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客自不须还

作者:铁皮烟囱 | 分类:其他 | 字数:0

钱塘江涛连如怒 1

书名:客自不须还 作者:铁皮烟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17

吴越之地,水道纵横交错,非熟稔之人必难辨其方向。

徐霞客、无书、林氏兄妹一行四人自锡澄运河边的石门码头上船,早已在码头边找好当地一位跑惯运河、太湖一线的老船工,名叫老刘头。

据老刘头自己夸口,一日之内必让四人站到湖州的码头上,尝到湖州府那又软又糯的香叶粽子。

徐霞客拍了拍老刘头的肩膀,说道:“湖州除了粽子之外,还有什么是又软又糯的?我这还有三位小兄弟,也想一并品尝一下。”

老刘头用怀疑的眼神看了看白净文秀的无书、英气勃勃的林彦复,又看了一眼独自坐在船尾处扮成了男装却冷若冰霜的林彦瑛,再瞄了一眼眼前这位神色飘忽的中年人,这位老江湖的心里大概就有了个数。

老刘头打了个哈哈,说道:“这位客官说笑了,湖州府出名的就是毛笔、茶叶、粽子,除了粽子之外,其他两样都不是软糯之物,茶叶自然可以供各位细细品尝,比起杭州府的龙井,自有一番独特滋味。毛笔只能用来写字画画,这个是你们读书人的勾当,我老刘头这辈子只会划船,其他的就不懂了!”

林彦复的嘴角露出微微一笑,心想老流氓碰上了老狐狸,江南之地似乎到处都是这种老油条,自己的“父亲”林镜斋又何尝不是洞察人情世事的老官僚呢?他看了看林彦瑛,河面的微风将她冠沿下的几缕长发吹起,与河边的杨柳桃花相映成景,斯人似从画中来。

林彦复想走到她身边说点什么,但又看了看那位仿佛总在四处乱看的无书,以及那位仿佛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徐霞客,他忍住没动,也没说话。

老刘头解开锚绳,拉起船帆,用竹篙一点,船这就开动了。虽是一叶轻舟,却在水面轻灵如梭鱼,似一柄薄剑将水面劈出两道波纹,向两岸边荡漾开来。

辰时的朝阳在锡澄运河的水面上映出鳞彩一片,有花瓣随风片片落在河面,顺水随舟同行。

很少出门的无书近若贪婪地看着眼前的风景,林彦复和林彦瑛却各怀心事,分别坐在船头和船尾两端,默不作声。

徐霞客打开酒壶,给自己倒了杯酒,坐到了林彦复的身边。他看见林彦复在盯着船头处的水波发呆,轻轻地咳了一声,开口说道:“林老弟,你总盯着水波看,心里是在算船速吧?”

林彦复一惊,心道这徐霞客果然有两把刷子,口里说道:“不敢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早年间父亲大人曾教过我们如何判断风速、马速还有船速。”

徐霞客喝了一口酒,笑着说道:“那以你之见,我们几时能到达湖州?”

“江阴到湖州水路300多里,一路顺流直下如不停歇,一个时辰能行30多里,今晚戌时便可到达湖州码头。”

“酉时。”徐霞客放下酒杯,说道。

“酉时?”林彦复问道:“难道我算错了?”

徐霞客笑道:“你没算错。只是忘了算到我们的这位船长老刘头,他可是要赶到湖州吃那些又软又糯的晚饭,自然会抄近道加速赶路。他们这些老船工,对太湖这片水域比对自己的老婆还熟悉。”

林彦复说道:“那以先生看来,我们到达湖州之后,是否要连夜换船赶往杭州,再走钱塘江入海?”

徐霞客的脸色突然变得郑重起来:“绝对不行。”

林彦复很不习惯徐霞客这副突然认真起来的表情,问道:“为何不行?难道先生不想早点到达崇安吗?”

