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一章:报告通过,报纸上线

书名: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作者:请你吃大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5:09

长孙无忌颇为无奈的。

他上任民部尚书,不过才半年而已,但民部事关财权税赋,总管天下田亩大局,关乎到明年税赋收入。

责任重大,管着大唐的钱袋子,但其中牵涉复杂又繁多。

短时间想要理顺摸清,是不太现实的。

就算是如今,他还没有将民部的一些问题给搞清楚。

现在就坐在御前,接受百官的拷问。

心里的苦楚,只有他才知道,这完全是架在火上烤啊。

但好在,百官并没有太过为难,只是象征性的问点浅显易懂的问题,就没有追问了。

他正准备松一口气,却突然听到太子发话。

“民部尚书。”

李承乾道:“孤有一问。”

“民部掌管财政,土地,百姓之政,在财政收入方面,明年是否有提高的目标?”

“土地方面,是否有增长的预期,如果有,如何去实现土地的增长,这不包括府兵屯田,而是民部去推动所增加的土地田亩。”

“百姓方面,民部会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作为?”

“再者,如今大唐商贸发达,经济繁荣,民部又有什么策略,让经济商业进一步提高的?”

哦豁!

百官不由来个战术后仰。

其他各部,可没有这么幸运,接受来自太子殿下的拷问。

长孙无忌这位民部尚书,太子亲舅,却遭到亲切的关怀。

房玄龄坐在长孙无忌的身后,他是眼观鼻鼻观心,面不改色的。

李世民捻着胡须,今日所见所闻,对他这位好名的帝王来说,乐见其成。

他相信,这样君臣共议的和谐氛围,肯定会载入史册,记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他,身为大唐皇帝的贤名,自是又能增长几分。

李承乾问完后,没有着急催问,等着长孙无忌消化。

长孙无忌纠结的一匹,他几乎难以启齿。

因为当前的情况,太子几乎是在逼问他,作为民部尚书要给出什么样的承诺来。

目标。

那就是民部明年一年要有多大的收入。

是比今年的低,还是比今年的高。

低了,他民部尚书的能力就要受到质疑,凭什么今年民部这么高,明年民部反而还低了?

要是高了,那没达到怎么办?

这个国库收入,是他的意志能决定的嘛?

可如今,他又不能不回答。

片刻后,长孙无忌咬牙,道:“结合今年国库收入,民部在明年的收入目标,在八千万贯。”

李世民猛的从躺变成坐,开口道:“民部,八千万贯,不是虚言?”

他已经在心头盘算,八千万贯国库收入。

那明年,就把军事庙算再给翻一倍,三千万贯打底。

那样大唐军队将更加强大。

想到这里,李世民就美滋滋的。

民部官员则是头皮发麻,赵国公,你才当上尚书多久,就敢许下这等豪言壮语?

你是国舅,但我们不是啊。

到时候达不到,那板子下来,你能受得了,我们受得住吗?

百官也低声讨论,太极殿内嗡嗡作响。

李承乾嘴角微微一翘,八千万,我的好舅舅,有志气,不甘人后啊。

“陛下,臣不敢妄言。”

“按照当前的大好局势,八千万贯的收入,可以实现。”

长孙无忌只能是硬着头皮说下去,既然开了口,再收回去,那不成笑话了嘛?

钱可以搞,但脸不能丢。

“好!”

李世民大加称赞道:“民部有此等目标,我会鼎力支持的。”

“有赵国公掌管民部,乃我大唐之幸啊。”

一句话,李世民很高兴。

要兵有兵,要钱有钱。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一个帝王高兴的呢。

长孙无忌心里在苦涩,只好顺水说下去,“明年土地增长,臣暂时还不太确定,但可以有个目标。”

“新增两千万亩良田肥地。”

两千万亩良田肥地。

群臣几乎又是战术后仰。

就连魏征也是多看了几眼。

这真的是豁出去干事了啊。

“陛下。”

“民部有此雄心壮志,臣实感钦佩。”

魏征喊道:“若各部都有民部这样的志向,大唐强盛近在咫尺。”

他这话,反而让长孙无忌脸上有点尴尬。

纯粹是把他给架起来了。

“太子怎么想着把赵国公给架到火上了啊。”

程知节低声说了一句,他一直都在观看局势,越看越觉得有点不对劲。

不该啊。

哪有这么搞自己的人的。

李靖微微摇头,道:“不太清楚。”

他也觉得奇怪,太子没道理针对长孙无忌的。

但从这一系列来看,明眼人都知道,是有针对的嫌疑。

不管如何。

长孙无忌还是在顺着李承乾的询问,在往下说。

最终,定下了一些目标后,才让他下去的。

长孙无忌不由多看了太子几眼,到底这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这么逼他呢?

