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59章 一头名为“理查德.帕克”的老虎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你要买?”

吕嘉行没想到江弦会这么问。

聂华苓也惊讶,“买?江弦,你的钱足够么?”

“足不足够的。”

江弦轻笑一声,“我也得先听听房子的价格才能确定啊。”

美国买房是没什么门槛的,只有一些州有歧视问题会限制,不过爱荷华州并不涉及这个问题,从吕嘉行这个留学生都可以随便购置就能看出这一点了。

“.”

吕嘉行看一眼江弦,“我刚找地产评估师评估了房屋价值,你想买的话,价格在15万美元。

另外,如果要贷款,那贷款机构需要你自己去联系,至于律师费、登记费、托管费这些钱,大概是房价的2%,这个也要由你来另外支付。”

“15万美元?你确定?”

“我确定啊,文件我可以拿给你看。”

“没事儿,我信你,咱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

吕嘉行语塞片刻,又问:“那江弦先生,你是买还是租呢?”

“嗯我自己也要考虑一段时间。”

江弦顿了顿,道:“这样吧,嘉行兄弟,你先等我几天,我回去考虑考虑,和家人商量商量,总之一定尽快给你一个结果。”

“行。”吕嘉行点点头,又请聂华苓和江弦一块儿在屋子里喝了咖啡。

此时已是傍晚,洋房二楼有个小阳台,坐在阳台上喝咖啡的时候,江弦能看到近处的满山大树,以及山下几乎整个爱荷华市,城市一旁爱荷华河静静流淌,夕阳一点点淹没在城市尽头。

“房子位置还是蛮僻静的。”聂华苓说。

江弦点点头,“是,是有点偏僻。”

“???”

聂华苓满眼疑惑的看他一眼。

吕嘉行一听着急,“江弦先生,房子是评估人员评估的价格,您就算这个时候挑刺,我也不会给您再降价了。”

“哈哈,我和你开个玩笑嘛,还当真了。”江弦笑起来。

“哎呀,您真是。”吕嘉行哭笑不得。

和吕嘉行告辞,聂华苓又陪着江弦一路下山,回到“五月花”公寓。

“您这身体真可以。”江弦说。

“哎呀,上了岁数就得多锻炼,尤其是咱们这些做案头工作的,你看我丈夫安格尔那身体,就是因为锻炼太少。”

“是啊,一个好身体是优秀创作的保证。”

“对了,江弦。”

聂华苓忽然问:“你有那么多钱买房子么?我记得国内很难弄到外汇吧,15万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是啊,国内对外汇控制很严。”

江弦说,“不过我之前在旧金山和陈若曦女士谈过,我想试着在美国发表或者出版几篇,这样先挣一点稿费,说不定就够钱买房子了。”

“稿费?”

聂华苓吓了一跳,倒也不是为江弦这个出版的想法,而是,“你是说,你准备在美国挣15万美元的稿费?”

“不然我也没别的办法买房子了。”

江弦苦笑两声,“我可不愿意去给人刷盘子、洗厕所。”

聂华苓皱了皱眉,“江弦,我不是打击你,你可能不了解,美国人的口味很挑,和国内的读者很不一样。

你应该知道张爱玲吧,她来美国之后也和你一样,想用稿费来养活自己,结果写的东西连谋生都很困难,还得靠翻译过活。

你要知道,张爱玲女士的英文是很好的。”

“.”

张爱玲的事情江弦也知道。

江弦现在在国内给自己立的,几乎就是张爱玲的翻版人设:因为英语娴熟,熟悉西方文学,由此写作意志、趣味及精神内核都受到西方影响。

张爱玲英文很好,很娴熟,在她很年轻的时候,萧伯纳、赫胥黎、毛姆、劳伦斯这些作家她就能随口道来,剖析毫芒。

要知道萧伯纳、赫胥黎、毛姆与劳伦斯这几位,放到后世,许多英语专业人士读起来,都常感畏难。

但是在张爱玲嘴里,这几位几乎能聊作男欢女爱调情增趣的用具。

这和她成长环境也有关系,张爱玲从小接受的就是西洋文化教育。

这也导致她语文水平不太行。

江湖传闻,张爱玲上大学那会,国文课一直都不及格。

这和某方舟很像。

某方舟也说了,自己当年高考“作文迟迟难以下笔,最终没有写完。”

