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58章 真是学外语?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早上起来,江弦昏昏沉沉的,看着人造纤维的天花板,还有化纤的地毯,心里一阵恶心,感到几分不适应。

改文的工作进行的很难。

虽然故事的核心摆在那里。

但江弦这部中国版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细节方面要考虑的东西很多。

“江弦,买邮票去。”王安忆敲开门招呼一声。

“来了。”

很快穿戴整齐,跟王安忆一块儿出了门。

“你妈不去?”

“我告诉她我去就行了。”王安忆皱着眉头说,“我不用她跟着,到时候怪麻烦。”

“.”

江弦懒得调解她俩母女矛盾。

他跟着王安忆搭爱荷华大学的公共汽车去到市中心。

邮局的人不多,但是排着队,两个人排在后面。

时不时有汽车开过,是那种小小的旅行车,司机座后面有个小小的车厢,门开着,里面横七竖八躺着男女学生,两条白白长长的腿就挂在车厢外面。

江弦注意到王安忆看过来的眼神,毫不掩饰自己看向车子的目光,一本正经道:

“今天是星期五,周末,学生们都开车出去郊游。”

离开邮局,在市中心又逛了会儿,两人才搭着车回去,刚一下车,就听到一声喊。

“王!江!”

一个头发很卷的白人男性热情的跑了过来。

江弦对他有印象,他叫爱德文,算是“写作计划”的总管。

当时还开车子去机场接他们,一见到王安忆就热情的要给她一个亲吻,吓得王安忆躲出去老远。

当然了,这是礼节的文化差异。

爱德文这个人很热心也很热情,江弦和王安忆对他印象都很不错。

“晚上所有的作家们有一个派对。”爱德文说。

“怎么又有派对?”王安忆奇怪。

“美国人就是这样,他们对派对有种莫名其妙的感情,天天开都不会烦。”江弦解释说。

地点还是聂华苓的家里,又来了很多人,挤了满满一客厅和一阳台。

以X列的作家菲儿继续发挥着他犹太人不合群的特质,滔滔不绝的唠叨着别人丝毫不感兴趣的话题。

江弦坐在沙发上面,想着什么时候走掉,他还着急写稿。

“江,你怎么这么安静的坐在这里。”

这时候,一个可以配得上“前凸后翘”这四个字的金发女人在他身边坐下,手里握着酒杯,眼神迷离中带着几分暧昧。

“.”

江弦赶紧回忆了一下前几天陈若曦告诉他的那句话:“.最近铜杏恋之间出现了一种讨厌的性病。”

艾呀,一定要小心谨慎!

“贝芙丽。”

江弦喊了下她的名字,“我们中国人不太习惯这种场景。”

“是么?我看只有你吧,你看王融入的不就很好?”

江弦顺着贝芙丽的目光看去。

果然,王安忆这会儿跳的正来劲儿。

“你多大了?”贝芙丽开口问道。

多亏问的是英语,不然江弦恐怕还会觉得这是这妞儿在调戏他。

“问年龄可不是一件礼貌的事儿。”他回答说。

“哈哈。”

贝芙丽笑着给江弦道歉,“对不起,我只是很少见到你这样年轻的面孔,你知道的,去年你们中国派来的是王濛先生。”

“你认识他?”

“我们常常写信。”

贝芙丽眨眨眼,手指按在嘴唇上,“他在信里叮嘱我帮他关照一下你,我看你一个人坐在这里,正是需要被人关照的时候。”

“.”

江弦在心里好好谢了王濛一遍。

他转移话题,“你们两个是朋友?”

“不是。”

贝芙丽给了江弦一个神秘的笑容。

江弦咕咚咽了口口水。

咝。

王老师啊王老师。

总不至于在美国还犯下这种错误吧?!

“我是他的英语教员,他跟我学英语。”贝芙丽顿了顿,随后解释说。

“原来如此。”

江弦恍然大悟的同时,心里又不免起疑。

学英语?

你们学的这个英语,他正经么?

正准备八卦着问两句,贝芙丽却抢在他前面问:

“江,你想知道我们两个是怎么学英语的吗?”

