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56章 逃窜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到丹佛的时候,对了一次表,朝前拨一个小时,到了塞德莱比茨,又朝前拨了一点,最后到爱荷华,又拨快一点。

江弦看了眼时间,他们是下午五点抵达爱荷华市的,爱荷华河上夕阳彤光闪烁。

气温也挺高,比旧金山起码热了十度。

江弦一行人被安排住进一栋名为“五月花”的公寓。

接待人员一见面,就立马朝着江弦报出一堆数目字:

房间号码;信箱号码、需要左转几次,向右转几次,再转到某某号码;电话号码,打本地前面需要拨几,打外地前面需要拨几;星期几是收垃圾的日子,星期几的晚上有电影;使用洗衣机需要塞多少分币

江弦默默把这些记下来,将来一段时间在这里生活,这些数字都用得上。

“您记下来了?”接待人员问。

江弦点点头,“收垃圾的时候需要分类么?”

“分类?”

接待人员摇了摇头,同时也感到一阵不可思议。

要知道,好些个第一次过来参加写作计划的作家,都要她解释老半天时间才能明白这些数字的用处,而江弦只是听一遍就明白了?!

还有垃圾分类?

这是什么高素质举动?

接待人员不知道的是,这些美国的生活方式,对别人来说可能真的很陌生、很先进,一时半会真的听不懂,但对江弦来说,其实就是之前玩剩下那一套,简单听一下,就基本大概理解。

坐上电梯,“五月花”公寓其实是一栋爱荷华大学的宿舍楼,国际写作计划的作家们都集中住在八楼。

一人分配一间卧室,每两间卧室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一套洗澡间和一个工作室。

出于对朱琳这名孕妇的照顾,聂华苓特意分了两间卧室给江弦,也就是包下一个单元。

江弦没有拒绝她的好意,一来他家里来的人多,总不能四个人挤在一间卧室里,二来也避免了要和外人共用卫生间、厨房和浴室的麻烦。

“呀,挺好,还给咱们配了冰箱。”饶月梅转了一圈,对分配的住处还算满意。

“这个按钮是干啥的?”朱母看着排水水斗旁边儿一个电钮问。

江弦过去查看了一下。

“排水水斗的刀片,能把剩菜、骨头这些东西打碎冲到下水道。”

“这个呢?”饶月梅又指着厨房上面的罩子问。

“这是抽油烟机,烧菜的时候有油烟能从这儿吸出去。”

“是么?难怪人家灶边儿这么干净呢。”

“对了妈,这煤气跟咱们用的也不一样,他们这个灶壳里都留有一星火苗,把煤气开开火就着了,不用额外划火柴。”

“这么方便啊!”

公寓的生活几乎和现代化生活没啥区别。

也就是没有电脑、wifi,不然江弦真觉得自己回到现代了。

“不对啊江弦。”

饶月梅这时候后知后觉,“你又没来过美国,你怎么知道这些?”

朱琳和朱母也都觉得奇怪,这些在她们看来非常陌生的家庭用具,怎么江弦会了解的那么清楚?

“.你们忘了,我去过日本,在那里见过。”江弦编出个理由。

好在这个时候聂华苓也来了,邀请他们去她的家里吃晚饭。

江弦他们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冰箱里空无一物,这个时候去采购什么东西也来不及。

聂华苓家距离“五月花”公寓不远,是一座小山山腰上的洋房,古朴雅致,木板的阳台正对着郁葱的树林和爱荷华河。

“这块儿的房子有对外出租的么?”江弦冲聂华苓问。

聂华苓意外,“这我不知道,怎么了?你想在这儿租房子?”

