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客自不须还

作者:铁皮烟囱 | 分类:其他 | 字数:0

云锁迷踪 6

书名:客自不须还 作者:铁皮烟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17

“黑鬼,”李应升慢悠悠地说道:“等会儿你同我一起去见林镜斋。”

黑衣人拱手说道:“岂敢。”

“怕什么?”李应升似笑非笑地说道:“此时在福建,你就是叶刚,叶刚就是你。”

黑衣人说道:“大人说的不错。但为了大人着想,我还是不宜在场。”

“怎么讲?”李应升的眉头一挑,问道。

“因为林镜斋如果死在你我面前,李大人和叶大人不知该如何划分责任。五五开,四六开,还是三七开?似乎都不太妥。” 黑衣人的语气像是在叙述一件家常小事。

“是不太妥。我说过,我很欣赏你的坦诚,”李应升笑道:“不过你大可放心,林镜斋能平平安安地活到现在,自然有他的道理。我们要学会尊重这些有道理的事。因此,他绝不会死在我们面前,至少今天不会。”

“对大人的话,我深信不疑,”黑衣人斟酌着自己的话语:“但我在离开湖州时接到的信息是:林镜斋七天之内拿不出东西,基本上就是个死人了。我对湖州方面的信息,同样深信不疑。”

李应升理了理官服,准备走下马车前,放低声音对黑衣人说道:“黑鬼,我知道你相信叶刚,但你此刻除了跟着我一起走下马车,走进崇安县衙面对林镜斋之外,别无其他选择。如果你选择继续呆在马车上,我相信这架马车在短时间内会变成崇安县里最危险的地方。这不是恐吓,这是善意的提醒。你可能无法想象现在的崇安有多么混乱,那些吃过死人肉的人们脾气有多么暴躁。你不知道,一个人如果吃过另一个人的肉,他的脾气自然会变得暴躁易怒,这是一个老太医告诉过我的。顺便说一句,他的医术很好,治疗头疼心悸是一把好手,我很信任他,有机会介绍给你认识一下。”

黑衣人清楚地知道李应升并没有威胁他,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此时在福建,在崇安,他不能当面违背李应升的任何指令。于是他走下了马车,跟着李应升走进了崇安县衙。

林镜斋已经身着官服,站在门前等候多时。

虽然只是两个七品官之间的一次寻常会面,黑衣人却感觉自己正在参与历史。

正如几日前,叶刚告诉他的一样。

崇安县衙可能是这个帝国当中最破旧的县衙。

林镜斋的官服可能也是帝国中最破旧的一件。但说来奇怪,这件破旧的官服穿在林镜斋的身上,竟显出一种特有的雍容华贵。黑衣人感到站在自己面前的不像是一位七品知县,而像是一位内阁大学士。他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经陪同叶刚在京城见过的那个人。似乎,那人的身上和林镜斋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时,只听得李应升说道:“林大人,别来无恙。”

林镜斋拱手行礼道:“李大人一路辛苦了。”他的眼神如电般一瞬间扫过黑衣人的脸。但没人能迅速记住这张脸,就算是林镜斋也不能。这张脸太过于平平无奇,似乎生来就是为了让人不易产生印象。平庸中,往往孕育着变化。林镜斋清楚地知道那不是一张真正的脸,它只是一道防线。

李应升笑道:“听说崇安的茶不错,南溪古村的岩骨枞更是世间极品。”

林镜斋心中一凛,说道:“李大人请。”随即带着李应升和黑衣人走进了县衙内厅之中。

主簿郭修早已恭敬地站立在茶桌前,等待他们的到来。

李应升、黑衣人和林镜斋三人分宾主位坐下,郭修为两位客人递上一小杯茶,为林镜斋递上一杯清水。李应升慢慢地品着这杯茶,赞不绝口地说道:“好茶,好茶,虽然及不上当年喝过的南溪岩骨枞,但也是崇安大红袍中的上品。怎么林大人这么多年在福建,还是不爱喝茶吗?”

“见谅,下官自来只喝清水。”林镜斋轻轻地放下水杯,说道。

黑衣人突然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在慢慢地逼近自己。多年来在为叶刚处理一些“私人事务”的过程中,他修炼出了一种特别的直觉。这种直觉能够替他甄别危险,防范未然。但林镜斋一副书生气息,神色毕恭毕敬,看上去并不像是个危险人物,这股压力来自于何处?

只听得李应升说道:“喝了林大人的茶,自然要帮林大人分点忧。崇安之事,我早有耳闻。不过,我这次来崇安的目的,恐怕林大人未必想得到。”

林镜斋做了一个手势,郭修立刻为李应升和黑衣人的杯里续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林镜斋平静地说道:“看来,李大人此番前来,并非为了南溪之事。可是除了南溪,下官想不出崇安这个穷山恶水,还有什么值得李大人车马劳顿亲自前来过问的?”

李应升的脸上露出一种捉摸不定的神色,说道:“南溪之事固然重要,但毕竟州府留给你的时间还有一天一夜。在此之前,林大人,还有一件迫在眉睫之事。”

“还有比南溪之事更紧迫的?”林镜斋不由得感到诧异。

“昨天夜里,我收到了一封梅花印信。”李应升注视着林镜斋的表情,说道。

“梅花印信?那是……”林镜斋感到有点不对劲。

“没错,正是他们那些人专用的信笺印纹。信中提到了两件事:第一,京城方面,有位大人连上六十七封奏疏致仕;第二,东海之滨,有倭寇两日前连夜登陆福建沿海,随即消失在山林之中,不见踪迹。”

林镜斋身躯一震,随即神色立刻恢复了平静。黑衣人却感到身边那种莫名的压力越来越强,他的右手不由自主地慢慢摸向了腰间。

林镜斋喝下一小口清水,说道:“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李应升凑近了些,低声说道:“林大人,我的意思是说:随着京城方面的大局已定,有些人,可能会有恃无恐;而有些人,可能会破釜沉舟。”

林镜斋还是不紧不慢地说道:“谢谢李大人的提醒。不过,我不是有些人。”

李应升笑了,但没人能感觉到他在笑,他的声音里透着一丝难以言传的阴冷:“我听说,二十年前,南溪村死过很多人?”

林镜斋没有立即回答他,而是转过头看了一眼郭修。郭修依然像之前一样,恭恭敬敬地低头站在原地。

李应升接着说道:“我记得那时,林大人同样也在崇安当着知县。我还听说,林大人当时处理得很妥善、很得体,得到了州府方面的赞赏。”

“不过,”李应升的话锋一转:“有的东西,欠下了总是要还的。二十年前的规矩如此,二十年后同样如此。林大人,我也帮不上你更多的忙了,所幸,你还有一天一夜的时间。”

林镜斋这才说道:“感谢大人赐教。林某和崇安,都会撑到下一个黎明的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