他不觉得太子是要把他给拉下马,或者是干什么。

可能其中有他不知道的内情。

再多的疑惑,也只能是下来再问。

“陛下,诸公。”

“左仆射作完尚书省的报告,还有对庙算的公布。”

“可还有异议或者是意见的?”

李承乾问道。

“臣等无异议。”百官道。

李承乾微微侧身,道:“陛下?”

“朕也没有异议。”

李承乾起身,李世民也跟着站起来,百官紧随其后。

“陛下无异议,百官无意见。”

“孤宣布,贞观十六年,尚书省工作报告圆满通过。”

闻言,房玄龄胸口一块大石落地。

圆满通过四个字,彻底让他释放了所有压力。

“此次尚书省报告,各部尚书回答。”

李承乾道:“孤会命人,在大朝议结束后,正式将今日大朝议刊印在报纸上,明发天下,晓喻大唐全体臣民!”

“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的国策,主张,治理方向,以及明年朝廷的工作重点。”

百官心头一怔。

这是什么意思?

报纸是何物啊?

怎么之前没听说过?

李世民也有些疑惑,却没有问出来。

“陛下,请你为今日大朝议总结。”

李承乾欠身道。

“嗯!”

李世民点头,他一手扶着佩剑,一手背着身后,站在丹陛上,睥睨俯视群臣。

他朗声道:“朕今日很高兴,也很振奋。”

“因为朕仿佛看到盛世的到来。”

“为了缔造前所未有的盛世,君臣同心同德,矢志不渝。”

“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值得朕欣慰安心的呢?”

他高声喊道:“明年便是贞观十七年,我大唐立国二十六年。”

“朕希望,明年的大唐,比今年的大唐更好。”

“朕希望,明年的大唐,比今年的大唐更加强盛。”

“朕希望,明年的大唐百姓,比今年过得更加安康。”

“诸公,朕将与尔等共勉!”

锵!

李世民拔出天子剑高举,振声呼道:“大唐万年!”

轰!

群臣双臂大张,嘶声山呼。

“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陛下万年,大唐万年!”

太极殿内,万年高声响彻,几欲掀翻殿顶。

李承乾也双臂高举,山呼万年。

他神色激动,双目精神。

他喜欢这样的大唐。

喜欢一切都在百废俱兴的大唐。

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再造。

他要让大唐成为后世,任何人都无法超越的王朝时代。

他绝对不允许,有任何人在他勾画出来的大唐盛世蓝图上,沾染任何一点污浊。

绝对不行!

……

大朝议圆满结束。

这是开天辟地来的头一遭。

群臣从太极殿走出,正好迎着头上的阳光。

虽然刺目,却足够温暖人心。

他们迈着稳健的步伐,正如大唐一样,正在一步一步的想着盛世景象前行。

大朝议的内容,很快就在长安城内传开,引起极大的轰动。

但到底不算太过详细,不过是只言片语罢了。

东宫。

李承乾正在做着吩咐,“记住了,一定要用大白话。”

“不要用什么晦涩难懂的文字。”

“要让百姓们更好的理解。”

“知道了嘛?”

李治郑重点头,道:“太子哥哥,这样的话,可能要花费多一点时间。”

“加班加点也要搞出来。”

“明天最少要有五千份报纸,出现在长安城。”

李承乾道。

“明白!”

“冲弟。”李承乾对长孙冲吩咐,道:“到时候安排好人,在长安城宣读。”

“记住了,随时关注百姓们的反应。”

长孙冲道:“臣明白!”

“好,那就去办吧。”

“是!”

……

印刷工坊。

所有人都在等报纸内容确定,等到报纸内容送来,马上进行排版雕刻。

等到第一版出来后,马上送到太子那里,等到准许的回复后。

正式加大印刷力度。

等到天明之时,五千份报纸刚刚印刷完成。

第一时间,报纸全部运走,正式在长安城内投发。

“今天应该就能见到报纸了吧?”

萧瑀起得很早,派人出去盯着,一有报纸的消息,马上送回来。

他很想知道,报纸是以什么形式刊登的。

“来了!”

“报纸来了。”

“阿郎,这是报纸!”

管家急奔而来,萧瑀急忙上前,夺过来一看,入眼便是一行大字。

《大唐帝国报》!

瞳孔微微一缩,旋即目光下移。

“贞观十六年末,尚书省左仆射房玄龄在太极殿作尚书省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如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3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