名士,为孤解惑啊。”

群贤道:“自是如此。”

李承乾颔首,他摊开册子,坐在一旁的长孙冲一下明白,这册子都是殿下做的笔记。

“还真是认真的啊。”他心里嘀咕。

李承乾笑吟吟的,问道:“周朝制礼,大封天下。”

“孤疑惑,大宗与小宗之分。”

“何为大宗,何为小宗?”

李承乾不知道什么大宗小宗嘛,他是知道的。

但他要找个开头,做个铺垫,然后由浅入深,才能顺理成章的问下去。

“殿下。”

于志宁拱手,道:“大宗……。”

他刚一开口,就见到一个内侍,躬身谨身的出现,来到长孙冲的身边低语,他眉头不由一皱。

“殿下!”

长孙冲俯身过去,在李承乾耳边低语,道:“陛下来了。”

“就在屏风之后。”

李承乾心头了然,心头不由轻笑,摆了摆手,表示知道。

长孙冲坐了回去。

“于师,你继续讲。”

“是!”

屏风后。

李二不是一个人来的。

还有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陪同的还有李绩。

他们在屏风后,看不到前面,但却能够清楚听到声音。

“大宗,小宗,是宗法之中划分的,首先要确立嫡庶关系。”

“周天子称为天下大宗,除周天子外,其余诸侯皆以小宗为名。”

于志宁高声说道:“对周天子而言,诸侯为小宗,对诸侯而言,周天子是大宗。”

“小宗要礼敬大宗,服从于大宗的。”

“周天子除嫡长子外,其余儿子都册封为诸侯,归入小宗之列。”

“嫡长子则继承大宗,延续下去,他的儿子,除了嫡长子外,也会分封为小宗。”

“诸侯也是如此,诸侯为大宗,嫡长子继承大宗,其余儿子则是分封为小宗。”

“也就是说大宗与小宗,长幼有序,尊卑有别。”

“大宗永远是大宗,小宗永远是小宗。”

“大宗是嫡,小宗为庶。”

他这些话,其他人没有反对之声。

李承乾颔首道:“若小宗入大宗,可行?”

“殿下。”

于志宁大声道:“没有这样的说法。”

“小宗怎么能继承大宗?”

“这是违背礼制的,纲常伦理会大乱的。”

李承乾道:“这么说来,孤倒是懂了。”

“小宗没有资格继承大宗,但若是同为嫡子,虽不长,但嫡长子早逝了呢?”

此话一出。

殿内轰鸣。

就连屏风后的李二,也是面色一冷。

他就知道。

这个混账绝对没那么简单。

什么叫嫡长子早逝?

难道这不是说他李承乾会出现意外吗?

意外来自哪里?

还用想,简直呼之欲出了好吧。

魏征他们看向李二,见不到神色,但也能想到,太子的话有多大的冲击。

李承乾见在场众人,反应这么大,估计后面的李二,也是恼火。

他笑道:“孤也是假设。”

“历朝历代来,也不是没有这种事情出现过。”

“有的嫡长子因病去世,如何妥善处置继承问题的?”

于志宁总算意识到,宗法制这个大坑,他跳进来就出不去了。

还能怎么办,只能坚持己见。

“殿下所言,确实存在。”

“在这种非人力所及的情况下,大宗无人,小宗是能继承大宗的。”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于志宁道:“长重于贤,贵高于长。”

“不管贤与不贤,长比贤要重要,不管长幼与否,贵是高于长的。”

“嫡长子早逝,当在诸子之中,按照嫡庶长幼来选择继承者。”

李承乾道:“那如果小宗要比大宗强呢?”

“是否能够取而代之,大宗变小宗,小宗变大宗?”

他抛出这个问题。

让殿内又是一静。

于志宁思索,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其他人也是皱眉。

这涉及的问题,可就不简单了。

他们在猜太子的心思。

李承乾可不给他多考虑的机会。

“孔师,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出现?”

孔颖达肃声,道:“断无可能。”

“大宗永远是大宗,不管小宗如何强,他只能是小宗,本末倒置,乱了纲常礼法,也是难以长久的。”

“纵是大宗不堪,也不是小宗敢不敬,觊觎大宗地位的。”

李承乾道:“如此一说,孤不明白,为何周天子大封诸侯,春秋战国之时,周天子讨伐郑国。”

“却被郑庄公手下一箭射中肩膀。”

“射王中肩啊,这难道不是小宗欺大宗吗?”

“最终,秦国一统九州,以小宗替代周朝大宗,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

闻言,众讲沉默。

听讲众人也是在低声讨论。

射王中肩。

只要是读书之人,谁都知道这个典故。

太子用来类比,看似不考虑当时的局势,但也符合大宗小宗的问题。

因为周天子对诸侯,就是大宗。

小宗强大了,就能欺辱大宗。

春秋战国不就是如此吗?

秦国统一九州,周朝覆灭,是小宗取大宗而代之的行为。

这都是板上钉钉,史书记载的。

张士衡开口道:“殿下。”

“正是如此,才导致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纲常沦丧,战乱不断,征伐频频。”

“郑国最终也被灭亡了,这是因为他不敬周王室。”

“后来的田氏代齐,三家分晋,也是如此……。”

“若无礼乐,纲常不存,道德崩溃,天下才因此大乱的。”

“所以,只要大家都尊敬大宗,服从大宗,就不会有礼崩乐坏的一天,也不会出现战乱的情况。”

他顿了顿,见太子在认真倾听,继续说道:“秦朝以小宗取代大宗,最终二世亡,正是他们没有遵守礼法纲常。”

“长公子扶苏自戕,以胡亥为帝,名不正言不顺,人心不存,导致国家不安定,其祸自取,安能不亡?”

“宗法就是确保传承有序,维护纲常秩序的。”

“只有严格遵照宗法礼制,拥护稳定秩序,就能杜绝这类现象出现。”

“一旦违背,后患无穷,人心不附,各有心思,安能天下稳定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