“.我可以不知道么?”

江弦实在怕知道的太多,回头被王老师灭口,毕竟王老师现在是他的领导、上司。

“哈哈。”

贝芙丽笑起来,花枝乱颤,“别误会,我和王通常是学两小时英语,再喝两小时酒。”

“.”

江弦一想,王濛那么浪漫一人,做这种事儿确实是他的风格。

讨人厌的菲尔这时候已经喝的醉醺醺的,到处给人说着烦人的话,看着贝芙丽和江弦,他就朝着这边走过来。

“嘿,江!”

“菲儿,你还是坐那边吧。”江弦说。

“为什么?”

“我希望你吐的时候离我远点儿。”

“哈哈。”

贝芙丽笑了起来。

菲儿醉醺醺的放下酒杯,“我哪儿也不会去的,要走也应该是你们这些中国的作家离开,你们根本没有资格来这儿。”

“哇哦。”

贝芙丽一脸玩味的看向江弦,顺便递过去自己的酒杯,“江,你可以把杯子里的酒泼到他的脸上,我会装作没看见,这个傻蛋自己也不会记得。”

江弦耸耸肩,“.谁会在意一个醉鬼说的话呢,我相信我也不是他今天晚上第一个说没资格参加写作计划的人了。”

“”

菲儿这个时候醉醺醺的说出一个名字,“string,这位中国作家才是真正有资格来到美国的人。”

“string是谁?”贝芙丽疑惑的问旁边的几位白人女性。

很快有人想起来。

“就是创作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月亮与六便士》的作家,很神秘,只知道是个中国作家。”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篇也太有名了。”

“是的,我记得这当时在《纽约日报》的全美十大最受欢迎上霸榜了超过3个月的时间。”

“我那时候以为这能拿到普利策,没想到那竟然是一个中国人写的。”

“.”

四周讨论声不止。

菲儿一脸陶醉的自顾自说着:

“没人比string更懂如何对女人进行刻画,他的文字就像是一只手在我的心脏上轻轻的拨动,完美的操控我的每个情绪。

你们都配不上这里,只有他,string,这位中国最好的作家值得来到这儿。”

“.”

江弦坐在原处一言不发。

看着菲儿伸出双臂,对着空气顶礼膜拜。

他本打算待会儿趁着菲儿喝醉,偷摸从哪个角落钻出去给他来一顿火龙果啥的。

没想到这货求生欲还挺强。

虽然也是歪打正着。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江,你认识他说的那个么?是你们国内很有名的作家么?”贝芙丽好奇的跟江弦打听。

“还行吧。”

江弦含糊的回答。

他总不能跟贝芙丽说,你所好奇的那个string正是江某本人。

回到公寓,一家子女眷都已经睡下了。

江弦蹑手蹑脚的上个厕所,随后钻进工作室,打开台灯,给钢笔吸饱墨水,继续写作。

在原著里,少年派的家里有一座动物园,动物园的这些动物、主角与动物们的接触,是故事的一个核心要素。

江弦要改,动物和动物园这个部分就不能删除。

话说京城其实很早就有动物园了。

1904年,德国的一家马戏团来京城继续动物表演,当时慈禧看了以后,对这些稀罕玩意儿很感兴趣,便下令,我们大清在京城也要建一座动物园,取名叫“万牲园”。

这座“万牲园”筹建于1906年,后来“五大臣出洋”考察,大臣端方为了讨老佛爷开心,特意从德国购买了一批珍稀动物回来,大概共计59笼。

嗯,耗费3万两白银。

这些动物运到京城以后,都充实到“万牲园”里。

后来大清就灭了,“万牲园”也向公众开放了,当然是要收门票的,票价为八枚铜元,孩童减半。

这是中国最早的动物园,也就是现在的京城动物园的前身。

一晃又是几天过去,江弦基本缩在工作室里写作。

期间,贝芙丽来拜访了他几次,听到江弦在工作也不好意思打扰,给他们送了一些自己家里做的腊肠。

“江弦,江弦!”

这天,聂华苓找到江弦的“五月花”公寓里。

“聂女士,您怎么来了?”

