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72章 两头赚的营销策略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已揭示第六条合成路径:”

“【画】+【离家】=长篇《???》”

一切来的那么突然,以至于江弦不得不停下自行车,在路边琢磨好一会儿。

灵感【画】(0/10),灵感【离家】(0/1000)。

收集方式并不是太难猜测,江弦心里很快就有了个大概想法。

不过比较难猜测的是所合成的作品。

就好像已经在嘴边儿,又是那么难以琢磨。

京郊。

《车水马龙》片场。

“吴记者,这位是我们电影《车水马龙》的导演王好为,编剧江弦。”

北影厂官宣发口的副厂长毛广田,给女记者吴馥介绍过,才看向王好为和江弦:“这位是《大众电影》的吴记者。”

“噢,您好、您好。”王好为和江弦都把手递过去握握。

《大众电影》是中国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普及性电影文化刊物。

有多火呢?在80年代,《大众电影》人人都看,每个演员都以登上他们封面成为封面女郎为荣。

在1982年,《大众电影》创造了960万册的电影杂志单期发行量最高世界纪录,而后一直保持到后世,无人再能超越。

“吴记者过来是?”

“厂里专门请过来,咱们《车水马龙》不是马上就要杀青了么,过来拍点片场的照片,回去写篇报道。”

这会儿在电影发行以前,各个剧组都会请《大众电影》过来,对自己的电影提前报道,算是提前做下电影的宣发工作。

“原来如此。”江弦恍然大悟,王好为已经在发愁了。

《车水马龙》怎么宣发啊?总不能说,积极响应了建设“四化”的号召。

大家虽然都是支持四化的,但也不能跑进电影院里花钱支持啊。

她在那琢磨,江弦也在快速的想。

他很重视这次机会,因为《车水马龙》在当年不是什么大爆的片子,他又想冲击一波拷贝的订单数量。

宣发是什么?营销。

中国人的观影兴趣其实很容易就能被调动,抓住一点营销,电影就能大爆。

就像贾玲减个肥,这么简单的营销点,票房立马就爆了,还有《色戒》当时的什么假戏真做,要么就是卖情怀像《速度与激情7》,片尾致敬保罗,然后see you again。

王好为陪着吴馥、毛广田聊了一会儿,给演员们、拍摄片场拍了点儿照片。

“吴记者,您就这样写吧,陈强陈佩斯父子齐上阵,与黄玲再组铁三角。”她建议说。

“这个可以。”毛广田比较赞同。

吴馥也觉得是个不错的宣传点,虽然不算出彩,但也不算是多么稀松。

“我觉得不行。”江弦忽然开口。

王好为登时青筋直跳。

你又觉得不行了?你什么时候觉得行过!

唉,她这个编剧真是.

江弦也感觉到了王好为的杀气腾腾,开口道:“不只可以写一个宣发的点嘛,我有一个想法,也还可以再加进去。”

“什么想法?”

“可以在宣传的时候说,《棋王》电影主演将在《车水马龙》中首次亮相。”

王好为知道《棋王》的主演就是葛尤。

她也顿时明白过来,江弦这小子一肚子坏水儿,想骗观众们来电影院寻找“王一生”,嗯,还给《棋王》提前做了波预热。

反正俩电影都是他的,到头来这小子两头赚呗。

“贼!太贼了!”王好为咬牙切齿的暗骂一句。

阜成路南。

江弦上汪曾祺那儿取了一趟作品集的序,老头儿已经写好。

“你那几篇我都看过了,相比于另外几部,还是《棋王》写的最好。”汪曾祺评价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有意思,不过语言差了点儿火候,可能是因为伱太想写出女人内心的滋味?”

“那还真让您说巧了,我打算托施松卿同志往海外递的稿子,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英译稿。”

江弦从挎包里取出一册英文稿,是他这些天抽空誊抄好的。

“你英文怎么这么好?”施松卿诧异的问他一句。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学英文学的特别快。”江弦一脸腼腆。

他英文水平本就不错,在大学里过了6级,完全能看懂英文字幕电影,英译稿的书也能大概读懂,所以并不担心会露馅。

施松卿倒也没质疑,接过稿子,扫了眼开头。

汪曾祺给江弦写序的时候,她也阅读了江弦的那几篇文章,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印象深刻。

这会儿看一眼开头,完全就是按照那篇文章写的,不过故事背景切换去了国外,写的也很丝滑,任先生变成了R作家。

“你以前写过很多英文稿吧?”施松卿问。

江弦皱眉。

怎么谁都爱问这个。

但他还是得诚实的回答,“没有,以前没写过,第一次试着写。”

“你是第一次写?”施松卿倒吸一口气,半天没说出话。

天才!

一个语言学和文学的天才!

“唉,让汪曾祺给你写序,你真是太给他面子了。”施松卿揶揄。

汪小狂立马不服,“你会不会看?他那篇中文稿写的都一般,英文稿能有多好?”

“他的英语水平是可以给你上课的地步,你是小学生,他已经是教授级别,你说写的得有多好?”施松卿刺他一句。

“有那么好?!”汪曾祺难以置信,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他的英语水平一般,他在西南联大是著名问题学生,更是朱自清老师的眼中刺、肉中钉,因为汪曾祺最爱旷他的课。

不过有一门课例外,那就是沈从文的课,这门课满分100分,汪曾祺能考100分,沈从文愿意给他打120分。

中午又在汪曾祺家里蹭一顿饺子。

这回还是茄子馅,老头儿一万个保证不会砸锅,要挽回上次的尊严。

这回确实没砸锅,饺子都是囫囵个儿的。

江弦只是默不作声的吃完,没给汪曾祺任何一点小狂的机会。

汪小狂问好吃与否,也只道一般,给他气得不轻。

吃饱回到北影厂,发现他妈饶月梅找了上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4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