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七章:太子要开枝散叶啊

书名: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09

“寿杏侯桃色满面,春风得意。”

李承乾揶揄道:“可是比少年还风流啊。”

孙思邈也不羞燥,反而是不以为意,他八十几的人,还能做事,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不来呢。

殿下这是什么调侃。

摆明是夸他啊。

“殿下,孔子说过,食色性也,老臣年迈,但精气勃发……。”

“真是老不羞。”

李承乾摇头,询问他济世馆的事务。

孙思邈这次回来,要操办的事情不少,把战场救治经验总结不说,还要编写成一套军医指导手册。

可以说,从这开始,他是真正找到救治天下的窍门。

从战场获得的经验,也能造福百姓。

毕竟百姓也有可能伤着碰着,说不定一次小伤就能要人命,但现在有了经验,也能从容应对,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孙思邈去济世馆后,李思摩这位被评价为‘君子’的突厥头头,也来拜见李承乾。

不得不说,李思摩还真好pua。

一个‘君子’人设给他打造上。

这蛮子一言一行都按照‘君子’的操守与礼数来做事。

听说他宴后,就迫不及待的请人来教授他更多的‘君子’礼仪。

就这等好学之心,钦慕大唐的蛮子。

拿捏他真的不要太轻松了。

李承乾说了几句话,就把他给打发走。

倒是李德彪这个愣种,竟也上门来。

“殿下,从今往后,卑下的命就是你的。”

“请你接受我的臣服,允许我亲吻你的靴子!”

李德彪跪在地上,虔诚无比的说道。

李承乾:“???”

“你是哪里学来的?”

李德彪道:“卑下在天竺的时候,见到他们臣服强者,就要亲吻靴子……。”

“听说是在遥远的西方传来,卑下也不知道真假,但卑下觉得这能表现崇敬之情。”

李承乾觉得好笑,“外邦蛮夷的一套,在大唐不兴。”

“你的命,不是孤的,是陛下的,是天唐的。”

“你臣服的是陛下,不是孤。”

“孤知道你的来意便可,下去吧。”

李德彪叩拜,“卑下告退!”

见他离开,李承乾有点纳闷,不知道怎么的,对这大唐的黑鬼,他竟是不太过于反感。

难道说,是大唐太过强盛的缘故?

……

李世民决定北巡大军,带着一众武将以及长孙无忌,魏征等前往,留下太子在长安监国。

对此,群臣都没有反对意见。

天子出巡,太子监国,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

李承乾又不是没有监国过,只要李世民出游巡视,基本上都是留他在长安看家。

不过,李世民在走之前,还是把事情安排了一番。

二月二十七日。

李世民起行,直奔北地。

李承乾送行。

“太子,我不在长安,国家大小事,多与梁国公,申国公他们商议。”

李世民叮嘱一句,再对房玄龄等人吩咐,道:“你们好生辅佐太子。”

“我明白。”李承乾点头。

“遵旨!”

李世民这才进了銮驾,仪仗开道,车架如龙,朝着北方而去。

许久之后,銮驾队伍才消失在官道上。

此次北巡,估摸着没有个三五个月,李世民是回不来的。

国事的担子,相当于压在李承乾的身上。

不过,有句话叫朝中无天子,太子是大王。

“东宫议事!”

他可不会去太极殿,又不是什么大事,除非大朝议的时候,才会去。

等到汇聚显德殿后。

李承乾道:“马上三月初了。”

“梁国公,鼓励生育的筹划如何了?”

房玄龄道:“禀太子,已经全数筹划完毕,等到三月初一,就正式颁发推行。”

“具体是怎么筹划的?”

房玄龄汇报的很是详细,许多细节想得很是周到,也做的相当到位。

比如说,在怀孕后,就要在官府登记造册。

诞下新生儿后,每个月官府有人会去查看,并发放每月资钱。

这是为了防止出现,诞下男婴养育,女婴卖掉的情况。

李承乾之所以提高女婴的奖励与每月资助。

根本原因是女婴的养育成本与回报不成比例,以及传统观念中,对女婴的不重视。

溺毙女婴,在考虑养育成本与劳动力的情况下,普通家庭做出这等事,不要太多。

当一个普通家庭的条件,只够养育一个男婴长大,那么第一个孩子不是男婴,考虑传宗接代,家庭劳动力的问题下,女婴大概率会被溺毙的。

在这种情形背景,朝廷如果不出手,根本无法在人口上,实现大的增长。

其实,大唐立国二十几年。

人口方面却没有大的增长。

部分原因是战乱后,以及李世民对外用兵的缘故。

但也有相当于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实质性的投入与福利性政策去鼓励百姓生育。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李世民的天可汗头衔背后,是无数大唐百姓扛着沉重负担换来的。

就长安附近就有几十万禁军,需要朝廷供养。

一千六百多万的人口,要供养二十万大军的吃喝拉撒,相当于八十个人养一个禁军。

看似很多,但减去一部分不缴纳税赋的人,这个比例要低不少。

再有,遍布天下各道,州,县的折冲府,几近百万的府兵,比例已经低到夸张无比的地步。

虽说百万府兵自给自足,但这可都是青壮劳动力啊。

李世民动不动的就要打仗,能安心生产劳动?