“张爱玲女士毕竟是在中国长大成人,阅读英文材料再多,也近乎闭门造车状态,饶她再勤奋、再聪慧,纯靠英文写作,也必定是若有所欠的。”江弦说。

聂华苓点点头,“是啊,你知道就好。

说起张爱玲女士,她现在在洛杉矶定居,有时间你可以试着去拜访一次。”

江弦点点头,“有机会再说吧,您也知道,我们是不方便见她的。”

“唉,我明白。”

聂华苓叹一口气,“总之,我不是想打消你的积极性,我只是想告诉你,写英文稿没那么容易,你不要一开始就抱着太大的期望,15万的稿费还是很难拿到的。”

“我明白,我知道我的英文水平写的英文稿质量不够,所以.”

江弦话音一转,“所以我没有从英文稿写起,我还是从最擅长的母语出发。”

“你是说你写的中文稿?”

“对。”

江弦点头,“我写的中文稿,我对自己的英文水平还没那么有信心,说起来,我有件事情还想拜托下您。”

“你说。”

“我想请您帮我找个翻译,把我这稿子翻译成英文。”

“这个好说。”

聂华苓很痛快,“你别忘了,我就是一名翻译。”

“哎呦,我怎么好意思请您来。”江弦受宠若惊。

聂华苓是女作家,也是翻译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的委员,“爱荷华”这个译名就是由她翻译来的。

“您帮我找个人就行,别让您受累。”

聂华苓笑了笑,问,“你写多少了?”

“差不多要结尾了。”

“这么快?”

聂华苓吃了一惊,又问,“什么类型?”

“算是一本非虚构。”

“非虚构?这在国内恐怕不是很流行。”

“对,我也是之前刚了解到这个文体,正好脑袋里一直有个构思。”

“讲什么内容?”

江弦想了一下,“这我一句两句很难说清。”

“能先给我看看么?”聂华苓问。

“没问题啊。”

江弦带着聂华苓回到家,和家里人打声招呼,俩人就钻进工作室,江弦从桌上取出一沓稿纸,打开台灯。

“聂老师,您看一下。”

“《漂流者》?”聂华苓看着稿子首页上的名字轻声念道。

“木犀草号的故事您知道么?大约是一百三十余年前的英女王诉达德利和史蒂芬斯案,英美普通法系中的经典案例。”

聂华苓回想了一下,“我对法律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没什么印象。”

“那您看完我再给您讲吧,这篇就是受到了那个案件的启发。”

听他这么说,聂华苓便越发对这篇感到好奇,“我可要好好看看了。”

她从包里取出眼镜,自顾自的翻阅起这篇稿子:

“.

理查德.帕克仍然和我在一起。

我一直没有忘记他。

我敢说自己想他吗?

我敢这么说,我想他。我仍然在梦里见到他。大多是噩梦,但却是带着爱的气息的噩梦。这就是人心的奇怪之处。我仍然无法理解他怎么能如此随便地抛下我,不用任何方式说再见,甚至不回头看一眼。那种痛就像一把利斧在砍我的心。

墨西哥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们对我好极了,病人也是。癌症病人或是因车祸受伤的人一旦听说我的故事,就一瘸一拐地走过来,或是摇着轮椅过来看我。

几天后我就能站起来了,甚至能走上两三步,尽管我仍感到恶心、头晕、浑身乏力。

我的体内有积液,腿肿得厉害,看上去就像被移植了一双大象腿,小便则是接近棕色的很深的暗黄色。

大约一个星期以后,我能正常走动了,而且还能穿上鞋,但是不能系鞋带。

我皮肤上的伤痊愈了,但肩上和背上还有疤。

我第一次拧开水龙头的时候,哗哗哗喷涌而出的大量的水让我吓了一大跳,我变得慌乱起来,两腿一软,晕在了护士怀里。

我第一次去美国的一家餐馆,面对刀叉,我感到局促而束手无策。

侍者用批评的眼光看着我说:

“你是刚下船的吧?”

