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304章 小样,拿不下你?

书名:1978合成系文豪 作者:好想吃薯片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16

今天是个周二,正是学生们课程安排紧张的时候。

但礼堂内依旧坐满了人。

这些学生原本是冲着江弦、冲着陈荒煤的名头而来,对报告的内容兴趣并不算太大。

可江弦所作的这场报告,并没有让他们白来这么一趟,在过去的这两个小时里,燕大的学生们经历了一次一生难忘的心灵之旅。

江弦站在舞台中央,台下是山呼海啸一般的掌声和呐喊声,这种感觉令他感到沉醉。

然而他很快清醒过来,值得接受这份掌声的人不是他,而是他故事里的那些个将士们。

报告结束以后,又展示了一些江弦在前线拍摄的战士照片,播放了一些他录下来的战士们演唱的歌曲。

这个环节又让一大批台下的学生热泪盈眶。

这个环节加上最后的收尾,不知花了多长时间,江弦在台上鞠躬再鞠躬,上台送花的学生一个接一个,掌声始终不断。

一直到校领导出面,才终于结束了这场报告。

江弦看了一眼手表,原计划11点钟结束的报告,居然已经拖到了快12点。

也就是说,学生们在台下鼓掌鼓了将近一个小时,这着实是有些夸张,可是《理解万岁》这场报告的内容就是有着这样的一种魅力,加上听众大多都是燕大的学生,比较年轻,情绪一上来根本控制不住。

随着报告的结束,江弦身上的激情渐渐褪去,身体感到一阵疲劳,嗓子也是又干又痛,他几乎是激情饱满的喊着在台上讲了两个小时。

“江弦同志,辛苦了,今天的这场报告太精彩了!”

燕大的副校长季羡林亲切的和江弦握手,“你的报告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教,是讲你在前线耳闻目睹的大量事迹,实事求是的介绍战斗生活,诉说青年战士的心声。”

季羡林满面笑容,态度可亲,对江弦的这场报告做出了高度评价。

他是坐在座位上完整听了江弦在台上讲演《理解万岁》全过程的,对这个年轻人的思想境界、以及他所展现出的宣传能力感到十分的欣赏。

“您过奖了。”江弦客气道。

季羡林摇摇头,“不过奖,我一直在想,看你的年纪也不大,和我们的学生差不多的大小,怎么会有如此高屋建瓴的思想觉悟呢?”

“这小子的观察力很不一般。”

陈荒煤接过话头,“之前我和冯沐同志讨论过,江弦这个小同志,写文章虽然没几年,但每一篇都能引起文坛的轰动,究其原因,还是他对生活有一种别人没有的洞察力和观察力,这一双洞察与观察的双眼,就是他写作的基石。”

江弦听着陈荒煤这样夸自己还觉得怪不好意思。

燕大的几名校领导和中作协的同志,此刻看向江弦的眼神里也带着羡慕之色。

不管是陈荒煤还是季羡林,在当今文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名字就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如今两个人这样推崇一位年轻人,这绝对是一份值得炫耀的成就。

“我有一个想法,今天礼堂来了一千多名学生,但是远远不够,燕大是一所大型学校,有上万名学生,能不能再组织一次报告,让更多的学生来听这场‘理解万岁’的报告会议。”季羡林说。

江弦一听犯起了愁,这作一场报告嗓子都快冒烟了,再来这么一场,那不得彻底报废么?

说是这么说,江弦其实对再来这么一场也并不抗拒,既然打出“理解万岁”这个口号,那就最好彻底打响。

他看向陈荒煤,递去一个询问的眼神。

这就很巧妙。

虽然主讲人是他,但报告团的领导是陈荒煤,一切决定还是要听荒煤同志的指示。

陈荒煤轻笑道:“既然群众有要求,那你就大胆的宣传前线的胜利和战士的精神吧,至于军区那边,我来和他们说。”

校领导们和报告团洽谈着下一次报告的事宜,礼堂内的学生们则是抱着激动与亢奋的心情散场。

回宿舍的路上,他们三三两两的走在一起,每个人的心中都怀着一种心潮澎湃和热血沸腾,有人讲述着《理解万岁》当中将士们的故事,有人激动地要给将士们写信,还有人气愤的批判着那些背叛了将士们的女人。

“这种女性,我永远不会把她当人!”

