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91章 交稿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阿城就是这样的性格,别人哪里说错了,他一定会直言不讳的指出。

“这是个根本性的错误,岭南距离长安实在太远了。”

听了他的话,巴金也陷入思索。

“岭南具体应该是哪块儿?”李小林问。

“中国的南方边陲一代,笼统点儿说,就是现今的广东和广西。”钟阿城给她解释。

“唐代的都城是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这之间的距离,可不是开玩笑,哪怕坐火车都得坐个几天。”

李小林一琢磨,觉得是很有道理。

她当然清楚,巴蜀是四川附近,虽然由巴蜀到长安也不容易,但很明显要比岭南合理许多,空间上距杨贵妃也更近。

这么一分析,她也比较赞同这荔枝是从巴蜀运输而去的,并非是从岭南。

“这件事还是有异议的。”

巴金熟读《古文观止》,他是曾把《古文观止》读了100遍的人。

《古文观止》是个大杂烩,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桃花源记、滕王阁序.这些优秀散文都被收录其中。

经常读《古文观止》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里面所选的散文,又以汉唐二代偏多,讲人物、外交、园林、书信之类,因此巴金对唐代风貌,也算是有一定了解。

他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道:“倒也未必一定就是巴蜀,杜甫有一首诗叫《病桔》,我不晓得你们读过没有,‘忆昔南海使,奔腾进荔枝’,所以这个荔枝,是不是也有从岭南来的可能?”

“可是要怎么送过去呢?”李小林疑惑,“爸爸,你不要糊涂,我们从上海坐火车过来,都要花费多半天的时间,那个时代的人真的可以做到吗?”

“那就是历史的谜团了。”巴金爽朗的笑笑。

李小林转向江弦,“我觉得这也不是能影响这篇的问题,你现在还没有动笔,只要把岭南改为巴蜀就行。”

“不行。”

江弦出乎她意料的摇了摇头,“不能这么改,这么改了那就不够震撼了,就是要从岭南来运,变不可能为可能,化腐朽为神奇,这才有《老人与海》那种和命运斗争的激烈。”

“这个想法好。”

巴金颇为欣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爸爸,咱们现在是讲实事求是的年代了!”

李小林劝阻,“写的话,情节和人物可以虚构,但是这种历史一定要有考据,鲁迅先生说,‘对于历史,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他的《故事新编》,也是都有所本,绝非杜撰。”

“小林姐,我不认为是杜撰。”

江弦解释道:“巴老也说了,杜甫有诗佐证,荔枝有来自岭南的可能,我调查文献的时候,就发现荔枝来源一直成谜,唐代文献说岭南,宋代文献说巴蜀,究竟是哪,没有定论,再说这两地荔枝口味都不相同,贵妃她老人家那么会享受,也不可能逮着一个地方吃一辈子吧,虽然她也没活多久。”

“那伱不能造一条路线出来吧。”钟阿城那宽松的眼镜又往鼻梁下滑。

“我当然不能造。”江弦正色道,“我差不多已经从史料里研究出了一条路线,一套方法。”

阿城看着他中气十足的模样,不大理解他这底气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那可是从岭南到长安。

你能研究出来,我吃。

“你这个娃儿。”巴金满脸笑意,“我真想现在就看到你的那篇,和你聊的很有有趣,我很期待。”

又坐着聊了一会儿,巴金就有些累了,江弦忍不住从挎包里掏出新买的那部海鸥205照相机。

“巴老,我能和你照张相吗?”

“哦,好喔、好喔。”

巴金丝毫不介意的答应下来。

他很随和,从不介意这些请求。

余华就讲过,马原想拍一个《中国文学梦》的纪录片,特地跑来拍摄巴金,当时巴金还没有常住华东医院,但也已经年老体弱,也没有拒绝他。

马原举着那个大灯,硬生生烤了巴老好几个小时。

钟阿城也想和巴金合照,但他不好意思说。

“阿城,你帮我们拍一下。”

“.”

“好嘞。”

伴随着“咔嚓”一声,一张极其珍贵的影像留存于胶卷上。

江弦还是蛮关照他的,临行前,特意帮他要了巴老的签名。

从金鱼胡同出来,俩人吭哧吭哧,蹬着车子,呵着白汽,往北影厂骑。

钟阿城还是觉得很离谱,不相信江弦能琢磨出这套从岭南送荔枝到长安的方案。

“这怎么可能呢?”

“我几个月就能精通数学你信不信?”

“精通到什么程度。”

“华罗庚、陈景润那种程度。”

“那我更相信你能研究出这条路线。”

“哈哈哈。”

江弦大笑,“这样吧,我们打个赌,我要是写出来,你得替我干一活儿。”

“那你要是写不出来呢?”

“没那说法。”

江弦满脸我要白嫖你的表情。

他撇下自行车,回到招待所自己那屋里,洗一把脸,平复一下心情,坐在桌前,给钢笔吸满新买的英雄牌墨水。

开始梳理这篇。

这篇不长,才7万字,出现的人物有几个是虚构,其他都是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

男主叫李善德,精通算学的理科生,人到中年的苦逼房奴,部门领导踢皮球,最后踢到他身上,做了荔枝使,和杜甫、韩洄一块组成主角团。

这是个标准的小人物,他到了岭南,没日没夜的研究,和一个胡商合作、实验,成功从岭南把荔枝运送到长安。

故事到这里该结束了?如果就这么结束,那叫童话故事。

可惜人心叵测。

你李善德一个小员工就能成事儿,我们这些上级领导的脸往哪搁。

他遭到岭南经略使的截杀。

九死一生,躲过截杀,摘桃子的又来了。

摘桃子懂吧?你写的论文,署别人的名,你做的方案,别人升职加薪

杨国忠、高力士这些个长安城里让人颤抖的名字,要来摘李善德的桃子,他又能怎么办呢。

故事的最后,李善德爆发出小人物的光芒,怒怼杨国忠,被贬岭南。

结局是,次年安史之乱爆发,圣上贵妃通通遭殃,远在岭南李善德因祸得福,平安无事,一口气吃了三十多枚荔枝。

这样的结局,作为一本爽文算是合格,作为传统文学,就有些缺乏艺术性的塑造。

江弦打算改一改。

几天后,江弦又接到李小林的电话。

“江弦,爸爸今天看钟阿城的画才发现,他给人家把名字签错了,‘城’写作了‘成’,觉得特别对不住人家,想重签一次。”

“没关系,阿城已经兴奋至极,笔误的事情常有,他不会介意的。”

“不行,爸爸说一定要改,写错人家名字是不尊重人。”

“那我过去一趟吧,正好这篇稿子我也写的差不多了,顺便拿给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4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