我的脸色变得苍白。

他不知道这句话伤我有多深。

一个个字就像一枚枚钉子钉进我的肉里。

我握着刀叉,我以前几乎从来没有用过这些器具。

我的双手在颤抖。浓味小扁豆肉汤变得索然无味。

“您喝点水。”江弦端来一杯热水给聂华苓。

聂华苓抬头看向他,目光带着几分惊喜。

“读起来很有味道嘛。

光看这个开头,我恐怕不会想到,这篇是出自国内作家之手。”

“您过奖了。”江弦自谦一句。

聂华苓端起杯子,喝一口水,而后重新将目光看向这篇稿件。

这个的开篇就充满悬念。

理查德.帕克是谁?

这个开篇就提到的人物角色。

他为什么离开“我”。

“我”又有什么样的故事?

为什么“我”会在医院,身体有着各种各样的毛病。

还有,为什么仅仅看到水龙头里的水就会把“我”吓到昏厥?

并且会对侍者的一句话如此敏感?

结合名,以及开头的铺垫和暗示,聂华苓心里马上有了猜测:

这个“我”大概是经历了一场漂流,并劫后余生成功幸存下来。

嗯,这篇应该是倒序的写法。

把事件的结局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聂华苓的猜测马上得到验证。

江弦所写的,就是两层互为表里的叙事结构。

一位苦苦寻求灵感的作家,无意间得知了一位花甲之年的老者有着一段极为传奇的经历,于是千辛万苦找到此人,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傅三明。

“傅三明住在爱荷华市,他身材矮小、瘦削,只有5英尺5英寸高。黑头发,黑眼睛。两鬓的头发全白了。他说话的时候美国口音里带有顿挫的中国声调,尽管不明显,但肯定有,就像空气中香烟的痕迹。”

傅三明是在京城长大的,他祖籍福建,父亲是一名清朝的官员,家境殷实,家住广善寺附近。

傅三明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家中有一名管家叫“吉叔”。

吉叔水性极好,据说光绪十九年,京城大雨,永定河、大运河、潮白河决口泛滥,洪水暴涨,傅三明父亲被大水冲走,吉叔跳进水里将他捞了回来。

吉叔试图教过傅三明的父母游泳,可惜是徒劳。

但傅三明很感兴趣。

[

吉叔不得不等到我来到这个家里,好找到一个愿意追随他的人。

在我达到游泳年龄的那一天——让妈妈感到苦恼的是,吉叔说能够游泳的年龄是7岁。他带我到河边去,让我伸开双臂,说:“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然后他差点儿把你给淹死。”妈妈说。

]

尽管如此,整个童年,傅三明每星期都和吉叔到那里去三次。

到了13岁,傅三明已经可以响应水的召唤,能在那条河里游一个来回。

彼时正值晚清,1906年,出使归来的戴鸿慈、端方等人连上三道奏折,一奏军政,二奏教育,第三奏,上奏请慈禧修建包括万牲园在内的公共设施。

为取宠慈禧,清王朝采纳端方等诸位大臣的建议,并且立即付诸实施。

1907年,端方在出洋期间花三万两白银买下一批动物,包括斑马、花豹、狮子、老虎、袋鼠、驼鸟等,一共装运了59笼,运抵京城后,万牲园内各种设施还未竣工,只得把它们临时寄养在附近的旧庙广善寺东空院内,并向民众展示。

因为这样的便利,傅三明常去广善寺看动物,自幼便对动物分外感兴趣,并与动物亲近。

常常前往广善寺,又使得傅三明早早接触到了僧教,这使得他天生早慧,并逐渐养成了对信仰、人和动物本性的独特看法。

随后几年的某天,慈禧从颐和园出发,途中游览了一次广善寺,20多天后,她归天了。

据说,慈禧是因为在动物园中观赏老虎时,老虎猛扑慈禧,致使她惊吓过度,这才一命呜呼。

于是那头老虎名动京城。

它有个响亮名字,叫“理查德.帕克。”

这个名字来源是这样的:

据说一位叫“理查德.帕克”的猎手逮到了一只小虎崽,这位猎手记得这只虎崽曾经匆匆忙忙的跑到河边去喝水,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口渴”。

然而,因为语言差异,老虎带来中国以后,清朝的官员误以为这名猎手叫“口渴”,老虎叫“理查德.帕克”。

于是这头老虎就成了“理查德.帕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0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