“有这个想法,毕竟我们在国内住的都是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我怕我爱人她们住不习惯这种公寓楼。”江弦说。

喜欢玩《彩虹六号》的玩家可能有这种体会,好多墙面都是木质墙体。

这其实来源于现实。

美国的平民基本不用混凝土建房子,房子大多是木材框架,外墙再覆盖一些石膏板、石棉板或纸面板。

在后世,经常能看到一些老外一拳把墙砸个洞的表情包。

这在美国是很常见的事儿。

毕竟这样建的房子太脆了。

“中国人喜欢有个小院子,而且自己有房子住,环境也稍微安静些,既方便我夫人休息,平时我创作也能在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

“我知道了,回头我会帮你打听。”

聂华苓点点头,又问,“江弦,你有足够的钱么?”

聂华苓自筹给每位作家提供四千美元的经费,这笔钱基本只够解决作家们在写作计划期间吃饭花销,江弦要租房子的话,那可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钱?你先帮我问一下吧,钱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江弦神秘说。

进到聂华苓家里,她的丈夫安格尔也起床了,陪众人聊起了天。

安格尔是个美国诗人,和聂华苓一起发起的国际写作计划。

在聂华苓家里墙上,挂着安格尔年轻时候的照片,还有他出第一本诗集的时候,报刊上的一些评论文章。

朱琳受到启发,“这样装饰家里真好看,回去以后我也把那些你的评论文章收集起来挂在墙上。”

聂华苓这时候解释说,“我丈夫身体不好,最近一直在生病,所以没去接你们。”

朱琳母亲刘医生一听到了她擅长的领域,连忙关心,“安格尔先生怎么了?”

“医生说他的风湿从肩膀转移到了耳朵上。”

“那确实应该多注意休息。”

“这该死的病害得我一直头疼。”

安格尔沮丧的说,“我下午刚打了五针,然后一直睡到了现在。”

陈映真和茹志鹃他们也来了聂华苓家里。

王安忆特地穿了一件连衣裙。

安格尔眼前一亮,“这么漂亮的连衣裙国内的女孩也可以穿了么?”

他说自己七八年以前去过一次中国,那里不管男男女女,都穿着统一的蓝灰色衣服,一眼望去,很难分得出性别。

“恐怕你现在去中国也很难分的出来。”

江弦打趣说:“现在中国的男孩子都留长头发,女孩子则把头发剪的很短。”

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些国际写作计划的成员,都来自一些日子过得不太好的国家。

嗯.还有东西德,还有以X列。

不过没朝鲜。

冷知识,朝鲜这会儿是非常富裕的国家。

朝鲜人上学不要钱,看病不花钱,住房免费,然后吃苏俄提供的牛肉,中国提供的大米,还有罗马尼亚的红酒可以享受,国民生活非常滋润,人均小康水平。

邻居韩国根本没办法比,韩国人只有羡慕的份儿,很多韩国人为了这样美好的生活,不顾一切的跨过38线,偷偷跑到朝鲜,成了“脱南者”。

没错,脱南者!

跟后世一比,倒反天罡了简直。

以X列的男作家名叫菲儿,犹太人,近些年在以X列文坛颇有名望。

这货完全高傲姿态,一点不招人待见,叽里咕噜的说着自己各种见解。

“以X列是最好读书的民族,有个榜单,我们以X列的人均阅读量在世界都排第一。”

“是多少呢?”江弦忽然开口问道,“人均阅读量是多少本书?”

菲儿愣了一下,“我不记得具体数字,大概是64。”

“天呐。”

“每个人一年阅读64本书?”

有几名作家惊呼出声。

江弦却非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64?可是这个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我看和没看这本书,谁又会知道呢?你找我问今年读了多少书,我随便回答一个数字,这又是否真实呢?假如一个人来询问我这个问题,那些我即将读、或者有可能读的书,又是否能算进这个数字里呢,有的书篇幅长,有的书篇幅短,这又该怎么确定呢?”

江弦这么一问,很多人也反应过来。

是啊,每年读了多少本书,这要怎么来进行统计?

菲儿又噎住半天,最后含糊回答。

“谁知道呢?他们总有他们的一套办法,这叫调查,你知道调查学么?”

“.”