他们产出能供自己,还不课户,也就是不用缴纳一般百姓的租庸调。

没有这百万青壮提供的税赋,都不敢想象,二十万常备军的支出,到底是几个人来承担的。

如此沉重的负担,百姓想要生育,他们生的出来,可养得起吗?

李承乾研究人口发现,李世民这么爱打仗,贞观年没崩,还得感谢战乱人口降低,百姓有田可种,有饭可吃,没有走投无路。

否则,就李世民这好大喜功性子,肯定把自己给玩进去。

贞观之治,也算没有评价错。

是有治世之功,却无盛世之相。

毕竟,贞观年的人口,在那儿摆着呢,怎么狡辩也没用。

贞观之治最大的贡献,其实是为未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坚实稳定的基础。

但现在想要缔造盛世,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讲,人口就必须增长上去。

人口一多,许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好在,这一次用吐蕃国财养唐人之策,能够有效的推动人口的政策。

朝廷出钱,鼓励生育,大家该生的生,不要担心生不起养不起,生的越多,奖励越多。

真金白银拿出来,解除百姓的后顾之忧,还就不信他们不会生养了。

“还是诸公想的周全啊。”

“既有效的防止别有用心之人钻漏洞,也有效的保护好新生儿。”

李承乾毫不吝啬的称赞,道:“不错不错。”

“就按照此施行,陛下没有意见吧?”

“陛下审议后,御批颁行。”房玄龄说道。

“好。”

李承乾笑道:“既如此,孤就放心了。”

“不过,诸公身为朝廷重臣,在鼓励生育上,也要起到带头的作用。”

闻言。

众人老脸有些尴尬,房玄龄道:“殿下,臣等年迈,怕是无力起到表率啊。”

“哈哈!”

李承乾笑了一声,道:“前些日子,寿杏侯刚封侯之时,陛下赏了美女十人,次日就满面桃花来见孤。”

“寿杏侯八十有余,都能老当益壮。”

“诸公怎么就无力了?”

那能比的嘛。

谁能八十多,还跟孙思邈一样,到处奔走,健步如飞的。

“前年,人家寿杏侯还晚来得子,宝贝得不行呢。”

众人:“……”

这个老辈子,有点过于离谱了啊。

“臣等要做表率,但太子是不是应该带头啊。”

高士廉捻着胡须,道:“身为国本储君,肩负子嗣兴旺,事关社稷的重担。”

“只有二子,太子倒是不好对天下人交代啊。”

房玄龄顿时一笑,道:“申国公说的在理。”

我们老了,但你还年轻,身份还是太子。

不更应该做出表率来的吗?

“孤身为太子,自当是自勉,努力为大唐做出人口贡献。”

“诸位放心,到时候肯定延请。”

李承乾低声说道:“不妨告诉诸位,太子妃有喜了。”

“嗯?”

众人大喜,高士廉急忙问道:“何时发现的?”

“今日早上。”

“殿下跟陛下说了嘛?”

“这有什么好说的。”

不管如何,太子妃有喜,对大家来说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朝中早有不少议论。

太子只有二子,一个庶出长子,一个嫡子。

子嗣太少了,对社稷不利,应该多生才是。

生的越多,才有力于大唐江山社稷的安定。

“殿下。”

“既然太子妃有喜,那该好生安养才是。”

高士廉说道:“臣帮殿下搜罗一批美人,进宫侍奉太子。”

这是要给李承乾找女人,让他造小人。

李承乾也不拒绝,道:“就有劳舅公了。”

“太子放心,什么五姓七望的大家闺秀,豪门大族的千金,臣优中选优,为太子选来。”

高士廉很是热衷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喜上眉梢。

李承乾也不以为意,身为皇太子,开枝散叶是必须的。

再者,挑选的美人,都是各大家族的。

他们贪图与太子有姻亲关系。

难道李承乾就不想了?

美人睡了,背后的家族,我也要利用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7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