“还是要冷静些来看待,虽然这种女性是大多数,但也有小部分女同志脱离了这种情况。”

“是啊,江弦同志不是也说到了,有些女同志给前线将士写情书并附上联系地址,更有甚者明确表明要找伤残的同志,这些女同志是我们要珍惜的。”

朱虹和殷秋瑾也在这些人的中间,殷秋瑾作为一名女生,对于那些抛弃了将士们的女人也非常的唾弃。

不过《理解万岁》的内核是积极的,昂扬的,对这些负面的讨论没有持续多久,便唱起了江弦播放的,前线将士们自己创作的歌曲《唱给妈妈的歌》。

这年头的歌曲旋律大部分简单,加上词也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

“妈妈呀,妈妈,我誓与南疆共存,杀尽那凶狠的豺狼。”

“带着胜利的捷报,回到你的身旁。”

“.”

这一天,注定成为许多燕大学子毕生难忘的一场经历。

歌声飘荡在燕大的校园,更飘荡在每一个从礼堂出来的学生心里,他们回味着江弦所讲的每一个故事,回忆着他这篇《理解万岁》的内容,那些动人的瞬间让他们此刻仍带着某种感动的余韵。

听了这场《理解万岁》,大家对前线将士赞誉的同时,也深深的被江弦所打动。

他作为一名在文坛崭露头角的作家,却愿意亲赴前线,为将士们发出这样的声音,喊出“理解万岁”的口号,多少人都被他身上这种崇高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将他也视作自己心中的英雄。

邵峰是一名新X社的记者,今天的报告他也在场,并且听了全过程。

“理解精神,应该常驻人们的心灵,成为每个人的人格框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和另一名老记者吴克鲁走在一群学生中间,嘴里念叨着江弦在《理解万岁》中所说的句子。

“说得好啊,相互之间要增强理解,我们应当做到这一点。”

“老张,你说呢?”

“嗯。”

吴克鲁没有说话,和邵峰一块儿走到车棚底下,骑上自行车。

邵峰收拾着设备,等一切完成,却看见吴克鲁眉头紧锁的思考着。

“你想啥呢?”

邵峰伸出手,在吴克鲁的面前晃了晃,不想这时候吴克鲁忽然来了劲,收起腿,两脚一蹬,自行车嗖一下窜了出去。

“诶?你这是上哪去?”

邵峰见吴克鲁已经窜出去老远,想着他急匆匆的是有什么事情,赶忙也收腿蹬上车子,速度追不上吴克鲁,不得已,平时当宝贝的车子,这时候站起来蹬!

两人驶出燕大的校园,沿着路往新X社的团委方向骑去。

“你急匆匆的,家里出事儿了?”

“我去团委找人。”

“找人干啥?”

“《理解万岁》这场报告,应该推荐给更多的单位!”

两人说着,来到了京城新X社团委的院子门口。

新X社就不必多介绍。    是我国重要的新闻单位,是集中统一的国家通讯社。

在新X社属下,办有《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半月谈》等多种报刊。

影响力极大。

就拿《半月谈》这本杂志来说吧。

在80年代,《读者》办的最火的时候,他们的发行量达到了两百多万册。

这个发行量听着已经很牛了对吧。

但是在他前面,还是稳稳的排着三部刊物,其中就有新X社主办的《半月谈》,另外两部分别是农业部主办的《农民文摘》,HUN省科协主办的《第二课堂》。

所以要说发行量,《半月谈》可以说是稳稳的占据着国内杂志的龙头位置,不可撼动。

而这还只是新X社的一部主办刊物而已。

当然,说起新X社,就不得不说和他规格一致的另外一家新闻机构,人民X报社。

人民X报社和新X社都是我们重要的窗口和喉舌。

论资排辈,人民X报社比新X社晚成立十几年,但人民X报社是我dang的新闻机构,新X社则是我国的新闻机构,相比较而言,新X社地位要比人民X报社稍低一些。

这会儿正是中午,院子里格外热闹,穿着各色的确良的记者、编辑们人来人往的不断穿梭。

吴克鲁带着邵峰走到一间办公室,敲门进去。

“副总编。”

“老吴?”

