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186章 “李兰德”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1980年以前,全国生产风雨衣的厂家只有上海永新雨衣染织厂这一家,这个有着40年历史的老厂,生产的是“大地”牌风雨衣。

1980年京城服装三厂“长城”风雨衣横空出世后,“大地”与“长城”这两个品牌的市场竞争就拉开了帷幕。

这场竞争,跟过去上海“银河”与京城“冰山”的确良之争一样有名。

今年下半年的展销,“长城”想追赶“大地”的脚步,打广告无疑是重要举措。

“王厂长,我也知道我们《车水马龙》剧组临时超支,给厂里带来了经济压力,所以一直在想办法,为厂子分忧。”江弦一脸的大义凛然。

王好为隐约觉得不大对劲,她才不信江弦这小子能有这么好心?

“就看这次效果如何,要是真能实现创收,记你个头功。”王洋畅快的笑了几声。

江弦所说的这件事,王洋已经快速在脑海中推演几遍,觉得是完全可行的,尤其是长城风雨衣这一单,大概率能和服装三厂那边谈下来,这就算开了个好头,如果效益不错,其他厂商说不定也会联系上来。

“王厂长,我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江弦笑了笑,露出獠牙。

王好为翻了个白眼。

王洋和江怀延同时看向他,“你说。”

“我想拍一部纪录片。”

“纪录片?”

这对于北影厂来说,无疑是天方夜谭。

中国最早的纪录片叫《流浪京城》,是1988年吴文光拍摄的,这人之于纪录片如同崔健之于摇滚,拍之前叫不务正业,拍完了叫“独立制片人”。

至于江弦想干的事儿,和后来的马原想干的差不多,拍一个《中国文学》的纪录片。

马原实际上也拍成了,不过没电视台要,因为拍的时间太长,电视台图像质量升级,要转数字信号,他没钱转,干脆就搁着了,从未问世。

江弦觉得如果能拍下来留下去,这事还挺有意义。

后世的人可能看不见活生生的鲁迅,但还能看得见活生生的茅盾,活生生的巴金,活生生的沈从文,活生生的汪曾祺.

历史怎么评价江弦不知道,但历史会记住江弦的名字。

“这事儿我也不急于一时。”江弦也知道,想让北影厂立项拍摄不太可能,这事儿显然是个浩大的工程,要中作协、中影协达成共识,向上面申请,还得上面批准,而且得有预算,因为这片子拍出来肯定没票房,“赔本赚吆喝”,只能当一项任务来拍。

江弦的意思是,先从北影厂这儿借个团队,先拍着,能拍多少算多少,因为他们文学馆正在筹建,要是不能记录下来,那也太可惜了。

王洋想了想,这件事他可以替江弦去给上面提,这年头摄像机、打印机都是国家设备,没有上面指使,谁也不敢随便用这些东西。

见这事儿有了个苗头,江弦心里熨帖许多。

“江弦同志,你那个《芙蓉镇》完结这么久了,《车水马龙》也快杀青了,能不能把剧本写出来?”江怀延也说出了惦记很久的事情。

“回头吧,最近实在太忙了。”

相较于北影厂,江弦还是想把《芙蓉镇》交给谢晋来拍,毕竟这电影就是在他手上成了一部国产电影巅峰之作,在当时掀起极为轰动的观影热潮。

而且北影厂也拍不了,在原本时空当中,《芙蓉镇》就是给了北影厂,北影厂指定主演是刘晓庆,导筒则交给了王好为,结果剧本一交上去,就被相关领导给毙了。

四大帅之一、和夏衍合作过、拍了《白毛女》的水华导演请求出战,都被怼了回去,最后是陈荒煤给古“夫子”指了条明路,让上影厂拍,找谢晋,这电影对他的路数。

等江弦告辞离开,江怀延立马和王洋商量起了《电影创作》的事情,“他是京城作协的理事,又兼任着咱们北影厂的编剧,招进《电影创作》里来,我看是件好事情。”

“调进来给个什么职务?”

“咱们这本小杂志,给他个副主编我看没问题,您要是不反对,我都想把我这个主编给他了。”江怀延笑了笑,他作为文学部主任,兼任《电影创作》主编的位置。

“就副主编吧,我看还挺合适的,主编还是应该文学部部长兼任,不然《电影创作》还是我们北影厂的刊物吗?”王洋说着说着,又忍不住轻笑一声,“咱们两个商量的像模像样,还得回头再问问他的意见才行。”

江怀延也颇为无奈的点点头,“或许他还真不愿意接受。”

《电影创作》副主编的位置,虽然不比《大众电影》,但也是无数电影界人士向往着的,不过到了江弦那儿,这个位置恐怕他还真就不一定乐意担任。

作为文化界的大红人,这会儿想要他的地方可太多了。

人文社。

李景峰揉揉快要散架的肩膀,给江弦递过去一摞稿子,“伱看看吧,这是这段时间座谈会上提出的修改意见。”

江弦一页页、一条条的仔细翻看过,如他所料,小的问题没必要改,反对的意见也没必要听。

收好这些资料,看了眼时间,又骑车去到北影厂,大大方方去接朱琳下班儿。

“上车。”他拍拍后座。

朱琳脸上露出一抹欢喜,“我自个儿骑车回去就行,我又不是资本家大小姐,又作又矫情。”

“走吧,等扯了证,总得给他们发上把喜糖。”

到了这会儿,江弦也就不在乎这层关系暴露了。

他蹬上了自行车,朱琳侧坐上了后座,下意识的用两只手抓住他的后腰,等车子缓缓驶出一段距离,她慢慢的把脑袋也抵了上去。

这便是她要依赖终生的人了?

回到虎坊路15号的房子,两人就跟婚后的小两口似得,一块儿做着饭菜,情到浓处不免又要亲热一番。

额,陛下确实有京城大妞的飒爽风范,已经会主动和江弦索吻了。

江弦还没结婚,就已经是一名合格的“三洗丈夫”了,洗脸、洗脚、洗屁股。

一切完成,他坐在桌前,开始习作。

朱琳也不打扰他,早在他洗屁股的时候,她就钻进了另一间屋子里去看书。

给钢笔吸满墨水,江弦先把《米》的小毛病改过,又题了一篇自序,大概讲了讲写作的艰辛。

这个他真有要说的,必须让读者们知道,他是以跳大神的状态写完了这部,读者才能明白其中的艰辛。

待这份工作完成,揉了揉太阳穴,换个脑子,开始编写《月亮和六便士》。

他握着笔构思一会儿,准备把《月亮和六便士》的背景与《米》一样做虚化处理。

于是这个故事就变成了:

李兰德是上海的一名证券交易员,俗称“红马甲”,忽然间爱上国画,为水墨着迷,于是抛妻弃子,去到了香椿树街,后来不停地流浪,最后到了枫杨树村,和当地村民家的女儿成婚,患上麻风,也终成一代大师,在完成巨幅国画后死去,妻子遵从他的意愿,焚毁了藏有他作品的房屋,甚至没有留下一张宣纸。

花费了几天时间,一篇脱胎于《月亮和六便士》的新诞生——

《琉璃月照铜钱街》

这篇他刚给李小林寄过去,便收到了徐小明用他的香港身份换来的外汇券。

能在婚前买点好东西了。

(万字合三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6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