“马上就要到这个月的十八了,”徐霞客低声说道:“相信我,在这个时间,没人敢夜渡钱塘。就算是手持利刃的你们也不行。”

××××××××××××××××××××××××

福建崇安县衙里。知县林镜斋一边签署着几份重要的文书,一边认真地聆听着郭修的汇报。

自担任崇安知县以来,县丞林睦和主簿郭修一直就是林镜斋的左右手。他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坐在这个冰冷的衙门里,听着自己的右手亲口诉说着怎么用小刀慢慢地切开左手、怎么在左手的血肉中翻找着蛛丝马迹的经过。

林镜斋蹙着眉头说道:“好了,你不必告诉我解剖尸体的详细过程,我既不想知道你在哪学过的仵作技术,也不想知道你的刀从哪个部位切开林睦,我只想知道最后的答案,你懂吗?”

郭修慢慢地摇了摇头,说道:“没有答案。”

林镜斋站了起来,盯着郭修说道:“这么说,你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几乎把林睦的尸体给切碎了,但还是没得到任何答案?”

“是的。他的胃里只有一些馒头和红薯,他的肺部没有烟气,另外他的血液也很干净。”

“这意味着他没喝酒……接着说下去。”

“我在他的舌底,发现了一片茶叶。”郭修小心翼翼地将放有茶叶碎片的白瓷小碟递给林镜斋。

“他在离开南溪村的时候喝了点茶。这说明不了什么。”

“请您仔细看看这片茶叶,您是懂茶的内行。”

林镜斋再次端详小碟里的茶叶。在白瓷的衬托下,这片茶叶竟似泛出一种诡异的鲜红色,像从小碟中央向外溢血一般。林镜斋心中一惊,说道:“这是岩骨枞!”

“大人明鉴,正是南溪村独一无二的那棵千年老树岩骨枞。500多年前陈家呈奉南宋朝廷的御茶,现在只有老陈家的族长才能享用。”郭修低着头说道。

“陈世家的茶叶?”林镜斋沉吟道:“林睦离开南溪村之前,在陈世家拿走了东西,陈世顺便请他喝了杯茶,这原本也没什么不妥,但是……”

郭修没有抬头,接口说道:“但是,我们与陈世之间的约定,南溪村其他族老并不知晓,林睦素来谨慎小心,此番以督税的名义进入南溪村,与陈世之间私下的交流必然要秘密进行,只会想尽办法避人耳目。怎么又会有闲情逸致坐在陈世家里大张旗鼓地喝茶?并且喝的还是象征着族长最高权威的岩骨枞?”

“这会不会是林睦的百密一疏?”林镜斋沉吟道。

“不会的,”郭修脸上突然露出了几分不怎么好看的笑容:“林睦的尸体告诉我,他始终都是个不爱乱吃东西、不爱乱说话的谨慎小心之人。”

“那以你之见,问题出在陈世身上,还是其他族老身上?”

“陈世没理由对林睦下手。其他族老同样也要活命。林睦身上背负的是我们带给南溪村唯一的希望。”郭修说道。

“这么看来,唯一不希望林睦活着走到县衙的,可能只有寒风岭上的那缕孤魂了。”谈到“孤魂”二字,林镜斋坐下身来,有意无意地正了正衣冠。

郭修迟疑了一会儿,说道:“知县大人,要不要我明天一早赶到南溪村,和陈世再重新谈谈那件事?”

林镜斋看着郭修,说道:“不必。你一个人前去的话,一定会成为第二个林睦。”

“可是……”

“不用可是。我还需要你的笔,帮我回复巡抚、藩司、州府的层层盘查,其他人做不了这个事。你们绍兴人都是自幼攻读幕学,自然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时间,还要用来做更多、更有意义的事情。”林镜斋把一些文书递给郭修。

“大人,没有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它们只是有价值,但没有意义。”郭修接过文书,说道。

“也许你是对的。但我是知县。”林镜斋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