一大家子对聂华苓的到来颇感惊喜和意外。

“您吃了么?我这儿熬了粥,还有乳腐和京冬菜。”饶月梅招待说。

她们还是更习惯中餐,朱琳最近特别爱吃辣,为了照顾朱琳的胃口,每天都在家里用美国的食材琢磨着中餐的烹饪。

“哎呦,还真是香甜可口。”聂华苓尝了一口,颇感惊喜。

“聂女士,怎么了?”江弦这时候从柜子后面走出来问。

“就是之前你拜托我的事情。”聂华苓说。

江弦马上反应过来,是之前托聂华苓打听房子的事儿,现在又着落了。

“请坐,您慢慢说。”

“事情是这样的。”

聂华苓喝了口水,而后告诉江弦,国际写作计划有两名工作人员,是70年代初从台省、香港来到美国的留学生,一个叫吕嘉行、一个叫谭嘉。

现在吕嘉行在大学里做职员,谭嘉则是为了孩子和家庭,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

“这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型女性,平时温文尔雅,说话低声慢语,我们都夸她贤良温柔。”聂华苓说。

江弦对这二位也有印象,的确如聂华苓所说,这是一对人很好的夫妇。

“您给我找的,是他们的房子?”

“对。”

聂华苓点点头,说吕嘉行夫妇现在已经摆脱了打工的局面,买了一幢房子。

买的时候价值大概五六万。

前不久,他们找个人估了一下,现在可值十五六万,翻了三倍。

一家女眷听了全都惊讶。

“哎呦,美国的房价涨的这么快?”

“比之前贵那么多,美国人能住得起房么?”

“这前几年没买房子的不得后悔死。”

饶月梅还提出一个想法,“这要是有钱,在美国买几幢房子,等着它升值,可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强多了。”

“.”

江弦捂了捂脑袋。

在美国炒房子?

这跟从黑龙江挖一火车煤上山西大同卖有啥区别?

“吕嘉行先生说了,如果想租的话也没问题,可以先租赁出去。”

“我们过去看看房?”江弦说。

“好啊。”

聂华苓给吕嘉行打个电话,一行人从“五月花”公寓出发,在公寓后半山腰一幢洋房前停下。

“聂华苓女士,江弦先生!”

吕嘉行隔着老远就打起招呼。

“请进、请进。”

在吕嘉行的带领下,江弦看了看这幢房子,有个院子,有个很大的客厅,还有两个卧房、一个游泳池,以及一个很大的储藏室。

“这个储藏室是我最近刚扩建出来的。”吕嘉行说。

他扩建的目的,自然就是想把这幢房子卖掉。

“为啥想卖?”江弦问。

“把它卖掉,想回去看看。”吕嘉行说。

他老家是山东的,在大学里搞得是计算机,但业余爱好文学,曾经还写过一首诗叫《冰岛》:

“当人们问起,冰岛那个地方怎么样?我总是说,那地方像月亮,像月亮一般的荒凉,到处都是冰冷的土丘,围绕着她的,是终年暖不起来的海洋。”

最后一节是“.我不能离开这儿,冰岛就是我的家乡。”

吕嘉行激情澎湃的朗诵完,最后解释说,自己虽然写的是冰岛,但实际上他的情感是和山东连接着的。

“你打算多少钱租给我们?”江弦问。

在美国租房子,有政府确定的“公平市场租金”标准。

自从里根这小伙儿上台以后,美国就开始积极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了。

里根特地修订了条款,提高租客承担租金的标准的同时,又降低了政府的“公平市场租金”标准。

“一千五百美元。”吕嘉行给了一个数字。

“太贵了。”江弦说。

这会儿一个美国人月收入大概在2000美金,1500美元基本是一个美国人三分之二的工资了。

“这个价格已经是按照市场标准来的了。”吕嘉行尴尬的说。

“那好吧。”

江弦点点头,没在这个价格上多纠结。

正当所有人以为价格就这么谈拢的时候,江弦忽然来了一句:

“那如果我买呢?”

“这幢房子你准备卖多少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7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