大多数作家这时候已经对他这个话题不感兴趣了。

就和看《读者》《意林》上那些鸡汤小文章一样,乍一听,把你唬的一愣一愣的。

可是你一推敲细节,就会发现这些说的东西完全立不住。

以X列人是世界上最好读书的民族,这个结论是谁下的?调查又是谁做的?

万一追溯到最后,发现是以X列媒体自己公布的结果,那可够尴尬了。

菲儿还是很喜欢说话,继续发挥着犹太人骨子里不合群的劲儿。

其他人都听得有点烦。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作家介绍自己来自埃及。

菲儿马上应激,直言他拒绝也不想和那名来自埃及的作家沟通交流。

埃及作家一听,这哪能忍的了,当即和菲儿两人互掷酒杯,破口大骂。

这场晚餐最后不太愉快的散了场。

回山下的路上,王安忆感叹,“这群不同国家的作家真不好相处。”

今晚除了埃及和以X列作家大打出手以外,东西德的作家也互相不对付,表现出对对方的仇视。

“我更担心的是一种文化上的轻视。”

陈映真说,“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影响力还是太有限了。”

茹志鹃认可的点点头,她也有这种体会,这种轻视不是刻意表现的,而是举手投足间不自觉流露出的态度。

“我感觉他们好像有点看不起我们这些中国的作家。”王安忆说。

“没关系。”

陈映真乐观的笑了笑,“我们的确没办法改变过去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上的地位,但今后的事情还能改变,每次的文化交流,都是我们去提高本国文学影响力的好机会。”

他环视一圈。

“江弦,你说对么?”

“.”

江弦正低着头想着事情,忽然被cue,就抬起头看过去。

“对,您说的挺好的。”

“你看上去心不在焉。”

“我在想一本。”江弦说。

这当然是谎话,他在想的还是房子的事情。

要是他一个人来美国,那住哪也就无所谓了,吃啥更无所谓,填饱肚子就行。

但现实是,他是一大家子过来的,还有怀着孕的媳妇。

再挤在那公寓里,就不太舒服了。

人来人往的且不提,爱荷华市天气又很热,朱琳肯定会很难适应。

十一点回到公寓,江弦打开行李箱,刚往壁橱里面挂了几件衣服,忽然听到了尖利的警报声,声音非常刺激人的神经。

“怎么了?怎么了?”饶月梅慌慌张张出来。

“什么动静?”刚睡下的朱琳也被惊醒了。

江弦打开门,看到走廊上方的警报器发射着红光,他又去楼梯口看了一眼,回到卧室告诉三个女眷。

“好像是火灾报警器触发了,我们快下楼,不要坐电梯。”

一大家子连忙披上衣服,又去喊上陈映真、茹志鹃、王安忆一块儿逃难。

一群人一层层的下楼,江弦小心翼翼的扶着朱琳。

期间不断有学生从屋里蹦出来,一个个要么光着脚、要么光着膀子,大呼小叫、兴高采烈。

到了楼下,外面聚了慢慢一堆人,两辆消防车停在门口,蓝灯红灯旋转着。

在奇光异彩中间,江弦看到一名写作计划的工作人员。

他赶紧过去打听。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儿了?”

“还不清楚。”

火很快灭了,江弦这才知道,是六楼有两个男学生吸烟点着了被单,导致被子烧了起来。

“哎呀,这可够折腾人的。”饶月梅气喘吁吁的说。

江弦无语的把那俩学生问候了一遍,然后跑去朱琳身边。

“媳妇,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

“我没什么事儿。”

闹到一点多,一行人这才重新回到公寓睡下。

屋子非常闷热、窒息,时差折磨着人,江弦疲倦的不行,精神却亢奋的出奇。

看着枕边沉沉睡去的朱琳,江弦轻轻抚摸下她的脸颊,朱琳也像感应到什么一样,小嘴不满的努了努,发出哼哼唧唧的声音。

经过今天晚上这么一闹,江弦算是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来美国的第一件事:先搞个舒服的住所!

“总而言之。”

“接下来”

“该爆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5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