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81章 吃醋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9月14日,天空不时飘下阵阵秋雨。

天安门往东,沿长安大街走两百多米,就到了劳动人民文化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那会儿是明清太庙,这会儿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

今日,南门内柏树林,7个展销处在枝干遒劲的参天古柏间一字排开,分类陈列出售全国108家出版社的图书。

“咱们举办这次全国书市,目的是为了丰富京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各界读者的需要,展示F4以来全国图书出版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巴拉巴拉给江弦介绍。

现在叫全国书市,后来改了个名字,叫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

“这次为了密切作家、出版社、书店和读者的关系,在京的和外地杂志社、出版社的同志,也将分批到书市直接听取读者意见和呼声。”

这儿自然是没有《读》《青》《意》《知》的,都还没创刊。

搞最早的是《读者》,创刊于甘肃,从创刊开始走的就是美国老牌杂志《读者文摘》的路子,不光内容板块相似,甚至名称都叫《读者文摘》,后来让人家美国的给告了,改成了《读者》。

当时新华书店是主要销售渠道,不过新华书店负责人并不看好《读者文摘》,直接来了一句:“你们甘肃能办出什么杂志?”

《读者》特爱提这事儿,整的自己跟受害者似得,想啪啪打人家脸,因为这位书店负责人,自己就是个甘肃本地人。

事实证明,此人还真就是长了双火眼金睛,一眼就识破了这群妖魔鬼怪。

“江老师!”

“德宁老师!”

章德宁从拥挤的人群里挤过来了,“好久不见,身体还好吧?”

“好着呢,德宁老师你呢?”

“我也好。”章德宁满眼笑意,“你那篇《芙蓉镇》写的真不错,咱们杂志社好多编辑都看了,都觉得好,都盼着下一期呢。”

“是么。”江弦腼腆的挠挠头,又忽的瞅见王扶编辑不知啥时候站在了不远处,双手抱胸,时不时往这里瞥上一眼,眼神跟防贼似得。

“江作家,你好、你好。”旁边一年轻小伙子递过来手。

章德宁介绍道:“这是咱们《京城文艺》新来的编辑,叫刘恒。”

刘恒这小子,才华不仅在小说,更多在编剧上,《集结号》《金陵十三钗》都是他担纲编剧的作品。

“你好、伱好。”江弦和他握了握,交谈得知,刘恒比他还小一岁。

“这么年轻,就进到《京城文艺》当编辑了?”

“您可别夸我,您这個岁数都写出《棋王》了,砍倒文坛一大片,我这不值一提。”

刘恒这小子说话也是一把好手,后来他升任京城作协主席,在作代会的闭幕式上讲了番话,算是就职演说吧,把好多人都听傻了,说:以前光知道刘恒写文章厉害,没想到这哥们儿讲起话来也这么厉害。

更牛叉的是,后来市委一领导开座谈会,拿出一笔记本,念了一遍,就是刘恒那番话,说:刘恒已经讲得很到位,我把刘恒的话重复一遍就行了。

“你不在的这段时间,咱们《京城文艺》变动还挺大的。”章德宁透露道:“王濛老师现在担任咱们社里的副主编,他说回头一定要找你约篇稿子。”

“咳咳。”王扶编辑不大愉悦的咳嗽两声。

正醋着呢,书市哄乱起来了,人群簇拥着摩肩擦踵,只为一睹老作家们的风采。

叶圣陶、臧克家、谢冰心、严文井、丁凌...这五位,想必不用过多介绍。

他们名字顺序也是这五人如今地位的排序。

叶圣陶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了,依旧精神矍铄,讲了两句话,读者们情不自禁地为他热烈鼓掌。

革命诗人臧克家,当即高兴地为书市写了一首诗:“望着一张又一张热情的笑脸,像早晨的太阳刚刚出山,我们有的虽然已经七八十岁,还想再活它二十年,写它二十年...”

这位老爷子也是活化石了,年轻时候跟大“诗人”张宗昌有段渊源,后来担任《诗刊》主编,有篇著名诗词中的“原驰蜡象”,那个“蜡象”原本作“腊象”,他给改的。

另外,作为老派诗人、文坛的执牛耳者,对朦胧诗,他反对,严厉的反对。

80年代,谢冕特欣赏朦胧诗,这位直接以前辈身份,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措辞激烈地批评了他。

后面大部分人估计都不知道了,关键词清理污染。

今年79岁的儿童文学家谢冰心,也为书市题了词:“新华书店举行书市,对于读者尤其对作者是很大的鼓励和鞭策。”

这位不说了,不好讨论。

最后剩位丁凌,远离文坛20年,难得亮一次相,仍旧有很多读者能认出她,关切地询问:“您身体好吗?”

工作人员过来,给作家们每人送了三个纪念书签,而后表示免费赠一本书给各位作家。

出席这活动当然不给钱。

给读者签名,这叫贴近人民群众。

还想要钱?

Tui!

这届书市,售出了许多新由国外运来的书籍,如俄文的《列宁全集》。

江弦看着翻译标签挑挑选选,最后选中一本俄文的《罪与罚》,苏联出版社印的,大开本布面,有插图,翻印十分精致。

《罪与罚》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陀翁在中国不是主流文学家,但他的文学水平绝对是世界顶尖水准,甚至略高一筹于托翁。

这篇小说出版33年后,大名鼎鼎的哲学家尼采,忽然抱着匹被抽打的马大哭,随后昏倒,疯了,到死也没恢复正常。

离奇的是,在《罪与罚》中,陀翁笔下的主角,拉斯柯尔尼科夫就曾做过一个同样场景的梦。

“江作家,您能给我签个名么?”

“没问题。”江弦掏出钢笔,刷刷给写一行‘祝身体健康’。

读者们很快排成长队,这还是江弦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引起不小的轰动,关注度丝毫不逊色于五位老作家。

“江作家、江作家,您为什么写小说啊?”

“因为不想上班。”

“江作家,我也想写小说,您有什么建议吗?”

“建议别写,容易饿死,真的。”

“江作家,您最喜欢哪本小说的开头?”

“卡夫卡的《变形记》。”

“那您最喜欢哪本小说的结尾?”

“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结尾就两个字:吃s!

签了一会儿,工作人员就来组织作家们退场了。

江弦正跟张洁聊着,忽有位三十多岁的女子凑上来,态度礼貌,声音真率。

“江弦,我可以和你聊聊吗?”

不远处的王扶马上注意到她,本能的警觉起来。

很急。

但又有点无可奈何。

......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0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