副总编任伟东正吃午饭,抬起头来看向他们二人。

“怎么这个点儿来了?吃了么?”

“没吃呢。”

“那咋不去吃呢?”

“我俩待会儿去食堂看看还有没有馒头,过来找你,是有件事儿要找你商量。”

“你说。”

任伟东吸溜吸溜把面条扒拉到嘴里,扣上铝制饭盒,看向吴克鲁。

“我今天和小邵一块儿去燕大听了一场报告。”

“燕大?报告?”

任伟东一回忆,“是中作协组织的那场?怎么了?现场出了什么意外?”

吴克鲁点点头,“出意外了。”

任伟东皱眉,“什么意外?”

“反响意外的好!”吴克鲁说,“你是不知道,今天这场报告讲完,全礼堂都炸了,学生们都疯了,在那喊‘理解万岁’,掌声就没停下来过,鼓了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半个小时肯定是有的。”

鼓掌鼓了半个小时?

任伟东惊诧的看着吴克鲁,觉得他这话说的有点儿太夸张了。

一场报告而已,怎么会把听众们听的激动成这样,讲演者讲的得有多好才能讲成这样。

这一听就有点扯淡。

能让听众激动成这样,怎么的,是列宁同志来做的报告?

任伟东先按下心中的狐疑,不紧不慢的喝一口水。

“是谁讲的?”

“是作家江弦。”

“作家?”

任伟东眉头皱的更深了,“老吴,我还是没弄懂,你过来给我说这个干嘛?”

吴克鲁眼神坚定,“副总编,我向您建议,要组织江弦同志在京城开展报告会议,请他在广大市民面前再作一次报告。”

“在市里?”

任伟东彻底忍不住了,“老吴,你刚听完这场报告,或许情绪受到了感染,我都可以理解,不过你的提议实在是有点荒谬,你和小邵,还是先去吃饭吧。”

吴克鲁说的再天花乱坠,任伟东也没有具体的概念,完全对这件事重视不起来。

就这么把吴克鲁和邵峰打了回去。

吴克鲁从办公室里出来,对于没说服任伟东感到有些失望。

“他根本不知道江弦同志的这场报告有多精彩!”

邵峰拍拍他的肩膀,“老吴,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老任他没听到,当然没办法理解咱们。”

“唉。”吴克鲁叹一口气。

翌日,他一来单位,邵峰忽找过来,一脸兴奋道:“老吴,老吴!”

“什么事儿这么高兴?”

“《理解万岁》又要在燕大组织开展了!”

邵峰激动道:“我刚听来的消息,这个周日,江弦第二次在燕大作《理解万岁》的报告!

老任他不是不相信么,拉他去听!”

听了邵峰的话,吴克鲁表情也精彩起来,“喊他去,我不信《理解万岁》打动不了他!”

两人又气势汹汹往任伟东那儿杀了过去。

吴克鲁这一次直接拍着桌子立下军令状,“要是不精彩,要是感动不了你,我直接辞职!”

任伟东听出吴克鲁有点激动,但这种激动是出自一种真挚的感情。

事到如今,他也有些好奇,究竟是一场怎样精彩的报告,能让吴克鲁两次跑来他的办公室,跟他提起这件事情。

任伟东想了想,周日又是个休息日,事情并不多。

他正色道:“老吴,你不要有情绪。

这样吧,这个周末,我就和你去燕大一块儿看看这场报告,看看江弦同志的这个报告,是不是真的值得在市里面组织开展。”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3423s